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落幕 盘点刘飞香代表的“铁建之声”

玉兰花开,春潮涌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于3月15日胜利闭幕。广大代表委员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同心共筑中国梦。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会议期间,国内外媒体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宣传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的成果,宣传广大代表委员参与国是、议程建言的风采,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正能量,画出了网上网下同心圆,为大会成功召开作出了突出贡献。

两会现场

两会现场

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铁建重工在两会期间备受媒体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多次通过主流媒体发表履职建言,展示企业创新成果,传递铁建重工新时代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新国企形象。

下面,一起来盘点刘飞香代表的两会“媒体时刻”:

央视《新闻联播》

谈参会感受

央视《新闻联播》

央视《新闻联播》

在央视《新闻联播》的采访中,刘飞香代表抒发参会感言:“我们一定要开好这次大会,以实实在在的成绩,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央视财经频道

谈产业发展

央视财经频道

央视财经频道

在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的采访中,刘飞香代表表示,近些年,商务部在海外开展了中国工程机械品牌推广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了企业的海外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中国工程机械整个产业去年打了一个翻身仗,大量的工程机械出口,特别像地下工程装备,由过去的进口到填补国内空白,到反过来出口走向海外。

人民日报

谈创新发展动力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刘飞香代表说,应重点从供给端发力,尤其是从产品的设计、研发、高端制造等价值链上游着手,推出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产品,不断满足人们的消费升级需求。

人民网

谈制度改革

人民网

人民网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做客人民网两会访谈,畅谈“深化制度改革 构筑创新型国企”。 刘飞香表示,科技创新释放强劲动力,归根结底在于企业以管理为抓手,抓住改革创新工作的“牛鼻子”,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制度改革 激发企业活力

驱动中国铁建重工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刘飞香认为,是主动跳出既有制度的束缚,探索创新“三项制度”改革、组织架构改革、内控体系改革、卓越绩效考评等,不断推动企业科学运营、高效运转。他指出,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内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于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目的是要持续打造和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竞天择、强者生存,是自然界的丛林法则。刘飞香表示,铁建重工遵循这一法则,制定了以优胜劣汰为基石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避免员工把行政职务晋升作为唯一通道,铁建重工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核心,构建起职务制、职衔制和技能制3种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引导员工跨岗位、跨单位(部门)循环流动,昔日迈四方步拼资历者,被倒逼成职业通道上的奔跑者。

构建现代化国企,除了激发人的活力,也要打通机构的活力。刘飞香表示,2018年底,铁建重工根据新的市场形势,对组织机构又进行了新一轮优化调整。一方面打破过去职能式与金字塔式组织架构,减少和取消研发、营销、服务、供应链等中心机构管理层级,将所属部门全部作为集团业务或职能部门,构建更加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互联网+ERP”的扁平化组织架构上,在有形组织架构基础上,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柔性化、平台型组织等扁平化架构。扁平化组织,并不意味着事无大小主次。在具体运转中,通过大部门制与小部门制相结合的职能互补模式,为在前线打仗的产品事业部和子分公司提供组织保障和快速服务。

构筑创新型国企 实现转型跨越

强化创新驱动,打造科技创新引擎,是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铁建重工从产业定位到技术创新,从研发机制到研发机构改革,趟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的新路子。”刘飞香说。铁建重工通过创新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实行研发项目制,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将不同专业、不同研究院的研发人员协同起来。并实行项目总设计师竞选制,通过项目制的自由组合,打造跨部门、高效率、开放式协同研发团队。

刘飞香表示,铁建重工不仅研发机制活,而且研发机构强,在技术中心的架构下,在行业内组建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还存在许多柔性的项目组织,形成矩阵式、开放式的科研组织机构。此外,铁建重工逐步布局并形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八位一体”科技创新平台。

“12年跨越发展,虽然企业规模快速扩大,但有两个比例始终不变:研发设计人员占比不低于20%,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5%。”毫无疑问,这也是铁建重工创新驱动的显性基因,刘飞香强调。

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是构筑创新型国企、引领转型跨越的重要内容。刘飞香表示,党建工作不是独立的,是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创新等具体工作之中的,好比人体血液、细胞,渗透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自“党建+”机制实施以来,铁建重工既较好地解决了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党建工作在推动生产经营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了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良性互动、双向提升。

新华社

谈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新华社

就在两会前夕,我国生产的盾构机“加丽娜”在莫斯科地铁环线工程中,创造了单班掘进21米的速度,刷新了当地地铁施工纪录。

“在智能化大潮下,只有不断应用新技术,主动升级产品,才能引领市场、掌握主动权。这就需要一种奋斗、拼搏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新华社的这篇新闻在《湖南日报》、《南方日报》、《辽宁日报》、《黑龙江日报》、《青海日报》、《云南日报》、《天津日报》、《重庆日报》、《广西日报》、《新疆日报》等12个省级党报和新华每日电讯上全文刊发,影响广泛。

新华社

新华社

“十年前,我国盾构机等高端地下工程装备还依赖进口。如今,我们开发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少产品和技术领跑全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

央广

谈地下空间规划建设

央广

央广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在传统的城市地面空间拓展受到较大制约的情况下,发展地下空间、增强地下空间之间以及地下空间与地面建设之间有机联系,促进地下空间与城市整体同步发展,是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必要措施之一。”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建议,加快城市地下道路及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刘飞香表示,虽然我国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但是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建设发展需求旺盛但系统性不足、有关立法和规划制定相对滞后、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挑战”。刘飞香说,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及开发深度仍有差距,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潜力很大。

“如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日益提升。”刘飞香认为,在城镇化发展不断加速与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的双重约束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此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利于增加城市容量、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显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刘飞香说。

“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将带来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也为我国地下工程建造水平的提升、国产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带来契机。”刘飞香建议,加强对城市地下道路、地下空间系统开发建设的统筹规划。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地下交通、人民防空工程、应急防灾设施,并兼顾城市运行最优化和相邻空间发展的需要,对重点地区开展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设计,避免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保障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为各种功能预留发展空间。

“地下道路系统优势明显,而且随着装备技术和建造技术的进步,建设成本将逐步降低。”刘飞香还建议对拥有500万以上常住人口城市的中心城区地下道路系统进一步调研,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和通行便利性,适度加大城市地下道路系统的投资建设力度,缓解大城市道路拥堵和土地资源紧张局面。

经济日报

谈民生就业

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

在《经济日报》采访中,刘飞香代表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谈外商投资法草案

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

“外商投资法草案与当前政府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精神内涵一致,改革的力度和开放的程度很大,充分体现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表示,这体现出我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积极对外开放的态度,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出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

刘飞香代表说,外商投资法草案采用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这一做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此举将极大提高投资市场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创造更加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未来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国际竞争更加充分的开放市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将在中国市场上与全世界的公司展开更激烈的竞争。”刘飞香代表说,这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市场与更多国际品牌同台竞技。

科技日报

谈企业创新成果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近日向《科技日报》介绍,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内,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条智能化磁浮轨排生产线实现量产,目前正在生产广东清远磁浮旅游专线工程的轨排供货订单。

光明日报

谈企业创新成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

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首条智能化磁浮轨排生产线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实现量产,目前正在生产广东清远磁浮旅游专线工程的轨排供货订单。这条生产线全长约500米,宽约18米,可实现轨排自动上下料、自动输送翻转、自动装夹定位、智能数控加工、在线智能检测、自动涂装以及柔性装配,填补了世界磁浮轨道设备智能化生产的空白。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生产线具有制造工序集成化、生产数据信息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的特点,通过流水线串联和并联式生产,采用单机多刀头机械加工、数控弯曲等世界先进加工技术,降低了工人70%以上的劳动强度,生产质量稳定可控,合格率达99%,加工效率大幅提高,年生产能力可达80公里。

磁浮轨排是承载磁浮车辆运行的线路装备,车辆通过悬浮在轨排上面实现平稳运行。传统的磁浮轨排生产需要人工吊装和装夹定位,采用单一设备单刀加工作业,生产耗时长,设备和人工占用多,制造精度及生产效率低,一根F型钢加工至少需要9个小时才能完成。通过智能流水线,单根F型钢加工不超过40分钟,相比传统加工模式轨排变形达到2毫米,智能流水线加工的轨排变形均控制在0.5毫米以内,且占用设备及人工少。

正在建设的清远磁浮旅游专线工程所需轨排约18公里,目前生产线已完成6公里的轨排生产任务。刘飞香介绍,清远磁浮线是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浮旅游专线,线路规划全长38.5公里,连接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和清远市。一期工程正线全长8公里,预计今年底运行,将成为继日本、韩国和长沙、北京之后的世界上第5条中低速磁浮运营线,为我国开创磁浮交通+旅游的产业新模式和推动磁浮交通建设推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