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制造业在很多关键生产环节与核心部件上技术相对落后,自给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产品的加工程度和附加值仍有着较大差距,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技术和产品正在不断增加,一些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企业快速成长,拥有了对外投资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领先企业如海尔、联想、华为、TCL、中兴、海信、格兰仕、远大、上海电气(601727,股吧)等,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采取海外投资建厂、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开展对外投资。
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独特优势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的制度转型期,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都经历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制度优势对于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在培育能力、获取资源方面的某些支持,这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这些外生的制度因素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中国企业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内生变量。
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主要由对外直接投资核准政策、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政策、对外直接投资监督与服务政策三部分组成。这个政策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虽然存在许多滞后与不到位现象,但正处在不断改进之中,对制造业对外投资提供着持续的制度优化空间。
国家财税金融政策
为了鼓励和引导企业到国外投资,我国政府先后推出了多项相关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改善融资机制,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减轻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税收负担,提供保险支持,取得了一定效果。当然,目前我国推动对外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只是散布于某些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尚未形成体系,与其他的对外投资政策缺乏协调和衔接,还存在很大的政策改进余地。
文化环境
由于我国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体制因素,导致制造业企业往往会依靠紧密的人际关系从事对外投资经营活动。由于发达国家的法律体系相对完善,依赖人际关系网络运作的空间相对较小,倒是在法律制度不尽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和转轨国家,这样特殊的人际文化在对外投资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服务
2006年7月,商务部颁布《中国企业境外投诉服务暂行办法》,并成立“商务部中国企业境外商务投诉服务中心”,无偿提供中国企业境外商务投诉服务。商务部还建立了多种对外投资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对外投资产业指导,发布国别投资报告,依靠驻外使领馆提供有关驻在国的宏观经济、法律框架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大大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对外投资损失。
设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在政治相对稳定且与我国关系较好的国家,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分批支持建立了19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吸引中国企业到这些区域进行直接投资,有利于推动企业集群式的对外投资,降低投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