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乃至整个装备制造行业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寒冷的冬天。由于受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以及其他大部分应对危机的刺激政策逐渐退出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经营都或多或少遇到了困难,很多企业在部分子业务中亏损情况日趋严峻。甚至在一些龙头企业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利润下滑。在这种背景下,在与行业内一些企业管理者交流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了他们对公司前景的忧虑和对行业重振信心的期盼。
纵观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历史,没有哪一家企业的发展历程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伟大的企业也曾经出现过危机或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在应对风险与危机时的措施或许可以给我们企业的领导者积极、正面的启示。
小松在成立之初便一直希望在发动机领域获得成功,1961年,小松与康明斯走到了一起,双方签订了15年的技术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康明斯将提供小松生产4、6缸H和NH系列发动机的技术和生产权,用于配套小松自己生产的履带式牵引机和建筑机械设备等。通过这次合作,小松获得了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康明斯则获得了每一台发动机与整机适当比例的知识产权收益,双方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但好景不长,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发动机市场进入红海,日系产品普遍比美系产品价格低20%,甚至更多。面对这种情况,小松迫于压力也降低了自身产品的价格,因此影响到了康明斯的收益,而另一方面,小松自行开发的发动机产品也有拓展美洲市场的意愿,因此双方的合作关系出现裂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松的发动机业务,进而对小松整个工程机械产品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面对困境,小松积极调整发动机业务战略并与康明斯在1993年实现了完整意义的战略合作,即双方各出资50%,分别在日本和美国建立了小松-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和康明斯-小松发动机公司,其中小松-康明斯公司在日本生产B系列柴油发动机,主要供给小松的工程机械产品,而康明斯-小松公司在美国生产30升发动机,全部供给康明斯外销。在小松-康明斯公司中,主要由康明斯控制产品的设计与质量,而小松的分销网络则主要负责相应发动机的售后服务。目前,随着双方合作的逐渐深入,小松-康明斯早已不仅仅提供工程机械设备用发动机,公司还不断向其他发动机领域延伸,如重型车辆、机车、工业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而且小松-康明斯的柴油发动机可以适用于最棘手的作业场地。2010年初,日本的小松-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迎来了“50万台生产制造里程碑”,小松也早早加入了世界500强企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