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板块博羊年“头彩”:内外市场齐给力

2015/02/10 09:24中国证券报

近日核电市场又迎来新“红包”——与阿根廷签署在阿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协议。市场分析认为,此番中阿正式签订核电合作协议意味着核电“走出去”战略首单落地。未来在国内核电市场蛋糕稳步“做大”的同时,海外核电市场又将再添新空间,相关设备制造商有望“借船出海”迎来市场盛宴,核电板块也将随之迎来羊年伊始A股市场的“头彩”行情。

国内市场靴子快“落地”

自2012年10月国家发布核电两大规划(《核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规划》)以来,市场对于核电新建项目重启便一直抱以颇高预期。

2014年5月份发布的《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力争2017年底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而目前运行核电装机仅为1800万千瓦、在建3100万千瓦,离计划目标相差甚远。中金公司研究员表示,这意味着为实现2017年目标,政府需要在2014年-2017年至少批准3100万千瓦新增项目。

业内专家指出,要在未来4年时间内完成至少3000万的新建规模,考虑到核电站3-5年的建设工期,国内新建项目的重启已刻不容缓。基于此,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对于核电新项目重启的预期再次强烈,A股核电板块去年下半年股价指数整体涨幅高达75%。

在国家将启动沿海一批核电项目提出后,业界对于标志着核电正式重启的首批项目究竟花落谁家多有热议。最新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首批列入重启计划的项目将正式获得开工“路条”,市场一直期待的国内核电市场再次回暖的“靴子”终将在这个春天落地。

综合券商研报观点认为,如完成中长期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底核电机组在运58GW、在建30GW以上的目标,以当前已运行和在建主流核电站的预算成本平均每瓦16元核算,这一装机数字带动的总投资规模可达5000亿元,这无疑将为核电整个产业链带来一场投资盛宴。

进一步分析则认为,按照过往在建及已建项目的情况来看,预计2015年到2019年国内将迎来新建核电站投入商业化运行的密集期,每年将有3到9台,装机容量最高可达近10GW的核电机组投运。今年全年将有不少于8台容量约为9GW的核电机组陆续开工。按照上述测算标准,这8台机组所涉投资规模将超过1400亿元,而这也将成为国内核电市场盛宴开席后的“头啖汤”。

较之重启项目“落地”节奏更快的是,一直以来持续不断的核电技术路线争议在去年下半年以国家能源局的一纸文件宣告统一。“华龙一号”作为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的代名词,以其在安全性上的相对突出优势,而获得政策方大力推崇。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华龙一号”有望成为未来中国核电发展的标签而在国内新建项目及海外合作项目中不断占据主导市场,这也意味着围绕这一技术路线而生的技术装备工艺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先获益。

海外市场发力续写新“行情”

在国内核电重启燃起市场热情未散之际,核电“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又挑动起新的行情期待,这一市场“蛋糕”被预期规模将达万亿元级。

在中阿签订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消息公布后的2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表示,中国的核电建设已到了可以“走出去”的时机,目前已和很多国家就此进行了初期的探讨。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正在加紧编制的国家级“一带一路”规划中,核电产业作为未来高端制造业“走出去”的核心内容之一,成为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王晓涛表示,下一步,国家针对核电行业主要考虑的是:一要整合国内行业优势力量,创新对外合作的模式;二要加快国内相关工程建设,提高核电装备产品的成熟度和竞争力;三是开拓重点市场,依托已签约的政府间、部门间的协议,加强与重点目标国的磋商,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这意味着海外核电市场空间将达1万亿元。

事实上,中国核电“走出去”此前已多有试水。截至目前,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核电合作,已经承建了6台压水堆核电机组,总的装机容量达340万千瓦。此外,罗马尼亚CANDU堆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被业界普遍看好的南非项目目前也正在洽谈中。去年6月,英国政府也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并参与欣克利角项目,更加广泛地逐步参与英国新建核能项目,包括牵头开发英国其他核电厂址,在满足英国独立核监管机构严格要求的条件下,在英国部署中国反应堆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目前全球建有核电站的31个国家中,法国的核电占比是世界第一,高达77.7%,韩国34.6%,俄罗斯18%,美国将近20%,中国内地排在最后,约为2%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核电“走出去”将面临着来自众多国家的激烈竞争。

叶其蓁认为,中国的核电占比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大,“10%”对中国而言,是理想数字。他解释道,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最大优势,便是日趋成熟,且已在国内有充分运行经验的自主研发核电技术的实力,特别是在安全性成为世界各国核电建设关键性要求的背景下,中国的“华龙一号”融合能动和非能动性指标的综合安全技术理念,目前已渐渐成为中国核电吸引多个国家“侧目”的重要品牌。

按照业内专家的普遍共识,中国核电“走出去”的路径将是基于技术输出之上的,逐步涵盖工程承包、设备及材料供应以及技术服务等多层次“走出去”的完整图景。在商业模式上,政策方拟定的既定思路是,“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

设备商“借船出海”迎市场盛宴

按照行业一般规律,未来4年国内核电重启锁定的约5000亿元的总投资额,将首先落在成本占比达50%以上的设备制造环节上。按照中金公司研究员测算,核电设备制造环节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3000亿元以上。

随着中国核电“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万亿元级市场盛宴下,国内核电装备制造商也有望随着技术和项目输出而尽享“借船出海”之便。招商证券(行情,问诊)研究员表示,从国际先例来看,核电设备出口主要依托于核电项目和技术的对外输出,随着海外核电项目的相继落地,国内核电设备商将分享“借船出海”的巨大利好。他认为,此前中国承建的巴基斯坦多台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中国核电设备“走出去”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市场认可度和运行经验,有利于相关制造商顺利拿到海外订单。按照国内核电建设经验,平均每台机组拉动设备投资约60亿元,海外核电市场按照每年两台套来测算,将拉动每年120亿元设备订单。

招商证券研究员表示,此次重启的先锋项目均为“华龙一号”堆型。从技术工艺上看,华龙一号的设备与二代+差异不大,原有设备供应商可规模化生产,特别是此前围绕“华龙一号”技术开发而引入的相关技术设备供应商将有望率先获益。

据了解,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杰出代表,中国的核电装备产业经过过去数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而每个产业链环节均有不少上市公司深耕其中。上述券商研究员一致认为,未来,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纷纷发力的作用下,万亿元级的市场投资将通过产业链传导效应惠及每一个细分领域。

具体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核电建设包括了上游的核燃料和原材料生产,中游环节的核电设备供应商,以及下游的核电站建设及运营维护。

目前我国从事核电原材料的企业较少,上市公司中主要有生产锆制品的升华拜克、东方锆业;生产核级钠的兰太实业;生产核石墨的方大炭素和中钢吉炭。在我国核电发展重新启动后,高温气冷堆建设对于核电用石墨的需求量很大,未来核级锆需求也将暴增。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是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一,中国机械行业最大50家工业企业之一。属国家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太原重工1998年成为中国机械行业上市的第一股而闻名中外。太原重工是中国最著名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商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起重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挖掘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航天发射装置生产基地、最大的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生产基地、最大的矫直机生产基地、最大的多功能旋转舞台生产基地、唯一的管轧机定点生产基地、唯一的火车轮对生产基地、国内品种最全的锻压设备生产基地。太原重工设计、制造生产的产品广泛用于冶金、矿山、水电、火电、核电、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化工、铁路、造船、环保、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多项产品填补国家空白,许多产品荣获国优金奖,创造了340项中国和世界第一,被誉为“国之瑰宝”和“国民经济的开路先锋”。机器产品出口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太原重工在追求卓越、创建世界太重的过程中,以产品第一、素质第一、服务一流得到用户的认可和信赖。在自立图强、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同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国际市场中再展雄风。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