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对抗经济下行的一般对策,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此外,还需要一些重要的突破口,与之呼应。在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中,倘若没有住房改革和加入WTO以及长假经济这三大推力,仅仅靠财政、货币政策,中国经济是很难走出来的,或者说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这三大改革带来的强大需求,不仅把中国经济带出了通货紧缩,还带来了其后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帮助消化解决了诸如银行坏账等诸多问题。在增长中消化、解决问题,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之一。
最后看财政、货币政策。在通胀压力依然显著的情况下,积极的政策缺乏空间,但是随着通胀压力逐渐消退,财政、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具体表现是,一些大项目已经获批,一些减税措施已经在酝酿或实施,央行已经两次降息,并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宏观政策的时机,政策组合的细节,是永远值得钻研和商榷的问题,但是政策转向的确已经实实在在地开始了。最近我们发现央行对待彻底放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有所顾虑的,一来各地房地产限购政策有所放松,房价有2次抬头的风险,二来今年全球性的极端气候的影响下,进口的农作物有大幅提高的迹象,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否会带动国内的通货膨胀,让CPI指数再度抬头向上,都是央行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进入8月份以来,食品价格环比上升了1.6%,短期通胀数据止跌,客观地说制约了宽松货币政策的节奏,市场上期盼已久的降息、降准预期一再落空,面对那么多国内需要救助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央行拟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受上述担心的因素制约,表现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心态,估计这样个心态会持续到"十八大"之后。
不过大家对今天是一切早就该有充分的准备,记得我在2008年爆发美国次债危机的不久就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就提及过,对今天这轮调控的预言。我们大家没有必要丧失信心,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时至今日,今年前七个月的工程机械总销量为8万多台,基本和2009年的销量持平,市场需求的低迷正好是我们广大制造商、代理商大练内功的最好时机,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新的一轮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出台,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我们还有那么多基本建设项目需要完善和实施,城镇化的进程还在加快,一个理性发展,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发展格局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得发展方式吗?(本文来源:江苏(南京)工程机械贸易商会 郑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