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2013运行态势综述和2014年展望
2、由追求“规模效益”转向追求“稀缺性效益”
在前面所述背景下,今天的机械企业必须由全力追求众多同行都能生产的产品的“规模效益”转向千方百计地获取以企业自身独特优势为支撑的“稀缺性效益”。
“稀缺性效益”来自于——
性能质量和性价比高人一筹的产品
人所不能的工艺绝招
比同行企业更精益的管理水平
具有品牌营销和国际化营销超常收益的营销本领
能力超群、品质卓异、眼光远大的人才队伍
为此,机械企业必须转变外延扩张的习惯思维,致力于培育自身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重视试验条件建设和人力资源投入,提高产品和工艺的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追求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国际化,提高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管理的精益水平。
归根结底,应对进入“十二五”以来的严峻挑战,机械企业要更自觉地实施“主攻高端、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绿色为先”这五大战略。
3、对部分热点问题的看法
(1)产能过剩是企业发展之大害。
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一定要努力摆脱这一被动状态去争取稀缺性效益。主管部门治理产能过剩不能只用行政手段,应更多地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要深化改革,加速完善统一、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优胜劣汰”的进程,化解产能过剩压力。
机械加工能力多数可重组、可改造、可升级,只要工艺相近,比较容易转产其它产品,因此只要能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原本过剩的产能就可以转化为有效产能。因此要鼓励机械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化解现有产能过剩的压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2)必须把握好装备进口的“度”。
要坚决贯彻“加快培育高端装备的自主产业”的国家意志,加强对装备进口的控制和引导,发挥好国内需求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同时要严惩某些外商用超常降价等不正当手段狙击我自主创新的图谋。
(3)理性看待“机器换人”现象
“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不要将其与“促进就业”对立起来。
“机器换人”的核心追求是将落后的制造方式升级为更为高效、更为环保、更为可靠、更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同时也必将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先进制造方式。
(4)关于机械产品出口增幅下滑问题
要高度重视机械产品对外出口中的困难。贸易保护主义、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等诸多困难正在快速削弱我竞争力。机械工业是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的主要支撑,为恢复其增长势头,在机械企业自身加大努力的同时,建议国家提高出口退税予以支持。
(5)关于重机行业全面困难问题
骨干重机企业主要为国家重点建设服务,现在全面陷于订单严重不足的困难之中。如听之任之,多年来培养的骨干人员将流失,核电等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能力将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千方百计保障核电等项目的最低限度订单。
4、机械工业要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
实现“中国梦”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全盘西化的邪路。中国崛起要有面对敌意和阻遏的准备。中国梦的实现要有“自强”作为支撑。如果经济“大”而不“强”,就没有“自信”的本钱。因此,加快“由大变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工业化是支撑,机械工业在工业化中责任最大;机械工业必须在“由大变强”上先行一步,这样才能从装备上保障其他行业“由大变强” 。
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的主要标志
A、能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
品牌、品种、质量、水平、价格竞争力均居世界先进行列;
B、拥有一流的企业:
一是要有一流的产能,生产厂房、加工设备、出厂试验条件等“硬件”现代化程度居于同行前列;
二是要有一流的员工素质,保障实现管理水平、市场营销能力、为用户服务能力等“软能力”达到一流;
三是具有一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但要有世界同行中领先的利润率;更要拥有一流的创新能力,足以支撑产品持续升级,并引领 “绿色”潮流。
C、拥有一流的产业链:
要建立起完整而一流的配套协作体系,能为主机提供一流的特种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工艺协作支撑。“强国”最终必须体现于在国内、乃至国际持续领先的市场份额。
从表征“强弱”的诸多要素考察
产能、厂房、生产装备等硬件一般差距较小;但人员素质、质保体系、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及产业链上下游支撑力等软能力则普遍差距明显。
可见,“图强”之路必须将人、技术、管理、体制机制等看不见的“软”能力提升放在更优先位置。
希望机械企业中的骨干企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危机感,认真谋划自身的“图强”战略和实现途径,用好倒逼机制,变压力为动力,挖掘改革的红利,培育创新驱动的能力,找准突破口,明确着力点,化被动为主动,为实现强国梦作出自身的贡献。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