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内部刊物《遇见山特维克》的“CEO寄语”栏目中,奥洛夫表示: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品牌,山特维克已在许多新兴市场成功地推动销售。然而,我们遍布全球的员工和资产并没有随着销售转移到新兴市场。
在山特维克的投资历史中也可以发现相似的情况。从2006年到2010年,在山特维克集团所有资产中,约有63%投资在欧洲和北美。相比之下,尽管净销售额增长的主要份额是在亚洲实现的,但是资产总额仅有约20%投资在该地区。
可见,投资向新兴市场倾斜正在成为该公司可以期待的动向,或者说,正在实施的过程中。
匠心布局
在外界看来,山特维克集团是一家多领域运营、多品牌运作的企业。在现今五大板块的布局中,山特维克矿山以销售额排在首位。
日前,山特维克宣布获得来自澳大利亚地下钻石矿的矿山自动化系统订单。该订单包括7台电动铲运车和2台柴油铲运车的自动采矿系统。
迄今为止,山特维克矿山公司已经有超过10套自动化采矿系统应用于全球7个国家。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山特维克位于芬兰的矿山公司实地观摩了自动化采矿设备的运作。该系统将操作工人跟作业面完全隔离,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采矿效率。
据悉,自动化采矿系统包括装载系统、运输系统、凿岩系统、流程管理、放矿管理和单台自动化,目前世界上全面掌握该技术的只有山特维克一家,而阿特拉斯和卡特彼勒只拥有单台自动化系统。
在去年拆分之前,山特维克矿山和工程机械一直是该公司的“三驾马车”之一。而这第三驾马车组建的时间并不长。虽然早在1947年,山特维克就把自己打造成了配置硬质合金钻头凿岩机的领先制造商,但该板块的真正崛起得益于1997年的收购。
当时,山特维克收购了芬兰汤姆·洛克品牌的所有资产,并着手建立新的机构。初期,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公司在盈利方面并不理想。新千年的到来成为转机。得益于亚洲市场喜人的增长,该公司果断地将重点放在了采矿和基建上。
目前,山特维克将矿山和工程机械拆分为两个部门,足以显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及单独对抗风险能力。
与矿山工程机械领域后来居上不同,山特维克可乐满多年来雄踞刀具全球第一的宝座,可谓风光无限。令人惊讶的是,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50年代,该公司高管曾认为刀具将不再是硬质合金领域的发展重点。后来,刀具业务被独立出来,业务重心更加明确,这一看家法宝才得以保留。
奥利·维克告诉记者,与可口可乐一样,山特维克可乐满在刀具制造上拥有不传之秘。
山特维克可乐满不断研发能提高加工速度的刀具和加工方法,其在斯德哥尔摩新设的硬质合金生产厂和新的伽马涂层都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模块化工具系统为缩短装夹时间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用于车削、铣削和钻削的新一代可转位刀片也相继问世。
从集团层面看,山特维克在刀具市场成功运用多品牌战略,成为经典案例。目前,山特维克的刀具品牌包括山特维克可乐满、山高、瓦尔特、多马等多个品牌。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品牌都是独自运作、相互竞争的关系。刀具部门建立了不同品牌的公平的内部竞争关系,每个品牌都是独立的,为了避免各品牌之间通过相互压价导致不良竞争,山特维克将他们竞争的重点引导至技术创新上。以技术竞争,就需要各个品牌发展自己独到的产品优势,满足细分市场客户的需要。
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策略却以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堵住了芸芸众口,最后,成为刀具行业的美谈。
山特维克材料科技的业务以钢为核心,但其产品都是利润极高的特种钢材。例如,核反应堆蒸汽发生管用到的无缝钢管和海上采油业用到的脐带管。这一业务部门在山特维克拥有最为悠久的历史。
从历史进程看,钢材生产在山特维克集团业务中曾占主导地位,后来被不断扩展并赢得市场领导地位的硬质合金业务取代。
山特维克的业务领域看似纷杂,实则内在商业逻辑严密,奥洛夫·法克赞德一言蔽之:“我们一直都是以研发硬质材料科技为核心来引领我们新的产品。”
该公司曾两次入选《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100强”,每年将近30亿瑞典克朗的资金投入研发,总计已拥有约5000项有效专利。在各个业务领域,山特维克共有2400多名员工从事研发,每年推出数千种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