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化十年巨变凸显四大特点

从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实施以来,到2013年这十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十年,凸显出四大特点。

十年巨变的三个标志

十年巨变的三个重要标志是实现了“一快两跨越”。

“一快”是形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03年的54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以说是从零起步发展到32.5%,年均速度0.6%;从2004—2013这十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到59%以上,接近60%,年均速度2.7%,为过去54年年均速度的4—5倍,十年进展相当于过去45年。其间还出现了连续5年发展速度超过3个百分点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我国农机化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全国农业机械化“十二五”规划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将于今年(2014年)提前实现。

“两跨越”,一是指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总体上从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二是指2010年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过去以人畜力传统生产方式为主转变为当今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标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小于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大于40%,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初级阶段;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0—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40—20%,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于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20%,为农业机械化发展高级阶段。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2.5%,超过了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38%,已小于40%,总体上已跨入了中级阶段。说总体上是指当年已有17个省(市,自治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或超过40%,已跨入中级阶段;还有14个省(市,自治区)低于40%,尚处于初级阶段,反映出发展的不平衡性。但进入中级阶段的地区已形成主流,全国总体上已跨入了中级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标志。2013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59%,接近60%,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的进程已经过半,目前已进入中级阶段中后期,这既是完成中级阶段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又是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升级发展的过渡时期。清醒认识这一点,对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很重要。

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50%,达到52.3%,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历史性巨变。面对怎样种地问题,现在中国农业存在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机械化生产方式两种生产方式,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农业已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这个进程正在加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十年巨变凸显四大特点

“一快两跨越”显示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突破性重大进展,开创了农机化发展新局面,开拓和进入了新境界,在来之不易的发展进程中,凸显出四大特点。

一是成长期与转型升级期交融,快速发展与矛盾凸显共现,是中级阶段的重要特征。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重点环节机械化发展到生产全程机械化,再发展到农业全面机械化。农业全面机械化也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在一切能够使用机械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械操作。”达到这一境界,就实现了大家共同追求的强农振兴的农机梦。在实现农机梦的进程中,初级阶段发展速度较慢,其重要特征是生产环节机械化;中级阶段发展速度较快,其重要特征是生产全程机械化,所以称为快速成长期和转型升级期;高级阶段又称为成熟期,发展质量提升,速度较慢,其重要特征是农业全面机械化。

2005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5.9%(小于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为40.2%(大于40%),还处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初级阶段时,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明确指出要“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而在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跨入中级阶段后,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时,就强调指出“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这说明进入中级阶段后,要求农业机械化由环节化向全程化提升,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养殖业拓展,要求更高了,领域拓宽了,任务也更光荣更艰巨了。

成长期要加快发展是自然规律,转型期要向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家都知道,加快发展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比较,提高质量、效益比加快速度更难。所以,这个时期发展速度加快了,难度也加大了,制约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了。主要矛盾是农机化发展需求迫切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如技术和机具配备、发展资金、农机化人才及制度、政策等都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有效供给不足是指不需要的、该淘汰的还呈现过剩;需要的、该增添的出现紧缺。农机化有效供给不足是“四化”同步推进的短腿、短板,急需努力解决。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三不”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靠科技进步,靠全面深化改革,靠创新驱动来解决,加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新时期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的努力方向。

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机械化生产方式成为农业生产主导方式以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强调“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大田作物包含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把生产全程机械化从粮食作物拓展到经济作物。文件强调“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指明在实现粮,棉,油,糖等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中,要把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为主攻突破的重点。上述进程表明,从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以来,几乎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而推进的要求是不断提高,与时俱进的。提出“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突出了整个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在新时期新阶段吹响了农业由实现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推进农业全面机械化的进军号!由探索到推进,符合客观规律,是农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农机化发展成长期和转型升级期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机化模式探索实践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结合正在兴起,形成新时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农机人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做出亮点,为乘势而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以农机手为代表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对加强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郭凤莲就曾问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明天谁来种地?”《人民日报》也开辟了专栏讨论谁来种地问题。对此,我在《中国农机化导报》上发表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一文参与讨论。从实际分析,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达最高峰是1991年当时高达3.91亿人,之后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逐渐减少到2012年的2.58亿人,21年减少了1.33亿人,总量约减少3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从1991年的59.7%降到2012年的33.6%,下降26.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也开始实行,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年均减少约1200万人左右),而乡村农机从业人员持续增加的情况(年均增加约180万人左右),乡村农机从业人员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03年的10.3%提高到2012年的20.8%(见表1),也就是说,十年来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素质有明显提升,如今从事第一产业的人,5个人中已有1个是农机人。

以上情况表明,当今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仍以传统经验和人畜力手工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的传统农民;另一类是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肯钻研,会经营,能操作使用现代农业装备从事生产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农机手为代表的新型农民,是立志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农村发展先进生产力,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目前新型农民在数量上虽然还比传统农民少,但是新兴的新生力量,数量日益增加,而传统农民数量在逐年减少。这一增一减除旧布新的新陈代谢变化,使新型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起了带头作用居于主导地位,很多地方主要农活都是农机手干了,而传统农民是干辅助活,退居次要地位。正是由于新型农民已成为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才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粮食十连增和农民增收十连快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保障。这是进入农机化中级阶段中期后,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时代潮流不可抗拒,那种说今后没人种地或主要靠老人、妇女种地的说法是不确切的。今后要靠新型农民种地和经营。新型农民有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他们为振兴农业,共圆农机梦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是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功能互补,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从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和农机购置补贴纳入支农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以来,我国农机化发展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策可循、依法促进的法治轨道。加强政府支持保护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结合,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有为的政府促进了有效的市场,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功能互补,形成了农机化投入和农机装备大幅增长,农机户大量涌现的发展时期。从2004年到2012年,我国农机购置年总投入从249亿元增加到85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投入从0.7亿元增加到215亿元,农民个人投入也从237.5亿元增加到596.3亿元,不断加大投入形成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的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其间,农机总动力从6.41亿千瓦增加到10.25亿千瓦,年均增长4800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从3647.3亿元增加到7805.6亿元,年均增加520亿元,2012年比上年增加691亿元,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的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农机户从3198万个增加到4192万个,增加了994万个,显示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户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主体地位日益增强,农机户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成效显著,这一时期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果辉煌、贡献巨大的历史时期。

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和“四化”同步推进,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农业机械化支撑,做出了重大贡献!支持以上判断可从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四化”同步推进三个方面用数据加以说明。

粮食生产机械化一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重中之重。购机补贴支持的重点首先是从粮食作物,从粮食主产区开始。粮食生产机械化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领域,2012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中小麦达93.2%,玉米达75%,水稻达68.8%,2013年薄弱环节机械化玉米机收水平已超过49%,水稻机械种植水平已超过35%,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粮食生产机械化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4.3亿吨提高到2013年的6亿吨以上,实现十连增提供了物质技术支撑,同期粮食单产水平从每亩288.8公斤提高到358.4公斤,人均粮食从333.3公斤提高到442.4公斤,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机化为农民增收十连快提供了物质技术支撑,缩小了城乡差距,主要表现为十年来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使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翻了两番多,从4800元/人提高到22300元/人,支持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22元提高到8896元,提高2.4倍,城乡收入比也由3.23降到3.03,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机械化为“四化”同步推进提供了强力支撑,主要表现为转移出劳动力支持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农业机械化发展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出现持续减少,而非农产业人员持续增多的趋势,2012年比2003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1.04亿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1.34亿人。从2003年开始,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多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历史巨变。当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降至50%以下,为49.1%,2012年已降至33.6%,此变化还在继续。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率从2003年40.5%提高到2013年53.7%,10年提高13.2个百分点,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进程还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使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同期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逐步提高到第二位,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从1274美元提高到了6857美元,进入了上中等收入俱乐部。农业机械化加强了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对农机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又反过来促进了农机化大发展,形成了有史以来“四化”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农业装备结构、功能改善和农机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使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柴油消耗量由2003年的169.4公斤降到2012年的64.5公斤,说明农机化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以上事实使我们对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四化”同步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4月2日《中国农机化导报》)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