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出台 工信部权威解读

2016/11/15 09:58中国工业报

六、高负债率钢铁企业如何处置?

在我国钢铁行业大规模发展阶段,一些企业为快速扩张,不断举债建设,造成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整体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偿债能力减弱,导致债务风险上升,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现象,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按照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要求,规划将去产能和去扛杆结合起来。

一是对于在建钢铁项目和城市钢厂搬迁项目。要吸收部分钢厂搬迁或建设的教训,不顾经济效益,一味追求高水平,大量举债建设,造成项目投产不久就面临债务危机。因此,包括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在建项目,负债过高的要坚决停下来,要结合当前形势,在减量发展基础上重新评估建设可行性,防止产生新的资不抵债企业。

二是对于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的企业。这类企业要通过破产重整、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方式加快处置。对于技术装备先进,产品有特色、有市场的企业要多采用破产重整、债务重组的方式处置,对于其他资不抵债企业,要坚决不搞“拉郎配”式的重组,该破产清算的要坚决依法破产清算,推动企业整体退出。

七、如何进一步调整钢铁工业布局?

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调整做了大量工作。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等南部沿海基地项目建设缓解了我国钢铁“北重南轻”局面,部分城市钢厂搬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钢厂与城市发展不相融问题,大批沿海钢厂的建设解决了进口矿长途运输高成本问题,重大钢铁布局调整已经基本完成,今后主要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考虑到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十三五”

期间钢铁工业的布局调整将紧密结合化解过剩产能,统筹考虑各地的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条件,通过实施减量调整,完善钢铁工业布局。主要如下:一是关于各地布局调整的思路和方向。考虑到我国一批重大沿海基地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和启动实施,同时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等钢铁产能集聚区,产能规模大,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规划》提出沿海地区不再布局新的沿海基地,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要在已有沿海沿江布局基础上,着眼减轻区域环境压力,大幅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位于河北境内首都经济圈内的重点产钢地区,要研究城市钢厂整体退出。对于东南沿海地区,要建好一流水平的湛江、防城港等沿海钢铁精品基地,不谋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鉴于产能全面过剩形势,远离沿海的内陆地区要打破按行政区划进行钢铁产能平衡的概念,应以本地区能够有效支撑钢铁生产的铁矿资源为条件,实施减量布局调整。对于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依托区域内相对优势企业,实施本区域的整合,减少企业家数,压减过剩钢铁产能。

二是关于城市钢厂的出路问题。由于近年来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一些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存在着一批城市钢厂,有些甚至已处于城区中心,面临的生态环境和与城市发展不相融等约束愈发突出。谋划这些城市钢厂的出路势在必行,考虑到钢铁企业是重资产企业,搬迁成本大,且搬迁后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也会明显加剧。因此,对于这类城市钢厂不能简单“一刀切”都选择搬迁这一条出路,要综合平衡所在城市整体定位、环境容量、土地资源价值、税收占比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出路。对于不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要求,改造难度大、竞争力较弱的城市钢厂,要结合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参照杭钢、广钢模式,实施转型转产,退出钢铁行业。对于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钢厂,要实施“绿色发展、产城共融”战略。对于确需搬迁的城市钢厂要结合布局调整、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工作统筹实施,同时需强调的是城市钢厂搬迁项目必须实施减量搬迁。

八、钢铁工业如何提质增效提高有效供给?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产品实物质量日趋稳定。但还有个别产品不能实现自主供应,其中,一些是由于尚未研发成功,钢铁企业不能生产;一些是质量稳定性还不够,用户不愿使用;一些是新开发品种,用户不敢尝试使用;还有一些是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从效益出发钢铁企业不愿生产。随着“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经济建设对钢材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将不断升级。为此,要将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水平的提高。

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创新发展是以消化吸收,跟随创新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总体已达到较先进水平。今后钢铁工业要实现引领发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唯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创新驱动。考虑到目前钢铁工业还存在创新载体分散,各自为战,协同创新不足等问题,“十三五”期间要支持现有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实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在钢铁领域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协同创新,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引领发展新局面。

二是发展智能制造。钢铁工业发展智能制造是行业革命性提质增效、提高有效供给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钢铁工业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流程型行业之一,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好、空间大。“十三五”期间,要通过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4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总结出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提升企业品种高效研发、稳定产品质量、柔性化组织生产、成本综合控制等能力,来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提高钢铁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三是推动服务型制造。目前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还停留在按照用户需求单纯的卖产品阶段。随着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钢材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将不断升级,将由单纯“产品”需求向“产品+服务”需求转变。在钢铁领域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企业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钢铁企业要通过早期介入用户超前需求、后期跟踪改进等模式,主动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由单纯的提供“产品”向“产品+一揽子解决方案”转变,不仅满足用户当前需求,还要创造和引领未来需求,实现上下游共赢。特别是要在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电力、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方面取得突破。

九、钢铁工业如何更好的与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指标大幅改善,但由于总体规模大,导致能耗总量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特别是一些钢铁产能主要聚集区,污染排放已经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同时,由于历史欠账问题,还有不少企业还没做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能源、环保是钢铁工业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最紧迫、最严峻的问题。“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要通过实施绿色升级改造、引导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与社会的共融发展。

一是关于绿色升级改造。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大加严,部分企业还不能全面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节能环保设施有待进一步改造,因此对于成熟可靠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要在行业内全面普及,节能环保投入有欠账的企业要尽快完成改造。对于节能环保难点技术要开展示范专项活动,加快推广应用。对于环境影响敏感区、环境承载力薄弱的钢铁产能集中区,要推进先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水平。针对钢铁产业集聚区内由于公路运输造成的大量扬尘等问题,有关地方要探索和实施物流集中铁路运输方案,减少无组织排放。

二是关于发展钢结构。钢结构建筑在抗震性能、钢材循环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推进建筑工业化,也有利于实现钢材绿色消费。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比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钢结构用钢约5000万吨,占建筑用钢比例约10%。“十三五”期间,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是必然趋势。作为钢结构建筑主要材料的提供方,钢铁企业要主动参与钢结构示范产业基地建设,研发生产与钢结构建筑构件需求相适应的定制化、个性化钢铁产品,促进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同时,“十二五”期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Ⅲ级)高强钢筋生产比例已达到99.6%以上,“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推广5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

三是关于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的考虑。相比以铁水为原料的长流程转炉炼钢,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电炉炼钢节能减排优势明显,但由于我国废钢产出量增长缓慢和电力成本较高等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短流程电炉炼钢发展速度不快,2015年占全部炼钢产能的比例在6%左右,与美国63%、韩国30%,日本23%相比,差距较大。目前我国钢铁积蓄量已达到70亿吨左右,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从人均积蓄量来看,我国约5.5吨,与美国、日本等国的10吨以上,还有一定差距。总体而言,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投资建设电炉炼钢的最佳时机,从钢铁积蓄增长趋势来看,预计10~15年后将是我国发展电炉炼钢的窗口期。但要注意的是,随着废钢的逐步增加,中频炉、工频炉熔化废钢生产螺纹钢的现象又有所增加,各方应统一认识坚决杜绝这种质量不稳定的钢材应用于建筑市场,更不能搞贴牌生产。

十、钢铁工业如何深化国际合作?

钢铁工业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有能力也有意愿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坚持“优进优出”,积极引进境外投资和先进技术,全面推动国际合作。以开放合作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赢发展。

一方面顺应国际产业分工调整趋势,推动“走出去”。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钢铁企业主体装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体而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将发挥我国钢铁工业比较优势,充分结合有关国家需求,推动钢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一是以“一带一路”沿线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国家为重点,有力有序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二是以高铁、电力等大型成套设备走出去为牵引,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到海外建设钢铁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三鼓励国内企业与境外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合作,建立全球营销研发服务体系,共同探索开发第三方市场。对于钢材产品的出口,将在坚持满足内需为主的原则下,通过营造和维护公平、有序的钢材出口秩序,参与国际贸易。

另一方面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的趋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2005年的《钢铁产业政策》提出了外商投资我国钢铁行业,原则上不允许外商控股的要求。随着我国外商投资管理开放度不断提高,且我国钢铁工业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15年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中明确取消了外商投资钢铁行业的股比要求。引入国际领先钢铁企业合资有助于实现我国钢铁工业国际化,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此,《规划》提出鼓励境外优势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我国钢铁企业合资合作,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共赢。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携手同行五十载 必和必拓出口中国铁矿石累计突破三十亿吨

2023年对必和必拓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自1973年我们从澳大利亚向中国发运第一船铁矿石以来,必和必拓[详细]2023-12-08 18:54

加快发展氢冶金技术 助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日前,在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暨首届世界氢冶金技术交流大会上,与会嘉宾认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冶金是氢能在工业领域的重要应用,是钢铁生产实现无化石能源冶炼重要路径之一,是助力钢铁工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表示,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钢铁消费国,已经建立起全球产业链最完备、规模最大的钢铁工业体系,提供了最丰富齐全的钢铁产品。低碳转型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综合技术发展,科学统筹谋划,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我国钢铁行业如何把综合优势转化为低碳发展的技术优势,需要业内协同创新、共同发力。 姜维认为,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的成立,是钢铁行业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推行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标准化”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促进产业耦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对构筑全球钢铁产业生态圈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的成立,将有效发挥标准化的综合效能,不断开辟‘双碳’标准化的新局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二级巡视员孙旭亮表示,下一步要尽快出台一批精选标准,加快构建并不断优化氢冶金标准体系;要通过规范管理,尽快给两个技术委员会合作的模式进行定型并提供范例;要加强宣传,进一步提升氢冶金标准工作的影响力。 “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完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低碳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引领作用,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标准处主任科员崔爽表示,希望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发挥好行业技术交流的平台作用,吸纳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加强氢冶金标准体系的总体规划和系统构建,以科技创新先进标准为引领,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钢铁力量。 “氢冶金是氢能在钢铁领域的重要应用,是促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表示,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及工业化应用,钢铁行业高度重视企业低碳减排贡献,国内钢铁及相关企业也在积极开展氢冶金研究和布局。 在张龙强看来,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的成立,也必将进一步发挥标准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及标准在产业协同、技术协作等方面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将促进我国氢冶金技术的进步,助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氢冶金是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沿性技术,氢冶金标准化对推动氢冶金工艺技术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院长,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表示,实现氢冶金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将推动我国乃至世界氢冶金技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世界钢铁工业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就氢冶金标准化工作如何发挥作用?姜维建议:一是要立足行业,注重标准化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结构优化,建设更加先进适用的标准体系。二是要注重宣贯,提高标准宣贯的广泛性和时效性,为保持标准技术和标准体系的先进性提供支撑。三是要系统布局,参与主导制定氢冶金领域的国际标准,提高我国钢铁在氢冶金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氢冶金技术贡献世界发挥作用。 (本文来源:人民网)[详细]2022-09-09 14:24

“十三五”钢铁工业发展迅速 去产能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钢铁行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中国钢铁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行业面貌发生根本改变,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同时为行业在“十四五”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钢铁去产能成效显著 从2016年开始,钢铁行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用3年时间提前超额完成了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的5年目标任务,彻底出清为害行业多年的“地条钢”1.4亿吨以上,使“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应退尽退,企业职工得以妥善安置,市场环境有效改善,优势产能充分发挥,产能利用率恢复到合理水平,行业形象大幅提升,为促进钢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全球钢铁业复苏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行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 借去产能的东风,全行业多方努力,2016年一举扭亏为盈,2017、2018年实现利润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至去年11月,近5年来,会员企业累计实现利润近9000亿元,是“十二五”的21倍;会员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4.75%,稳定在较好水平;会员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末的71.04%下降到2020年末的62.27%,负债水平明显下降,债务结构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宝武宣告成立,并先后重组马钢、重钢、太钢,实现年产钢突破1亿吨,问鼎全球之冠。沙钢、建龙、德龙、中信特钢、方大、敬业等也积极进行兼并重组,共同推动着行业组织结构调整。至去年11月,粗钢产量排名前10位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比重37.3%,比2015年提高3.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其粗钢产量合计占比已超过60%。宝钢湛江、山钢日照、柳钢防城港、河钢新唐钢、丰南纵横等一批精品基地先后建成投产,一批涉及产能转移至沿海的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促进了产业布局调整。 劳动效率和职工收入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行业实物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超过10%,2019年达到人均年产钢806吨;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增速超过社平工资增速,实现了共创共享。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十三五”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亮点不断彰显。一是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全行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015年的0.89%增长到2019年的1.26%;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行业有效发明专利数由2015年的1.23万件增加到2019年的1.93万件;全行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015年的662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05万亿元,产品创新升级成效显著;三是创新体系逐渐完善,目前钢铁行业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个,工程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企业技术中心51个,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共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较为完整的创新体系,有力支撑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5年间钢铁行业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8项,先后有488个项目获得冶金科技奖。 钢铁材料支撑能力增强 5年来,钢铁行业材料研发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生产和应用比例显著提高。一大批高质量关键产品自主研发成功,有力支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用钢铁材料,时速350千米高速动车组轮轴及转向架材料顺利完成运行考核,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高强热成型汽车板,新能源汽车电机用高性能硅钢等产品研发生产已居于国际领先。一批超高强度钢、不锈钢及高温合金研发成功实现了国际军工用钢的自主可控。在高端产品突破的同时,钢铁产品实物质量也稳步提升。2015-2019年,全行业累计有754项钢材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前列水平,51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实物质量水平。 环保节能水平明显提升 钢铁企业迎难而上,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技术装备,不断推进超低排放升级改造,持续提升节能环保水平,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累计减排烟粉尘颗粒物85万吨、二氧化硫194万吨、各类废水5亿立方米,节约新水22亿立方米。首钢迁钢公司投资20多亿元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成为生态环境部认可的首家实现钢铁生产全工序超低排放的A级企业,太钢、首钢京唐、邢台德龙、山钢日照、新兴铸管、宝武梅山、河北纵横等钢铁企业也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在钢铁协会官网上公示。宝钢股份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奖。14家钢铁企业跻身“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氢冶金等低碳技术工艺正在加紧研发。同时,钢铁企业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一大批花园式工厂,使厂区变景区,工厂变公园,德龙、安钢、三钢、方大等厂区已成为4A、3A级景区。 智能制造迅速发展 5年来,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发展迅速。工业机器人,无人行车,无人台车,无人仓储等智能制造技术得以应用;大规模定制化水平逐步提升,通过智能制造进行企业间的横向集成及企业内部的纵向集成,已实现智能化的研究、服务、采购、销售。推动了传统钢铁行业生产模式的转型,目前有7家企业9个项目成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企业改革管理创新取得积极成果 按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要求,国有钢铁企业在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聚焦钢铁主业、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沙钢等民营钢铁企业通过对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重组,使被重组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钢铁企业对标先进水平,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一贯制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促进了管理提升,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行业受瞩目的管理创新成果。 国际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钢铁行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全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河钢控股塞尔维亚钢厂、敬业收购英国钢铁公司、广西盛隆建成马中关丹产业园综合钢厂。中冶集团总承包的越南钢厂项目顺利投产,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三五”钢铁工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广大钢铁战线同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拚搏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制约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需要在谋划“十四五”发展中给予高度重视。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详细]2021-02-07 14:52

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为啥腰杆不硬 因有三大软肋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在世界钢铁行业中腰杆却不硬,为什么?“‘重引进、轻消化、缺创新’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三大软肋。”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说,中国钢铁行业要走出困境,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小平题词”含义深刻 王国栋院士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在“超级钢”这一全球群雄逐鹿的科研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又在轧制关键共性技术、自动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谈起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王国栋如数家珍:“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宝钢建设为契机,进行了大规模的工艺、技术、装备的引进,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钢铁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支持了国家的高速发展和进步。” 1984年2月15日,80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宝钢并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王国栋指出,当时钢铁业的利润太丰厚了,人们并没有深刻领会小平同志题词的深层含义。一些人认为,只要肯花大价钱,买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就可以生产最好的产品,就可以赚取高额利润,就可以实现现代化。因而,对新引进的技术缺乏吸收和消化,用的是一流的装备和技术,生产的却是三流的产品。 一路走来,不经意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国钢铁业已经成为一个巨无霸行业。由于缺乏创新,没有特色,各个钢铁企业利用几乎同样的工艺、同样的装备,生产同样的产品,甚至存在的问题也是同样的。这种“重引进、轻消化、缺创新”的做法,使我们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效益急速下降,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企业不能把引进的设备当成佛爷眼珠 2015年7月份,在东北经济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赴长春,提出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四个着力”新要求。王国栋说,东北三省要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必须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然而,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创新驱动的动力明显不足。”王国栋直言不讳地指出,有些国企负责人一是不敢担责,二是创新意识不强。“个别企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进口的东西不能动,你不能改人家东西,把引进的设备当成佛爷眼珠。”王国栋说,日韩等钢铁企业的发展不是停留在引进上,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对生产线进行诊断,然后坚决进行技术改造。这种改造有时多次进行,每一次改造,都是一次创新、一次进步。 “有个企业,引进了世界最好的设备,但是引进后长时期搁置不用,最近我们实验室运用超快冷技术对这套设备做了工艺优化改造,终于盘活了这套设备,每吨钢材可节约很多成本。”王国栋强调,一定要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改造,把自己的元素加进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创新失败要宽容 “中国钢铁行业要走出困境,单纯靠‘跟跑’没有前途,必须在‘跟跑’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变成‘领跑’。”王国栋说。 “我们都知道韩国浦项公司门口就写着‘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浦项公司研究院门口的标语是‘成为钢铁技术的全球领跑者’。正因为他们确定了领跑的目标,所以才有了不断创新的动力。”王国栋说,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装备和技术来自当时先进的美国企业MESTA等,日本在引进后就不断进行改造。直到今天,这些设备仍在生产世界上最好的产品。 “有些国有企业负责人不敢担责,有些时候,你提出很好的主意,他也要研究研究,一研究就没了下文。”为此,王国栋提出,对于失败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成功的日韩企业大都受益于全球化的视野,活跃的学术氛围。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成功的案例,其实在他们研发成功的背后,是大量失败的案例。正是他们对失败采取的宽容态度,才鼓舞和激励有志之士不断开拓进取。”[详细]2016-01-04 14:24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上半年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产量持续增长,钢材价格先扬后抑,钢厂和社会库存高位运行,企业盈利状况逐月下滑,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铁行业仍未走出低谷。 一、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1-6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3.9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前6个月,粗钢日均产量215.4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86亿吨水平。其中,2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的220.8万吨,3-6月份虽有回落,但仍保持在210万吨以上较高水平。分省区看,1-6月,河北、江苏两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和13.2%,两省合计新增产量占全国2694万吨增量的42.4%,另有山西、辽宁、河南和云南等省增产也在100万吨以上。分企业类型看,1-6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5%,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但仍有60%的增产来自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 (二)钢材价格低位运行。1-6月,国内钢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随着粗钢产能大幅释放,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材价格步入下降通道,目前已弱势下跌4个多月。截止7月26日,钢材价格指数降到100.48点,低于年初6.6点。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的八个钢材品种价格比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跌幅5.7%。分品种来看,占我国钢材产量比重较大的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价格跌幅分别达4.9%和6.7%,中厚板和热轧卷板价格跌幅分别达5.7%和9.7%。 (三)钢材出口增长较快。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失衡刺激企业出口。1-6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069万吨,同比增长12.6%;进口钢材683万吨,下降1.8%,进口钢坯和钢锭32万吨,增长50%。将坯材折合粗钢,累计净出口2506万吨,同比增长17.3%,占我国粗钢产量的6.4%。从出口价格看,1-6月出口棒线材均价624.3美元/吨,同比下降18%;板材835.2美元/吨,同比下降2.8%。 (四)钢厂及社会库存高位运行。市场供需矛盾向流通领域蔓延,国内钢材库存延续上年末增长态势。3月15日达到历史最高的2252万吨,比上年最高点增加351万吨,其中建筑钢材库存1432万吨,占库存总量的63.6%。之后,随着季节性消费增加,库存逐渐回落,7月26日降至1540万吨。市场供大于求也推高钢厂库存,3月中旬重点企业钢材库存创历史记录,达到1451万吨,同比增长29.7%,6月下旬降至1268万吨,仍比年初增长29.9%,比去年同期增长11.4%。 (五)钢厂盈利水平逐月下滑。上半年,冶金行业实现利润736.9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54.4亿元,同比增长22.7%。1-5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远不如行业总体水平,并呈逐月下降态势,尽管实现利润增长34%,但也仅有28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19%。5月当月,8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仅实现利润1.5亿元,连续5个月环比下滑,其中34家亏损,亏损面高达40%。 (六)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1-6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大幅回落15个百分点。#d1cm#page# 二、钢铁工业运行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全国钢铁产能仍在持续扩大 1-5月,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产能排名前5位省份的钢铁投资占全国比重为48%。除山西外,其他四省的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其中山东增幅57%。据Mysteel网站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31座高炉在建或建成投产,总容积4.03万立方米,设计产能3800万吨。 (二)行业负债率高企,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度上升 1-5月,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总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4.3%;负债总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负债率69.4%,提高1.4个百分点。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近年来钢铁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当前,银行现金流量不足,信贷规模收紧,钢铁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各地钢企普遍反映,资金链绷得较紧,个别企业已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的情况。 (三)钢铁企业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 钢铁行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大幅收紧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限值,并对环境敏感地区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水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目前,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不能满足环保新标准要求,企业尚需加大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部分城市钢厂也面临日益紧迫的环保搬迁压力。 (四)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企业无意减产 目前,钢铁行业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艰难,甚至亏损,另一方面产能快速释放,企业减产意愿不足。究其原因,企业主要担心市场份额流失,防止银行停贷风险,迫于地方保增长压力,企业权衡边际效益等因素。从全行业看,几乎没有主动减产的企业,产能的不断攀升造成钢材市场持续低迷。 (五)铁矿石价格降幅远低于钢材价格降幅 7月19日,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447.09点,比年初微降2.8%,折合吨钢铁矿石成本仅下降66元人民币,而各钢材品种平均每吨下降237元,其中螺纹钢下降255元、热轧卷板下降403元、冷轧薄板下降202元。进口矿石价格降幅远低于同期钢材价格降幅,企业生产成本仍处高位,经营效益仍难好转。 三、钢铁行业下半年走势预判 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近期银行“钱荒”引发金融市场震荡,资金紧张对房地产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再加上7、8月份为传统需求淡季,短期内钢铁行业需求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国内钢铁产能持续释放,在钢铁企业尚有边际利润的情况下,企业减产动力不足,粗钢日产量难以回到200万吨以下,钢厂库存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在高产量、低需求的双重因素叠加下,钢材价格仍将低位运行,企业盈利能力、行业生产经营状况难以明显改善。 四、下步工作对策措施 为了保障钢铁工业平稳运行,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配合制定和实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及有关综合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保障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施;稳步推进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钢铁行业上下游合作,推广应用高性能钢材,促进钢材升级换代;加强铁矿石资源保障,支持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详细]2013-07-30 09:0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2025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成立于2014年,是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中国首个聚焦新能源汽车的商用车集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形成了“以研发为先导,聚焦绿色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商用车产品与业务发展方向。2016年推出国内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远程,2020年完成对汉马科技的前身华菱星马的投资控股,2021年正式宣布收购唐骏欧铃公司,并先后打造了绿色慧联、万物友好、醇氢科技三个市场生态平台,致力于实现“创造智慧互联,引领绿色商用”的企业使命,推动商用车产业变革。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