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稀土功能材料在内的10大重点工程发布

2016/05/19 09:29产业前沿  

发改委网站消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为做好制造业稳预期、稳信心、稳投资、稳增长工作,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经国务院同意,现正式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

通知中指出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组织实施10大重点工程。

1.智能化改造工程

(1)数字化车间建设工程。基于安全可控关键技术装备,集成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规划等仿真技术,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MES),提升研发制造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水平。

(2)智能工厂示范工程。利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建立制造资源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3)验证体验中心建设工程。依托系统设计集成企业,联合制造、软件、互联网等企业建立协作机制,围绕设计制造全过程建立智能制造技术验证体验中心,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验证体验环境,促进智能化系统的推广与普及。建设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推进基础共性标准、关键共性技术及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

(4)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智能化升级工程。重点发展流程工业用温度、压力、流量、物位以及成分分析等高端传感器、变送器、智能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离散工业用磁、光、电以及多参数复合传感器和质量检测系统。加快开发生产经营与制造资源数字化管控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着力突破科学仪器的微型化、稳定性、可靠性瓶颈,提升科学仪器质量和水平。

2.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1)重点领域升级工程。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点装备与重大工程需求,着力突破国防和社会经济安全的瓶颈制约,遴选一批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作为升级突破点。

(2)重点产品示范应用工程。根据整机、主机升级改造需求,制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研发生产计划,形成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开展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提高整机、主机自主化率。

(3)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建设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依托现有技术基础服务机构,培育和建设一批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检验与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平台。

(4)“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实施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及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重点扶持一批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专精特优企业,培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隐形冠军”。

(5)军民融合发展工程。调动军民各方面资源,开展联合攻关,破解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制约瓶颈。建设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

3.绿色制造推广工程

(1)生产过程清洁化工程。发展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开展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升级改造,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氨氮等污染物。推动有色金属、化工、制浆造纸、皮革、铅酸蓄电池、发酵、印染、电镀等行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工艺技术改造,削减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等非常规污染物。

(2)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工程。实施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提升工业锅炉(窑炉)、电机(水泵、风机、空压机)系统、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运行能效。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推广原料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可循环、流程再造等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普及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发电、制冷、供热及循环利用。

(3)水资源利用高效化工程。采用水系统平衡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等节水技术,对化工、钢铁、造纸、印染、食品、医药等行业实施改造。采用电吸附、膜处理、海水淡化等技术,利用好城市中水、矿井水、高浓度盐水、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

(4)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工程。加快应用清洁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发展,降低能耗,节约原辅材料,减少废弃物排放。重点开发生物转化、高产低耗菌种、高效提取纯化等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发酵类大宗原料药污染防治。采用基因工程、手性合成、酶促合成、生物转化等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原料药传统生产工艺。

(5)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强化低品位难处理矿产资源、冶炼渣及尘泥、化工废渣、尾矿、煤电固废等综合利用。加快再生资源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提高废旧材料、废旧机电产品等资源利用率。

(6)产业绿色协同发展工程。加强煤电、冶金、化工、建材等流程工业间的横向耦合生态链接,促进行业融合;推进工业余热用于城镇供暖制冷、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污泥和飞灰等,促进产城融合;利用工业余热发展设施农业、生态旅游业,推进工业适用生物质能示范项目,促进产业融合。

4.高端装备发展工程

(1)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工程。重点开展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海洋调查船、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等主力装备的系列化设计研发,着力攻克关键技术,加强技术标准制定;开发立柱式平台、张力腿平台等装备,逐步提升研发设计建造能力。着力推进绿色智能运输船舶、高技术船舶、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示范应用,提升骨干船厂智能制造水平。重点发展船用动力、通讯导航以及钻井、动力定位、单点系泊、自动化控制、水下生产等系统,提升重大产品研发及试验检测能力。

(2)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重点开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整车技术平台和检验验证能力建设。推动轨道交通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牵引传动系统、施工专业装备等关键部件研制及工程化应用。

(3)机器人提升工程。利用感知识别、环境建模、人工智能、人机协作等技术对机器人整机产品进行集成改造,提升机器人任务重构、偏差自适应调整的能力,满足柔性制造、生活服务等非结构化环境应用需求。

(4)高性能医疗器械工程。推动高端彩色超声、数字化X射线机(DR)、核医学影像设备PET-CT及PET-MRI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高通量基因检测仪、全自动生化检测设备、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等体外诊断仪器与设备,以及新型药物冠脉支架、介入心脏瓣膜、新型骨科植入物等植介入产品产业化。建设高性能医疗器械应用示范中心,以及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培育高端自主品牌。

(5)高档数控机床工程。重点发展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的高档数控机床,突破高档数控装置、高性能功能部件瓶颈制约,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6)现代农机装备工程。重点发展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等粮食作物装备,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播种、收获和田间管理机械,突破先进农用发动机、驱动桥、变速箱等关键部件瓶颈制约,提升农机行业和骨干企业研发试验检测能力。

(7)先进化工成套装备工程。支持芳烃联合生产装置,加压、连续热解和煤焦油分离技术装备,水煤浆气化、固定床加压气化和熔渣气化等技术装备,大型低温甲醇洗、低压甲醇合成、甲烷化反应器等技术装备,密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废水制浆等技术装备生产应用。

(8)新材料专用装备自主化工程。组织新材料装备生产企业与材料生产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发展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人工晶体及器件等四大类材料加工制备,提升核心装备配套保障能力。

(9)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发动机、高效动力传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高性能纯电驱动系统,推动新能源汽车车身和结构轻量化、先进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等。

(10)轻纺高端装备制造工程。重点发展大型高效制浆造纸机械、智能化塑料加工机械、智能化缝制机械、液态食品高速灌装设备、绿色高效洗涤装备、多工位高精度笔头加工装备、生物基纤维生产装备、高效智能型纺织装备、高速智能型非织造布装备制造等。

5.关键新材料发展工程

(1)先进金属材料发展工程。钢铁材料重点发展汽车用超高强钢,超超临界火电用钢,高端装备制造用模具钢,高性能船舶和海洋工程用钢,第三代核电关键装备用钢,高铁用大型高速齿轮钢、车辆轮对用钢,超高强大规格不锈钢棒材,高端取向硅钢等产品。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发展大规格7000系铝合金加工材,大卷重钛带与高品质卷焊管,大规格高耐蚀钛合金管材,飞机发动机涡轮盘材料、飞机刹车系统模锻件,高性能高温合金棒材,高性能耐蚀铜管,超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产品。

(2)先进有机材料发展工程。重点推动聚碳酸酯、己二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烯-1等高性能树脂,异戊橡胶及单体、丙烯酸酯橡胶、聚酯型热塑性弹性体等特种橡胶,光学级聚酯膜等功能性膜材料,高纯试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表面活性剂,生物基材料等产业化。

(3)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工程。重点发展结构功能一体化绿色建材,矿物功能材料,耐烧蚀绝热保温材料,精细陶瓷粉体及高性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玻璃基板、石英玻璃、光纤预制棒等玻璃材料。

(4)先进复合材料发展工程。重点发展自修复、快速修补水泥基材料,海水伴养混凝土材料和极端环境用水泥基材料,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碳化硅纤维、芳纶、T800级碳纤维及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无石棉复合密封摩擦材料,产业用纺织材料、纸基新材料等。

(5)前沿材料发展工程。围绕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等融合趋势,重点发展3D打印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等前沿材料,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与典型应用。

(6)新材料支撑能力建设工程。建设国家新材料性能测试评价中心、材料基因技术研究平台等,加快建立产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关联交易议案被中小股东否决 包钢股份拟与北方稀土重签供货合同

历时不到一个月,合同又要重签了。7月18日,包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北方稀土重新签署《稀土精矿供[详细]2022-07-19 09:33

又一家央企,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据央视财经客户端消息,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中国稀土集团是由中国铝业集[详细]2021-12-23 11:14

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稀土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动行业创新资源汇聚,加快稀土功能材料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日前已批复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组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由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江西省工信厅共同组织南北稀土骨干企业与高校联合组建,建设方案已经专家论证通过。创新中心将围绕稀土磁性、发光、催化、合金等功能材料产业和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重点攻克高端稀土功能材料设计、加工、制造一体化技术,稀土新材料批量化制备关键技术,前沿稀土新材料开发及应用技术等,打造集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试孵化、测试验证和成果转移转化为一体的新型创新平台,从而加快稀土功能材料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不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依托公司为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江西省工信厅分别以轻稀土、中重稀土为主要方向开展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两地强强联合成立了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股东单位包括江西理工大学、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16家行业重点单位。创新中心后续还将在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两地支持下,秉承开放理念,进一步吸纳更多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入,打造开放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详细]2020-04-08 17:31

稀有金属管理条例或近期出台 对稀土产业综合管控有望加强

记者近日获悉,《稀有金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有望近期出台。《管理条例》包括稀土总量控制以及开采、冶炼和流通等环节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对稀土产业综合管控有望进一步加强。 尽管工信部的稀土打黑行动一直在进行,但困扰行业已久的“黑稀土”问题仍未斩草除根。这也是造成稀土价格长期处于低位的原因之一。目前的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土资源部和工信部每年分批下达。 业内人士指出,在市场有需求的情况下,行业仍会超额生产,因为部门层级的总量指标非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威慑力不足。一旦《管理条例》落地推进,其法律约束力度加强,对非法开采的管控将更为严格。 另据了解,目前我国稀土氧化物总量控制指标偏低,未来有望扩大额度。数据显示,2015年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在10.5万吨,今年额度或持平。 瑞道金属预计,2016年市场总需求在15.2万吨左右,其中北方矿需求12.5万吨左右,南方矿需求为2.7万吨左右,市场仍存供应缺口。对正规矿的严控一方面导致了六大稀土集团的部分产能闲置,产能利用率降低;另一方面又给黑色产业链让出了生长空间。 对此,国家正在进行提高总量控制指标的相关工作。不过,对上游采矿权管控不会放松,总体合法产能仍将维持平稳。 在监管体系完善的同时,地方产业政策也在加码助力。近日,包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打造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稀土原材料、新材料及应用产品生产基地。《意见》确定了一系列财政及综合支持政策,包括保障稀土原料供给,给予稀土原料采购优惠和新材料奖励,企业可享受电价、税收方面的优惠,并获得创新补贴。设立包头市稀土产业发展基金和稀土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争取设立稀土综合保税区。[详细]2016-06-12 16:24

视频:中方就美国诉中国稀土案提出交叉上诉

  视频:中方就美国诉中国稀土案提出交叉上诉。[详细]2014-04-18 17:0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