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三剑客
1990年初,张志熔利用打工挣来的3万元,在上海从事建筑材料贸易及建筑外包业务。1994年的上海正是房地产低潮时期,张以阳光绿园作为其首个住宅物业发展项目,却在市场上大卖,赚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张志熔的房产生意顺风顺水。他的上海阳光集团2007年改名恒盛地产并于香港上市,2011年,恒盛地产销售额达106亿。
“早年,我曾跟着张志熔去过上海看过其开发的小区,220多套别墅卖得
还剩下70多套,赚了很多钱。张做房地产是个人才。”南通一银行高层对记者说。
2000年后,随着张家港等港口的崛起,如皋政府开发如皋港的想法越发迫切。在上海生意红火的如皋人张志熔自然成为招商引资的绝佳人选。而此时的张志熔也在思考转型。
福布斯中文版2009年报道称,2003年,时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给中央领导写了一封信,称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消息被张志熔知道了。
他第一个电话打给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我有一个非常宏伟的想法。”他力劝陈惠娟到上海来商议大事,并要介绍一个人给陈惠娟认识。这个人就是时任国企外高桥造船厂党委书记的陈强。
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三人会面的一幕。
当时熔盛在如皋的长青沙所需要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当地数年的用地指标,且如皋作为县级城市正在申请国家一类出口口岸,如无口岸资格,熔盛将无法直接造船出海。随着2005年全球航运市场景气周期的到来,在陈惠娟打通了一切屏障后,当年10月,熔盛重工破土动工。
此后,陈强的作用开始凸显。当2007年厂房还未完全建成的时候,熔盛已持有49艘船舶制造合约,总值32.37亿美元。这归功于陈强在造船行业的声誉。熔盛重工的第一个船东能拿下素以苛刻著称的挪威Frontline,靠的就是陈强的个人品牌。
在熔盛成长过程中,如皋市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一个显著的例子是,熔盛重工在上市2010年及此后的2011年,分别获得8.59亿元、12.7亿元政府补助,超过公司净利润的一半。熔盛对其的解释是,“如皋市政府对于熔盛重工因造船工艺、设计及培训人员产生成本而发放的补助金”。
然而,熔盛三剑客已然成为历史,而熔盛重工与政府的蜜月期已近尾声。
据了解,截至2012年一季度,熔盛重工包含政府补助的营业外收入为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