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需求偏弱 机械工业运行仍维持“平稳”基调

创新稳步推进 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分析装备工业发展亮点,石勇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装备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首先,装备工业结构调整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上半年,装备工业结构继续朝着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方向调整。1~5月,汽车行业 (不包括摩托车)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2%,增幅高出装备工业3.5个百分点;环保设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5%,增幅高出装备工业4.8个百分点。这些与扩大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关系密切的行业增速均快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第二,产品结构逐步向高技术、节能减排方向升级。1~4月,机床产品进口额同比下滑4.55%,但出口额却同比增长16.95%;其中金切机床出口额同比增长9.01%。在金切机床中,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出口额同比增幅分别高达24%和42%。

5月当月,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量继续攀升,达到6525辆,同比和环比均有近四成的增长,创2014年来产量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5348辆,占82%。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直接带动下,2013年以前混合动力客车产量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已经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成为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车型。

第三,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等领域的自主创新深入推进。上半年,北京电力设备厂的±1100kV直流干式平波电抗器和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的1000kV交流变压器绝缘套管完成技术鉴定;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的±186kV和±400kV换流变绝缘套管完成产品鉴定;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关键控制设备自主化取得新进展等,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加快了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步伐。

预测: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

分析下半年装备工业发展走势,石勇认为,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活动总体加强,预计2014下半年和2015年将进一步改善,先进经济体已走出 “大衰退”,复苏逐步增强,但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并非同样强劲,全球复苏依然脆弱,仍存在较大下行风险,包括旧有风险和新形成的风险,需要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以充分恢复信心、确保强劲增长及缓解下行风险。

从国内看,稳增长的政策效果已经有所显现,市场需求趋升,企业信心恢复,原材料采购趋于积极,开工率趋升,经济运行进一步向好。当前,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应仍在陆续释放,叠加滞后效应仍将在今后几个月逐步显现,国内经济和制造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从装备制造业看,由于2013年增速逐月上行,基数较高,虽然2014年开局不错,增速较高,但难以持续,逐月回落符合预期,且不会形成惯性下滑。

综上分析,石勇表示,2014年下半年装备工业增速较上半年略有回调,但全年仍将保持平稳运行,预计下半年同比增长10.5%左右,全年同比增长10%左右。

记者发现,尽管在统计口径上,机械行业和装备工业略有不同,但从整体运行趋势看,机械、装备行业都将保持两位数的平稳增长态势。

从机械工业发展来看,上半年稳中有进。鉴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积极向好,蔡惟慈认为,从全年来看,机械工业依然可以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机械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利润三大指标依然可以实现12%、12%及8%的预期目标。

政策建议:研发共性技术 落实扶持政策

鉴于当前装备工业发展形势,石勇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装备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建立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和数据;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统计体系,定期研究、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装备工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加强相关重大问题研究。

二是加大对装备工业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缺乏对装备工业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与共享。在装备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共性技术研究缺位无疑成为全行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建议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支持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关键零部件研制股份公司,在纵向上补齐产业链短板;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跨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从横向打通产业链,加快促进装备工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三是谨慎改革汽车企业股比政策。汽车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作用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果过度放开汽车企业股比政策,国内汽车企业将沦为外国汽车企业的加工厂,不利于掌控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明显削弱民族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建议谨慎改革汽车企业股比放开政策,且鉴于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应将其股比放开政策改革置于其他行业之后。

四是支持国内优势农机企业和现代化农机产品加快升级。我国农机市场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众多国外知名企业凭借技术和品牌优势竞相抢占农机市场。国外农机企业进入,虽然能够满足国内部分市场需求,能够为本国企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提供帮助。但随着跨国农机巨头深入涉足国内市场,加之部分外资企业得到很多我国政府对农机工业的特殊优惠政策,致使原本综合实力不强的国内农机企业处于更为被动和不利的局面。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加快促进我国优势农机企业和现代化农机产品调整升级的政策措施,避免出现国内农机企业长期固化于产业链低端的危险。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