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监管要“刚柔并济” ,避免过度监管成为发展“紧箍咒”

2024/03/04 17:3621世纪经济报道郑雪

图源 21财经

图源 21财经

作 者丨郑雪

编 辑丨王俊

图 源丨21财经


今年2月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发布,再次引发全球AI热潮。热浪之下,人工智能如何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人工智能算法监管或是可行路径之一。算法,对于公众而言既陌生又熟悉。算法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及不可解释性,但日常生活,每个人都在不时接受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各种算法结果。此外,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而言,作为加速器的算法和数据、算力共同作用推动智能涌现。基于此,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的提案》。

张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算法治理存在法律法规效力层级不高、监管机构监管竞合、监管真空或失焦、用户权利难以充分救济等问题,可从健全算法综合治理体系、优化监管工具、加强用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着手完善。

在产业发展和监管平衡方面,张毅表示要设置“包容审慎边界——划定安全底线”的刚柔并济路径。一方面,要逐步明确行政程序规则,让监管治理成为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稳定器”;另一方面,全球产业竞争加剧之下,警惕过于强势的法律干预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紧箍咒”。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 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 受访者供图


强化源头治理,实现前中后监管闭环

21世纪:伴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监管也在全球竞速。在您观察来看,全球人工智能监管有何异同?

张毅:从监管进程来看,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监管尚处于不断变化的立法活跃期。除我国已制定全球首部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外,欧盟、英国、美国等主要司法辖区均处于探索和制定人工智能监管规则的不同阶段。

回过头看,全球人工智能监管在近几年内经历了从分散林立的差异化规则,到相互影响融汇并求同存异的过程。

尽管由于各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与监管动因等因素不同,存在诸多具体监管规则的差异。这包括但不限于各国对于采取纵向或横向的立法模式、人工智能的风险认知框架,以及对开源模型的监管方法等议题存在不同的立场。

但从近期的立法动态来看,可以观察到全球范围内正在努力建立人工智能监管共识。一方面,国外诸多司法辖区正在从以政策倡议、行业自律等“软法”为主导逐步转向制定正式立法的“软法”与“硬法”协同治理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到区域性、国际性的人工智能监管共识的凝聚,这是由于人工智能其实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

21世纪:人工智能算法治理方面,我国算法治理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张毅:作为全球范围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算法治理的国家之一,我国近年来陆续针对算法推荐、深度合成等技术制定专门规范,逐步完善我国的算法治理体系。但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治理更要体现监管智慧和制度优势,现阶段有必要重估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更新治理思路并反馈在立法、执法等治理实践中。

具体而言,我国算法治理工作可以考虑从立法、执法到司法等全流程、多维度的更新和优化。比如,在算法监管规定方面,现阶段我国算法治理规定主要由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构成,缺乏效力层级较高的立法。在监管机构方面,可能有多个部门具有执法权力,产生监管竞合。在算法侵害维权方面,虽然现有规定对算法侵害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但是被算法侵害的对象往往面临“理解难”“取证难”等问题,用户权利难以得到充分救济。此外,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更新迭代快,难以为现有监管体系和技术覆盖,从而产生监管真空或失焦的情况。

21世纪:在您看来,当前我国算法治理体系如何予以完善?

张毅:我国算法治理体系可考虑从健全算法综合治理体系、优化监管工具、加强用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着手完善。

首先,目前我国算法监管规定主要关注具体权利侵害的结果维度,暂未结合算法的特殊性,关注训练数据、科技伦理等源头性因素可能造成的算法侵害。未来,应当增强源头治理,将算法侵害治理追溯至算法设计、研发等前期过程,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管闭环。

再者,考虑到算法更迭快、技术繁复等因素,可以引入“监管沙盒”制度来允许算法及人工智能企业在相对可控的环境内进行试验性的开发、测试和验证,也有助于增进监管部门对技术发展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考虑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人工智能监管,以提高监管效率。

此外,在用户权益保护方面,可要求服务提供者优化平台设计,在为用户提供算法服务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拒绝或关闭算法服务的选项,畅通用户投诉、申诉渠道。在诉讼环节,可尝试拓展算法侵害行为的维权路径与责任模式,采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以减轻用户的举证责任负担,增强用户的维权力量。


行政机关需纳入算法监管客体

21世纪:您在提案中写道,当前“监管客体仅限于互联网平台等民商事主体提供的算法服务,不涉及政府机关在行政活动中运用算法的行为”,行政机关的算法行为如何监管?

张毅:实践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下,算法在行政管理和执法的应用场景已迅速拓展丰富。例如,目前市场上已有大模型可以实现由数字人自动化处理政务热线中的民生诉求,智能识别违法行为并完成立案登记等落地场景。

可以预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态势下,算法在行政管理和执法应用场景会更日趋精细化、多样化,除可能面临人工智能应用的常规风险外,也会对传统行政程序、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障机制的有效性等提出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以充分调研梳理当前算法行政管理和执法应用场景作为监管起点,通过厘清算法嵌入不同行政行为的具体效应、影响和风险,并加以类型化分析来为后续政策制定及立法提供支撑。

在调研成果基础上,我们还建议人工智能算法规范进一步优化衔接现行法律制度。一是从责任主体衔接角度,考虑将行政机关纳入算法管理规定的监管客体;二是增强与现行行政法律制度的有效衔接,并就此对算法行政行为采取针对性规制。例如,考量如何明确算法行政行为的适用范围与条件,如何确保其符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要求,如何在算法行政行为中确保行政正当程序并切实保障法律赋予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等问题。

21世纪:目前来看,即便是技术人员对AI算法的一些内容也无法作出解释,或将导致“黑箱”加剧。在保障人工智能可解释性和透明性方面,您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张毅:人工智能“算法黑箱”是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和治理难题。纵观全球算法治理趋势,增强算法透明仍是一种共同治理取向。在此背景下,可考虑采取如下措施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算法的可解释性和透明性:

就人工智能算法服务提供者而言,一方面,应当推动相关主体详尽地披露算法运行步骤、算法运行步骤与算法决策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算法可能对用户权益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增强算法对于用户的可知性。考虑到部分算法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可要求相关主体通过示例图、流程图等方式及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说明。另一方面,企业在设计、研发人工智能算法时宜嵌入透明可释的目标,推动算法透明的全流程治理。

就监管规则而言,可考虑在分类分级监管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算法类型等要素为依据以制定差异化的透明度规则,促进算法问责的落实。其中,透明度规则应重点关注解释、披露何种内容方可实现用户、社会及监管部门对算法应用影响的理解,而非要求披露对于理解算法影响效果较为有限的纯粹技术信息,从而在充分权衡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保护等的基础上保障用户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


以刚柔并济平衡发展与安全

21世纪:此轮人工智能发展展示了“大力出奇迹”的暴力美学,海量数据、算力、算法作用下,智能涌现。中国在数据、算力等方面具有丰富积累,在您看来,如何发挥上述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张毅:数据与算力作为我国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型生产要素与新型生产力,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发展。

为进一步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在数据与算力方面的成果积累,在数据方面,应加快建设数据产权制度,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和市场化有序流通,打破数据壁垒,从而在市场机制与行政监管的双重治理体系下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乘数效应,例如打造数据中心、实现优质的多模态数据集的开放流通,从而支持人工智能的训练优化等以数据为依托的研发应用。

在算力方面,鉴于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离不开大规模算力资源支撑,一方面,有必要集中强健的算力资源,比如建造区域化、行业化的算力中心,加强算力资源的投资投入,夯实人工智能的基础底座建设。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深入剖析业务实践场景与算力应用的可融合性,拓宽人工智能应用的垂类领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21世纪:目前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OpenAI等仍存有差距,但人工智能监管势在必行。在您看来,如何平衡产业发展和监管?

张毅:产业发展和监管的平衡其实是对任何新型技术进行治理的经典问题。我们过往在对金融科技、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治理实际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因此,在人工智能监管实践中也能看到对之前互联网监管领域积累的成功治理经验的承继,比如在治理之初就已经采取“审慎包容”这一中国互联网治理领域的“长期主义”原则。

但人工智能治理的特殊性在于,其对社会乃至人类经验空间的影响深度与广度是前所未有的。面对发展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传统的监管手段从认识到实际治理人工智能均会面临一定的瓶颈。

因此,要在实践层面落实“包容审慎”的治理理念,可能还有赖于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与痛点、引发的风险程度与范围等进行充分调研,设置“包容审慎边界——划定安全底线”的刚柔并济路径,寻求平衡发展与监管的“破题”之策。这一方面意味着需要逐步明确行政程序规则,将相对成熟的监管实践“硬化”,以便“安全底线”落到实处,让监管治理措施成为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稳定器”;另一方面则是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加剧之当下,在人工智能法律规制方面,也需要警惕过于强势的法律干预成为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的“紧箍咒”。

策划:王俊

统筹:钟雨欣

记者:郑雪

点击图片查看2024两会专题报道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2024两会专题报道详情

责任编辑:LuYu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周鸿祎委员: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 科技企业当有为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彰显奋斗精神的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详细]2024-03-05 13:16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一组数据为你全面展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详细]2024-02-27 14:22

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联手技术新星,提升绿色生产力

2024开年以来,凯斯纽荷兰宣布了两项对初创科技企业Nature’s Net Wrap和Bem Ag[详细]2024-02-23 09:37

2024年各省市的工业互联网就这么干!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近日,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发布2024政府工作报告,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在报告中,31个省市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互联网等提出明确目标,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北京市 推动人工智能模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在政务、医疗、教育、工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应用,保持人工智能研发应用领先水平。 天津市 加快“智改、数转、网联”,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联合组建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建成一批面向工业行业共性化典型应用场景,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和数字赋能。新建100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5G全连接工厂。 上海市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重庆市 健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实施“机器人+”行动,扩大“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启动5个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新建5个未来工厂、10个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河北省 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20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全面推动十万企业上云工程,加快石家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聚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布局完善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山西省 发挥省级技改资金撬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新型工业化投资力度。实施数智强晋示范工程,推动5G和标识解析应用在实体经济中贯通推广,建设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民生智能化应用标杆项目。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底座、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医疗影像、气象数据服务等行业云平台建设。 辽宁省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推进20个以上5G工厂、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500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百个。 吉林省 围绕智慧农机、现代种业、卫星数据应用服务、新型工业化等领域部署实施9个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尽快取得新突破。实施“万企上云”工程,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黑龙江省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锚定产业升级方向,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全面振兴。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建设省级智能工厂4个、数字化车间41个。 江苏省 更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积极构建特色化行业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打造智能制造示范标杆,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全覆盖。 浙江省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做优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工业“智改数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5%。 安徽省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建设中国建造(安徽)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智能建造和绿色建筑,培育发展特级资质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高地建设,完善提升羚羊等国家级“双跨”平台功能,新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以上。 福建省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江西省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科教强省战略,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山东省 发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胜软云帆等国家级“双跨”平台作用,新培育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产业大脑”,打造典型应用场景100个。新建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河南省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 湖北省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达到万亿规模。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湖南省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智赋万企”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步伐,数字经济增长15%。 广东省 制定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聚,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布局重大科技、科教、产业技术等创新基础设施。 海南省 加快推进5G、算力、国际通信海缆等数字新基建。丰富游戏出海、卫星数据、区块链等应用场景,探索跨境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在特定区域开展“两头在外”数据加工业务。引导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数字大健康、数字创意设计、关键核心零部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力车联网、卫星互联网、通用AI等新赛道,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8%。 四川省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培育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支持成都建设全省首条智能驾驶示范道路。 贵州省 加快打造全国算力高地。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人工智能训练基地。做大智算中心集群,智算芯片达到20万张,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算力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广泛深入推进数智赋能。三次产业规上(限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90%以上。加快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新兴数字成长型企业突破800家,塑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云南省 做好开发区国家公告目录修订,加快培育7个千亿级省级开发区,做强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2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 陕西省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重点产业链群做优做强做大,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充分发挥国家超算中心作用,深度拓展数实融合空间,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赋能、赋智、赋值”专项行动,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打造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样板100个。 甘肃省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实施“六大行动”,打造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升级版”,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青海省 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拓展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千直联点应用支撑能力,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内蒙古自治区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造“科技兴蒙”2.0版,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台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工作方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落实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实施“1+7”政策体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 加力推进新型工业提质增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大力推动“工业强区”“质量强区”建设,围绕“九化”转型升级,启动“工业及制造业双倍增行动”,力争到2030年实现“两个翻番”。实施产业数字化质效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数字×”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升级计划、中小企业数字赋能计划,新建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55%,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着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算力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南宁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柳州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 西藏自治区 制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规上工业和数字经济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详细]2024-02-20 10:38

【专栏】服务:2024年客户服务的关注点

高德纳集团最近对超过250家企业的客户服务负责人进行了调查,涉及的行业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发布[详细]2024-02-14 10:1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