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7年全球高铁投资或达7万亿 中国出口迎良机

2013/11/26 08:33中国证券报

应罗马尼亚总理蓬塔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25日至27日赴罗马尼亚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对罗马尼亚进行正式访问。而据了解,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市中心的议会大厦外,会有中国高铁的展览,已经吸引了不少当地民众。10月份总理访问泰国时中国高铁成为双方谈论焦点。按照各国高铁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未来7年由此带来的高铁直接投资将超过1.1万亿美元(近七万亿人民币),涉外高铁基建类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空间明显,如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晋亿实业、晋西车轴等。

未来7年全球高铁投资或达7万亿 中国出口迎良机

未来7年全球高铁投资或达7万亿 中国出口迎良机

未来七年全球高铁投资达七万亿

面对高铁的众多优势,近一两年以来,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纷纷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即便是法国等“老牌高铁国家”也相继表示,将延长高铁里程、提升高铁品质。预计未来10年,全球高铁里程将至少增加一倍,全球正步入高速铁路发展的黄金年代。

按照各国高铁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未来7年内的新增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由此带来的高铁直接投资将超过1.1万亿美元。如果按全产业链的增加值计算,高铁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则更为巨大。

近两年间,有100多个国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团曾考察了中国高速铁路。目前,中国铁路建设在利比亚、尼日利亚、阿联酋、阿曼、伊朗、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几乎都有普通铁路建设、电气化改造建设、高铁建设项目。目前,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土耳其、波兰、委内瑞拉、印度、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等几十个国家都希望我国参与他们国家铁路项目的合作,有些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按照目前各国公布的规划,预计到2024年,全球高铁总里程可达4.2万公里,这意味着在2010至2024年期间,海外高铁修建计划将达1.9万公里左右。据估计,2020年前,海外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额为1650亿美元,带动其他产业创造的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铁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出口机遇。

中国制造业以及劳动力成本长期在国际市场具有优势,这一点在高铁领域也不例外,同样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从2008年8月1日中国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至今,中国高铁在时速和里程上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凭借出色的成果和劳动力技术优势,很快就打开了海外市场。

中国高铁出口优势明显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总合同额达260亿美元。

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红昌称,中国高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至少已实现了70%的国产化率,相关的专利问题也得以解决,任何技术的国产化率都是个过程,高铁的生产和出口已具备实力。

中国高铁外交有优势成本一直是中国的巨大优势。有数据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相差三分之一。综合土建和车辆两个方面的成本,中国高铁造价只有国外造价的1/3-1/2。比如,国内高铁的造价一般是1.5亿元/公里,德国法兰克福-科隆线约合3亿元/公里,韩国2004年通车的高铁路基部分造价为2.5亿元/公里。

中国高铁技术是从欧洲引进,在吸收、消化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且结合了中国自己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数差不多是其他所有国家里程数的总和,运营发展规模和积累的经验难以被别国超越。同时,在寒冷条件下的高铁建设方面,中国也累积了经验。从整体形势来看,中国高铁出口积极向好,颇受国际市场欢迎。

当然,在高铁出口具体的操作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可能遭遇来自于技术领域的冲击,尤其是在目前国际环境下,我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能否获得广泛认可;再比如,中国高铁制造一旦离开本土,就会面临劳动力成本方面的问题,价格竞争优势因此相对下降;另外,国外过快的施工速度往往引起怀疑,同样会增加成本。

泛亚高铁开建 高铁出口成常态

昆明到新加坡高速铁路已于2011年4月25日开工建设,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这条高速铁路北起中国昆明,途经中老边境磨憨、著名旅游城市万荣等城市,终抵老挝首都万象。作为泛亚铁路东南亚网络中线的一部分,这条高铁还将延伸到泰国曼谷,然后经马来西亚吉隆坡,终至新加坡,全长3900公里。届时从昆明到新加坡,坐火车只要10多个小时。

泛亚高铁建成后,中南半岛东边的越柬可和西边的泰缅连成一气,中国大陆与湄公河流域3亿人口的政经关系将更为紧密,同时可为日韩两国服务,运送其所需能源及货物,使之成为具“全球意义的通道”。泛亚铁路为物资与人员流动所带来的方便,势将提高经济活动效益,也能营造更加和平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

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出访泰国期间,向泰国总理英拉“推销”了我国高铁技术,中泰两国已签署《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一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出口进入了全新阶段,中国高铁已经从满足国民日常出行需要的常态化功能向国际化、世界化转变。

另外,近期在上海访问的克罗地亚前总统斯捷潘·梅西奇,盛赞中国高铁先进,希望能与中国合作,又一次向中国高铁抛出了“橄榄枝”。

种种迹象充分表明,中国高铁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特别是,当前中国铁路正在步入改革深水区,中国高铁在海外市场的强势拓展无疑将成为其最好的助推剂。

高铁走出国门,涉外的铁路基建承包商将首先受益。中国中铁(601390)、中国铁建(601186)这类大型高铁建设企业将成为总理推销的最大受益者。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我国高铁再进高速时代 专家称民资难进

高铁再进高速时代? 近期,铁道部新获两万亿授信,高铁项目再次纷纷上马。中国高铁的新时代再次来临。中国的高铁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2007年底,京津高铁建成使用,伴随而来的是不绝于耳的赞叹之声。随后一条条高铁陆续面世了,关于高铁的建设速度和运行的速度的质疑之声也就多了起来。高铁到底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来建设?投资亏了应该怎么办?对于民间资本来说,开放的高铁市场究竟是一场盛宴,还是一块鸡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高铁建设再次进入高速时代?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刘戈共同评论。 高铁建设投入开工率悄然回暖,全球最快高寒动车也即将投产,如何看待高铁速度上的质疑之声?高铁投资回报帐目又该怎样计算? 近期,关于铁路建设的消息频出,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这是5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的政策新信号。利好持续发酵,铁路基建板块的股票今日连续走强,资本市场热度升温,高铁的建设进度也在提速。今年年底,世界最快的高寒动车组有望在东北雪原上驰骋。全长904公里的哈大铁路工程施工已基本完成。 杨丽君(记者):大家现在从镜头中看到的是检测车辆,它正运行在哈大高铁上,这标志着哈大高铁,已经从建设阶段,进入到调试阶段。 哈大高铁是世界首条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寒高铁,途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10个城市,开通后,列车行程将从现在的9个多小时压缩到5个多小时,它的贯通也意味着我国南北两端贯通高速铁路的愿景触手可及。 赵志臣(哈尔滨铁路局西客站建设部总工程师):数据表明,轨道(检测)数据现在已经达到验收标准,工程建设质量比较好。 今年铁道部还计划建设完成京广方向的高速铁路,沿途可以紧密地联系环渤海,珠三角等几大经济圈,并大幅缩短行驶时间。 杨忠民(铁道部计划司司长):到今年底将实现北京至广州,北京至哈尔滨的高速铁路的全线贯通。 今年,我国铁路计划新线投产6366公里,其中高铁里程约3500公里,超过总量的一半,新华社报道,铁道部建设规划提出,今年安排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在前4个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895.97亿元,同比减少48.3%,不过,截至去年年末,铁道部获得的银行意向授信规模超过2万亿元,随着银行陆续放款,铁路的开工将逐渐增加,资金短缺状况将有效缓解。 刘戈:高铁赢在未来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大家在微博等一些地方经常能看到照片,有的时候高铁车箱里头空无一人,有的时候又会出现过道里面都站着人的场景,现在就是苦乐不均,有的线路和时段上人很少,有的线路和时段上人就很多,所以我觉得,我们从更长远来看,高铁今后的配套设施能够多起来,而且大家随着收入和对高铁认识的提高以后,人流量自然会上来。以日本的东海道高铁为例,它在刚开通的时候,每天六七万人的客流量,十年以后是30万人,增长5倍。以到天津为例,北京地铁四号线开通到北京南站以后,客流明显上升。有一次我去天津,另外一个同事回家,他家在通州,我们同时出办公室的门,我都到天津电视台了,他还没到家,所以速度就是这么快。 现在郑州到西安的线,它是从徐州到兰州线中的一段,由于当地的GDP,人均收入和票价相比,还有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的联系度来看,客流量就相对要差一些,所以它在很长时间内,都可能是亏损的。但是如果把这个网连接起来,比如说,从北京到武汉的高铁通了以后,郑州到西安之间客流量可能就会上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五年、十年后,现在我们担心的问题可能就不那么严重了。#d1cm#page# 马光远:高铁能赚钱吗?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坐高铁的时候,一方面感受到它的便利,同时我们想到是,高铁的发展怎么样更加可持续?现在我去天津的时候,早上8点或者9点,10点这个时间段,很多车厢都是空的,要么三四个人,要么五六个人,上座率比较低,如果高铁本身没有上座率,最终可能还是一个亏钱的一个项目。高铁现在是在跟公路、航空等竞争的过程中,怎么样增加自己的吸引力,这才是最关键的。 比如说现在全球最长的京沪高铁,我坐了几次,上座率还可以,它把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带连到一块了,可以说是一个黄金(1585.70,-2.30,-0.14%)通道,如果这一条线路的上座率不高的话,那么别的地方可想而知别。以前大家非常担心,投资两千多个亿,一年的整个成本可能有170个亿,你怎么去赚钱?从目前整个上座率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我觉得,高铁本身不是说要不要发展,要发展这是肯定的,但关键是怎么样做的更好?怎么样在经济上更能体现出它的效益和竞争优势? 刘戈:高铁开门 民资难进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短的城市之间的,有把握赚钱的这样一些城际线路,有可能有民资进来,但总体上来说,由于高铁投资太大,而且周期太长,风险性也不好预测,民资如果想进来他又占不了多大比例,这个门打开以后,投资的热情未必会高涨。其他国家的例子,包括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很多情况下,最后主要还是国家买单,因为民间投资更愿意去投资短平快的项目,所以货运反倒是比较容易能够吸引一些民间的投资。比如说内蒙古的煤,很久之前就有一些地方上的煤矿,还有地方政府要联手去建铁路,但是由于我们的审批制度,一直不能够得到实现,现在有了这样一种进入的政策,所以一些民营资本很可能进入到货运或者一些有利可图的支线,但是对于高铁这样一个大的项目来说的话,这种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其实民间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很多的线路,比如说像内蒙、陕西一带,他盛产煤,但就是因为火车的问题运不出来,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呼吁这件事情,但因为我们现在的体制问题,没有建立起来一个特别清晰和顺畅的渠道,所以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都得不到施展。这样的话,大活干不了,小活你又不让人家干,所以最后就形成了一个玻璃门现象。 马光远:放给民资责、权、利 (《今日观察》评论员) 无论是高铁建设,还是其它铁路的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未来我们铁路改革必须选择的一个方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关键是,高铁的投资周期很长,回报周期也是很长,如果真的要吸引民间资本来进入的话,我想不仅仅是要把他的钱引进来,更重要的是,怎么在整个的投资体制里边体现民间资本的权利,也就是你怎么做到责、权、利相一致,如果整个的投资周期很长,同时对他的权益本身又没有一个安全制度的设计,那么对民间资本本身的吸引力是比较弱的。我们的铁路建设走到今天,到2020年完成12万公里的目标以前,如果没有民间资本投入的话,整个铁路建设速度比较快,同时亏损面也比较大,我们要走出这个困局的话,肯定要吸引民间资本来进入。所以我觉得不仅仅是钱进入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这个体制怎么样改变,在整个体制的架构里边,他的权益怎么样能有个保障,至于说最终是不是能赚钱,民间资本本身在进入时候,她自身有一笔经济帐。 再比如说,铁道部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来投资铁路的意见里边,还特别提到另一种方式,就是要成立铁路的产业投资基金,这个投资基金本身我觉得也是民间资本通过间接的途径来投资铁路的一种方式,但关键的是,这个投资基金最终也必须赚钱,只有赚钱了,才能够把这个基金越做越大。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未来我们一定要打破目前仅仅靠银行贷款,靠国有一家投资主体来建设铁路的一个困局,投资多元化以后,整个体制应该有一个很好的一个改善,这样的话,铁路对于民间资本的吸引力才会提高。 高铁发展需要注入新活力,如何建立清晰的盈利模式?民营资本能否撬动高铁市场?四纵四横高铁网将怎样改变中国?#d1cm#page# 刘戈:国外高铁亏得多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大家关心的是,高铁到底能不能赚钱?这个问题如果要总体回答起来,是比较悲观的。我们看到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是七年之内就把投资收回来了,但是日本的东北新干线等五六条干线到现在为止都是亏损状态,法国的高铁有一些是盈利的,有一些也是亏损的,所以对于高铁到底赚钱不赚钱应该细致的分析。 在经济非常发达,运输量非常高的这样的一些地方,高铁最后是可以赚钱的。但是你又不能仅仅给这些地方修高铁,因为大家都有希望提高自己出行速度和方便性的一种需求,日本就由此欠了很多的债,他的国铁公司,最后这样一个高额的债务是怎么样解决的呢?他通过一些资产的剥离,最后有一些好的资产通过上市,更多地吸引民间的投资,这就是进行了一个循环,能够有新的钱进来还旧账。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的高铁非常好,又节电,又快捷,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果要我们把所有的线都建起来以后,它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低效益的地方,所以这也是日本的一个经验,提醒我们用高效益的地方去补贴低效益的地方。 马光远:高铁该建 但也不能太急 (《今日观察》评论员) 高铁本身的意义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个是微观层面,要不要赚钱,这是回避不了的一个问题;第二个是宏观层面,对整个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大格局的一个影响。我们谈到高铁之所以感到引以为自豪,就是因为当我们四纵四横的这个大战略图最终全部建成的话,中国经济、中国社会都会全面提速。我们现在看到,以前我们开车去天津得两个多小时,现在半个小时就能做到,有人曾经计算过,如果1.6万公里的高铁建成以后,对中国每年的GDP将有2%的直接贡献,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差不多快要接近美国了,2%是相当大的一个总量。 哪些地方需要高铁,哪些地方不需要?这个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在长三角一带,在整个东部沿海一带需要高铁,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目前的公路、铁路、航空,满足不了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25年或者2027年,中国经济成为全球GDP第一以后,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运输格局,有一个什么样的交通格局来保证经济继续往前走,这是必须的,但是对西部等一些地方来讲,我不认为现在必须上马高铁。 第一,目前的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第二点,就是快速这笔帐必须来算,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在需要的地方去建,在不需要的地方我们建一些普通铁路。我每年回甘肃,现在如果坐火车的话,从北京到兰州还需要20多个小时,我上次从无锡回北京,选择了高铁,五六个小时就能到,这种差距本身肯定对西部有一个很大的反差,所以我觉得,未来如果说西部经济提速以后,需要建高铁的时候,我们再来建,我们不着急,到2020年之前整个铁路的规划,包括高铁的规划,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经济现实,当然也有一定前瞻性的来建,这样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来讲,发挥了我们高铁的作用,因为我们的高铁在全球还是可以引以为自豪的;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首先做到赚钱,如果不能赚钱的话,少亏损,我觉得这样能够做到。 李红昌:我国家铁路运输应政企分开 (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长远来看的话,我们国家铁路运输格局涉及到几个关键问题:第一,政企分开。铁道部职能应该跟铁路运输企业的职能分离,成立一个特别关注铁路安全,以及投资协调的监管机构,同时对于调度指挥和清算的职能,由第三方的机构进行承担;第二,重大变化应该是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重组问题,首先是要成立铁路总公司,作为一个重要的过渡方案,然后再逐渐成立区公司,或者由很多支线公司所构成的整个铁路系统;第三,我们铁路格局将会出现重大的市场营销方面的改变,未来我们的能力将会比较充裕,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面临来自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铁路的效率和效益,就有必要实行灵活的运价,实行符合市场需求的运输产品和服务,这个同样对铁路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最后我们要处理好铁路的公益性问题。 刘戈:目前我们铁路货运的运力非常欠缺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总体上,我们货运的运力非常的欠缺。可能对于有一些线路来说,现在是亏损的,但是它腾出来运力,那么这样让货运能够实现了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更需要一种综合性的评判。[详细]2012-06-08 09:45

高铁投资减速成定局 龙头企业频现收支失衡

与中国高铁在试验中不断刷新世界纪录不同的是,近来,多条实际运行中的高铁出于各种原因,将最高时速纷纷进行了下调。而在经历了“刘志军事件”之后,也有投资者感觉到,中国高铁的发展或许正经历着某些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铁道部发言人多次表示铁路建设的“十二五”规划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梳理后发现,以南北车、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为首的高铁板块“巨头”在一季度出现明显的财务收支失衡,应收账款大幅上升,经营现金呈现净流出。同时,1~5月份铁路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明显下滑,5月份更出现罕见的同比下降。 在运行速度下调、固定投资减速的情况下,未来高铁板块能否重现2010年底的辉煌呢? 多家公司经营现金流为负 从今年元月底高铁行业见顶回落到5月底这4个月时间中,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为首的板块龙头在二级市场上股价全面回落。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在此期间中国南车股价一度回落超过25%,中国北车最多下跌幅度更是超过30%;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这两家高铁基建大户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股价在本轮系统性破位杀跌中未能幸免,纷纷创出上市以来的新低。 与二级市场表现同样乏力的还有相关上市公司经营面上的“惨淡”,业绩的下滑让相关上市公司明显感觉到“寒流”的袭来。其中,中国南车2011年一季度的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为-0.6元,而2010年末该指标为-0.35元,经营现金净额为-70.64亿元,上年同期该数值为-41.28亿元,同时一季度公司的应收账款高涨至228.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猛增72.25%;中国北车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2011年一季度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为-0.83元,上年同期该指标为-0.66元,经营现金净额为-68.82亿元,应收账款也同比增长了43.78亿元,增幅为31.04%。 同样,中国中铁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1.09亿元;中国铁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42.45亿元。中国铁建在一季度财报中披露,国内铁路工程招标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九成左右,该公司一季度新签铁路工程合同总额为33亿元,而去年同期公司新签铁路工程总额达905.31亿元。 据铁道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铁路基建投资5月份单月完成424亿元,同比下降16.9%,成为自2008年以来首次单月同比下降。而今年1~5月铁路基建投资完成198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3.4%,几乎仅有前4个月增速25.7%的一半。 与此同时,铁道部的负债率也创出历史新高。铁道部5月初在上海清算所网站上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和经营数据(未经审核),正如市场预期的,铁道部负债率继续攀升,达到了58.24%。此外,该财报还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今年一季度铁道部利润总额是-37.6亿元,而去年第三季度还盈利29.6亿元;二是实收资本比去年第三季度减少2127亿元。由于铁道部并未披露完整的2010年财报,仅有2010年三季度的财报,借助这两份最近的季度财报,投资界专业人士估测,2010年铁道部实收资本应该减少了2000亿元,亏损约200亿元,主要原因是运营成本提高较快,预计今年铁道部亏损额会扩大。 是什么原因使得上述公司经营业绩在今年初纷纷出现下滑呢?《每日经济新闻》就此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 政策调整银根收紧“双重制动” 有业内人士认为,以上公司经营面变差,可以从两个宏观方面的大背景下进行解析。 首先,高铁运行时速的下调或引发固定投资随之下降。在新部长盛光祖上任后,铁道部对我国铁路建设发展目标进行了适度修改,从之前关注铁路发展速度转为关注合理发展水平和运营效益,同时高铁建设思路也有所调整。“未来国内铁路建设将采取等级制建设,‘四纵四横’主通道的高速铁路按时速300公里建设;高速铁路延伸线、连接线及城际铁路按时速200~250公里建设;客货并重的铁路以及中西部大部分铁路按时速200公里以下建设。” 很明显,这一目标与刘志军时代所提的以350公里时速为主导的高铁网络相比已明显降速。而运行速度的下降对铁路基建的投资总额或会产生明显影响。有分析人士以武广高铁和京沪高铁的建设资金进行测算,得出350公里时速的高铁每公里建设成本在1.3亿元左右。而长江证券某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250公里的快速铁路每公里建设成本则仅为6000万元左右,与高铁投资相差巨大。这或许也是造成铁路投资增速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上月,铁道部最终确定的今年固定投资总规模为745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为6000亿元。与年初刘志军在任时的规划相比,上述金额分别下降905亿元和1000亿元。中金公司最新的报告预计,全年铁道部将完成基建投资6000亿元,在此背景下,下半年铁路基建投资将同比下降24.8%。 #d1cm#page# 另一个宏观背景则是,在银根持续收紧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固投增速或保持回落态势。以高盛为首的国际投行纷纷预测,随着调控政策的落实,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有所回落,这也直接影响了以铁路建设为首的资金密集型基建大户。 据铁道部最新数据,我国铁路基建投资5月份单月同比下降16.9%,成为自2008年以来首次单月同比下降。正好能说明在银根收紧的背景下,铁路投资正在下滑。 核心机车“寡头”仍是投资首选 在高铁运行速度和铁路建设投资增速“双降”的背景下,未来高铁板块的投资机会该如何把握呢? 综合了中金、申万、中信等多家券商分析师的观点后记者发现,未来高铁板块投资机会或将出现明显分化,一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装备类制造公司,如南北车、晋亿实业等为首选。同时,基础的配套设备,如高铁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检票系统、高铁铁路的电气系统等将会获得较大的需求,相关设备生产商也值得关注。 从高铁投资周期来看,核心机车“寡头”将仍是未来投资的首选。 某位铁路基建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预计铁路建设的高点将在今年出现,而车辆的采购、交付高点将在其后2~3年,预计中国南车的业绩集中释放期可一直维持到2013~2014年。”该分析师称,大量订单为公司业绩提供了有力保障。年报显示,2010年中国南车新签订单约900亿元,截至2010年末未完工订单超过1000亿元,其中动车组订单约700亿元,海外订单约130亿元。今年以来,公司新接订单依然络绎不绝,5月3日签订9项重大项目,合计金额约73.3亿元;5月28日,又有4项重大项目入账,合计金额约39.4亿元。 中金公司认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估值偏低,京沪高铁开通和铁道部招标重启将成为其业绩的催化剂,其中特别看好中国南车的投资机会。该券商表示,经过前期调整,目前中国南车的市盈率为20倍左右,股价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不大,且2011~2015年业绩仍将实现高于20%的稳定增长,建议投资者积极介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南车最新一轮110亿元再融资计划被南车集团与社保基金现金包干。其中,南车集团与社保基金分别认购60亿元和50亿元,并且承诺锁定期为3年。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本次非公开发行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巩固技术优势,并进一步优化现有产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此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未来的机车修理市场。有分析人士表示,由于上半年高铁项目暂缓,新开工锐减,市场对车辆的需求极度悲观,而中国南车和北车再融资均将募集资金投向扩大动车组新造产能、实验基地建设和提高维修能力,说明按铁道部的规划未来的需求和维修市场庞大。中国南车的南车四方公司就是主要从事铁路高档客车、动车组、城轨地铁的制造与修理。 在相关的配件公司中,除了南北车以外,刚刚投入火车轮轴系统生产的太原重工,高铁扣件生产商晋亿实业等都将面临机会。 对于与高铁配套的高铁电气化配件子行业,第一创业分析师郭强此前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表示,由于国内相关企业在技术面上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不小,因此能否获得这块“蛋糕”将取决于国内企业在技术面的改革与跟进上,尽管有挑战,但未来投资机会或将在个别公司中涌现。[详细]2011-06-27 09:44

铁建重工道岔技术服务团队为高速铁路建设运行保驾护航

近日,铁建重工道岔分公司收到中铁四局昌景黄铁路安徽段站前一标项目经理部铺架分部发来的感谢信和锦旗,信[详细]2022-08-02 21:38

汪亚平代表:高速铁路需要构建“安全墙”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高铁总里程达到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铁路局局长汪亚平建议,加快高速铁路安全立法,从法律层面加强高铁安全管理。汪亚平介绍说,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全国铁路日均开行动车组列车近2000列,日均运送旅客150万人以上,最高达到170万人。尽管铁路部门始终把高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探索高铁安全规律,加强高铁安全管理,但由于高铁安全具有社会性、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法律层面加强高铁安全管理,确保高铁安全,尤为重要。 汪亚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高铁安全立法,一是加强高铁安全设备质量源头控制,从建设方面严格高铁专用设备准入和招投标管理,严格准入资质和设备质量标准,加大设备质量问题责任追溯力度,确保设备质量可靠。 二是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基础,规范高铁从业人员准入、培训和作业标准,设备维护方式以及技术标准,为高铁安全运营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结合我国国情,健全路地联防与综合治理机制,明确高铁联防部门及责任,加大联合执法和惩戒力度,确保高铁运行环境良好。 四是完善高铁事故预防及处置措施,将交通、卫生、公安等部门纳入高铁安全管理责任单位,统筹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出现突发情况能够沟通顺畅、联系紧密;确立事故统一、合理的赔偿标准。 五是加大运营安全监管力度,规定在高铁运营主管部门和企业之外,设立具有独立执法权的监管部门,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用制度避免监管死角。[详细]2013-03-11 09:06

江西起重机械470吨超大型门式起重机研制成功

日前,两台起重量达470吨的超大型门式起重机在江西起重机械总厂研制成功,并投入国家重点工程——武汉到广州的高速铁路建设。两台门式起重机同时使用可抬吊重达900吨重的箱梁,是修建高速铁路必不可少的超大型起重设备,它的制造成功填补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使用超大型起重设备的一项空白。 这里是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武广高速铁路浒口特大桥建设工地。我们看到,江西起重机械总厂的工人们正在安装调试他们自主研制的,我国南方最大的470吨门式起重机。” 正在建设的武广高速铁路是我国目前建设的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多的铁路客运专线。整个铁路有桥梁662座,总长约410公里,占总长的四成多,而建设桥梁需要使用超大型的起重设备。为此铁路的建设施工单位中铁五局在全国起重机械行业进行了招标,由于江西起重机械总厂技术力量雄厚、工艺技术设备齐全,产品质量好,企业诚实守信,一举赢得了中铁集团的青睐。 用户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我们生产的桥梁将近900吨,然后必须要用很大吨位的龙门吊来起吊,现在选用两台470吨的龙门吊来起吊,对于我们,对于厂家都是第一次。” 位于樟树市的江西起重机械总厂,是中国机械行业在江西唯一定点生产制造系列起重机械产品的专业厂家,同时也是江西省确定的全省“十五”期间“做强做优”的22家机械重点骨干企业之一,2003年已跻身“中国起重机10强”,这个厂生产制造的“樟树”牌系列起重机械产品已被国家权威机构评定为“中国起重机10大品牌”。 近年来,随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发展,大型、超大型起重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已成为各起重机械制造企业的重大课题,它制造难度大,主要钢结构件焊接技术要求高,制造工艺复杂,操作控制系统先进具有多重安全保护功能,因此倍受铁路施工企业的青睐。为做好这两台超大型门式起重机的生产,江西起重机械总厂集中了全厂最优秀的技术工程人员,从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生产制作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研制,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这两台超大型起重机终于顺利交付使用。 江西起重机械总厂副厂长刘晓生:“MG470吨通用门式起重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们企业已经步入了全国起重机行业一流企业。”[详细]2011-01-27 10:2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