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桢:一位儒雅学者的行业情怀

2014/08/26 18:53《今日工程机械》程璠

 

如何看待国际化

2001年,林承桢来到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担任成套工程部工程机械、建材装备和环保行业主管,主持行业出口调研报告与大型成套项目出口协调管理工作,为工程机械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了建议。“工程机械如何国际化?我当时为水泥生产线的出口做过协调工作,这给了我更为广泛的视野,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变迁。我经历了工程机械行业出口由小变大、由逆差变顺差,由弱变强的过程,也经历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当时对非洲的出口仅仅几十亿美元,现在的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他回忆道。

1983年,锦重领导骨干在机械工业部试验场合影留念(左一为林承桢)

1983年,锦重领导骨干在机械工业部试验场合影留念(左一为林承桢)

在他看来,工程机械真正走出国门,起始点是在2004年。那时候,由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行业出现第一次产能过剩,很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就是在那时初具雏形的。2008年,工程机械海外市场迎来了第二次发展契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家采取政策支持实体经济,从而出现产能结构调整与产能扩张的客观要求。“产能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包括先进产能增量,落后产能调整,或者是落后产能的再扩张。最后一种情况盲目且不够理性,使得工程机械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要走出去的步伐,需要行业进行全面理性的分析判断”,他解释道。

进入国际市场,就要通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企业要合理调整现有产能结构,提高产能质量,能够生产高质量、高稳定性、高适用性并且节能环保的产品,这就是市场适用性的体现。产品要有储备,技术上要有呼应,标准编制要与国际市场结合,对出口结构、方式进行调整。工程机械国际化指标除了海外市场份额之外,企业的研发能力也是核心因素,是否能够主导研发,产品是否获得过国际认证,以及是否拥有完整的后服务体系,这些都是企业国际化水平的体现。

关于海外竞争良策,他认为,国内企业在标准制定上应该具有更强的牵引能力,另外,企业一定要坚持节能减排与新能源道路,要有规范、标准作为基础,从设计开始就对工程机械的全寿命周期、能耗等因素进行重点考察,以期品牌综合实力的长远提升。

 

在深沉的行业情怀中徜徉

24岁走向锦州,时隔24年回到北京,转息之间,另一个24年又将到来,时间的轮回丰富着无法预料的人生阅历,却从未泯灭一个科研工作者朴素的赤子情怀。

厂内专用线装火车发送四川

厂内专用线装火车发送四川

欢送汽车吊去西藏

欢送汽车吊去西藏

尽管在商会担任管理要职,林承桢仍以技术人员为定位参与工作,从未离开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了解和关注,并把目光放得更为长远,关注工程机械出口的综合性企业,以及港湾、路桥、冶金、石化、能源、电力等不同行业的专业企业与工程机械的对接过程。而他最为倾注心血的,是在考虑使得中国产品、技术走出去的同时,把中国的标准走出去,把国标与国际标准接轨。他总是认为,无论身处何种角色,心态如何顺势转变,思路和想法永远不能落后,总要对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技术人员要有激情,这种激情不只是来自外界,而是要靠自己去发掘。要具有宏观思想,并带有突破性的思路和想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新。那时候,国家进口困难,什么东西都要自主开发,变速箱、液压元件都要自己设计,你不是获得了最为广阔的机会吗?”话至此时,他已露出兴奋的笑容。“1977年我们制定轮式起重机的技术条件标准时,与行业前辈思想碰撞的过程非常愉快,标准制定出来非常激动人心,那就是我们试验的依据。厂内第一台、第二台起重机就是根据这些标准来设计的,从头参与,无论艰苦和快乐,总是非常过瘾的。”他爽朗地笑着说。

做科研,需要朴实无华,时时洋溢蓬勃向上、昂奋进取的朝气。这是他对科技工作者的期待,也是他在时时践行的做事法则。如其所言,技术在不断进步,人也不可停滞不前,眼中应该随时看到机遇,思路对了,就会不断出现激情,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这些,都与年龄无关。

正如此,他在关注工程机械的发展,同时关注新能源和现代大农业的发展,关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他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成套工程与中国标准走出去策略”和“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太阳能电力走廊的建议”,提出和并承担着科技部“支撑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成套技术出口事实标准研究”的课题,还在不断地探索努力中。

责任编辑:Nor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