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机打造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制造基地
2011年,为保证临港产业园的及时运行,时任三一重机董事长梁林河、总经理代晴华常驻临港,督促生产进度。“尤其是在小中心建设后期,林总每天晚上十点以后都会来现场督促进度。”主管小中心的基建工程师李工至今记忆犹新,“好几个晚上,他都跟我们通宵达旦。当时小中心的变化就跟看电影快进一样,一天一个模样。”
而在抓生产进度方面,代晴华则显得相当严格。“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我们那时候是一天三次会,代总基本就守在现场,有什么问题当场解决。”工艺研究本院的谭工对代晴华的细致印象深刻,“整整2个月,代总都带着我们在现场抓进度。那个时候人手不够,就从昆山借调,一定要确保三个厂房的准时开工。”
2011年8月份可谓最艰难的时候,台风“梅花”肆虐,又一直下雨,给生产进度造成不小的影响。“当时联合厂房顶部的排水管有一部分还没接好,下雨就一直漏水,地面湿哒哒的,设备根本进不了场。”为了赶进度,工艺研究本院的同仁们自己拿着拖把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把水拖干,有时候一天得拖个上百趟。
正是凭借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三一重机驻扎临港的同仁们,用热情、汗水与许多个不眠不休的坚持换来了如今的硕果。
“新的厂房立足智能化制造,通过信息化技术及生产线建设,使制造工艺再上新台阶。大量先进的设备也从根本上保证了生产工艺的精准。”在这种高自动化程度的生产情况下,整个产业园平均每5分钟即可生产一台挖掘机,产能可谓空前释放。
如今,临港产业园已进入红红火火的生产阶段,25万平米的生产面积,年产能达到4万台,不愧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挖掘机生产基地。
零距离接触最先进的挖机装配线
童班长负责挖机平台上线的最初几道工序,平台能够按计划和节拍顺利上线,关系到整条流水线的正常运行。“你看,从立体库出来的平台,通过转线机械手,稳稳地放在RGV小车上,一切都是全自动运行的,整整省掉了一个人。”童班长笑呵呵地说:“你没看见厂房里有叉车吧?这个立体库里存放的平台,都是通过地下输送线从结构件那边运过来的,也是全自动的。”
挖掘机的行走装置,是由总装线上的底盘班完成的,老刘是底盘班的班长,整条底盘生产线的每个零件、每种工艺,他都了如指掌。老刘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各种生产数据和事项,这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他带着我来到一个大家伙面前,“这是翻转机,就像螃蟹的大钳子,将下车架牢牢抓住,安全地进行翻转,然后送到下道工序。”老刘很健谈,俨然一个解说员,他快步走到一个崭新的设备面前,只见那设备就像人的一根手指,在下车架回转支承结合面上摸一圈,不到30秒,这道工序就完成了。“这是我们的机器人打胶机,够厉害吧,又快又好,省人呐!”
小张在30T回转支承螺栓装配工位已经3年了。他告诉我,在昆山的时候,回转支承螺栓装配是用一把80斤的力矩扳手完成的,拧紧一圈36个螺栓,需要10分钟,员工打一圈力矩下来很累,力矩误差较大,而且疲劳作业往往最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现在临港采用自动拧紧机,将螺栓装配时间缩短到5分钟,力矩精确,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其实自动拧紧机在车间里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了,从发动机联轴器,到回转马达总装;从合车螺栓,到配重螺栓等等,都有自动拧紧机摇臂的身影。
实际上,不管是童班长那里的转线机械手,或是老刘津津乐道的机器人打胶机,或是小张那儿的自动拧紧设备,都只是整个临港工厂自动化、省人化技术和工艺的缩影。这里似乎不是工厂,而是一座巨型的3D电影院,给我们演绎着一部科幻大片。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三一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