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化十年巨变凸显四大特点

从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实施以来,到2013年这十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十年,凸显出四大特点。

十年巨变的三个标志

十年巨变的三个重要标志是实现了“一快两跨越”。

“一快”是形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03年的54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以说是从零起步发展到32.5%,年均速度0.6%;从2004—2013这十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到59%以上,接近60%,年均速度2.7%,为过去54年年均速度的4—5倍,十年进展相当于过去45年。其间还出现了连续5年发展速度超过3个百分点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我国农机化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全国农业机械化“十二五”规划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将于今年(2014年)提前实现。

“两跨越”,一是指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总体上从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二是指2010年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过去以人畜力传统生产方式为主转变为当今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标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小于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大于40%,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初级阶段;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0—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40—20%,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于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20%,为农业机械化发展高级阶段。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2.5%,超过了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38%,已小于40%,总体上已跨入了中级阶段。说总体上是指当年已有17个省(市,自治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或超过40%,已跨入中级阶段;还有14个省(市,自治区)低于40%,尚处于初级阶段,反映出发展的不平衡性。但进入中级阶段的地区已形成主流,全国总体上已跨入了中级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标志。2013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59%,接近60%,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的进程已经过半,目前已进入中级阶段中后期,这既是完成中级阶段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又是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升级发展的过渡时期。清醒认识这一点,对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很重要。

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50%,达到52.3%,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历史性巨变。面对怎样种地问题,现在中国农业存在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机械化生产方式两种生产方式,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农业已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这个进程正在加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十年巨变凸显四大特点

“一快两跨越”显示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突破性重大进展,开创了农机化发展新局面,开拓和进入了新境界,在来之不易的发展进程中,凸显出四大特点。

一是成长期与转型升级期交融,快速发展与矛盾凸显共现,是中级阶段的重要特征。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重点环节机械化发展到生产全程机械化,再发展到农业全面机械化。农业全面机械化也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在一切能够使用机械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械操作。”达到这一境界,就实现了大家共同追求的强农振兴的农机梦。在实现农机梦的进程中,初级阶段发展速度较慢,其重要特征是生产环节机械化;中级阶段发展速度较快,其重要特征是生产全程机械化,所以称为快速成长期和转型升级期;高级阶段又称为成熟期,发展质量提升,速度较慢,其重要特征是农业全面机械化。

2005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5.9%(小于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为40.2%(大于40%),还处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初级阶段时,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明确指出要“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而在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跨入中级阶段后,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时,就强调指出“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这说明进入中级阶段后,要求农业机械化由环节化向全程化提升,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养殖业拓展,要求更高了,领域拓宽了,任务也更光荣更艰巨了。

成长期要加快发展是自然规律,转型期要向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家都知道,加快发展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比较,提高质量、效益比加快速度更难。所以,这个时期发展速度加快了,难度也加大了,制约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了。主要矛盾是农机化发展需求迫切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如技术和机具配备、发展资金、农机化人才及制度、政策等都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有效供给不足是指不需要的、该淘汰的还呈现过剩;需要的、该增添的出现紧缺。农机化有效供给不足是“四化”同步推进的短腿、短板,急需努力解决。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三不”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靠科技进步,靠全面深化改革,靠创新驱动来解决,加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新时期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的努力方向。

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机械化生产方式成为农业生产主导方式以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强调“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大田作物包含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把生产全程机械化从粮食作物拓展到经济作物。文件强调“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指明在实现粮,棉,油,糖等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中,要把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为主攻突破的重点。上述进程表明,从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以来,几乎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而推进的要求是不断提高,与时俱进的。提出“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突出了整个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在新时期新阶段吹响了农业由实现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推进农业全面机械化的进军号!由探索到推进,符合客观规律,是农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农机化发展成长期和转型升级期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机化模式探索实践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结合正在兴起,形成新时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农机人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做出亮点,为乘势而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