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舆论焦点
回应:要说困难有没有,有,但这都很正常
记者:我们知道,熔盛重工近来饱受媒体质疑的一大事件,就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志熔涉嫌染指中海油并购尼克森内幕交易案。熔盛重工对此有何回应?
常建华:公司董事会已于7月30日就此事公告回应,集团日常业务活动运作继续由公司执行董事、CEO陈强所带领的管理团队负责,而张先生在公司没有任何执行职位,董事会预期美国证监会投诉事宜不会影响公司日常业务及运作。
记者:这一事件是否如外界所言严重影响到与中海油的关系?
常建华:公司与中海油的合作始于5年前为中海油建造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中海油对交付船只是认可的。原来国内的船厂都不敢造,熔盛重工啃了硬骨头,填补了国内空白。我们跟中海油的关系还是蛮好的。
记者:另外一件事,对全柴动力的收购“始乱终弃”作何讲?
常建华:放弃要约收购,只是恋爱没谈成,称不上始乱终弃。安徽全椒县一直想把全柴做大,加上熔盛重工当时在做从船舶到动力到机械的产业链,双方一拍即合,同时也约定了一些收购的条件;但受全球金融危机恶化及不可预见的事态发展影响,双方原本进行交易事项所依据的情况产生了重大变化,导致收购无法继续。其实强制收购对全椒县也不公平,因为收购完了基本上就得退市,退市则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不收购对双方都是利好,不是熔盛资金链出了问题。
记者:按照你的说法,熔盛重工的现况远没有外界传言那么离谱是吗?
常建华:首先,熔盛重工的现状,你们实打实都亲眼看到了,每条在建的船上工人按部就班,该干嘛干嘛。第二,它从2005年10月打下第一根桩发展至今,不过7年,企业销售规模过百亿,做到国内民营船企最大。第三,要说困难有没有,有,比如发展速度减缓问题。但这都很正常,赚钱多的时候也赚过,赔钱的时候也赔过,而且这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困难,把这种困难放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去考量,我觉得更公正更客观。第四,从整个企业来看,目前我们的生产经营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我们一天有多少人在上下班,这是最真实的,你也可以去找我们员工去调研,看大家对企业的信心状态怎么样。我们今年新招了160多名大学毕业生,刚军训完正在实习;我们每半年进行一次的考评,该淘汰的就要淘汰,考核该下来就得下来。生产和管理秩序一如既往。当然,十根手指伸出来都不一样长短,一个两万多工人的企业有几个异样的声音我觉得是正常的。诸如讲什么中海油要收购熔盛重工啦,欠了几个月工资啦,熔盛重工要破产啦等等,你又管不了他。
谈转型升级
回应:第一要务是发展海洋工程
记者:这次全球船舶业的周期性调整,你预计会在何时走出低谷期?
常建华:根据业内专家的预计,大概在2013年底,明年下半年会有所起色。从行业集中度上看,我们跟韩国完成的产能总量差不多,人家只有十几家规模船企,中国则有2000家。我想,经过这次行业洗牌,国内船舶业也会呈现出马太效应,强者更强。我们对此也是有信心的。
记者:行业低谷期通常也是企业战略调整期,熔盛重工在绸缪怎样的转型?
常建华:熔盛重工的转型升级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海洋工程产品,一是绿色节能产品。海洋工程这个领域非常宽,技术要求高,附加值也高,是我们当前转型的第一要务。第二要务就是绿色节能的产品。同样的船型、同样的运率如果在能源上能节省10-15%,这个产品不言而喻在市场中就相当有竞争力。此外,适应新开辟的航线开发新船型也有潜力可挖,如我们正在研发的破冰船。随着冰层越来越薄,假如北冰洋航线开通的话,这个运率到欧洲会节省很多。
记者:目前海洋工程战略实施推进情况如何,未来对熔盛重工的业绩构成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常建华:我们在新加坡已经注册了熔盛的海洋工程总部基地。新加坡是海洋工程的集散地,之所以选在新加坡,其一是可以借用它的商务平台,能够方便拿到订单,其二是运用他的研发技术平台,能很快地切入高端技术。此外,可以透露的是新加坡海工基地所需的高端权威人才也已经到位,商务上的客户已在洽谈。未来几个月,应能看到我们的订单在这方面的突破。至于海洋工程未来在整个业绩构成中的占比大概要占到30-40%左右。
去年海洋工程的全球订单在600亿到700亿美元,我国船企只拿到了50亿,而韩国拿到了500亿左右,差距很大。未来海洋工程的空间非常大。我们梦想成为整个船舶行业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