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中联重科20周年纪实:詹纯新的国家使命

2012/10/09 08:58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从科研院所改制企业看(排除科研院所被行业内大型企业吸收合并且企业法人消失情况),1991年3月第一家科研院改制企业有研硅股上市以来,至目前,深沪两市已有大唐电信、安泰科技、中联重科、金瑞科技、中科三环、隆平高科、科苑集团等十余家类似企业,即使包括联想集团、中国煤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具有整体上市概念的著名科技企业,在科研院所改制板块中,仅有中联重科与联想控股(第55位)上榜“2012中国企业500强”。

而从工程机械行业看,除中联重科外,还有徐工、三一、柳工上榜,分别以871亿元、802亿元、216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2012中国企业500强”第122位、第138位、第414位。工程机械行业隶属于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中排名靠前的几乎清一色为中国航工、中国兵器、中国船舶、中国冶金、中国一汽等企业,而4家非“中国”字头的工程机械企业集体上榜“2012中国企业500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国内装备制造业整体处于“小、低、散、弱、差”水平,发展严重滞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60%左右依赖进口,每年存在近千亿美元的逆差,而工程机械行业2006年开始实现顺差,2011年实现的贸易顺差达68.64亿美元,“走出去、到海外去赚钱”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战略选择与实质举措。值得指出的是,中联重科与国内其他“走出去”的巨头比较,该公司半年报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中国南车、青岛海尔、联想集团的2.93、3.03、4.27倍,显现出强大的研发与盈利能力。毋庸置疑,工程机械行业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7大类、178小类里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子行业。并且,全球混凝土机械前三强大象、施维英、CIFA已分别被三一、徐工、中联揽入各自国际化步骤的怀中。

谁将率先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自2010年以来,不断有媒体追问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三剑客”(指三一、中联、徐工),也不断有媒体给出新的解读。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实现的营收分别为426亿美元、225亿美元、93亿美元,而国内“三剑客”2011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在800亿~900亿元之间,均与日立差距不大(国内外会计统计口径不一样,比如一些国家销售收入剔除了零部件采购部分)。

从企业设定的“十二五”目标看三一的营收目标为3500亿元、徐工为3000亿元、中联重科为2000亿元。理想与实际有时相差悬殊,有时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根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预计,“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16%,三一、徐工若实现3000亿~3500亿元的目标,年复合增长率需分别达到36%和44%。对于中联重科的增长预期,詹纯新说,“基于现实条件和稳健发展原则,我们将未来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调整为25%。”大成基金、博时基金、弘毅投资的经理人曾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三剑客”中,“带头大哥”徐工的主要产品盈利能力较弱,如不奋起直追,工程机械的“江湖”必将由中联或三一主宰,“未来3~5年,竞争场面或将腥风血雨。”

在采访中,对于记者的转述,詹纯新宽容且坦然地笑了,他说,“王民(徐工集团董事长)是我私下多年的朋友”;至于三一,“一次聚会时梁稳根(三一重工董事长)对我说,"没有中联就没有三一的昨天,没有三一也没有今天的中联,”;“我们协同发展”。

然而,事实并非如詹纯新描述的轻松,行业高层美好的协同发展愿景往往被终端市场甚至是战略层面的竞争所冲淡,只是,中联重科的文化里更注重“责任、包容、厚德、创新、共享”等元素。实际上,为了成为中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旗手”,为了展示“中国制造”融入国际大潮的新姿态,20年来,以股权多元化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贯穿了中联重科产业化、专业化、全球化以及股东、社会、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全过程,詹纯新把这称为“顶层设计”。

(责任编辑:Daisy)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