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潍柴专注主业与国际一流并行

2018/12/28 17:05证券日报

同心多元化

如果将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的进程比作一场大型音乐会,如何演奏好围绕主业的战略转型这篇乐章,则是“总指挥”谭旭光面临的更大挑战。

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成功在香港上市。谭旭光说,他还清楚记得当时的兴奋,可也对未来发展感到些许茫然。于是,他重金请来世界四大战略咨询公司之一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做“十一五”规划,得到的却是罗兰·贝格的一盆冷水:“别看现在潍柴效益好,如果固守现有柴油机,不进行产业链延伸的话,不出五年,潍柴就会重新陷入困境。”

不错,谭旭光意识到,潍柴想要再上新台阶,必须寻求多元化发展,不能漫无目的,更不能舍弃现有主业,而应围绕熟悉的主业领域去做探索和布局。

事实上,作为一家发动机工厂,潍柴产品质量再好,也需要与变速箱、车桥等其他零部件相配合,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天赐良机,德隆系崩盘后,潍柴盯上了其核心资产湘火炬。湘火炬拥有诸多优质资产,特别是陕重汽、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谭旭光知道,只要拿下湘火炬,潍柴就几乎拥有了重卡的整条产业链。

几经周折,2005年底潍柴成功吸收重组湘火炬,潍柴动力回归A股,更让潍柴从单一的发动机迈向了全系列发动机,打造了全球首款商用车动力总成。直至2012年后,美国同行才想起来研究商用车动力总成。在此基础上,潍柴确立了“同心多元”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不断完善国内产业布局的同时,坚定开启了“走出去”的全球产业布局进程。

2009年至2012年,潍柴上演了欧洲并购“三部曲”:并购法国博杜安动力公司,弥补了潍柴16升以上高速发动机的空白;战略重组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企业——意大利法拉帝集团,提高潍柴在高端领域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战略合作德国凯傲、林德液压,实现了双方共赢。

2016年,潍柴通过德国凯傲重组美国德马泰克,逐步从技术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并布局智能物流产业链。2017年,潍柴动力战略投资可替代动力提供商美国PSI公司,正式进入北美动力系统市场。由此,正式完成北美并购“二重奏”。

“一带一路”上驰骋的潍柴更是创造了惊人的“中国速度”:在缅甸输出“潍柴技术”每年都有新成果;在白俄罗斯“中白巨石工业园”,短短7个月就让潍柴马兹新工厂进入了试生产阶段……

今年以来,潍柴又在新能源领域落子频频,与英国、加拿大等企业合作开发最前沿技术,布局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和HPDI天然气发动机等新能源三大核心技术,让潍柴的新能源布局更为稳固。见证并参与了潍柴全球化进程的潍柴动力董秘郝庆贵告诉记者,目前潍柴海外收入已经占到40%,且所有海外并购业务均实现了高盈利,不仅在全球叫响了中国制造“潍柴”品牌,还有效带动了国内业务转型升级。

随着潍柴产业同心圆版图越画越大,这首名为“潍柴”的交响乐,逐渐蜚声国际。

智造争第一

如今,公众可以在国际、国内的许多重要展会上,看到频频亮相的潍柴最强大、最先进的产品。

每一个潍柴人都记着谭旭光的那句名言: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这也成为潍柴奉行的干事创业激情文化。而这背后凝聚的则是潍柴的核心竞争力——创新。

相对于乘用车市场缺乏核心技术的困局,40年改革发展大潮中,中国商用车自主品牌,不仅守住了市场,还成为了出口的重要力量,向全球展现中国动力自主创新的实力。据2017年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国内生产销售重型卡车111.69万辆,进口重型卡车仅为5000辆左右。

近20年来,潍柴牢牢抓住核心技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最具品质竞争力、核心技术竞争力和成本竞争力的产品,在进入的每一个战略行业、细分市场都建立了领先优势,成功抵挡了外资品牌的规模进入,也深刻改变了国际行业格局。

谭旭光将它归结为具有潍柴特色的“自主创新、开放创新、一线创新”三位一体创新体系。在潍柴动力的生产车间,随处可见以一线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成果。“创新”已成为潍柴人血液中最基本也最显著的基因。“潍柴人就是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始终对标全球一流,发挥好创新主体作用,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用最好的技术,做最好的产品。”谭旭光对记者说。

潍柴在十年里,仅发动机累计研发投入就超过150亿元,潍柴研发中心遍布全球,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近十年来,潍柴主持和参与了40项国家重大项目开发、9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推出了一批世界一流水平、引领行业升级的高端发动机产品……

潍柴还逐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潍柴WOS质量管理模式(Weichai Operation System)彰显了潍柴质量与管理相辅相成的全球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该模式也在前不久摘得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

正是因为这种对创新的追求、对争一流的坚持,让潍柴的发展步子越来越快、越来越稳。2017年,潍柴收入突破2200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在前不久潍柴发布预测,2018年公司收入将突破2400亿元,再增8%。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打造受人尊敬的世界500强中的国际化强企。

“我们所有的目标都是提前实现,从未食言。这一次也是一样。”谭旭光说。

责任编辑:Alic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于厦门,是林德物料搬运在亚洲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基地,总投资17亿人民币,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林德(中国)向市场提供全系列的平衡重及仓储等叉车,专业的全方位的服务,最优化的物料搬运综合解决方案及物流方案设计及咨询。林德(中国)现有1600多名员工,销售网络覆盖全国80多个城市,可为全国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