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面对更多因素挑战
7月10日,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在商务部研究院与波士顿咨询(BCG)联合举行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操作指南》发布会上指出,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际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中国企业自身在国际化核心能力上的欠缺,使得中国企业闯荡海外的道路并不平坦。而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走出去”尤将面对更多的“安全”、“政治”因素挑战。
并购成“走出去”主要方式
霍建国指出,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实力和能力不断增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开始占据重要位置。我国对外开放已经从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的发展模式转型。2012年,我国对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家企业进行了投资,对外投资流量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成为世界最大的5个资本输出国之一,位列第五位。其中,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2012年实现直接投资245.23亿美元,同比增长72.3%,占中国对外投资流量的43.2%。
目前,中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为亚洲国家和地区、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近年来,中国对欧美的直接投资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投资类别看,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采矿、批发零售、制造业和金融行业,其中商务服务占到四成以上,采矿业则占到18%左右。
当前,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仍十分艰难,但霍建国认为,各国间相互联系正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正在加深。“贸易与投资仍将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霍建国称,虽然大国的国际竞争激烈,但由跨国公司推动、以跨国投资为辅的全球化仍是发展的基本趋势。”
因此,“十二五”(2011年-2015年)时期,中国还将进一步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据商务部预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015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7%。
欧美需适应中国企业并购成“常态”
在中外专家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道路并不平坦的结果有多重原因,其中包括投资决策失误、市场变化、法律障碍,以及一些国家“冷战”思维带来的政治、经济负面影响。
“2010年,中国企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投资的‘中国城’,就因为发展目标确定不到位导致资金困难,难以为继;2012年,中国一大型企业在缅甸北部投资铜矿项目,由于对当地投资环境缺乏了解,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土地补偿问题,对我国国家和企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像中兴、华为、三一重工等在美国的投资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一案引发涉及美国国家安全、食品安全的风暴担忧。”
霍建国指出,在海外的投资主要触及的困难和挑战,与国内大大不同,仅有资金、技术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强劲的市场调研与全面的投资规划,企业是不可能在海外投资中获得成功的。
霍建国指出,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欧美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过去,主要是欧美来华投资,现在反过来了,有些国家或企业就有点难以接受。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投资障碍。当年,欧美来华收购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山特维克制造解决方案更新2025年新收入目标至60亿瑞典克朗
【第一工程机械网 编译】山特维克正在将2025年制造解决方案业务领域的收入目标从此前的40亿瑞典克朗[详细]2021-09-02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