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焦点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缘何屡屡受阻?

www.d1cm.com2013/05/16 08:35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内外竞争对手的狙击

2003年底,中石油竞标赢得美国Getty家族打算出售的俄罗斯斯基姆尔(Stimul)公司61.8%股份的收购权,但受到俄罗斯石油寡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阻挠,该交易最终未能获得俄罗斯反垄断当局的批准。2006年,澳大利亚矿企MountGibson同意以5250万澳元出售其持有的亚洲钢铁的全部股份(73%)给首钢集团。但随后另一澳大利亚企业Sinom投资公司开出与首钢同样的条件收购亚洲钢铁,MountGibson就终止了与首钢的协议而将股份卖给了Sinom。

外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狙击中国企业有的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东道国的竞争地位,还有的是为了争夺中国市场。2009年北汽集团打算收购德国欧宝部分股权,但由于与通用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收购项目宣告失败。北汽希望通过收购不仅获得工厂、设备和产能,还能获得技术,但通用则担心北汽获得欧宝的知识产权后威胁自己在华的利益而不同意转让知识产权,毕竟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虽然北汽在报价、裁员人数以及要求德国政府提供的融资担保上都更具竞争优势,但最终没能获得欧宝。

除了国外企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还受到国内竞争对手的压力。随着中国企业资金实力日益雄厚,中国同行们在国际市场上追逐同一资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市场形势的不利变化

2009年中铝增资力拓受挫除了前面讨论的政治阻力外,市场形势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当年3月中旬,中铝力拓的交易先后通过澳大利亚反垄断机构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以及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FCO)的审查,但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却将交易由原定30天的审查期延长到120天。这期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全球资本流动性重新充沛,同时该交易的公布增加了市场投资者对力拓的信心,顶住了力拓股价下滑的压力,力拓从而顺利配股筹集了充足的资金度过了难关,于是出了1%的违约金毁约。

出价上不具有优势

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时都会开出有竞争力的出价,用来弥补自己其他方面的劣势。但也有情况是中国企业由于在出价上不具有优势(或者优势不够大)而失利,这样的“失利”是权衡了风险和收获之后的商业判断。

2005年五矿收购加拿大诺兰达(Noranda)矿业公司的交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一拖再拖,期间由于金属价格的上升以及诺兰达生产效率的提高,诺兰达业绩出现好转,利润增长,负债率降低。公司首席执行官DerekPannell直指近期理想的业绩没有被五矿包括入价值评估之中。最后诺兰达公司支付赔偿金给五矿集团终止了双方之间的排他性谈判。同样在2005年,当年6月海尔联合贝恩资本和黑石集团提出以12.8亿美元收购美国家电企业美泰克。之后美国惠而浦集团开出更高的报价13.5亿美元。海尔并没有如业界所预测那样提高报价,而是宣布美泰克过于昂贵,决定退出竞购。

国内监管审核

2000年后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从限制对外直接投资,逐渐转变为放松对外直接投资管制和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尽管如此,企业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还是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核准,这无疑增加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

相比其他行业,中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较为保守。中投投资摩根士丹利和黑石、平安投资富通集团等中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前进行的海外财务投资都遭受了巨额亏损。在这些惨痛的教训下,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监管当局对海外投资都较为审慎。2008年3月平安与富通签订备忘录,拟以21.5亿欧元收购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由于审批等原因,这一协议最终未生效。2008年9月,中行公告将斥资逾2.3亿欧元收购法国洛希尔银行扩大股本20%的股权,在第一次未能获得政府批准后,中行将最后期限已由最初的2008年12月31日延长三个月至2009年3月31日。由于还是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中行取消了交易。

企业自身实力不足

海外直接投资需要强大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实力。受到政策的鼓舞和本身经验不足的影响,中国企业容易一窝蜂涌出去,特别是民营企业不时幻想上演吉利收购沃尔沃那样蛇吞象的交易。但最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够而无法完成投资。

2009年四川腾中重工收购美国悍马品牌的交易闹得沸沸腾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终因自己的准备不足而以失败告终。腾中是一家中型民营企业,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为15亿元,要拿出1.5亿美元收购悍马品牌并且在全球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发展高耗油率的悍马实在力有不逮。而且腾中是一家以生产搅拌机等筑路机械为主的企业,并不具备汽车生产资质,缺乏汽车技术和管理经验来运营收购来的悍马。

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吸取经验教训

通过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受阻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后来的企业需要吸取以下三方面经验和教训。

首先,盲目地追求大规模的投资并不足以保证成功。投资额越大,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中受阻的概率也越高。投资额庞大的项目往往受到当地社会、政府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企业缺乏海外投资经验的同时再加上东道国对中国企业的不了解,容易处于风口浪尖而遇到投资阻力。

其次,投资的行业是决定是否遭受阻力的关键因素,敏感领域的投资涉及地缘政治和国家竞争力。研究显示,投资行业显著地影响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遭遇阻力的可能性,尤其是投资到海外电信业和汽车业的中国企业明显遭遇了投资阻力,而电信业是受到政治和监管因素阻力最大的行业。通讯、航空航天、能源、基础设施常常是较为敏感的投资领域,外国企业投资这些行业时,东道国难免更加谨慎。

最后,“蛇吞象”、以小搏大的交易往往以失败告终。海外直接投资需要强大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实力。由于政策刺激和本身经验的不足,中国企业容易一窝蜂涌出去,容易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特别是民营企业不时幻想上演吉利收购沃尔沃那样“蛇吞象”一鸣惊人的交易。在项目考察中不够完善,除了目标企业的基本信息外,对当地的人文背景、政治和商业环境等了解甚少,有的企业并没有相应行业的经营资质,也缺乏对未来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的充分考虑,这样盲目地启动投资大多以投资失败而告终。

(责任编辑:Daisy)
分享到: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