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明年投资方向确定:主投中西部铁路保障房等

2013/12/16 10:19人民网-人民日报

明年政府投资方向确定

主要投向棚改和保障房、高标准农田、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减排等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今天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在投资结构上要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主要投向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及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等。

徐绍史介绍了明年积极扩大有效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几项重点工作。在充分发掘消费潜力方面,一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二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发展信息消费和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例如,支持4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扩大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三要改善消费环境,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农产品冷链、城市物流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明年在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确定合理投向的同时,要管好用好政府投资。明年,“十二五”确定的相当一部分重大项目要上马建设,在建的也要加快进度,会形成较大的资金需求。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出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有效吸引释放民间投资。

在努力拓展外需方面,一要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发挥高铁、核电、通讯等大型成套装备对关联行业和服务出口的带动作用,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国内紧缺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二要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继续优化外商投资产业和区域结构;三要推动产业境外投资,支持企业联合走出去,引导优势产业走出去;四要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住建部:2014政府投资建筑全面执行绿色标准

近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14年政府投资的办公和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的重点工作。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介绍,2014年要确保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7亿平方米以上。力争完成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800万平方米以上。[详细]2014-02-10 07:53

沿海内地产业转移 中西部一些地方政府过于冒进

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曾一度被认为是东部沿海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世纪末的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更是让不东不西的中部地区产生了焦虑感,甚至一度出现了“中部塌陷”的论调,国家社科基金甚至设立专项课题进行相关研究。不过在中部省份的努力下,“中部崛起”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还是写入了中央政府的政策文件。从2006年开始,国务院相关部委就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过,对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才等来了机遇。但同样是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政府也开始了推动“再工业化”,吸引产业回流美国以创造就业机会的努力。 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到中部地区的产业还再会向东北沿海地区回流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位基层人士。 “高铁的开通对所谓的产业转移没什么影响,根据我的观察倒是对推动旅游业有促进作用。”李洋,广州南沙的一位粮食贸易商,多年来通过对大客户粮食消费量的观察体会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和人口的变化脉搏。 “产业转移是个十几年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转走。当年从国外转移到珠三角也历经了十多年的时间。对于出口导向的产业,中部地区所谓的成本优势其实并不明显,包括物流成本,珠江三角洲的一些企业将工厂转移到内地,容易招到员工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应该还是当地政策优惠的作用。这种优惠政策给当地的代价目前可能还看不出来,但我总感觉那些迁移出去的企业可能还再回到珠江三角洲的”。李洋观察到在2008年以前也有所谓的企业从珠三角“产业转移”到湖南和江西,但所谓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因此规模一直不大;这种成本优势造成的大规模产业转移怎么可能会在2008年以后突然出现呢? “反观近几年来所谓的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的各地政府们过于冒进了。”李洋认为,从地域文化的特点可以理解到经济行为的深层。“自20世纪80年代起,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市场化的价值导向早已确立,广东的企业家们更是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也因为如此,在这一轮已经非常明显向下走的经济周期中,与浙江相比,珠三角的企业相当务实,没有炒房地产和高利贷的风气。当然也有跑路的,不过都是些很小的企业,类似从2011年第三季度起浙江地区大企业都连续倒闭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发现,关于产业转移的同样逻辑观点在长江三角洲也有市场。自2012年第四季度起,长三角地区的银行贷款风险开始暴露;根据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江苏省的新增不良贷款数额甚至占到全国同期的40%。张治波(化名)是江苏苏南地区的一位区县级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如果实体经济是区域性财政和金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现在的苏南地区绝对可以不会最先倒下而一定可以扛到最后。 “前些年,苏南地区在产业定位上有些着急。本来从80年代开始,外向型的轻工业是本地区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但最近五六年已经先富裕起来的苏南地区希望在重化工业和高科技方面有所突破和作为。类似造船和光伏等产能过剩产业的集中暴露与这种发展思路不无相关。最近一段时间,我感觉地方政府比以前踏实了一些,开始重视实体经济,而不是像前几年追求新的产业概念。”张治波向记者分析道。 “实体经济才能为地方提供税收和就业,也是房地产和城市基础设施扩张的支撑。最近还有台资的制鞋企业从东莞搬到我们这里,可见苏南地区的成本优势还是存在的。”张治波表示,“产业中的成本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经济成本,这种成本是一种社会综合成本。尽管有一些产业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但那里的社会成本并不低。” 对于前些年从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转移现象,张治波评价道:“东部地区从政府到企业毕竟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对市场经济的理解肯定比中西部地区高几个层次。前些年到我们这里招商引资、挖企业的中部地方政府我接触了不少,发现他们没有什么市场风险意识,政治化思维的倾向很浓。中部很多地方都是用负债来搞基础设施建设,以政策优惠来招商引资,两项加在一起,GDP增长得很快,但能为地方带来多少实惠我表示怀疑。估计当初给企业的优惠政策开得很高,地方税收远没有GDP那么漂亮。因此,从产业、金融和财政的三维角度来分析,中部地区现在的抗风险能力要比东部地区差得多。”[详细]2013-07-22 08:49

李克强:靠刺激和政府投资实现目标空间已不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3日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李克强说,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局平稳,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下行的压力较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又凸显,财政金融领域还存在多种风险隐忧。4月份铁路货运量等经济运行指标并不乐观,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中央财政持续负增长,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实际上,市场机制本身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作用,是能够调整一般性经济波动的。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 李克强说,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现在民间投资还有很大的潜力。然而由于有“玻璃门”、“弹簧门”的问题,民间投资仍存在有钱无处投、想进进不去的现象。要下决心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无疑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详细]2013-05-15 10:17

各地新一轮投资计划密集出台 总额超过20万亿

不出所料,面对如何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这道难题,地方政府再次祭出了“投资”这一杀手锏。近期,不少地方纷纷推出了大规模投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2月以来十余省份已公布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超过20万亿元。值得警惕的是,地方投资热尽管能对拉动GDP增长产生短期影响,但却给未来埋下了危险的种子。隐患1 地方债风险“走钢丝” 在刚刚过去的短短三个月,各地政府争相展示出自己大规模的投资蓝图:四川4.3万亿元、贵州1.7万亿元、浙江未来五年投资超10万亿元、广西1.5万亿元、江西6694亿元、广东7869亿元、云南3770.55亿元…… 就目前各地已公布的数据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逾20万亿元,远远超2008年中央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 “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过度投资已成为当前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尽管从短期看,能对拉动GDP增长产生一些影响,但从中长期来说,会埋下很大隐患。尤其要警惕新一轮投资热带来的地方债务风险。”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实际上,近几年地方债风险早已被业界视为“走钢丝”的状态。近日国际两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中国主权债务评级,地方债务风险是其中主要原因。4月9日,惠誉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降至A+,理由是担心政府债务膨胀及影子银行扩张损害金融稳定。随后的4月16日,穆迪也宣布将中国主权债务展望评级从正面下调为稳定,称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可能影响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质量,妨碍经济向更平衡和更稳定的增长方式转变。 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机构、标准来统计地方债务,因此地方债务规模到底多大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国家审计署2011年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的相关债务达到10.7万亿元。而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今年“两会”上则称,考虑到部分地方债存在一定浮动性,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18万亿元。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近日甚至表示,地方政府负债估计超过20万亿元。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曹建海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地方政府通过企业或者其他平台融资,很难进行统计,实际的地方债规模可能远超过10万亿元。“目前金融体系多元化,地方融资渠道增多,加上一些地方对当地金融机构影响较大,造成地方债很难控制,而且越来越难解决。”曹建海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前地方每年也会出台一些投资计划,但如此大的规模仍然少见。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认为,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今年各地投资规模远超往年。“一方面,今年是政府换届,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各地官员都希望弄出一些动静,因此推出的投资计划更加密集、规模更大;另一方面,尽管惟GDP的政绩观和考核体系备受诟病,却始终未有调整,这让各地仍然青睐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追逐GDP的高增长。” 对于各地大规模投资对地方债可能产生的影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坦言,虽然这20万亿元并不全是政府直接投资,而是包括政府拉动的民间资本,但是考虑到政府可能通过融资平台、信托公司变相举债投资,还是会进一步加剧地方债风险,但会不会达到失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专家建言:“不断地用更高的投资规模来刺激放缓的经济,最后很可能导致重蹈其他国家泡沫危机的覆辙。”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指出,为避免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出受到不可预见的巨大冲击,应切断“投资扩张-债务扩张”的高风险链条,中国必须实现“投资软着陆”,而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中长期的供给管理和建立缓冲机制上。 在各地纷纷推出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如何防控地方债风险?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壅君认为,要解决各地纷纷推出投资计划的情况,需要建立相关问责制。目前对地方债务偿还没有问责,官员不对地方债务负责,导致每届领导都热衷于靠借债投资拉动经济。还应建立决策问责制,现在政府推出项目没有明确的问责,即使项目将来失败也无需承担责任,这就造成盲目上马各种项目。此外,管理问责,很多项目不错,但由于管理不好造成项目最后夭折或亏损,这样也应该问责。“如果建立了这三个方面的问责,可以很大一方面解决各地推动大规模投资计划加剧债务风险的情况。” 隐患2 加重行业产能过剩之痛 除了增加地方债风险外,大批量的投资项目上马还将加剧目前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不少人直到现在仍在反思:2008年末,国家为提振经济推出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在为中国经济带来“保8”成功的同时,也为近几年多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埋下了伏笔。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就表示,经过此前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导致我国不少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钢材、水泥等行业,现在各地推出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将会带动水泥、钢铁消费增长,不利于这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由于这些需求主要是政府刺激的,等到政策退出后,这些行业将面临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以钢铁为例,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为7.17亿吨,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比例为46.3%。但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机械、汽车、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增幅也有较大回落。受下游消费需求持续疲软拖累, 2012年粗钢产能利用率仅有72%。 此外,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除中国台湾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37条,水泥产能达29亿吨,总产能利用率不足75%。2012年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3%,实现利润同比下降98.2%。 “产能过剩就应该通过市场进行优胜劣汰,让竞争力强的企业活下来,而这些大投资之下,一些产能过剩行业需求又被带动了。”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认为,这导致本来应该淘汰的产能又得以存活,尤其一些高成本、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也有了喘息的机会,这不是市场自身的需求,而是与市场优胜劣汰背道而驰的。 事实上,目前国内不仅是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光伏、风电等一些新兴行业也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据统计,2011年我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已达3000万千瓦以上,而同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700万千瓦,较2010年下降6.85%;2012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400万千瓦。国内风电整机行业产能超过实际需求量的一倍。 与风电一样,光伏企业也在大跃进式的发展之后开始经历产能过剩之痛。“2011年国内光伏企业数量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 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光伏行业。即便如此,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仍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倍。”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说。 专家建言:陈及指出,经济放缓时世界各国都在调结构,利用这样一个缓冲期,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福利,虽然速度不同以往,但是环境、内在质量、经济结构都将得到优化,使得经济社会取得长期的利益。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推出这么多的投资计划,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且为新一轮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这一轮地方投资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广受推崇。“由于各地制订投资计划时往往没有考虑到全局发展,很可能会出现某个行业集中上马项目的情况,而导致产能过剩。”徐逢贤说。#d1cm#page# 隐患3 推高通胀和造成资源浪费 众多地区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也值得警惕。徐逢贤认为,各地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将会带动钢铁、水泥、建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进而推动整体通胀形势的走高,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难题。虽然今年通胀压力还不是很大,但是要看到物价的绝对值仍然是不断上涨,只不过涨幅放缓而已,对于稳定物价还是不能松懈。 投资过热往往是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比如在1985-1988年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最高达38.8%,年均超过25%,结果在1988年和1989年,通货膨胀率均超过了18%,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通胀高峰。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此前表示,在总需求中,投资需求的膨胀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需求形成挤压,这与我国扩大消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宗旨相违背。 “大量的投资必然会带动通胀,会带动产业泡沫,包括房价、物价等都会上涨,造成价格系统的混乱。同时,由于物价上涨,老百姓存款收益相当于被强制剥夺了。”周清杰说。此外,地方大规模投资除了可能推高通胀外,还可能造成基建设施的浪费。徐逢贤提醒,地方大规模推出投资计划,其中基建领域占比很大,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在此次各地公布的招商项目中,基建项目尤为引人注目,以高速路为例, 2013年贵州省高速公路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中,投资金额就达1536亿元; 2013年四川省高速公路项目招商推介会在成都举行,6个项目总里程约1672公里,总投资约2077亿元。 交通部副部长高宏峰此前表示,目前中西部地区大部分高速公路实际是亏损的,很多负债超80%。“一公里高速建造成本已上亿元,但青海、甘肃等中西部省份的高速公路车流量较少,成本回收存在困难。因为规定了20年的收费期限,为了收回成本,一公里高速应收费3元,但现在实际收1元,所以中西部的高速公路过得很苦。”高宏峰说。 专家建言:对于此轮的高速投资热,陈及指出,现在很多地区都在大规模建高速路,短期内对经济有拉动作用,但是目前除了几家上市公司可能盈利外,其他大部分高速路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建成后没有充分利用,等于浪费了资金和资源,在经济学里,资源应该进行最优的配置,而这种是向最优的相反面进行了,是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也就是所谓的饮鸩止渴。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国华建议,地方政府应该少干预市场,少对市场投放或回收大量资本,而应以政策引导为主,减免税费负担,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真正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同时,应大力鼓励现代服务业项目和产业升级转型,让经济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月以来各地超万亿投资计划 2月25日 山西投资目标今年确定为项目签约1.5万亿元。 3月2日 贵州面向全国民营企业抛出了总投资额近1.7万亿元人民币的506个项目。 4月初 广西发改委公布的计划显示,今年广西将统筹推进552项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5万亿元。 4月16日 四川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投资合作洽谈会上将推出1999个、总额4.3万亿元投资项目招商引资。 4月底 浙江省政府下发通知,今后5年,将重点推进1000个以上省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万亿元。[详细]2013-05-06 10:54

中西部省份基建投资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基建投资增速

随着地方经济三季报相继公布,各地基建投资的情况已然清晰可见。上证报梳理发现,中西部省份基建投资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基建投资增速,其中河南、贵州、重庆、湖北等地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中西部地区基建投资增速普遍较高 据上证报粗略统计,目前有10余省份披露了前三季度基建投资数据。其中,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河南、重庆、广西、上海等地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基建投资3.3%的水平。 从数据看,增速较高的基本上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河南增速达到32.8%,贵州、重庆、湖北也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6.5%、14.7%和12.6%。 “贵州等中西部地区乡村交通、能源保障、通信基站等方面都是基建补短板的领域,再加上地形等因素导致投资额较高,增速较快。”贵州社科院研究员黄勇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天津基建投资均为负增长,两地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分别大幅下降12.1%和29.6%,从而拖累两地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下滑幅度均达两位数。 地方四季度交通基建投资蓄势待发 从各地数据来看,交通基建投资步伐加快,多省前三季度交通基建投资稳步提升。 比如,福建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16.2%,增幅比1至6月提高1.2个百分点;广东前三季度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1.5%,增幅比上半年加快13个百分点,扭转了今年5月份以来的负增长态势。 进入四季度,各地纷纷释放加速推进交通基建投资的信号。 10月31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高速公路、通用机场、内河航道、内河港口四大重磅专项规划。按照《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7-2035)》,2017年至2035年,完成本轮规划的高速公路新建、改扩建项目共需资金约3280亿元,年均投资约173亿元。 河南10月底也召开了现场推进会,部署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按照年初的规划,河南今年拟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80亿元左右。而最新数据显示,该省前三季度仅完成投资350.1亿元,未及年初计划规模的一半。[详细]2018-11-05 14:44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