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装备“走出去” 重构国际竞争新优势

2015/02/28 09:23中国证券网

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我国装备“走出去”的产业方向及支持政策,其中对不同行业“走出去”进行层次性、综合性部署是本次会议最大的亮点。

1.多种方式推动优势产能和部分过剩产能“走出去”

一是整合行业资源。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这表明以铁路和核电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名片和产业走向高端的重要标志。

针对我国铁路核电等产业“走出去”中的竞争加剧、运营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要整合行业资源,探索以合资、公私合营等多种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

二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转移。我国部分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但从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看,很多国家还有更新或新增需求,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代表的过剩产能还大有空间。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要转变之前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出口的思维,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能的系统性输出及与东道国的深入结合。同时,不仅实现产品“走出去”,更要实现技术和规则标准同步“走出去”。

在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产能过剩行业,上下游完整生产线“走出去”意味着技术与标准的输出,是产业链和集群整体的转移,这更有利于降低企业走出去的交易成本,快速形成比较优势。中国产能充足,正在从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变成向世界提供制造业装备的大基地和吸纳各国优势产品的大市场。因此,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走出去,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产品销售出去,而是要充分发挥产能优势和自有知识产权优势,做到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链全覆盖。而推动中国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核心理念,就是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

三是探索多种方式“走出去”。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巩固通信、电力、工程机械、船舶等成套设备出口,为企业以海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加快“走出去”指明了具体方式。同时指出,要提高跨国经营能力,为我国企业抓住海外发展机遇壮大为大型跨国公司埋下伏笔。

2.统筹完善装备“走出去”的支持政策

一是完善金融支持政策。要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居全球第一位,但外汇使用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次国务院常务会强调要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和金融支持。

二是统筹配套政策。“走出去”企业都是我国对外的形象展示窗口,要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保证我国企业有序共赢合作地“走出去”。同时,也要保障“走出去”企业的合法收益和安全,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我国企业和公民在境外的安全。

3.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国家形象

我国装备企业“走出去”并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单一出口,更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完整“走出去”;不仅仅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是带动更多发展中国家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谋求世界和谐共同发展。

我国装备企业“走出去”,要深入融入当地,带动当地就业,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好后续服务,使我国装备制造成为国家的新“名片”。

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居世界首位。除了以高铁、核能为代表的优势重大装备产业,我国的电信网络、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也在迅速发展,逐步培育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具有生产成本、技术等优势的重大装备和富余产能“走出去”,实现我国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不仅是深入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机遇和抓手,也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1.我国装备“走出去”已有良好基础

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比重已超过10%。近两年,我国在海外项目的建造和运营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具备了部分产业加速“走出去”的能力。

一是高铁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已经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而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根据世界银行计算,我国高铁造价仅为海外高铁整体造价的29%-37%。我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能够为海外铁路项目提供融资便利。而且,我国具有丰富的高铁工程建设、制造经验,体系完整,运用里程长,建设工期快等优势。

国际铁路联盟预测,2020年全球铁路建设总投资将达1.1万亿美元,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是高铁发展的黄金期。我国正与美国、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洽谈高铁合作项目,与俄罗斯和泰国已经签署了高铁合作意向书。目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遍及全球六大洲的将近9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北车2014年的出口签约额超过3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73.5%。

二是核电技术日益成熟,成本优势显著。

我国第三代国产化技术基本成熟,国内企业已掌握适用于12英尺和14英尺燃料组件的控制棒驱动系统关键技术。施工设备成本较低也是我国核电建设的明显成本优势。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海外核电市场空间将达1万亿元。2015将是核电的走出去的重要年份。2015年1月,我国和巴基斯坦签署340亿美元投资协议,将在大规模核电厂等方面开展合作。由中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共同参与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也有望取得重要突破。

三是施工建设能力已能提供全方位服务。

2014年底,塞尔维亚竣工通车的贝尔格莱德泽蒙-博尔察大桥被视为我国装备和基建企业的重要形象展示,该大桥由我国提供贷款并主持设计施工,为塞尔维亚提供了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凸显了我国施工建设能力的大幅提高。

四是我国在其他方面也有斩获。

我国在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及过剩产能转移等多方面都有所突破。2014年,我国已在非洲承建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广东设计院在越南实施的火电项目中,采用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5%。河北钢铁公司已决定将当前11%的总产能转移至南非。

2.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我国装备“走出去”

其一,境外投资政策不断完善。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改善外贸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重点支持我国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也明确指出,约99%的境外投资项目将取消核准,改为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大大扫除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障碍。

其二,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4年12月,国务院要求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提出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强调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工信部、进出口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大重大技术装备融资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融资服务,支持产品出口及企业“走出去”。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大同前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现已更名为北京北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于2008年6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中国北车于2009年12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03.2亿元。总部设在北京。中国北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重要成员。现有下属企业26家,其中全资子公司20家,控股公司5家,分公司1家。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含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相关部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维修及服务;相关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及设备租赁业务;进出口业务,与以上业务相关的实业投资;资产管理;信息咨询业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