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渐回暖 工业经济或持续温和复苏

2013/11/15 11:32中国工业报

“2013年三季度,受国内外需求回暖的影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止跌回升。”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工业经济论坛上,赛迪研究院副院长王鹏开宗明义地概括称。

目前,工业经济主要表现出整体稳步回升、投资增长回暖、出口有所加快、企业情况稍有好转等特点。但是,当前工业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工业潜在增长率逐渐下行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的挑战,也有地方债务危机加剧的风险。

“在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宏观政策基调下,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将逐步增强,工业经济增长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王鹏表示,预计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左右,全年增长9.9%左右。

制造业投资占比大

回顾三季度我国工业经济,工业增速呈现止跌回升态势令人如释重负。除此以外,工业投资方面也呈现回暖态势。统计数据显示,1~9月,工业投资130386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较1~8月加快0.5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在工业投资中占比最大,同比增长18.5%,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这也是制造业投资增速自今年3月份以来连续2个月保持增长。

根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所释,工业投资增长之所以回暖,主要是由于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补库存的推动。其中,国家发改委去年和今年早些时候批准的基础设施项目刚刚开始动工,加速了库存的回补,受到补库存周期影响,投资增速出现上升。同时,与今年前几个月相比,企业自身投资动力也有所增强,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增速为20.1%,已经持续4个月保持上升态势。

除了制造业投资增速呈现上升外,值得一提的是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也出现好转。1~9月,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上升了0.5个百分点,达到21.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较年初上升了4.0个百分点,达到76.8%。

不过,从整体情况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自筹资金增速仍有一定回落,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也下滑了6.8个百分点。这表明现阶段投资增速的回升主要为恢复性增长,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比较有限。

工业企业困难重重

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2.8%,在去年同期较低基数基础上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从月度走势看,6月份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其他月份利润增速基本在9%以上,特别是8月当月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24.2%。从细分行业看,由于去年基数因素,部分行业利润增幅较大,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9.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9.2%。

虽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呈恢复性增长,但在大部分行业利润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却不降反升。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0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0.43元,目前已经连续6个月上升。在用工成本上涨、PPI持续负增长的双重挤压下,工业企业盈利空间仍十分有限。

除了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增速下降更多。今年以来,市场需求不振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从年初的17.2%下降至8月份的12.8%。考虑到去年同期为负的基数影响,凸显出当前工业企业主营活动获利艰难。

此外,虽然中国官方PMI指数和汇丰PMI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但从官方PMI指数的构成来看,可知指数的增长主要受大型企业推动,9月份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1%、49.7%和48.8%,特别是小型企业PMI已经连续18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因此,当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虽稍有好转,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综合考虑用工成本上涨、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内工业企业生产扩张步伐将存在放缓的可能。

工业增速呈弱复苏态势

当前,实体经济中的很多问题是结构问题和长期问题,仅仅依靠一些稳增长的轻微刺激政策拉动了一部分的投资和进口,尚不足以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从中长期趋势来看,我国工业正处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通道中,工业增长存在内在下行压力,一些要素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工业的潜在增长率进行分析,如果我国不能在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估计2013~2015年工业潜在增长率将处于7%~8%的增长区间,2016~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6%~7%的增长区间。

就四季度来看,由于国际环境呈现出的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增长呈现出的两级分化的趋势,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有限。赛迪研究院根据对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形势的判断认为,2013年四季度出口增速将呈整体趋稳态势,预计全年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在6.0%左右。

从投资方面看,投资仍然被认为是稳定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自2006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已经连续7年超过50%,2012年甚至高达72.2%,投资率也处于47.8%的高位。不管采用何种标准来看,这样的投资规模和增速都无法持续,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投资必然会收缩。据此,2013年四季度投资整体呈趋缓的态势,预计全年工业投资增速在18.5%左右。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影响,赛迪研究院判断认为2013年四季度我国工业增速会继续呈现弱复苏的趋势,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在9.9%左右。

相关报道一

工业结构调整面临五大难题

根据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发布的关于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研究报告,尽管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势头,但仍然面临重快轻慢、行业利润水平较低、产能过剩等五大难题。

重快轻慢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在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方面,7、8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9.75%,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8.45%,两者相差1.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轻重工业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略有扩大的趋势,工业增长“重快轻慢”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

大部分行业利润水平较低。从利润增长的行业来看,7、8两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少数行业,其他行业的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仍然较低。由此可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行业利润贡献具有典型的“二八法则”特点,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的压力较大。

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严重。2013年第三季度,尽管工业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比第二季度有所提升,但是由于行业退出和需求增长之间的滞后性,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产业结构升级的难度不断增加。从国际市场来看,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就业,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实施了制造业回归战略,而新兴市场也采取了保增长的政策主调,这些都对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挑战。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地方政府主导的工业投资项目不断释放新的产能,不仅使得我国钢铁、水泥、船舶、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而且在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

产业转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双转移的趋势,这一趋势尤其在今年第三季度显得更为严重。一方面,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高端制造业回归。另一方面,广大新兴经济体也利用更加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更便捷的物流、更丰富的资源等比较优势吸引国际投资,使得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流出中国。这种产业“双转移”现象给我国制造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前者不利于我国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后者不利于我国劳动就业水平的提升和工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任奕奕)

相关报道二

工业技术创新政策将倾向于解决产能过剩

2013年是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转型的调整期,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

赛迪研究院工业技术创新政策走势判断课题组在对第三季度我国工业技术创新政策进行研究时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在确定创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将技术创新政策重点落在了深入落实方面,在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知识产权及质量品牌方面都出台了相关文件,以支持工业技术创新。预计我国工业技术创新政策在2013年第四季度乃至未来发展方向上将继续分解工业技术创新细节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系统性。

当前,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多个行业均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突破一批重要的共性、关键技术。因此,工业技术创新政策将倾向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农机经销渠道开始进行发展模式调整

伴随农机市场阶段性深度调整,经销渠道开始呈现出结构性变化。部分经销商主动围绕市场态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转型,谋求新形势下新的生存、发展目标。 2023年,农机市场部分主机产品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一些农机渠道销量锐减、盈利降低,遇到一些竞争中的困难,步入到变革、退出或转型的赛道选择之中。 从主机供给端、销售输出端来看,2022年,国内大中拖制造企业近250家,经销商再次突破万家。平均每家经销商销售不到40台,且呈现出制造厂家减少、渠道数量增长的态势。国内水稻收企业40家左右,经销商3500余家,平均每家经销商销售20余台,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制造企业减少、渠道增长的态势。市场需求减弱,渠道压货增加,一些经销商出现经营现金流极度紧张的现象。为了熬过市场的冬天与低谷,迎来市场的春天和高峰,一些经销商的经销模式同步发生了改变。 一、由专营发展向多元发展调整 国四产品上市第一年,没有经历用户多季节复杂的作业验证,除龙头企业、领先企业外,现阶段整体市场缺乏差异化的品牌及产品优势。市场竞争激烈,受经营风险影响,部分区域渠道开始出现退出或转型现象。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及利润通道,渡过阶段性难关,个别经销渠道开始将传统的专营渠道转变为非专营经营方向发展。开始有规模较大经销商,重点以盈利水平为主要选择,筹谋剥离不盈利的专营品牌及产品,重新引进新的品牌和产品。一些专营渠道出现经营品牌越来越多的现象,进入混牌多元经营阶段。 二、由单一产业向成套业务发展 随着土地集中度不断增加,社会化服务作业组织增多,一些用户购机的整体需求及售后支持向中高端、大中型、一揽子提供购机解决方案方向发展。龙头企业和部分腰部企业逐步实现了产业拓展,基本实现了拖拉机、收获机及农机具等产品的一体化制造。主要经销商也形成了对应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整套农机的销售供给。用户普遍希望在一家经销商处就能买到最佳配套的系列产品,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够实现最高性价比的配套,同时售后服务也相对方便。做不到一次性产品配套供给就不能够全面满足用户的作业需求,致使传统经销单一产品的经销商竞争优势不断萎缩。为此,部分经销商开始丰富经销品种,通过自主配套、联合供给等措施逐步配齐耕、种、管、收、储等农业装备经销品类,能够及时提供多种作物全生命周期下的农业装备供给,满足用户对不同产品的购买需求。 三、由强势品牌向非强势品牌经营转变 一些非专营渠道,出于盈利的需要,部分有相对实力的经销商适时引进了非强势品牌。实际运行中,中小经销商普遍在强势品牌企业面前基本处于弱势状态,市场形势较好的时候,出于对强势品牌产品销量及影响力考虑,双方合作基本顺畅。遇到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达不到企业的经营要求,自身努力开拓的经销区域可能会被优化和调整。同时,非强势品牌一直致力于与实力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适时出台比强势品牌更优惠的促销让利、价格折扣等措施吸引有实力的经销商。有实力的经销商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非强势品牌,在与厂家合作中能相对享有较多的话语权,更容易获得厂家更多的资源支持。有的经销商有意识将非强势品牌逐渐培养成 “储备品牌”。这是因为有些非强势品牌本身就是细分领域的领先者,一旦与传统合作强势品牌产生授权区域经营纠纷,经销商能够快速的实施品牌切换,不致影响到整体销量及经营利润。 四、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经营突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市场需求低迷,一些经销商在进行经营重点调整的同时,主机企业同步进行渠道的优化和经销模式的调整,以积极打破销量低谷、增长乏力的天花板。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由被动营销过渡到主动营销是一种定势,开始推动智销、行销模式,主动拉动终端需求。龙头企业开始加大直播带货、短视频宣传、终端推广的力度。部分企业、经销商开展增加营销人员,加大巡回式产品推介,增加用户的认知度。尽管市场整体低迷,仍有部分经销商通过实施智销、动商实现了逆势增长。部分经销商活力增强,不再由以前的不主动、等客户、守门面,变得主动到市场终端去寻找潜在和意向客户,以改变用户观望情绪重、购买意愿弱的短期现象。不再坚持传统的等客上门,对老客户进行温情式回访,对新客户进行定向式的跟踪,通过激励措施鼓励老带新,以及当地有影响力的农机手、有名气的维修高手帮助推介,增加产品销售的机遇。 五、由持久合作向追求盈利转变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农机经销渠道净利润约为2-3%之间。龙头企业毛利率比龙头企业经销渠道毛利率高2%左右。市场发生阶段性调整,销售端的经营压力比主机企业更大。现在农机行业普遍采用进货时现款交易,销售时采取垫补销售。巨大的资金压力,使经销商资金捉襟见肘。经销渠道的资金造成积压超过一年,仅此一项就相当于经销渠道融资成本已经超过经营利润。若遇到补贴结算资金迟缓,经销渠道销量越大,资金及成本会居高不下,利润空间更加进一步萎缩。由于一些品牌产品类型多、占用资金大,经销商在产品销售困难时,希望多销售一些利润高的产品,对于不太好销售且利润较低的产品,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源。经销中小品牌不占用太多资金,又能对产品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经销商重点开始向相对低成本高利润的产品切换,运营模式发生转变。产品盈利基础成为主机企业和经销渠道合作的关键。 六、由散户争夺向重点客户竞争转变 产品优势如是无坚不摧的长矛,客户基础则是牢不可破的盾牌。客户是支撑企业实现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以往,在相对卖方市场条件下主机企业、经销商的客户管理力度偏弱。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客户关系建设,成为农机企业、经销商的首要任务。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当前农机个体用户购机比例不到30%,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等购机比例达到70%以上。为提升客户管理水平,一些主机企业和经销商一起制定客户关系发展规划,不断建立健全客户关系建设组织机构和运作体系。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实现对等维护,加强客户心声、客户关怀、客户接触、客户忠诚和客户拥护等建设。持续通过用户座谈、产品体验和用户走访等活动,加大大客户、关键用户和忠诚客户的维护管理。跟踪、研究和把握竞争对手客户管理趋势,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加大客户数据的梳理和研究,及时修正、调整本企业的客户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客户粘性。 七、由重使用员工向重培养转变 当前,无论是主机企业、经销渠道都面临营销人员的技能提升难题。从目前实际看,部分企业不重视营销体系建设,加上营销人员队伍变化较快,一年下来很少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往往新一批营销队伍形成基本是重打鼓另开张,摒弃以前的管理经验,周而复始的多次犯错后才会成长成为合格的营销人员,短期内无法胜任限时竞争。现在一些经销渠道缺乏优秀的销服人员,从进货、补贴结算等基本上靠厂商营销人员的指导或管理,遇到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企业竞争能力才会大幅提升。部分主机企业市场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等多由一人承担,加上营销人员严重缺失,后台催交任务繁重,连基本的正常走访都难以为继,对客户管理、客户分析以及临机处理能力等即缺少必要的技能,也缺少相应的时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企业开始加强营销人员队伍建设,注重营销人员的技能培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模式,分批对营销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进行市场模拟竞争分析,充分适应复杂条件下的市场竞争,考试合格后实行持证上岗。高度关注人员任务分配的合理性,充分保障营销人员的合法权益,以市场化的薪酬激发营销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向心力。 经销渠道变局已经是一种趋势,主机企业、经销商的双向有效选择成为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变化将催生新的市场竞争领先者。面对市场竞争态势,经销商应早日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致力于继续竞争的任何一家农机企业、经销商如果只是盲目跟进竞争对手策略,只能是越来越被动,成为“补篱”者、应急队,到处忙活、自乱阵脚。跟进时不了解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的背景、路径及策略,简单以价格战应对,则会在竞争中逐步消失自身原有的优势。这就要求尽快明晰自身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和经营目标,依据环境不断优化资源、提升能力、转变模式,主动谋求市场竞争的先发优势。[详细]2023-11-17 19:13

十月国内重卡销量公布!全年总销量或将定格68万辆!

10月份,我国重卡市场销量同比下降6%,四季度市场,会实现同比增长吗?快跟小编一起来看详细情况。 [详细]2022-11-03 09:50

沃尔沃建筑设备一季度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和42%

【第一工程机械网 编译】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总裁Melker Jernberg表示,该公司2021年第[详细]2021-04-23 18:06

【央视聚焦】挖掘机市场有多火?跟着央视看三一

2020年,在新基建及传统基建项目联合推动之下,我国挖掘机销量超过了32.8万台,同比增长39%。如[详细]2021-04-06 10:25

1月小挖同比下滑19.8%,被看好的市场需求是否面临反转?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物流停运、复工推迟、旺季展销会延迟等,直接[详细]2020-02-21 10:1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