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中国南车科技创新纪实:轨道交通的芯力量

2012/08/27 10:01来源: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

高速转换,科技成果香满园

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创造出系列的科技成果是第一步,推动产业化运营则更为关键。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发展模式会有不同的选择。中国南车株洲所走的是一条科技产业化的道路。我们承载的使命,不仅在于把技术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做大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把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所带入市场,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丁荣军说。

还是在2000年9月,中国南车株洲所正式脱离铁道部,与铁道部原有的隶属关系转变成了制造商与客户的关系,同时来自跨国企业、中国南车内部、中国北车、民营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不同优势,中国南车株洲所在铁路内的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轨道交通市场到底有多大?传统优势到底能保持多久?这些都是该公司难以回避的问题。

“市场迟早会饱和,不主动适应铁路发展的大形势,不主动求新求变,中国南车株洲所迟早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丁荣军在该公司内部经营工作会议上告诫大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国南车株洲所意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意识到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寻求新的市场空白点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样认识,该公司提出了“同心多元化”的产业扩张战略。

依据“同心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本着将传统轨道产业做大做强、将核心技术引入朝阳产业,将定位扩大到全球市场的理念,中国南车株洲所已形成了以电气传动与自动化、高分子复合改性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力电子器件为主的四大产业板块。其产品拓展到了以铁路机车电子、信息、轨道维护装备为基础,辐射延伸至工业传动、城市轨道交通,光伏发电、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工程机械等多元化市场。

2004年以来,中国南车株洲所借助于中国铁路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托铁道部实施的六轴7200千瓦、时速200到300公里以上、六轴9600千瓦电力机车等级高速动车组等项目载体,在产业化的路子大踏步前进,走出了一条正确的民族装备制造业振兴之路。2008年年底,公司赢得了铁道部2009年240台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电气系统价值以40多亿元的大订单。先后进入京津、武广、郑西、京沪等高铁市场,几乎全部参与铁道部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市场。

国家的政策支持,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的巨大市场,增强了公司在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上竞争力,提高了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中国南车株洲所六年时间产值翻了六倍,迅速完成了产业化布局,形成了从核心器件、到关键部件、再到系统集成的高端产业链。

不仅在传统的优势的轨道交通产业上保持领先地位,该公司新兴产业也成为公司经济快速发展的又一增长极,占据公司销售产值的半壁江山。在电动汽车产业方面,从2006年开始,公司相继完成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建设、专业化公司组建以及产品开发、技术升级、质量体系认证等多个工作。成为国内全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电动汽车整车资源、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和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的高科技企业。在市场方面,公司先后成功进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长株潭、昆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项目,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最大的电动汽车系统和部件供应商。目前,公司投放在长株潭、天津、昆明、成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接近1800台,占国内四分之一,整车零部件超过2600多台(套),占据近70%的市场,总销售额超过8亿元。

风电产业:从2006年开始,公司相继完成了样机试验安装、产业基地建设以及产品批量生产,成功开发出国内首个具有自主产权的1.65兆瓦全功率风电变频器,成为国家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流系统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市场方面,公司先后与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三家电力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关系,产品进入东北、内蒙、华北、西北、湖南仰天湖等市场,手中握有各类风电产品订单超过20亿元。

城轨装备产业:南车中国南车株洲所作为目前中国唯一在城轨牵引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有企业,解决了电网与传动系统谐振、无电区网压突变、低恒速定位控制等关键技术,城轨产业是中国南车株洲所在新产业开拓步伐上收获的第一个硕果。公司先后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沈阳、天津、长沙等大中城市地铁项目中的均有核心产品进入和良好表现,并打破外国公司长期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已为土耳其、新加坡、香港、深圳、京、津、沪、穗、渝等提供产品,累计销售过15亿;自主系统进入城轨领域后,近三年为国家节约70多亿元。

在新材料产业,中国南车株洲所雄踞高分子复合材料减振降噪这一技术高地,利用核心技术衍生出减振降噪产品、绝缘材料、桥梁产品、风电叶片、塑料制品等,在保持轨道交通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向建筑减震、汽车、水务等领域拓展。其市场涉及铁路、城轨、汽车、风电等10多个产业领域,已经出口到东南亚、中亚、欧美和大洋洲,销售额每年超过数千万美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

目前,中国南车株洲所高科技成果的转换率超过85%,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养科技、以科技促产业”的良性循环道路。

“同心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有形的产业上,在资本这个看不见的“战场”上,中国南车株洲所这种模式所取得的成绩同样引人瞩目。

2002年,中国南车株洲所旗下时代新材3500万A股成功在上海上市;2004年重组株洲电机厂,归并北京昌平厂;2006年,时代电气成功登陆香港H股,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公司用不到1亿元的现金成功收购世界第六大半导体公司——英国丹尼克斯,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第一家实现跨国并购的企业。2009年4月与中铁宝工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宝鸡南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凭借此次资本运作,公司将业务延伸到了工程机械整车领域。

通过资本运营,合并重组后的中国南车株洲所,产业结构更明晰,技术实力更强大,从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到新能源,产业辐射领域“同心多元”,呈现出“葡萄”效应,跻身为多元化发展集团性公司。

创建体系,让创新成为习惯

形成了研发和产品的实际突破固然值得欢欣鼓舞,但在南车株洲所决策层眼里,创新体系的日渐清晰更加令人欣喜。在南车株洲所构建的创新体系——即设计、制造、产品三大技术平台和一个质量管理系统面前,所有的研发制造问题都被数字化、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了。

“研发过程可分解成很多步,而每一步都是可控的。”冯江华说,自主研发世界级的创新产品,虽然难度极高,但在预研的时候就已经把它们打烂揉碎分解,按照设定的流程,科研团队逐个解决。

周桂法是南车株洲所的首席专家,也是创新体系的主要推动者之一。20年前,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他深有感触:当我们还在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啃”的时候,别人的一套平台就能覆盖绝大部分产品,包括了近期应用开发和整体远期规划。二者之间的鸿沟犹如“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大炮的区别。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年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逐渐有了实现的可能。南车株洲所持续投入数千万元打造出自己的三大技术平台和质量管理系统。

周桂法说,创新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不断累积过程资产,也叫知识资产。“把每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从前期分析、规划到立项,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都编好,都建成模板,并且有样例,有大的应用方向,整个目录层次一目了然。”

对于南车株洲所,这就是全过程的“流程再造”,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以产品为例,以往的一致性通过率可能只有50%,现在能达到90%以上;现场返修率以前可能是10‰,现在降到2‰以下。

创新体系更是一种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它的保障下,什么难题解决起来都会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周桂法说。

以此为基底,以牵引电传动和网络控制技术为核心,他们先后为时速20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及更高速度等级国产化动车组提供了近70%的核心部件,并将最新平台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7200千瓦六轴大功率交流传动主型货运电力机车上,使货运重载机车的国产化水平从70%提高到90%以上。

南车株洲所的创新实践,正是中国南车持续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

中国南车总裁郑昌泓告诉记者,2011年,中国南车全年科技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6%。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南车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内惟一拥有高速动车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年授权专利数由2006年的109件增长到2011年的1280件,累计拥有授权专利量居国内同行业第一。

(责任编辑:Eason)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