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市召开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座谈会

2024/10/11 13:32工信微报

10月10日,深化部市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座谈会在京召开,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部总经济师高东升参加座谈。

图片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座谈会现场

尹力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任务,我们自觉结合实际,深入推进落实,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实践北京样板。工作过程中,牢牢把握“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着力以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新质生产力的前瞻布局、注重高端化发展,突出数字赋能、注重智能化发展,突出低碳减排、注重绿色化发展,突出区域协同、注重集群化发展。希望与工信部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具有首都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这篇大文章。我们将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加快突破,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率先布局,加强算力设施建设,超前布局6G、卫星互联网等网络通信设施,力争率先建成“双万兆之城”。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上努力示范,积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打造更多商用化示范项目,形成丰富的应用场景体系。在产业生态打造上改革探索,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人工智能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办好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机器人大会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强化“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北京市将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完善联络服务机制,聚焦重点合作领域,继续优化相关支持政策,为工信部及在京机构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金壮龙表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北京市科技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广阔。我们将加强与北京市密切联动,全力支持北京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京津冀协同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北京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共同建设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快底层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殷勇指出,当前,北京正在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奋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培育壮大高精尖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希望工信部与北京市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行业共性能力平台建设,继续在京布局一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联合研发、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等平台。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智能汽车等重点领域,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支持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促进工业数据生产和流通,用好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的实践经验。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治理制度,为规范和引领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图片

揭牌仪式

会后,部市领导共同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揭牌。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于去年11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是国内首家聚焦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应用生态建设的创新中心。由行业领军企业联合组建,致力于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行业资源组织者、产业发展培育者、落地应用推动者,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LuYu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本内容由本网编辑在不改变原稿立场或本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观点或第三方内容进行整合报道,以便向读者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信息了解。如有疑问,敬请联系本网编辑部。
相关阅读

全国第二!徐工汉云登榜工业互联网100家

近日,备受业界关注的《2024年工业互联网(100家)产业调研报告》正式发布。其中,徐工汉云在企业基[详细]2024-10-09 09:45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明确要求。如何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怎样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筑牢实体经济根基记者:《决定》提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请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金壮龙: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总体保持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完善产业治理体系,坚定不移筑牢制造业,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制度约束和标准引领,加快先进标准供给,促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着重加强创新政策供给,推动强链延链补链,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引导优质要素向国家级集群汇聚,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三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加强行业指导和企业服务,推动完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制定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计划,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孵化与加速政策体系,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和标志性产品“揭榜挂帅”,发展壮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基金的作用,深化产融合作,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记者:《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如何推进落实?金壮龙:《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我们将紧抓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点”“线”“面”协同发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完成数字化改造,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力争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打造100个应用场景、1000家标杆企业。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发展壮大机器人产业,推广智能化软件应用,促进消费终端向强智能升级。三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先进计算、区块链等领域,强化自主创新,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技术和产品,培育造就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一批关键环节和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四是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基础网络、产业体系、融合应用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IPv6等规模部署和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增强车联网等新型融合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发展开源基础设施。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发展自主权记者:《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任务?金壮龙: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发展自主权。一是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优质资源,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链主企业和用户企业“双牵头”攻关模式,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促进创新产品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指导国家高新区实施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三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上下游企业协同监测和应对能力。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和产品保供,着力建设安全可控的原材料产业链。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四是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鼓励转出地与承接地建立产值、收益、用地等指标的分享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建设高质量承接载体,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助企扶企,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记者:《决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金壮龙: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发挥“小巨人”企业引领作用,协同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分级分类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更多中小企业敢转、会转、转得好。三是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好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加强技术创新服务,扎实建设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与企业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四是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优化金融精准支持机制,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好专精特新专板。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各类人才。来源:人民日报[详细]2024-10-08 16:14

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应邀出席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

9月24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暨峰会”)在广西南宁[详细]2024-09-25 10:24

金壮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奋力开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局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奋力开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局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金壮龙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奋力开创新型工业化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举旗定向,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准确理解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调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必须筑牢,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而言,没有强大的工业,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决扛起时代使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不断把新型工业化推向前进。准确理解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工业化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瞄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总目标,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推动宏伟目标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准确理解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党的坚强领导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我国工业化的伟大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人民群众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依靠,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造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阵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是维护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坚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重要原则不动摇,确保新型工业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准确理解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调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强调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调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只有顺应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聚焦重大任务,强化统筹协调,狠抓贯彻落实,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准确理解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使发展的各方面相互促进,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不断引向深入;强调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强调实体经济振兴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掌握用好科学的方法路径,以创造性工作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二、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0.89万亿元增加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1.7%,制造业增加值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移动通信、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邮轮、高端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0.1万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我国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的独特优势凸显,大国重器举世瞩目,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快速推进,综合实力、创新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迈向制造强国步伐加快。完备的产业体系、庞大的生产规模、持续提升的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物质技术基础,也成为我国应对百年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优势。我国新型工业化已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形势复杂严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人工智能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全球产业发展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制造业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能力、高质量产品供给等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还存在不少困难。推进新型工业化任重而道远。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科学把握我国工业发展历史方位、阶段性特征,积极适应内外部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做到“四个更加注重”。一要更加注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增加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二要更加注重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坚定不移筑牢制造业,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加速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三要更加注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公平公正、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经济循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四要更加注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安全水平,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确保推进新型工业化行稳致远。三、全力以赴抓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的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开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局面。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推动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打好政策“组合拳”,发挥工业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作用。发挥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带动作用,深入实施钢铁、汽车、电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支持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抓好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落实,进一步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深入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和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家电下乡活动,稳定和扩大工业产品出口。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是新型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和战略支撑。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一链一策,集中优质资源,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化点为珠、串珠成链,形成良好发展生态。健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促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产业布局。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推动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络,优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加快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建设,提升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质增效,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坚持新老并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箱,强化制度约束和标准引领,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强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5G等领域,加强创新政策供给,健全提升领先地位的体制机制,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完善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适应性监管体系,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推动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落实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人形机器人、6G、原子级制造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抢抓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推动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卫星互联网等发展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IPv6等规模部署和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加快节能降碳技术和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完善绿色制造标准和服务体系,加大绿色产品供给,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做强绿色制造业,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升能源电子和绿色能源装备发展水平,推动内河、近海船舶电气化改造。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加快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业发展根本上要靠企业,企业强工业才能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引导央企担当产业链“链主”,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大力培育制造业头部企业,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强强联合,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一流企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好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行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健全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发挥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引导作用,健全规划战略制度和实施机制,完善产业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推动进一步优化财税支持政策,强化金融精准有效服务,深化产融合作,更好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集中集聚。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业指导,加强企业服务,健全政府部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继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等伟大精神和优良传统,凝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磅礴力量。来源:《新型工业化》期刊  2024年第1期[详细]2024-09-24 14:23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北京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一行,就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详细]2024-09-20 09:5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欧历胜助力高机租赁企业

欧历胜助力高机租赁企业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当前,中国高机保有量处在...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