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一跃 未来十年GDP增速或6.2%

2015/06/01 09:23经济观察报(北京)

承受着转型阵痛和巨大压力的中国经济,在触底和再次起跃的换挡期,依然充满着诸多机会。这些机会可以让这个国家通过一次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开启一个新的30年。

人多的时候,这条街看起来像是一条年轻的河。两岸排列着被重新粉刷成青灰色的三层小楼。激情涌动,川流不息。

它不过50米长,正式开街只有一年时间。政府给它起了一个很有指向性的名字——“中关村创业大街”。但如果只看这条街上林立的店名,它更像是咖啡馆一条街。许单单叫它们“创业咖啡馆”或者“创业孵化器”。

这是2015年5月底的一天,许单单创办的3W咖啡馆内人满为患,外面的街上也是一样,到处都是项目和创意,到处都是投资人,还有游客。5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到来,将这里变成了一个新地标。李克强所忧心的经济下滑压力,在这里都变成了创业者的狂热和激情,像一张大网把外来人罩住。

这景象很容易让人想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下海潮”。当时,邓小平南巡归来,整个中国都被自由、市场、发展等词汇鼓舞,人们纷纷离开陈旧的体制,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一个创业潮。人社部后来公布的数据,现在听来都有些不可思议:1992年辞职下海者超过12万人,不辞职却投身商海(停薪留职、兼职)的人超过1000万人。

此刻,似曾相识的一幕重演了。市场、改革、创业这样的词汇,屡屡被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提及,甚至连经济现实都如此类似。中关村创业大街和它外面的世界正展示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样貌:令人眩晕的创业热潮,以及令政府忧心忡忡的经济局势。

5月27日,在位于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发改委办公楼里,投资司的官员们所谋划的新一轮投资项目已经收尾。按照计划,国家发改委将在近期启动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四大投资工程包。

持续不断的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的宏观政策工具再次转向了投资。但他们发现,此前立竿见影的投资拉动模式,现在的效果被打了不小的折扣。一名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官员评价当下的经济形势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投资意愿不高,地方增长乏力。2014年年底推出的交通、油气管网等7大领域的工程投资包进展缓慢,一些项目落地困难,投资对稳增长的效果并没有很好的显现。

更让国家发改委意想不到的是,地方政府已经没有了2009年四万亿投资盛宴中的热情。有官员形象地说,“2009年的地方政府是纷纷闯黄灯跑项目,而现在则是,绿灯亮了,却没人动。”这种景象充满了隐喻色彩,此前轰鸣向前的中国经济动车组,正在减速换挡,但在完成换挡前,这个国家的诸多改革任务依然需要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看起来,这一减速过程似乎给这个习惯了十几年高速增长的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位投资司官员说,“最近关于投资的会没少开,但如果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起来,还会有麻烦。”

至少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当中国经济起落跌宕时,国家发改委投资司每每成为最忙碌的部门。它们是最契合依靠投资驱动的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政府机构。5月25日,他们公布了准备采用PPP(公私合营)形式推进的1043个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了1.97万亿元。

像很多其他的经济模式一样,PPP也带有舶来品的味道。自2013年年底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以来,它在政府部门里和市场上便开始急速升温。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投资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对此评价颇高,他说,PPP如果能顺利推进,它将会重新改造中国的投融资体制。

你可以把投融资体制理解为中国经济肌体的雕刻刀。尽管自1979年以来,改革开放大刀阔斧地改造了这个国家,但直到2004年,中国的投融资体制才发生第一次实质性的改变。那一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将发生在这个国家的投资行为,分为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并分别采取备案、核准、审批三种行政手段管理。在此之前,中国几乎所有的投资行为都需要政府部门的审批。

但直到现在,这份10年前发布的文件所提到的“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目标,仍未完全实现。随着PPP模式的引进,一次未竟的改革再次出发。

这会是一场无比艰难和棘手的系统工程。2014年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说,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

普通民众会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中国正在发生的转型和改革将会给他们带来的甜蜜和痛苦。那些一筹莫展的下岗工人、那些卖出去土地的政府官员以及那些前途未卜的冒险家,他们都将切身感受到这个国家正在积蓄的惊险一跃所带来的危险和机会。

习近平正在推进的这场全面改革,是这个国家必须经历的惊险一跃。2015年4月,在清华大学的一场论坛上,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提醒说,现在的时间非常关键,我们只有10年要做很多事情,才能使得全要素生产率上去,走出停滞陷阱。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确定下的任务都完成,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大。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文章关键字中国经济 GDP 增速6.2%
相关阅读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基础?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怎样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如何守住粮食安全,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 一段时间以来,五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济形势系列报告会在京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回应热点话题,详解2024年经济政策走向。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离不开政策的有效衔接、接续发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说,2024年,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动各项宏观政策持续落地见效。 稳住基本盘。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培育新动能。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激发新活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在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加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郑栅洁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发挥好工业“压舱石”作用,要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其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说,2024年,在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要着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比如,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在重点领域再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等。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2024年将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并将着力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鼓励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 创新的落点在产业。针对在制造业中占比超80%的传统产业,将加大改造提升力度,通过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让“老树发新芽”。聚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扩大规模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加快数字技术赋能。 “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金壮龙说。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财政部门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这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2024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财政部部长表示,“适度加力”方面,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专项债、国债以及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除财政自身收入外,2024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政府预算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此外,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质增效”方面,主要是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同时加强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联动,提升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力。一是支持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更好统筹国内国际循环。二是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财政部门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财政部部长表示。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培育新动能 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低迷,我国外贸外资如何巩固基本盘、培育新动能?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夯实货物、服务、数字贸易‘三大支柱’。”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这样表示。 升级货物贸易。实施好已出台稳外贸政策,适时推动出台新政策。拓展中间品贸易,推动贸易绿色发展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促进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提升海外仓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加工贸易在国内梯度转移,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加强贸易投资联动,吸引更多外资投向“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创新服务贸易。推动出台服务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扩围提质。同时,深化服务领域开放,推动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行业市场准入,出台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发展数字贸易。推动出台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政策,培育科技、制度双创新的数字贸易集聚区,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 “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不容忽视,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在更高水平上推动贸易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王文涛说。[详细]2024-02-28 08:46

今年中国经济怎么干?多部门权威回应释放重要信号

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如何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如何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详细]2024-02-20 17:24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多部门负责人详解经济政策走向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基础?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详细]2024-02-05 10:39

2023年多省份GDP迈上新台阶 中国经济活力足、潜力大

近日,省级“两会”近日密集召开,多地公布2023年成绩单,并定下2024年的GDP增长目标。去年,多[详细]2024-01-24 15:24

11个关键数,看2023年中国经济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详细]2024-01-18 09:1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