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政策加码稳增长 中央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

2015/05/03 18:10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海)

一大波稳增长政策即将登场。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点出了二季度稳增长的“大招”,招式涉及降税清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投资、货币政策、扩大消费、房地产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国企改革、京津冀协调发展等八个方面。

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

按惯例,中央政治局一般在7月和12月各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分别研究总结上半年和全年经济形势,并制定下半年和来年工作计划。但从去年开始,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政治局在4月底额外召开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经济政策的大方向。

今年中央政治局在4月30日召开的会议也不例外,主要议题仍是“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但与去年提到“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不同,今年的会议强调“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

措词变化的背后是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化。在这次会议召开的半个月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GDP增速放缓至7%,创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另外,从地方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多数省份经济增速都在放缓,部分省份工业生产增速出现负增长。

步入二季度,经济企稳的迹象似乎仍很微弱。从二季度首个公布的经济指标——PMI数据可窥一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5月1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制造业PMI为50.1%,同上月持平;而非制造业PMI则回落0.3个百分点至53.4%。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上证报记者表示,“4月制造业PMI并未出现季节性回升,表明当前制造业仍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增长动能仍然较弱,未来需要财政加快支出进度,基建投资加快落地,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向宽松方向微调。”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陈中涛也指出,“当前经济走势呈现筑底企稳特征,但数据表现仍然偏弱,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一方面是需求偏弱,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企业反映订单不足的数量明显上升,比重达到48%以上,明显高于去年前三季度。另一方面企业效益有下行趋势。”

而从机构对4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预测来看,工业生产增速或仍在6%以下徘徊,投资和消费增速也难有改善,经济整体仍在触底的过程中。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

宏观调控“稳增长打头,防风险断后”的政策取向也进一步明晰。

稳增长打出八大招数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稳增长,并打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扩大消费、房地产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国企改革、京津冀协调发展等八大招数。

第一招: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

尽管宏观政策总基调不变,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治局会议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了新的诠释,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

其实,“降税清费”一直贯穿在今年政府工作之中。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4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决定,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国务院5月1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其中就提到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由失业一年以上调整为失业半年以上,推广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等试点政策。

分析人士称,未来降税清费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定向措施还会继续出台。

第二招:货币政策:疏通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这是政治局会议对稳健货币政策的新诠释。同时,也被市场解读为释放出货币政策中性偏松的信号。

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去年以来央行启动了两次降息,两次全面降准。最近一次全面降准发生在4月20日,且降准幅度超预期。

不过,在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看来,“货币宽松远未结束,刚到下半场。”

管清友分析,上半场只解决了银行间利率,下半场关键是解决实体利率,“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降息、再贷款可能成为重要工具。

“五一后央行可能再次降息。”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降准之后还需要降息来改善融资成本,预计年内将有1-2 次降息、3-4 次降准可能。

第三招:稳投资: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重要抓手

政治局会议强调,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认真选择好投资项目,做到有市场,有长期回报。要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实体产业部分资金循环不畅问题。

“目前稳增长首要还是稳投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构成投资的三大主要板块来看,房地产投资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反弹,而制造业投资由于需求疲软造成产业过剩也无法拉动,所以要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就只能依靠基建投资。”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均持续回落,仅有基建投资维持上升势头,增速为23.1%。

但民生宏观研究团队认为,今年要完成7%的GDP目标,基建投资增速至少要达到25%,规模达到14万亿,这意味着后三个季度的基建投资将较一季度明显回升。

继去年9月份推出七大类投资工程包后,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日前透露,“近期发改委还会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发改委将不断把一些符合方向、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及时补充进来。

基建项目审批步伐加快已可预见。记者注意到,4月27日,国家发改委再次集中批复重庆巫山和内蒙古乌兰察布两个新建机场项目,这是二季度以来发改委首次公布基建项目审批报告。上次密集批复还是在春节前,而那一轮集中批复始于去年10月份,先后集中批复了10多次,涉及近百个基建项目。

地方在部署二季度工作重点时也纷纷强调,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其中交通、水利、城乡基建等领域是重点。

第四招:扩大消费需求

促消费是政治局会议部署的稳增长举措之一。会议指出,“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消费潜力,努力提高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就在此次会议召开的两天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刚刚主持召开了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促进消费升级的五项措施,包括降低进口关税、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等。

促消费的举措绝不会止步于此。上证报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重磅举措出台。

去年,国家发改委重点推出了包括养老家政健康、信息等在内的六大消费领域工程。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丛亮日前在谈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时就表示,“下一步将在这六大领域推动建设一批重要的消费支撑工程,比如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提高网速。”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上周也透露,要通过壮大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的办法稳增长。

第五招:房地产:建立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治局会议还提出,“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事实上,一系列有利于房地产健康发展的举措已开始实施。3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就是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基础。与此同时,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城市不断扩大,房地产税改革也在加强调研、扎实推进。

专家也建议,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与正在进行的财政、金融、土地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紧密结合。

除了长效机制外,自3月底以来,“稳住住房消费”的政策也接连出台。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手出招,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并下调了售房免征营业税门槛。

在章俊看来,放松房地产调控可以被视为政府应对经济增长下滑的重要举措。

连平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房地产政策放松应继续加码。“过去为调控房地产过热而出台的偏紧政策应尽快促使其回归到合理水平上来,比如二套房首付可以降至三成。与国际上普遍一成首付相比,作为改善型需求的二套房首付比例仍有下调空间。”

第六招:创新驱动成经济动力转换的关键

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了创新驱动的作用,称“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实现动力转换的关键,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稳步有序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分析人士称,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将加快出台。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王黎明上周在工信部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总体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争取很快发布。

国家发改委也在官网发文透露,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拟分专项启动,进一步激发互联网经济新活力。生物芯片、健康服务、通用飞机等创新产品及服务蕴含的新兴消费和投资潜力逐步激活,发展潜力开始显现。

此外,据上证报记者了解,河南、四川、河北等多个省份都将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纳入二季度工作重点。

第七招:国企改革:方向没有变

政治局会议还表态,“中央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没有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方针没有变,坚持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也没有变。”

管清友对此解读称,目前中央的思路是“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的整合重组,尤其是央企合并不会止步,高铁和核电领域的合并一定不是最后一个,下一步国家重点鼓励走出去、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产品附加值较高、行业内存在同质化竞争、垄断后对民间市场影响不大的一些行业内的央企可能继续整合。

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曾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国企改革相关文件。文件出台之后,会对国企改革发挥重要指导作用,规范并加快改革进程。

第八招:京津冀协调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就意味着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很快就会全文发布。

此前天津市已经明确将“积极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纳入二季度工作重点。

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纲要》要求,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章俊认为,“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模式的探索,其很有可能被打造成为一个可供其他区域复制的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

管清友则指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先后完成顶层设计,有望催生新一轮地方投资热潮。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柳工:撸起袖子加油干!向创新要活力,靠“智造”拓市场

4月13日,《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电视专题片播出第二集《撸起袖子加油干》,聚焦柳工通过向创新[详细]2022-04-14 22:11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民间基建投资“逆势增加”

进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宏观形势下,民间投资已担当起全社会投资的“大梁”,尤其是民间基建投资开始较快增长,其对于全国投资的增长和稳定经济增速的重要作用开始显现。这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国家统计局4月中旬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民间投资50349亿元,增长13.6%,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显而易见,民间投资已成为全部投资的重要支柱。 而在民间投资中,“今年一季度民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8%(3月当月同比增长33.8%),显著高于总基建投资22.8%的增速和公共部门19.4%的投资增速”。中金公司在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这样指出。业内专家认为,稳定增长的民间基础设施投资将在稳增长、调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据中金报告分析,2012年民间基建投资占总基建投资的比例为22%,2014年上升至26%,预计今年会继续加速,这一比例有望接近30%。 今年一季度,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36.1%,同时社会融资总量中的表外融资大幅萎缩,意味着公共部门可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增速有下降压力。但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为22.8%,较2014年上升2.5个百分点,报告估算其中民间资本的贡献率约为35%,显示民间资本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拉动作用不可或缺。 数据显示,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热情较高,同比增长30%以上。利用国家统计局民间投资数据,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合计定义为民间基础设施投资。据中金计算,今年一季度民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8%,分别高于总基建投资增速和公共部门投资增速10个和13.4个百分点。 在当前经济下行、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形势下,为什么民间资本开始热衷于基建投资? 业内机构分析,目前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定向宽松,降低了民间基建投资成本。基建投资具有正外部性,投资期限长的特点,所以政府为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进行必要的财政补贴,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并简化规划选址、用地、项目核准手续,减轻企业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背景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给予私人部门基建投资差异化的信贷支持,贷款期限最长达30年。另外,如果参与PPP项目,政府和民间资本将共同出资,缓解民资的资金压力,同时民间资本也有望获得其他来自政府的配套订单。 民间基建投资开始产生有吸引力的回报。民营资本进入的基建项目并不是纯公益性,往往具备较好的现金流回报,收入稳定。另外,若PPP项目公司的中长期目标是实现上市和基建资产的证券化,作为公共部门和民间资本均将受益于初始投资增值甚至翻倍。 当前房地产、制造业利润增速下行,民间资本寻求新的投资渠道。2014年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3%,今年1至2月降至-4.2%;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带来房地产业利润率下降。与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相比,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相对上升,且有国家政策的定向扶持,所以吸引投资。 中金认为,市场要关注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的积极态势,这将成为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的有效补充,并将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当前20%的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速是可以持续的。这是因为货币、财政政策均会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公共部门的基建投资增速可能高位保持稳定。政府对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的鼓励态度更加确定,定向宽松的优惠政策、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以及房地产业的调整,都将吸引更多民间资本介入基建投资,民间基建投资将成为政府投资的有效补充。[详细]2015-05-04 14:36

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薪酬策略

进入201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日渐增大已成不争的事实,并且尚未看到趋稳转向的迹象。相比20[详细]2012-09-17 10:01

经济下行凸显稳增长 投资政策取向何方

近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让稳增长的问题变得突出起来。然而,随着中央明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新一轮投资刺激计划”的猜测以及对一些地方竞相扩大投资规模的疑虑。如何理解当前“稳增长”中投资措施的政策取向? 稳增长不单纯是投资刺激 对“稳增长”的种种议论,一方面反映出有人寄望于政府继续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刺激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一些地方以“稳增长”为名竞相扩大投资,从而加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透支未来增长潜力的担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指出,“稳增长”不同于“保增长”,两者的目标和力度都不同。当前中央“稳增长”追求的是把经济回落的态势稳定下来,而不是刺激增速。从目前情况看,不会再像2008年底那样推出那么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在外部需求低迷,消费短期内难以独自支撑大局的背景下,现阶段稳增长离不开稳定投资,关键是要注重投向、结构以及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协调好眼前以及长远的利益,协调好投资效率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经济见效快,但可能存在低效率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旦减缓就可能带来经济增长的停滞。”庄健表示,要通过推动金融、财税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 事实上,从目前稳增长政策的实际执行方面看,更加强调投资向基础设施、民生、西部地区等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在启动一批“十二五”重点项目的同时,保障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 除了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外,各部门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政策还包括扩大消费需求、稳定外贸出口等政策措施。例如,实施“节能家电惠民工程”,一方面扩大消费,一方面促进了相关企业生产。#d1cm#page# 民间投资是接续力 当前,在发挥政府投资作用的同时,启动民间投资的政策力度空前加大。有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42项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则,铁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领域将陆续对民间资本开放。 有数据显示,目前民间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62%,增长速度高于国有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新动力。 “政府的开放态度让我们民企备受鼓舞,除了关注项目情况外,我们更关注是否保障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环境。”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团助理总裁黄齐军说。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表示,当前应该开放更多领域让民间资本进入,只要不涉及经济安全,就应该将民间资本和国企同等对待。我国对于民间资本已有很多扶持政策,关键是要落实到位,在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配套相关政策。 像黄齐军一样,很多民营企业人员反映,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们同时也期待政府能推进民营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等方面获得公平待遇。 业内人士表示,“清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决非易事。首先应对于民间资本在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对于民间资本的支持和服务,彻底打消民企的顾虑。 “要想民间投资发挥更大作用,需要相关制度上的改变,目前改革正在进行,但推进需要时间。”庄健表示。 调结构更加注重长远 面对国内外新的经济形势,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分析人士指出,要在稳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调结构的力度,更加注重拓宽经济增长空间和提高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的波动,不可能永远是向上走的趋势,应该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关键是要提高效率。”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汪同三说。 张立群认为,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投资对中长期的发展后劲很重要,不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没有投资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无法到位,因此投资本身是不应受限制的。关键在于要通过改革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增强投资行为的内在约束,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低水平盲目投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在保持投资稳定的同时,稳增长中要更加注重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张立群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靠“两条腿走路”。从眼前看,“稳增长”见效快的办法是上投资项目;从长远看,还要靠扩大居民消费,要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详细]2012-09-06 10:11

人民日报海外版:制造业企稳为中国经济增底气

1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2016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54.5%,分别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但二者均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且都为2016年内次高点。对此,专家指出,2016年制造业PMI整体呈前低后高走势,并在12月达到51.4%,制造业企稳态势得到持续巩固,市场信心不断增强。进入2017年,制造业仍有望延续2016年的良好走势,并在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底气。 产需平衡 表现稳定 2016年12月,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2016年12月,生产指数为53.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仍为2016年内次高点;新订单指数为53.2%,与上月持平,连续两个月位于2016年内高点,与生产指数的差值降至3年来低点,表明产需平衡较为稳定。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指出,从2016年全年来看,PMI指数稳步小幅回升,一季度略低于50%,二三季度回升至50%以上,四季度回升加快,回升到51%以上,全年平均水平50.3%,高于2015年0.4个百分点。 “PMI是反映制造业经济预期、信心的标志性指标。2016年制造业PMI整体呈前低后高走势,并在12月达到51.4%,表明制造业企稳态势得到持续巩固,市场信心不断增强。进入2017年,制造业仍有望延续2016年的良好走势,并在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底气。”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信心增强 多方看好 除了制造业的稳定表现,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底气与信心还来源于其他多方面预期的持续改善。据统计局介绍,2016年12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连续3个月运行在54%以上的较高水平,继续保持较快扩张态势;消费者信心指数2016年11月是108.6,比上月提高了1.4个百分点,表明消费继续位于乐观区间;外贸出口先导指数2016年11月为36.9,较上月回升1.3,表明企业对出口形势的预期有所改善。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英文期刊《中国经济学人》(《China Economist》)发布了2016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结果。本期中国经济学人经济景气指数为68,比上次调查上升了5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增长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少国外媒体、专家学者也表示看好。据拉美社日前报道,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三五”规划旨在让经济实现平衡发展,2017年,虽然中国经济会面临一些挑战,但中国拥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实现这样的平衡发展局面。日本咨询公司INFORM总裁和中清表示,看好“中国制造2025”、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及基础设施投资为中国经济带来的发展潜力。 “对中国经济信心有所增强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大势。首先,就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很少有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既保持稳定走势又实现中高速增长;其次,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体系与管理体系,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全方位发展,制定详细、全面的发展规划,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为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如此努力;再者,一系列改革措施已初显成效,新经济、新动能持续发力,这让未来的中国经济更值得期待。”赵锡军说。 实体经济 砥砺前行 受访专家指出,进入2017年,我们有理由继续看好中国经济,但同时也不能忽略问题与挑战。其中,实体经济发展困境就是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赵庆河表示,近期部分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和物流成本持续上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2016年12月小型企业PMI为47.2%,继续位于收缩区间。调查结果显示,反映资金紧张的小型企业比例接近六成,为2016年以来的高位,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困扰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之一。 “此外,中国的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性出现了持续下滑,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严重,这进一步恶化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赵锡军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行动,一方面中小企业要主动顺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势,迈向中高端、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展现中小企业特有的活力;另一方面,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与服务,在推动减税降费、简化审批环节与手续的同时,多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专家指出,对于实体经济的困境,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出2017年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并在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发展及市场公平竞争等多方面进行了部署。以此为基础,实体经济在2017年虽然仍将面临不少挑战,但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实体经济的春天或已不远。[详细]2017-01-03 11:04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泸州市,地处成渝经济带的中间区域,物质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  公司具有40多年的汽车起重机和其它工程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历史,是中国著名的汽车起重机企业。公司始终坚持科技领先的战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不断的技术改造,其技术开发实力、生产制造能力、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控制能力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资产总值5亿多元,生产占地23万多平方米,设备1300多台,员工1900多人,是四川省科技先导型企业和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之一。公司已通过国家一级计量单位认证、产品3C认证和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起吊能力为8~160吨级,年产起重机规模达两千台。  “长江”牌全液压系列汽车起重机融汇了美欧产品的先进性和日本产品的适用性,以其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并成长为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的知名品牌,是国内设计制造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系列最全、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之一。  2006年,公司与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跨国集团—美国特雷克斯公司(TEREX)成功合资,完成了公司体制继国企改革后的又一次质的飞跃。特雷克斯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跨国集团,是著名的世界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2005年的营销总额达64亿美元,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工厂遍及亚、欧、美洲等世界各地。  合资后的长起公司,将借助合资平台,依托特雷克斯强大的技术、资金实力和全球市场网络资源,获得额外的增值与发展,并迅速实现经营发展上的新突破。根据双方的构想,合资后,长起公司将成为特雷克斯起重机全球制造系统的一部分,并通过应用特雷克斯先进的制造和技术资源,加速公司产品制造开发,对公司管理队伍进行大规模的完善和提高,实现公司技术、管理的快速升级,从而与特雷克斯起重集团的其他国际级企业一样,跨入国际竞争的行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