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一组数据为你全面展现

2024/02/27 14:22工信微报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通过一组数据来感受中国工业的现代化

数字1:62座。这是我国“灯塔工厂”的数量。目前,全球“灯塔工厂”的数量已达153座,其中,中国以62席领跑,占比达40.52%,是全世界“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引领未来,我国“灯塔工厂”正不断丰富“智造”内涵,并通过示范和引领,带动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走向智能化,推动新型工业化整体水平。

数字2:5000亿元。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累计发布了200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其中有20多个大模型产品获批向公众提供服务;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我国专利申请数位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将实现批量生产。

数字3:337.7万个。这是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的数量。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2024年经济工作部署的重点任务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被列在首位。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9600万台套,“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数连续7年保持增长。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专家解读: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 伏羲智库创始人 李晓东: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数据表明,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已经从数字化、网络化走向智能化。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充分运用,一定会推动我们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数字技术是人类科技进步的阶段性体现,人才和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LuYu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徐州市委书记调研徐工集团: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

2月19日上午,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一行来到徐工,开展“贴心交流、暖心服务、真心惠企”走访服务企业活动[详细]2024-02-20 17:30

2024年各省市的工业互联网就这么干!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近日,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发布2024政府工作报告,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在报告中,31个省市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互联网等提出明确目标,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北京市 推动人工智能模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在政务、医疗、教育、工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应用,保持人工智能研发应用领先水平。 天津市 加快“智改、数转、网联”,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联合组建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建成一批面向工业行业共性化典型应用场景,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和数字赋能。新建100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5G全连接工厂。 上海市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重庆市 健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实施“机器人+”行动,扩大“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启动5个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新建5个未来工厂、10个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河北省 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20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全面推动十万企业上云工程,加快石家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聚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布局完善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山西省 发挥省级技改资金撬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新型工业化投资力度。实施数智强晋示范工程,推动5G和标识解析应用在实体经济中贯通推广,建设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民生智能化应用标杆项目。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底座、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医疗影像、气象数据服务等行业云平台建设。 辽宁省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推进20个以上5G工厂、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500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百个。 吉林省 围绕智慧农机、现代种业、卫星数据应用服务、新型工业化等领域部署实施9个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尽快取得新突破。实施“万企上云”工程,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黑龙江省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锚定产业升级方向,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全面振兴。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建设省级智能工厂4个、数字化车间41个。 江苏省 更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积极构建特色化行业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打造智能制造示范标杆,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全覆盖。 浙江省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做优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工业“智改数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5%。 安徽省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建设中国建造(安徽)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智能建造和绿色建筑,培育发展特级资质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高地建设,完善提升羚羊等国家级“双跨”平台功能,新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以上。 福建省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江西省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科教强省战略,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山东省 发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胜软云帆等国家级“双跨”平台作用,新培育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产业大脑”,打造典型应用场景100个。新建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河南省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 湖北省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达到万亿规模。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湖南省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智赋万企”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步伐,数字经济增长15%。 广东省 制定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聚,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布局重大科技、科教、产业技术等创新基础设施。 海南省 加快推进5G、算力、国际通信海缆等数字新基建。丰富游戏出海、卫星数据、区块链等应用场景,探索跨境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在特定区域开展“两头在外”数据加工业务。引导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数字大健康、数字创意设计、关键核心零部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力车联网、卫星互联网、通用AI等新赛道,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8%。 四川省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培育一批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支持成都建设全省首条智能驾驶示范道路。 贵州省 加快打造全国算力高地。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人工智能训练基地。做大智算中心集群,智算芯片达到20万张,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算力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广泛深入推进数智赋能。三次产业规上(限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90%以上。加快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新兴数字成长型企业突破800家,塑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云南省 做好开发区国家公告目录修订,加快培育7个千亿级省级开发区,做强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2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 陕西省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重点产业链群做优做强做大,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充分发挥国家超算中心作用,深度拓展数实融合空间,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赋能、赋智、赋值”专项行动,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打造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样板100个。 甘肃省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实施“六大行动”,打造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升级版”,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青海省 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拓展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千直联点应用支撑能力,建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基地,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内蒙古自治区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造“科技兴蒙”2.0版,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台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工作方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落实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实施“1+7”政策体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 加力推进新型工业提质增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大力推动“工业强区”“质量强区”建设,围绕“九化”转型升级,启动“工业及制造业双倍增行动”,力争到2030年实现“两个翻番”。实施产业数字化质效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数字×”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升级计划、中小企业数字赋能计划,新建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55%,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着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算力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南宁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柳州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 西藏自治区 制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规上工业和数字经济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详细]2024-02-20 10:38

树根互联亮相国家广电总局重点节目:做工业数据的“黄金矿工”

关于《二十·说》 《二十·说》是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云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策划制作的青年思想理论节目。节目聚焦当代年轻人的理论需求,以二十个“国之大者”为坐标,在全国寻访置身其中的年轻人,通过他们的视角把“有意义”的理论讲得“有意思”,激发年轻群体的思想共鸣,把更多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之下。节目与共青团云南省委合作“破圈”面向青年的理论传播,高质量落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要求。 《二十·说》是云南卫视《自信中国说》的特别节目,《自信中国说》目前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创新理论传播工程”、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领航新时代重点节目”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二十·说》的推出将进一步探索以青春的话语去敲开宏大的理论话题,推动理论传播不断呈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详细]2024-02-05 09:16

国机集团7个项目斩获国际设计大奖!

作为中国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践行者、全球经贸合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国机集团持续拓展工程承包与供应链板[详细]2024-02-02 09:21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信部联科〔202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技、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各有关单位: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前瞻谋划、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前瞻部署、梯次培育。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系统谋划,超前布局。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分阶段培育,动态调整。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以前沿技术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场景为牵引,贯通研发与应用,加快产业化进程。 生态协同、系统推进。汇聚政产学研用等资源,融合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 开放合作、安全有序。主动参与全球未来产业分工和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统筹技术创新和伦理治理,营造包容审慎、安全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构建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四、重点任务 (一)全面布局未来产业 1.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引导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力。 专栏1:前瞻部署新赛道 未来制造。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环制造,突破智能控制、智能传感、模拟仿真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广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业元宇宙等发展。 未来信息。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计算技术创新突破,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加速培育智能产业。 未来材料。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快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 未来能源。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研发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相关电子专用设备,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推动能源电子产业融合升级。 未来空间。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领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临空无人系统、先进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装备,加快深海潜水器、深海作业装备、深海搜救探测设备、深海智能无人平台等研制及创新应用,推动深地资源探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极地探测与作业等领域装备研制。 未来健康。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先进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 (二)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2.提升创新能力。面向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加强基础共性技术供给。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用资源,体系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推动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举办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各界创新动能。 3.促进成果转化。发布前沿技术应用推广目录,建设未来产业成果“线上发布大厅”,打造产品交易平台,举办成果对接展会,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构建科技服务和技术市场新模式,遴选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专业机构,开拓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次材料激励政策,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 (三)打造标志性产品 4.突破下一代智能终端。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工业终端产品,支撑工业生产提质增效,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量大面广、智能便捷、沉浸体验的消费级终端,满足数字生活、数字文化、公共服务等新需求。打造智能适老的医疗健康终端,提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突破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入口等具有爆发潜能的超级终端,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5.做优信息服务产品。发展下一代操作系统,构筑安全可靠的数字底座。推广开源技术,建设开源社区,构建开源生态体系。探索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应用和数字化生态。面向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类脑智能等加快软件产品研发,鼓励新产品示范应用,激发信息服务潜能。 6.做强未来高端装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下一代大飞机、绿色智能船舶、无人船艇等高端装备产品,以整机带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体系。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专栏2:创新标志性产品 人形机器人。突破机器人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量子计算机。加强可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技术研发,提升物理硬件指标和算法纠错性能,推动量子软件、量子云平台协同布置,发挥量子计算的优越性,探索向垂直行业应用渗透。 新型显示。加快量子点显示、全息显示等研究,突破Micro-LED、激光、印刷等显示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实现无障碍、全柔性、3D立体等显示效果,加快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远程连接、文化内容呈现等场景中推广。 脑机接口。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脑机接口产品,鼓励探索在医疗康复、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典型领域的应用。 6G网络设备。开展先进无线通信、新型网络架构、跨域融合、空天地一体、网络与数据安全等技术研究,研制无线关键技术概念样机,形成以全息通信、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特色应用。 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加快突破GPU芯片、集群低时延互连网络、异构资源管理等技术,建设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满足大模型迭代训练和应用推理需求。 第三代互联网。推动第三代互联网在数据交易所应用试点,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重点行业及领域各主体平台数据,研究第三代互联网数字身份认证体系,建立数据治理和交易流通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高端文旅装备。研发支撑文化娱乐创作的专用及配套软件,推进演艺与游乐先进装备、水陆空旅游高端装备、沉浸式体验设施、智慧旅游系统及检测监测平台的研制,发展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文旅设备。 先进高效航空装备。围绕下一代大飞机发展,突破新型布局、智能驾驶、互联航电、多电系统、开式转子混合动力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推进超声速、超高效亚声速、新能源客机等先进概念研究。围绕未来智慧空中交通需求,加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高效航空物流装备等研制及应用。 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围绕深部作业需求,以超深层智能钻机工程样机、深海油气水下生产系统、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车等高端资源勘探开发装备为牵引,推动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 (四)壮大产业主体 7.培育高水平企业梯队。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通过内部创业、投资孵化等培育未来产业新主体。实施中央企业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新企业。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发展,培育多元化的未来产业推进力量。 8.打造特色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未来产业产业链,建设先进技术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数字化的供应链产业链,促进创新资源汇聚,加速数据、知识等生产要素高效流通。 9.构建产业生态。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标准互认和要素互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产品配套、软硬协同的产业生态。 (五)丰富应用场景 10.开拓新型工业化场景。围绕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领域,面向设计、生产、检测、运维等环节打造应用试验场,以产品规模化迭代应用促进未来产业技术成熟。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快推动产业链结构、流程与模式重构,开拓未来制造新应用。发挥中央企业丰富场景优势,加快建设多元化未来制造场景。加快工业元宇宙、生物制造等新兴场景推广,以场景创新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11.打造跨界融合场景。依托重大活动,实现前沿技术和产品的跨领域、综合性试点应用,打造示范标杆。依托载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场景,加速探索未来空间方向的成果创新应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打造绿色集约的产城融合场景。创新未来信息服务场景,加速形成普惠均等、便捷智慧的信息服务新范式。 12.建设标志性场景。定期遴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建立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库。引导地方开发特色化的标杆示范场景,依托场景组织高水平供需对接活动,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鼓励企业面向应用场景开展创新研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针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建设早期试验场景,引领未来技术迭代突破。 (六)优化产业支撑体系 13.加强标准引领与专利护航。结合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布局未来产业标准化发展路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针对重点标准适时开展宣贯和培训,引导企业对标达标,加速未来产业标准应用推广。促进标准、专利与技术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融合。完善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及储备机制,深化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组织协作,构建未来产业高质量专利遴选、评价及推广体系。 专栏3:强化标准引领 前瞻布局标准研究。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制定标准化路线图,研制基础通用、关键技术、试验方法、重点产品、典型应用以及安全伦理等标准,适时推动相关标准制定。 推动标准应用试点。组织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机构和技术组织,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开展未来产业领域标准的宣贯、培训,将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方法以标准形式导入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 深化标准国际合作。支持国内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化活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进国际标准研制,探索成立国际性标准化联盟组织。 构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未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风险监测与评估。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产业专利池,开展重点产业链专利分析,建设高质量专利遴选、评价及推广体系。 14.同步构筑中试能力。按产业需求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提升精密测量仪器、高端试验设备、设计仿真软件等供给能力,为关键技术验证提供试用环境,加快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设一批中试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工程开发、技术熟化、样品试制、测试验证等中试服务水平。 15.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优化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加大前沿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16.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深入推进5G、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千兆光网等建设,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引导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未来产业,深化设施、设备和数据共享,加速前沿技术转化应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融合赋能,发展公路数字经济,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在中央科技委领导下,按照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要求,形成部际协同、央地协作的工作格局。以实施意见为指南,围绕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推广先进的典型案例,营造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金融支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投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带动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探索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优化风险拨备资金等补偿措施。 (三)强化安全治理。坚持包容审慎的治理理念,探索跨部门联合治理模式,构建多方参与、有效协同的未来产业治理格局。加强伦理规范研究,科学划定“红线”和“底线”,构建鉴别-评估-防御-治理一体化机制。引导企业建立数据管理、产品开发等自律机制,完善安全监测、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置手段,防范前沿技术应用风险。 (四)深化国际合作。依托“一带一路”等机制,鼓励国内企业与研究机构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未来产业分工。鼓励跨国公司、国外科研机构等在我国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推动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举办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组建未来产业国际创新联盟。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主动参与国际治理规则和国际标准制定,积极贡献中国产品、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工业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交通运输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2024年1月18日[详细]2024-01-30 09:2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