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面对更多因素挑战
7月10日,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在商务部研究院与波士顿咨询(BCG)联合举行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操作指南》发布会上指出,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际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中国企业自身在国际化核心能力上的欠缺,使得中国企业闯荡海外的道路并不平坦。而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走出去”尤将面对更多的“安全”、“政治”因素挑战。
并购成“走出去”主要方式
霍建国指出,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实力和能力不断增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开始占据重要位置。我国对外开放已经从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的发展模式转型。2012年,我国对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家企业进行了投资,对外投资流量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成为世界最大的5个资本输出国之一,位列第五位。其中,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2012年实现直接投资245.23亿美元,同比增长72.3%,占中国对外投资流量的43.2%。
目前,中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为亚洲国家和地区、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近年来,中国对欧美的直接投资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投资类别看,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采矿、批发零售、制造业和金融行业,其中商务服务占到四成以上,采矿业则占到18%左右。
当前,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仍十分艰难,但霍建国认为,各国间相互联系正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正在加深。“贸易与投资仍将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霍建国称,虽然大国的国际竞争激烈,但由跨国公司推动、以跨国投资为辅的全球化仍是发展的基本趋势。”
因此,“十二五”(2011年-2015年)时期,中国还将进一步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据商务部预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015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7%。
欧美需适应中国企业并购成“常态”
在中外专家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道路并不平坦的结果有多重原因,其中包括投资决策失误、市场变化、法律障碍,以及一些国家“冷战”思维带来的政治、经济负面影响。
“2010年,中国企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投资的‘中国城’,就因为发展目标确定不到位导致资金困难,难以为继;2012年,中国一大型企业在缅甸北部投资铜矿项目,由于对当地投资环境缺乏了解,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土地补偿问题,对我国国家和企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像中兴、华为、三一重工等在美国的投资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一案引发涉及美国国家安全、食品安全的风暴担忧。”
霍建国指出,在海外的投资主要触及的困难和挑战,与国内大大不同,仅有资金、技术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强劲的市场调研与全面的投资规划,企业是不可能在海外投资中获得成功的。
霍建国指出,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欧美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过去,主要是欧美来华投资,现在反过来了,有些国家或企业就有点难以接受。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投资障碍。当年,欧美来华收购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
企业自身“内功”仍需强化
“打铁还需自身硬。”外部障碍多重加身之下,霍建国认为中国企业的突围还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对各个案件进行解剖,有针对性从内发力。
对于如何应对“走出去”困境, BCG全球CEO李瑞麒表示:“结合国内外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中国企业应该至少掌握走出去的‘规定动作’,之后再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选动作’。”
据悉,此次BCG与商务部联合启动中国企业国际化拓展项目也正是为了帮助和指导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前先掌握好“规定动作”。
商务部研究院与BCG通过深度调研,历时一年完成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操作指南》,则结合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教训和跨国公司国际化的成功实践,剖析与企业国际化密切相关的战略规划、治理管控、人才、品牌、社会责任及风险管理等六大能力,提出了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若干路线图。
是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在与30多家中国“走出去”企业座谈时也指出,提升企业国际化能力,除了做到“指南”要求的六大能力外,还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自身苦练内功,打好基础;二是善于借助外力,学习成功经验提升能力;此外,政府扶持引导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三方面都做好了,企业国际化才能进行得比较顺利。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山特维克制造解决方案更新2025年新收入目标至60亿瑞典克朗
【第一工程机械网 编译】山特维克正在将2025年制造解决方案业务领域的收入目标从此前的40亿瑞典克朗[详细]2021-09-02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