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7年第九届全国防灾减灾产业大会5月在北京开幕

人类不可忽视的博览会,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提升全民自救互救技能,在灾难中挽救自己,立足北京、辐射世界2017第九届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博览会将在5月开幕。

 解读2017年第九届全国防灾减灾产业大会5月在北京开幕

解读2017年第九届全国防灾减灾产业大会5月在北京开幕

领导重视:全国聚焦深化防灾减灾工作,加大力度扶持防灾应急科技,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推到科技快速发展。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三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于2017年3月初在北京召开以来,会议上出现了很多热门话题,其中有关防灾减灾的工作,再次引发大众关注。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生命财产损失。在今年全国的两会上,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提出了与防灾减灾直接相关的建议: 从大数据出发,在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从国家层面组织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防灾减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国家与民众对灾情信息的资源共享。

 解读2017年第九届全国防灾减灾产业大会5月在北京开幕

解读2017年第九届全国防灾减灾产业大会5月在北京开幕

为了深化防灾减灾工作,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中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部门必须加强合作、推进落实工作,着手加强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努力将防灾减灾工作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

现场更精彩:向全社会普及灾难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对于最大限度灾难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我国存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不够普及的问题,全国相关部门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做好灾前预警和宣传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对灾难救助宣传力度,重点宣传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确保灾情发生时,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灾害应急保障设备、安全防范技术设备、灾难预测设备等各种各样的科技新产品不断出现,无人机设备也应用到防灾减灾领域。2017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 将于2017年5月4日-6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将会有更多新的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眼前,为未来的减灾防灾工作奠定基础。

 解读2017年第九届全国防灾减灾产业大会5月在北京开幕

解读2017年第九届全国防灾减灾产业大会5月在北京开幕

世界分享:据了解,届时将邀请800多家国内外优秀企业出席减灾展,而且减灾展组委会邀请了应急管理部门及军方领导、应急行业专家等参加减灾展,大家共同探讨我国防灾减灾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此次减灾展引起了卫计委、武警、水利、海事、国防等十几个部门的关注与支持,会上将会展出全新的科技成果,举办多场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发布会,展品涉及校园、通信、医疗、气象等多个领域。据组委会初步统计,2017年展品有校园安全桌椅、应急软件、海上装备、无人机,防潮箱、移动发电、大屏幕指挥系统、热成像仪、卫星通信、移动电源电车、方舱、消防设备、机器人、通信无线对讲、直升机、气象监测、应急食品;应急测绘、以及更多涉及到每个家庭使用装备,向个人防扒手产品、应急包、高楼逃生、帐篷、防护口罩、GPS、应急照明、家庭地震仪器、空气呼吸器、家庭净水设备、家庭式艇、个人防护、医用消毒等装备领域应有尽有。

 解读2017年第九届全国防灾减灾产业大会5月在北京开幕

解读2017年第九届全国防灾减灾产业大会5月在北京开幕

服务社会目标: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提升全民自救互救技能,让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是此次北京减灾展的主要目标,让我们相约2017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一起为防灾减灾出一份力。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防灾减灾 产业大会
相关阅读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气象防灾减灾专题研究班赴盈峰环境考察调研

4月24日,由中央组织部委托中国气象局举办的2024年度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气象防灾减灾专题研究班赴盈峰[详细]2024-04-25 16:31

国家要建设的大项目来了!六大领域,一图看懂!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公布。《建[详细]2020-11-12 10:32

2016年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北京开展

二、展会时间:2016年6月19日—21日(9:00--17:30)               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鸟巢边、地铁8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即到) 三、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国务院应急办公室           国家卫计委应急办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中国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协会 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特别支持: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境外合作:中国台湾地区防灾产业协会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 日中经济贸易中心 协办单位: 中国卫生摄影协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承办单位:新格拉斯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四、展会主题:军民融合、科技减灾 五、重点邀请单位: 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    国家减灾委员会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国务院应急办公室      中国地震局及各省地震局   民政部及各省市民政机构 国家人防办公室        公安部装备财务局         卫生应急办公室 国家林业局            中国气象局               总参谋部应急办公室 解放军总参谋部边防局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国防科技工业局 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  解放军总参装备部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司 公安部边防管理局      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     公安部消防局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武警交通指挥部           各省市民防办公室 北京市应急办公室      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     武警森林指挥部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 国家救援队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    武警水电指挥部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中国海上溢油应急中心  各国驻华大使馆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指挥中心    国家旅游局及各国旅游局驻华机构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及各省市应急物资储备单位#d1cm#page# 六、展会背景     防灾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应急产业快速兴起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防灾减灾与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产业体系不健全、市场需求培育不足、关键技术装备发展缓慢等问题。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再次用血淋淋的事实敲响了防灾减灾的警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高度重视应急工作及应急产业的发展,如何依靠科技进步防御灾害,将危害减至最低限度,提升我国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3号文件),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切实提升我国处置应急突发事件产业支撑能力,按照应急产业发展协调机制部署,由政府相关单位、军队应急部门和民间团体再度联合发起2016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定于6月19-21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系国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重大公益活动。预计展出面积15000平米,专业观众超过30000人次,将吸引来自国内外500家优秀企业参展。     上届展会在京成功举办,得到了广大展商和专业观众的积极评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本届活动在以往邀请专业观众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军方资源优势,加快应急产业军民融合化进程;同时加大活动宣传推广力度,广邀政府应急管理部门领导到会做报告,深入探讨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同期将举办30余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为应急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全方位立体化交流前瞻平台,致力于搭建我国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内规模最大、最专业、最权威、最巨影响力的精彩盛会,值得期待! 七、参展范围: 一:灾害预测、检测技术与设备: 灾害与检测(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泥石流、海洋灾害、水旱与火灾害、桥梁与隧道安全防护等)预警、预防、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及应用技术。 二:灾害救助技术与设备: 应急通讯设备:卫星通信站、短波电台、移动应急通讯车、应急通讯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移动视频技术、卫星导航系统、遥感系统等。 三:应急保障设备:公共广播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救援应急指挥系统、仓储车、指挥车、宿营车等特种车辆、排烟设备、自动式防火系统设备、水处理系统、各类环保使用技术等。 四:应急急救防疫:现场采样用品、医疗器械、灾害救助药品、医疗急救车、卫生防疫车等特种车辆、医院紧急救援服务、现场流动急救医疗技术等。 五:应急救援设备:照明设备、:热成像仪、空气呼吸器、搜救设备、救生器材、救援音视频监控系统、生命探测仪、救援车辆等;起重、支撑设备、破拆工具、电源配电车、修理车等特种车辆、大型挖掘机、重建设备等。 六:救灾储备物资和公众减灾以及家庭应急用品: 帐篷、棉衣、棉被、毛巾、食品、饮水、医疗急救用品、通讯、照明、取暖、自救逃生工具、收录机、呼吸面罩、灭火器等。 七:安全防护技术与设备: 个人防护用具、安全带、防护衣、防护口罩、面罩、眼睛、手套、鞋、空氧呼吸器;金融系统保安防范产品、消防救援器材、反恐设备、警用装备类、安全生产检测设备、安全防护技术设施设备、环保设施、交通安全设施、机械安全系统、监控系统、火灾警报系统、专用安全车辆等。 八:被动式防火系统与设备: 防火门、防火窗、防火玻璃、钢构与涂料、防火贯穿材料、板材、防焰产品、防烟闸门,挡烟垂壁等。 九:无人机展区:无人机航测、农用植保无人机、无人机核辐射探测、无人机边境巡逻、无人机航拍摄影、无人机航空探矿、无人机灾情监视、无人机交通巡逻、无人机治安监控以及救援运输飞机、直升机、滑翔机、飞艇等。 十:防汛与抗旱设备区: 排水车、防洪仪器、发电机组、堵水设备、排水设备、通讯设备、救生器材、作业防护、抢险/运输车辆、潜水及冲锋舟,防汛特种车,监测仪器、净水设备、照明设备、防汛指挥系统等防汛和抗旱相关产品等。 十一:测绘及3S展区:GIS/GPS/ RS软件平台、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测绘仪器/勘测仪器/测绘软件、虚拟与可视化技术、高性能计算与模拟技术、地球信息处理集成技术、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摄影测量软件等。 十二:灾前防御产品和灾后重建设备: 防灾减灾相关产业: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方案、设计、城市应急系统等。#d1cm#page# 八、十大亮点: 1、北京被选为“防灾减灾展”举办地,为参展单位提供更多人脉资源,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提高博览会高品质,高规格感受。 2、政府、部队和民间团体强强联合共同参与主办,打造灾害应急行业内第一品牌展。 3、国家防办、卫计委、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地震局、武警部队等部门亲自参与指导筹备工作,为更好更有效的服务展商和观众指明了方向。 4、部队应急单位大力参与组织工作,共同深入推进军民融合跨越式发展新领域。 5、会场特设家庭应急物品展示区,强化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市民应急自救常识 6、专业政府采购部门将在现场设立展台,方便展商与采购商直接沟通交流。 7、加强中日韩菲交流,为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防灾减灾应急成果搭建宽阔的沟通平台。 8、组委会设立专业观众组织部门,重点邀请行业内参观单位,确保每个单位派人员参加。 9、召开高层论坛,业内专家学者厂商齐聚一堂,群策群力为减灾应急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10、新格拉斯具备多年承办经验,将斥巨资组织本次盛会力争打造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 九、专业观众: 博览会期间将邀请地震、卫生、气象、民政、水利、国土、公安、武警、农业、林业、教育、电力、建设、安全、信息中心、遥感、探测、测绘、监测、搜救、边防、海防、民防人防、交通、旅游局、航天、国防、卫星、司法、航空、部队、海关、核工业、工信、环保、海事、科技、海警、铁道、监狱、食品、海洋、药品、军工、税务、医疗、红会、基金会、邮政、电信、金融、证券、银行、保险公司、兵器、船舶、高校、石油石化 、监察、外交、大使馆、空管、机场、港口、地下建设、城市安全、贸易、专业院校、灾害防治等单位,以及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中国台湾地区、香港、联合国等国家和地区灾害管理机构和相关研究咨询单位,集合军民最权威应急机构,共同打造全方位防灾减灾应急交流盛会。 十、市场前景 1.中国地震局拟投20亿用五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地震预警系统,含5000多个台站. 2.我国军费用于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大约上千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2.7%.体现国家重视   防灾减灾灾害提前预防资金投入。 3.“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进防灾减灾产业发展,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支撑作用。 4.我国已将防灾减灾应急产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5.据国家相关部委预测,我国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如果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 6.中国已经规划建设了24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和多数多灾易灾的县也建立了相应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点。 7.随着居民防灾减灾应急意识的提升,家庭应急物品逐渐走入千家万户。 8.我国应急产业已初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而且相比竞争激烈的普通产品,应急专用产品的利润是普通产品的2倍多,企业发展空间巨大。#d1cm#page# 十一、费用标准 1:标准展位:9㎡(3m×3m), 特装光地(36平米起租); 2:国内单位:13800元人民币; 精品展位15800元人民币;室内光地:1380元/㎡; 3:境外单位:4500 USD;       光地:450 USD/㎡    标准展位包含三面展板、洽谈桌椅、两个射灯、220V/5A电源插座、地毯及公司名称楣板;光地不提供任何展览设施,光地管理费和电源费自理。 十二、展位申请及高峰论坛参会须知 1:中国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参会费2800元/人。展商:1800元/人。 (含全套会议资料、会议茶点、礼品、会议当日招待午宴及晚宴,住宿和交通自理) 2:高峰论坛发表演讲10000元/15分钟,需要延长时间请提前申请(费用包含:报告、 资料、场租、餐饮、礼品、参观学习费用);住宿,交通费自理。 3:索取参会申请表,认真填写后提交主办方确认; 4:申请大会赞助及出席演讲请来电索取相关资料; 十三:专业媒体: 大众媒体:新华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CCTV、China Daily、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搜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环球网、人民网、网易、中新网。 网络媒体:突发事件应急装备网、应安网、第一工程机械网、中国家庭应急网、全球无人机网、中国自救求生网、 中国防灾减灾物资网、中国国际警用装备网、高端装备网、指挥调度网、中国直升机网、今日中铁资讯网、中国防汛抗旱物资网等300多家。[详细]2015-09-17 09:21

2011两会:代表热议十二五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有备无患 历难弥坚——代表委员专家热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灾害对人们而言,并不陌生。过去五年,我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西南旱魔肆虐、江河洪浪翻滚、沿海台风侵袭、地震泥石流将城市村落毁于一旦…… 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现状,我们需要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更多的忧患意识。有备无患、历难弥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重视灾情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 初春时节,年初席卷西南地区的冰冻灾害已渐行渐远,但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思考却远未消除。 “虽然营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延长了人们的寿命,但全球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与天气有关的死亡人数每年却以5%的速度递增。高新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气候变暖又淹没了大量良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自然灾害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发多发,使我国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正在上升。 “极端性事件发生的频率正在增加。拿强降水来说。要么不下,要么就下大暴雨,这是基本被认定的气候趋势。”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主任刘洪滨说。 自然灾害用其频率发出警告:一次灾难有可能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更大的经济损失。不重视灾情,我们就会为发展付出高昂代价。 防灾减灾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但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和科学的应对措施可以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 “玉树地震时,建筑物损毁非常严重,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农牧民的房屋建筑物质量差,后果严重。”谈及玉树地震,来自青海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承宝说,“严把建筑质量关,是防灾减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一次次的切肤之痛中,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设防、趋利避害的重要性。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被郑重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对防灾减灾的重视怎样都不为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而达说,“我们不愿意看到灾害发生,但事先重视,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做好准备,就能将损失尽量降到最低。” 近年来,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以防为主的理念不断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更大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防灾减灾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 “政府发挥的力量非常大,而社会参与程度不够。”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指出。 “防灾意识淡薄,防灾教育流于形式,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弱,缺乏必要的防灾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李承宝代表说。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要形成防灾减灾的合力,靠的不仅仅是部门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社会参与,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参与程度。 郑国光委员认为,在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方面,我们仍存在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弱、预报时效短、预警信息覆盖范围不全面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灾害监测能力建设。 科学应对 有备无患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增强防洪能力”“加强山洪地质气象地震灾害防治”。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要强化风险管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针对重点区域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观测网完善优化布局,加强雷达覆盖,弥补空白。”郑国光委员说,“比如降雨量超过25毫米,在西部容易出现灾害,而东部沿海却司空见惯。若标准一样,会造成东部老喊‘狼来了’产生麻痹思想,而西部则错过防灾最佳时机。” “要强化风险管理,实现对各种风险和隐患治理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根据灾害风险格局,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董常生说。 “开展灾害知识培训和应急方案演练,大力提高公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集团董事长严琦说。 “探索建立由政府、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构建巨灾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抗御巨灾风险的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说。 “灾害或许无法避免,但科学应对灾害的态度和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下一个可能发生的灾害时,更加从容,不再束手无策。”林而达说。[详细]2011-03-09 09:39

关于召开“2023挖掘机械产业大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2023挖掘机械产业大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23年是国[详细]2023-08-15 16:2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欧历胜助力高机租赁企业

欧历胜助力高机租赁企业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当前,中国高机保有量处在...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