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六路,耳通八方,中铁十二局“瓦力”登场
创新赋能发展、智慧引领未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强调,中央企业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中国铁建结合实际,就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统筹开展研发应用工作。
围绕资源共享、能力互通、安全高效的人工智能应用目标,中铁十二局依托在建高铁工程,以打造智能建造2.0体系为主线,创新研制了隧道智能应急安全管控机器人“瓦力”。“瓦力”通过融入AI智能分析,实现了隧道安全应急系统的快速预警、智能监测和集成管控,有力提升了隧道安全管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隧道智能应急安全管控机器人“瓦力”
大家好,我是隧道智能应急安全管控机器人“瓦力”,我是个本领高强的隧道安全管理“多面手”,可以眼观六路、耳通八方,为安全员实时精准提供隧道内的安全信息。
我的“肚子”如同一个“百宝箱”,高度集成了网络传输基站、应急救援电话、视频监控系统和一键报警系统等应急装置,可以实现隧道安全管控“一站式”保障。我可以实时监测洞内风险信息,第一时间预警瓦斯气体、一氧化碳气体,自动感知掌子面附近围岩变化,监控洞内电器设备和机械运行状态,AI自动识别人员安全状态,遇到风险将第一时间向洞内外发出警报.......
我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全能型安全“保姆”,守护着隧道施工作业,是隧道安全管理的重要帮手。
“瓦力”由下部动力层和上部设备层组成,搭载设备可根据现场实际需求灵活配置。下部动力层采用履带式行走平台,具备稳定性好、通过性强、承载力大等优点,适应各种复杂地形。操作系统采用无线遥控技术,方便灵活远程操作。上部设备层采用内嵌式布局,包括视频监控、一键报警、应急通话(广播)等模块,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设备。
“脚”:如履平地
“瓦力”安装了履带式行走平台和蓄电池,便于安全员通过无线遥控技术,远程控制行走,使其在隧道内各个方向“纵横驰骋”。它的最大遥控距离可达500米,可以轻松爬上30度的陡坡,最快时速可达6公里,遇到突发事件可以直抵风险区域,代替人工收集信息,并实现远程数据传输。
“眼”:远观六路
“瓦力”的“脑袋”安装了中控系统,“眼睛”是两部高清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隧道施工情况,具备远程巡检和镜头守望功能。安全员通过远程控制平台,可以指挥“瓦力”实现360度安全监控全覆盖,精准捕捉每一个施工细节。它还可以通过AI智能分析,精准识别进洞人员信息,以及未穿戴安全帽、反光衣等违规行为,识别火灾、区域入侵等风险隐患,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全覆盖巡回监控。
“耳”:通达八方
“瓦力”的身上安装了远程电话,实现了隧道内外语音通信与广播,确保施工人员在复杂环境下顺利完成安全管理和生产调度。设备声音传输清晰,确保重要信息得到及时、准确传达。同时,依托“瓦力”身体内置的网络传输基站,它可以通过4G/5G网络传输和WiFi覆盖接收和传达指令,信号可以覆盖隧道施工各区域,确保预警及风险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每名人员。
“肚”:有容乃大
“瓦力”的“肚子”里面安装了声光报警系统、独立的UPS供电系统、位置共享和精准定位系统,支持一键式应急报警。如遇突发事件,它可以在不依赖外界电源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力向洞外人员报警,洞外远程终端控制人员也可以通过触发“瓦力”身上的警报按钮,第一时间通知掌子面作业人员,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确保作业人员及时避险。
“瓦力”不仅是一个安全“保姆”,还是一个安全“联络员”,成为隧道内外安全沟通的重要桥梁。这种复合全能的功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近3年的迭代更新。
“瓦力”家族谱系庞大,为了强化它的“本领”,技术人员从科研立项开始,采取多种技术路线,通过反复试验、平行推进,整合形成了一整套改进提升方案,先后迭代研发了三代4种类型产品,推动隧道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固定分体式到可移动集成化的跨越。“瓦力”经过多次升级改造,才有了今天的样貌。
上一代“瓦力”
“瓦力”集移动灵活、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结实耐用及防爆防尘等多重优点于一身,可以在突遇险情时为应急管理及时提供准确信息,让安全员迅速做出正确指令,弥补了现有技术无法持续对掌子面进行监测的短板,代替了过去繁重的安全管控任务,解决了安全管理碎片化、不连续的难题。
近日,在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组织的“第十八届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大会”成果展上,“瓦力”成为展会亮点,参观人员纷纷称赞“瓦力”是铁路智能建造2.0的代表之作。
责任编辑:LuYu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