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联重科与印度Elec-troMech(下称“EM”)公司在长沙正式签署合资建厂协议。该工厂是中联重科第一个海外直接投资建厂的项目,主要生产塔式(建筑)起重机。这同时也是继2008年并购意大利CIFA后的第二个海外基地。中联重科占股70%;EM公司占30%。
本报获悉,中联重科早在两三年前就筹划在印度建厂,在确定携手EM之前,中联重科还考察了数家印度企业。
目前,中联重科的海外业务仅占总收入的5%左右。根据中联重科的规划,到2015年,海外业务的占比要达到30%。
建厂始末
目前,中联重科塔式起重机在国内已经拥有了8个基地。与EM公司的合资工厂将是中联重科塔式起重机业务在海外的第一个基地。中联重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塔式起重机制造商,EM公司则是印度最大的工程起重机制造商。
事实上,中联重科在印度建厂的计划始于两三年前。彼时,三一重工(微博)(10.92,-0.35,-3.11%)、广西柳工(8.71,-0.35,-3.86%)等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在印度布局。
在与EM接触之前,中联重科还接触了多家印度当地的制造企业。但由于在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分歧,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合作方。2011年初,中联重科开始与EM接触,洽谈合作的可能性。2011年5月份,双方确立了合作意向,并在年底签订了谅解备忘录。之后,中联重科与EM公司开始就合作项目的具体条款进入了深入和详实的探讨与规划。不过,在此期间,双方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面谈,电话谈,律师谈,至于前后谈了多少次,根本记不清楚了。”中联重科副总裁、海外公司总经理何文进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称。
何文进坦言,双方最大的分歧是在股权架构上。在印度,外地企业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时,印方要求的股权一般会高于35%,这是一个节点,低于这个比例,作为小股东其在合资公司的话语权将大大减弱。
EM公司起初一直坚持占股要高于35%,但中联重科的建厂原则是,占股不能少于三分之二。“我们占股必须超过65%,这是中联的核心问题。”何文进说。
为此,何文进亲赴印度参与谈判,并在印度呆了三个星期。最终,中联重科在保证了EM公司提出的一些权益后,EM公司同意在股权问题上达成一致。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总经理黄群称,合资公司将力争做到本土化。合资公司的CEO将在全球招聘,管理人员将在当地招募。
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里,合资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搭建团队、招聘员工以及布置生产线。黄群透露,合资工厂今年年底就能够投产,明年就能够实现盈利。
掘金印度
据黄群介绍,合资项目将分两期进行,第一期被称为“快速启动”阶段。中联重科将利用EM公司的现有标准工厂,迅速组织生产,并通过EM公司的销售网络尽快销售产品。“这也是我们看中EM公司的,它不仅拥有比较完善的工厂设施可以利用,而且它遍布整个印度的渠道网络则是中联最为欠缺的。”何文进说。
二期项目,中联重科将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做投资。黄群透露称,在经过了一期的准备之后,二期项目将肯定会自建工厂。根据规划,合资公司成立5年内,将实现塔式起重机在印度市场销售额年均45%以上的增长,达到年销售额5000万美金的规模。
2011年,印度市场塔式起重机销售额约合9300万美金。根据中联重科预测,未来十年,印度塔式起重机市场将保持21%以上的年均增长率。据此测算,5年后的2017年印度的塔式起重机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近3亿美金。这意味着若合资公司年销售额在5000万美金的规模,将占据印度市场的约16.7%。
目前,印度国内仅有3家塔式起重机制造商,但规模都不大。2011年,中联重科塔式起重机占中国向印度出口塔式起重机份额的12.3%。除了塔式起重机外,2011年,中联重科的履带起重机出口至印度的数量在中国企业中位列第一;汽车吊的出口数量位列第二。
不过,中联重科印度工厂的配套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善。在国内,中联重科拥有八大塔式起重机基地。在基地的周围,中联重科培养起了许多配套零部件企业。何文进坦言,在中国,整机企业的水平要远高于配套企业,对这些配套企业来说,能否国际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此,中联重科在国内生产关键零部件,然后运到当地工厂进行组装,而其他的一些零部件则在当地生产。“等这家合资企业做大了,量上来了,再去考虑将为中联做配件的企业拉到印度去。短期来看还不太现实。”何文进说。
事实上,在与EM公司合资建立工厂之前,中联重工的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等产品也都在印度寻求建厂机会。“几个事业部其实都是在同步进行,只是看哪个时机成熟了就先上哪个。现在塔式起重机时机成熟了,就先上了这个项目。”黄群说。
海外战略
由于国内市场开始下滑,国内的工程机械巨头纷纷转向海外市场。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85%。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称,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2%。过去十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年均增速在30%以上。
在国内市场无法支撑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包括中联重科在内的工程机械巨头将希望放在了海外市场上。除了印度市场,中联重科还计划在南美、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何文进透露,中联重科的下一个海外工厂会在巴西。
中联重科的规划是,到2015年,实现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30%。此前,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给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定的目标是占比40%。
2011年,中联重科集团的总收入848亿元,其中海外收入的占比不到10%。何文进坦言,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很艰巨。“仅靠产品出口是很难支撑30%的目标的。所以一定要走出去,然后本土化。”何文进说。
一直以来,并购是中联重科海外战略的主要手段,而在海外建厂方面,中联重科显得更为谨慎,其步伐明显慢于同行。三一重工(微博)和广西柳工早已在印度市场建起了自己的工厂,徐工集团和三一重工也已在巴西设立制造基地。何文进称,由于国内工程机械巨头纷纷涌入巴西建厂,因而中联重科在巴西的建厂计划会更谨慎。“巴西市场太热了,但市场容量毕竟有限。”“在海外建厂方面,主要看时机。建一个基地很容易,但建了基地之后想挣钱就不是那么容易。同样的,寻找合作伙伴时,中联考虑的更多是对方能否给自己带来协同效应,如果不能,还不如不建。”何文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