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进制造技术

共有94208条相关内容信息

智能制造成为“风口”聚集地 产业机器人势头强劲

赋能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使命,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智能制造更是成为“风口”聚集地,其中产业机器人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建筑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农业机器人……一些企业正在加快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以期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新的竞争优势,让“中国制造”走得更远。 智能制造再成风口 产业机器人势头强劲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

央视财经评论:中国制造业“强筋健骨” 这种小灶得多来点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 3 月 5 日的两会 " 部长通道 " 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将从 " 四快一好 " 几个方面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快 " 是加快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 二快 " 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三快 " 是加快融合发展," 四快 " 是加快纾忧解困工作," 一好 " 是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建设制造强国怎

装备恢复功能继续使用 再制造让报废的盾构机现场“复活”

“把旧机交给我,给你一台全新的再制造发动机,性能与三包政策和新机完全一样。”对于很多人来说,对维修和回收的概念很熟,却不怎么了解“再制造”。事实上,再制造已经渐渐渗入我们的生活,可能你正开着的进口车的部件就是再制造的……目前,国内从事再制造的试点企业近百家,涉及工程机械、矿采机械、汽车、机床、船舶、办公设备等各个行业。 日前,再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揭秘了再制造技术

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G是重点领域之一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位列第一。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有进有出、有破有立。应重视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优胜劣汰,加大市场体制改革和建设力度,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方式,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大对“僵

大变局中向阳而生 中国制造韧性成长

聚光灯骤然开启,承载了太多厚重意义的2019年如期而至。站在建国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中国真真切切地融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大变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意味着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期间,危和机同生并存。如何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

如何来一场制造业的品质革命

在2017年,中国工业企业总共制造了2901万辆汽车、8548万台电冰箱、1.59亿台彩色电视、1.79亿台空调、3.06亿台电脑、18.89亿台手机,还有1564.58亿块集成电路。从产量上来说,在诸多工业领域,中国已经在全球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产量位居全球前列,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的品质同样在全球翘楚。如何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依然需要更多有益的探索。 基础性产业支撑制造业水平整体提升

王民获“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12月18日下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宁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会上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授予“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的决定。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被授予“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今年

不负重托的“徐工答卷”, 徐工书写中国制造新高度

“徐工集团战略思路很清晰、目标定位很提气、发展路子正确,是很成功地打造出自己道路的国有企业、现代化企业!““徐工有光荣的历史,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工时的场景,23000名徐工人至今仍历历在目。2017年12月12日,对徐工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工考察,作出了“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等重要指示。总书记将十九大精神带到了徐工,也带来了温暖和信心

隋永滨:我国机械行业高端装备技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0月26—27日,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简称中通协)减变速机分会成功举办“2018中国减变速机产业发展论坛”暨“高效新变速装置技术交流及样机展示会”。 减变速机作为机械传动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可以说只要有机械传动的地方就有减变速机存在,其制造水平直接关系到机械成套装备的运行、质量和可靠性。 经过“十五”“十一五”以及“十二五”初期的高速发展,减变速机行业已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

安徽叉车集团60周年系列报道之二:合力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18年10月正值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合力”)建厂60周年之际,中国叉车网(www.chinaforklift.com)对安徽叉车集团进行系列报道。 合力叉车 合力系安徽省属国有独资公司,其前身为合肥矿山机器厂新厂,始建于1958年,1992年以合肥叉车总厂为核心组建叉车集团。继《安徽叉车集团6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合力产业布局及优势》,本期主题是:合力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18-10-29 10:20

中联重科袁野:制造中国工程机械的“智能心”

“液压元件就像工程机械的心脏一样,但是高端液压元件大多在德国、日本、美国等生产,而我的工作就是开发并应用我们国人自己制造的‘智能心’”。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土方机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中央研究院新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袁野近日对记者说。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土方机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中央研究院新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 袁野 袁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长沙人。他于2011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徐工信息联手顶象技术赋能工业互联网生态安全

强强联手,赋能工业互联网生态安全 9月25日,徐工信息与顶象技术在徐州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为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生态伙伴提供覆盖全链路的安全服务,进一步增强工业互联网应用及合作伙伴的业务风险防御能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性。 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在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工业互联网具有

徐工集团副总裁杨东升:发展智能制造需探索新形势下的实现路径

10月11日-13日,2018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邀请业界专家围绕当前智能制造领域最新理念、技术、成果进行交流。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东升在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复合型人才稀缺等大环境都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同时各地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东升 精彩观点:生产组织正从面向库存转为面向

从乡镇工厂到工程机械巨头 三一用突破与创新诠释“中国制造”

1986年,四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踏上艰难创业路。他们在湖南省娄底市道童村利用一栋废弃的养殖场,创办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 这便是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的雏形。 经过32年发展,当年名不经传的小焊接材料厂不仅成为全球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更改变着“中国制造”的世界印象。 近日,记者走进这家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快速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国际化民营工程机械企业,探寻其崛起的秘诀。 三

智能制造 从三体智能革命说起

日前,由第一工程机械网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清华大学智能装备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第一次课程圆满结束。此次课程授课老师都是智能装备和大数据领域的权威专家,院士水平,讲课内容精彩纷呈。受限于保密要求,我们仅整理出部分可以分享的内容,以飨读者。这篇文字是我们根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技术中心首席专家宁振波教授的演讲整理而成。 未来十五年后的先进制造业是什么? 当前,我国正在从数字化制造向网络

徐州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中心 以工程机械为重点

近年来,我市引进、研究、开发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智能装备,建设了徐工研究院、徐工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基地,吸收国内外装备行业领先技术,开展标杆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开发。根据我市实际,徐州把智能制造作为提升我市装备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推进装备产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巩固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全力打造成为以工程机械为重点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中心。 今年8月3日上午1

“清华大学智能装备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首期第一次课程圆满结束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2017年12月8日,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次集中学习时讲话》的报告中,重点提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该讲话内容,强调了当前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工作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智能装备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首期第一次

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再制造的目的就是利用再制造为旧设备注入新活力,重在研究如何通过再制造帮助客户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获取更多价值,以帮助客户减少运营成本,那么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的现状如何呢,未来发展又将怎么样呢,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给关注再制造产业的人士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再制造的定义 所谓再制造,是指通过回收大量同品类的废弃产品,完全拆卸后进行收集和检测,将有再制造价值的废旧产品作为再制造毛坯,利用

提升核心竞争力 智能制造成家电业升级新动能

“智能制造是当今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加快强国建设的关键,智能制造的发展将驱动新兴产业和包括家电产业在内的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强有力的新动能,发展智能制造是中国实现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汪敏燕在近日召开的“寻找中国家电业智能制造先锋”大型主题活动———“智造·新时代”高峰论坛

加快推动制造业 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必须依靠创新推动产业更好转型升级。应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为主要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推动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李毅中: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7月26日,中国工经联五届理事会主席团第十三次会议在江苏徐工召开。会议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的专访。 如何解读上半年全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路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应该如何率先突破?徐工的成功探索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有怎样的启示?围绕这些话题,李毅中和中国工业报记者进行了

2018全球起重机制造商10强榜出炉!徐工位列全球第二!

近日,“2018年全球起重机制造商10强榜单”重磅出炉!三家中国企业入围,连续多年领跑中国起重机行业的徐工,位居榜单次席,牢牢占据全球起重机军团第一阵营。 2017年至今,中国起重机市场迎来一轮快速发展。过去一年,中国移动式起重机销量同比增长达到115.48%;受此带动,徐工集团起重机业务销售额增幅超过100%。除了在国内市场体量持续扩张以外,徐工在海外市场也持续发力。 多年来徐工集团在中

从引资到选资再到制定标准 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迎来升级版

近来,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开始提速并迎来升级:一方面,扩大高技术制造业的开放领域;另一方面,将制定并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为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创造制度环境。 与之前不同,如今外资在中国的布局重点已不再只是简单地开拓产品市场,而是把重心放在搭建创新平台、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等方面。其中,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尤其受到外资青睐。 高技术制造业引资效果显著 我国引进和利用外资,正

江苏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快速崛起

近日,江苏省机械工业推进高质量发展暨省机械行业协会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苏州召开。2017年以来,江苏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速,新兴动能明显壮大,智能制造产业迅猛发展,全行业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会议宗旨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就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制造业高质量

机工智库2018年春季成果发布 解析制造业热点问题

6月15日,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机工智库2018年春季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 推动全球制造业变革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针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发布机工智库最新独家研究成果。来自装备制造业的领导、行业管理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及新闻媒体的15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机工智库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专业研究机构,以“弘扬中国工业文化,为装备强国贡

推动全球制造业变革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6月15日,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百万庄论坛:机工智库春季发布会(2018)暨《寒春 阳早画传》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来自装备制造业的领导、行业管理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及新闻媒体的15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 新书发布会: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在此次论坛上举行了《寒春 阳早画传》新书发布会。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中纪委驻原机械工业部纪检组组长孙祖梅,中纪委驻农业部原纪

打通神经脉络 徐工起重机自主创新改变中国装备制造命运

《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一的工业强基工程明确要求,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 徐工集团董事长 王民 徐工集团董事长  王民:中国工程机械的定位,就是要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在实现

柳工曾光安: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制造业备受代表委员的关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这条路该如何走,成为代表委员思考的重要课题。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光安。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光安 曾光安代表认为,制造强国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中国是制造大国,只有

曾光安代表:大国必须把制造业搞好

工程机械行业,一直被认为是制造业的基础,历来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及有关进一步加强制造行业的相关部署。其中包括:“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等。 在2017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彻底走出此前长达5年的低谷周期。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细分行业的销量连续多月

专注创新驱动 智能制造为中联重科注入新活力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湖南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3月3日,湖南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支持

杭齿集团成为我国高端制造“弄潮儿”

在遥远的英吉利海峡循环流转的洋流中,规划了建立总装机量达到400MW,可为超过175000户欧洲家庭提供电力供应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项目,一期展示工程已经开始运行。“这台潮汐发电齿轮箱,发电功率1.5MW,首台样机就是由我们承接的。”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光自豪地告诉记者,“让我们更为骄傲的是,这一次是欧洲的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的! 2014年,敏锐的杭齿人已嗅到了潮汐

创新驱动智能引领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制造业该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11月25日,由工信部华信研究院、经济观察报、CCTV发现之旅《品质》栏目联合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在北京落幕。论坛汇集了来自政府机构及协会、监管机构、国内外企业等行业领袖及领军企业,共同探讨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以及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和趋势。转型升级和提质增

抢滩智能制造 看徐工起重机如何成为风云霸主!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战略机遇在于创新驱动,这是企业发展的主动力。对客户的需求要关注,特别是智能设备需求,一定要加大开发力度。目前徐工云平台上有40多万台设备,实时监控。通过这些手段,为我们未来的市场营销和精准服务提供大数据支撑。互联网时代、智能时代、客户年轻化时代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必须在工程机械方面进行智能化改造。”10月17日,在《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作为十九大代表的王民14次提到了“智能

制造业强省 河南工业亮出新名片

提起河南,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农业大省,第二印象是人口大省,在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的叠加印象之下,河南还会被归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殊不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河南人勇于拼搏、创新苦干,已改变了一穷二白的历史面貌,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第一位、全国第五位。河南向全国亮出了一张新名片:制造业强省。 河南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最近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

铁建重工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顺利通过技术验收

11月3日,由铁建重工主持的《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装备(TBM)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和浙江大学主持、铁建重工参与的《全断面隧道掘进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两项国家“863”计划课题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 技术验收会现场,评审专家组审查验收材料 上午9时许,由华南理工大学李迪教授、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等八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专家组,以及国家科技部先进制造处处长区和坚带领的国家科技部领导和项

中国一拖“重型拖拉机智能制造”入选2017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近日,笔者从洛阳市工信委获悉,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国一拖的“重型拖拉机智能制造”项目成功入选,洛阳市再添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重型拖拉机智能制造”项目投资2亿元,通过中国一拖重型动力换挡拖拉机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实施,形成面向农机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和产业化产品,未来将使得该企业具备每年制造1000台多品种定制化的重型动力换挡拖拉机的生产能力,且实现产品设计数字

突破中国制造空心化 四十二年筑就徐工“核心剑阵”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以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四十二年矢志铸剑,方砺得梅花飘香。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筚路蓝缕开始创业,到9500小时“用不毁”记录的创造者,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厂房,到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在“一带一路”核心地带大放异彩的引领者。徐工核心零部件用一枚

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成果丰硕的五年。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治国理政全局和民族复兴大业,就大力振兴制造业、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论述,引领和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特别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制造强国和

破解产业化规模之困 增材制造需打政策组合拳

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已成为加快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和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手段。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关键技术正获得突破性进展。 《3D打印即将给制造业带来的影响》一文写道:“今天,3D打印仍被看作一个技术解决方案,但未来的3D打印将是一个商业解决方案。” 虽然未来前景可期,但形成等材、减材制造三足鼎立格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突破产业化之困

装备制造业:去产能不能变为“去能力”

新中国在“一五”期间以156个工业项目为起点,自力更生,节衣缩食,举全国之力打造出了自己的大国工业体系。特别是装备制造工业,不仅门类齐全,而且能力完整,为今日之中国制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装备制造业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为各行业制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三去一降一补”战略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煤炭、钢铁、水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高端访谈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