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经济增速料回落 短期刺激政策难出台

2013/07/02 08:42中国证券报

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表示,在总需求依旧疲弱以及企业去库存持续情况下,二季度及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可能继续回落。考虑到政府部门对当前经济增速下滑容忍度提高以及推动经济转型的决心,短期刺激政策料难出台。去产能、去杠杆是下半年经济发展主线。未来经济增长需要在去产能过程中推动结构性改革,依靠改革释放红利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季度经济增速或继续回落

分析人士表示,总需求疲软以及企业去库存持续,将导致二季度经济增速继续下行,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下行至7.5%左右。

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相比一季度表现,二季度经济仍处弱势徘徊阶段。从“三驾马车”来看,出口在外部环境没有大的冲击下挤出水分、回归真实,投资受制造业低迷影响略有下滑,消费增速稳中有升,经济并未出现明显企稳回升态势。

“受累于工业及外贸领域下滑,二季度增速将有所降低。”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表示,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降至7.6%。“现在经济谈不上回暖,经济走势仍呈L型底部波动态势,新的上升周期可能要到三年后出现。”

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中国银行(601988)报告认为,三季度经济可能小幅回升至7.8%左右,全年能够实现7.5%的调控目标,不排除达到8%的可能。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称,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困难、PMI指数走低、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都为经济回升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城镇化加快推进、消费和出口恢复性增长及基数等因素,为经济保持稳定甚至小幅回升奠定了基础。

尽管经济整体放缓,但长期看仍有继续增长的潜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点非常明晰,即在准公共产品领域的潜力,包括水利建设、空气治理等,并且这些领域可引导民资进入。下半年高层将召开一系列会议,讨论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7至10月有望出现一系列信号,中国经济会有新的变化。

去产能去杠杆成经济发展主线

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对当前经济增速下降的容忍度明显提高。在加快淘汰过剩产能、推动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短期刺激政策很难出台,依靠信贷扩张刺激经济的措施也将被摒弃。去产能、去杠杆成为下半年经济转型的主线。

中信证券(600030)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刺激经济的短期政策难以出台。“一是政府基本接受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认为当前的增长明显偏低;二是短期并没有出现明显让政府作出刺激政策的契机,如大幅度的增速回落和就业恶化;三是财政稳健的要求和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心将制约短期出台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扩张政策。”

对于去产能问题,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何维达指出,下半年最急迫需要去产能的产业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其他行业还有玻璃、稀土等,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等部门。“如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不振,钢铁等商品出口大大减少。在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钢铁、建材需求减少。与此同时,我国去年粗钢产量位居全球首位,比排名第二至第十的国家产量总和还多。”

何维达认为,应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技术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政府要尽快出台统一的环保标准,更要严格执法,少干预,多监督。

“去产能的过程也蕴含机会。”何维达称,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进行技术升级、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企业将迎来一波机会。另外,大多数产能过剩的部门也伴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环保行业也将大有可为。

对于去杠杆问题,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表示,近十年来中国全社会的杠杆率上升了40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债务绑架了中国经济。不断攀升的社会融资总量以及表外融资、债券融资的大幅增长,与下行的经济增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和背离。后续调控政策还会继续出台,金融市场余震可能不断。货币政策需要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寻找均衡,避免“去杠杆化”过猛,给实体经济带来伤害。

李慧勇表示,去杠杆化需要大力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在陆家嘴论坛(官方站)上表示,中国企业债务问题严重,但问题不是债务规模,而是这些企业的还债能力。中国未来五年要安排一个漂亮的去杠杆化过程。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为何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详细]2020-05-22 15:43

29地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粤苏全年GDP总量有望首破10万亿

2019年三季度全国经济数据公布后,地方经济答卷陆续交出。 29地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时代[详细]2019-11-05 14:07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我国经济增速接近触底

日前,新供给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接近触底,经济增长最可能的形态是“L”型,并在“L”型的底部会出现小波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目前来看,现在应该是中国经济最接近底部的时间。触底后的中国经济尽管不会出现大幅反弹,但经济增速不会更低,将来最可能的走势是大“L”型,“L”型的底部会有小“W”型,就是小的波动。如果这个大“L”型的走势能维持5~10年,对于中国完成中长期发展目标是有利的。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也表示,预计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是经济新常态的繁荣期。所谓的新常态繁荣就是一个大的“L”型加上温和的反弹。 判断经济触底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观察。刘世锦说,从需求侧看,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主要依靠高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领域的高投资,如果这三只“靴子”落地,就说明高投资触底,也就是需求侧经济的触底。目前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最高点是在2000年,最近几年是政府稳增长的工具;出口投资增速去年变成负增长,这是偏低的,还要继续观察能否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14年已经见顶,去年8月以来单月同比已是负增长。 因此,房地产投资增速负增长何时能基本稳定,甚至出现正增长,房地产投资何时就能触底。三只靴子基本就能落地,从需求侧看,整个中国经济基本就能触底。刘世锦说。 在供给侧方面,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刘世锦称,由产能过剩引发的两个主要问题就是通缩和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为负)。因此供给侧触底的标志,就是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和企业效益触底。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一些制造业中最好的企业都开始亏损,这说明价格很可能已跌至最底部,不能再低了,因为这个行业还要生存。所以,大宗商品价格的最低点很可能已经过去了。企业效益的底部就是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并保持适度增长。”刘世锦说。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6年的回落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估计在2016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 值得注意的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触底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去产能,这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姚余栋称,供给侧改革是维持新常态繁荣持久、稳定的根本之道,中国一定要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上世纪80年代日本忽略了供给侧改革,至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就陷入长期衰退。刘世锦也表示,供给侧改革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其中,去产能是改革的首要任务,尽管当前推动难度大,但必须在一两年内有实质性见效。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甚至认为,中国现在最有条件也最有空间进行供给侧改革,如果供给侧改革进行得比较顺利,能够迅速释放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中国经济可能不是“L”型,未来有可能出现大翻转。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都需要更大些,思想还要更解放一些。[详细]2016-04-12 18:01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接近触底

[中国基金网11日讯]新供给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与会专家认为 昨日,新供给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接近触底,经济增长最可能的形态是“L”型,并在“L”型的底部会出现小波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目前来看,现在应该是中国经济最接近底部的时间。触底后的中国经济尽管不会出现大幅反弹,但经济增速不会更低,将来最可能的走势是大“L”型,“L”型的底部会有小“W”型,就是小的波动。如果这个大“L”型的走势能维持5~10年,对于中国完成中长期发展目标是有利的。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也表示,预计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是经济新常态的繁荣期。所谓的新常态繁荣就是一个大的“L”型加上温和的反弹。 判断经济触底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观察。刘世锦说,从需求侧看,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主要依靠高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领域的高投资,如果这三只“靴子”落地,就说明高投资触底,也就是需求侧经济的触底。目前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最高点是在2000年,最近几年是政府稳增长的工具;出口投资增速去年变成负增长,这是偏低的,还要继续观察能否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14年已经见顶,去年8月以来单月同比已是负增长。 因此,房地产投资增速负增长何时能基本稳定,甚至出现正增长,房地产投资何时就能触底。三只靴子基本就能落地,从需求侧看,整个中国经济基本就能触底。”刘世锦说。 在供给侧方面,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刘世锦称,由产能过剩引发的两个主要问题就是通缩和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为负)。因此供给侧触底的标志,就是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和企业效益触底。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一些制造业中最好的企业都开始亏损,这说明价格很可能已跌至最底部,不能再低了,因为这个行业还要生存。所以,大宗商品价格的最低点很可能已经过去了。企业效益的底部就是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并保持适度增长。”刘世锦说。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6年的回落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估计在2016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 值得注意的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触底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去产能,这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姚余栋称,供给侧改革是维持新常态繁荣持久、稳定的根本之道,中国一定要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上世纪80年代日本忽略了供给侧改革,至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就陷入长期衰退。刘世锦也表示,供给侧改革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其中,去产能是改革的首要任务,尽管当前推动难度大,但必须在一两年内有实质性见效。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甚至认为,中国现在最有条件也最有空间进行供给侧改革,如果供给侧改革进行得比较顺利,能够迅速释放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中国经济可能不是“L”型,未来有可能出现大翻转。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都需要更大些,思想还要更解放一些。[详细]2016-04-11 10:39

山西省各市经济增速分化严重 长治如何破解煤炭困局?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2015年,山西GDP增速3.1%,还不到全国一半,创下了34年以来的最低值。 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据了解,山西拥有全国1/3煤炭储量,与煤炭相关的传统产业在工业总值的占比达70%以上,可谓是“一煤独大”。然而,由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随着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山西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山西省各市经济增速分化严重 新京报记者从当地人士手中得到的一份山西省的统计快报显示,2015年山西11个地级市的GDP增速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其中既有大同和太原以9%和8.9%的高增速领跑全省,也有吕梁、长治和朔州三市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吕梁曾连续十年领跑山西省GDP,因为煤炭市场的萧条,经济增速排名垫底全省。 GDP增速排名倒数第二的长治市位于山西的东南部,工业以煤炭为主。公开资料显示,长治市2014年煤炭、焦炭、钢铁、电力等四大主导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98亿元,占比为67.5%;炼焦行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占比为7.1%。 据长治市政府网站上的一份报告称,近年来,煤炭等主要能源产品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下跌,致使长治工业经济大幅下降和回落,暴露了工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等资源性工业发展的弊端。 这份统计快报显示,2015年,长治市的GDP为1195.1亿元,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二位。但是,经济增速却为-2.9%,排名第10位,倒数第二。而2014年长治经济增速为5.1%,排名全省第四位。仅仅过了一年,长治市的GDP增速排名下滑6位,增速由正变负。 长治如何破解煤炭困局? 据长治一位政府公务人员介绍,为了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从2014年6月16日起,长治市开始实行“创环境办实事保增长”周报清单制度。清单包括招商引资项目情况、上级政策落实情况、民生事业改善以及其他方面内容。记者发现,这张清单公布的内容非常详细,细致到每个县做了几件事、做到什么程度。 此外据该人士介绍,长治还突出创新驱动,如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在长治市最近一次市委常委会上,会议还指出,要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第一新兴支柱产业来培育,并发展面食产业。 这些举措效果如何,该人士表示,长治的转型近两年才开始,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推动改革。 据《长治日报》近日报道,针对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长治市大幅拓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和潜力。按照国家投资安排的重点和方向,及时筛选上报项目,2015年全年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18.04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采煤沉陷区11亿元。另外,长治市政府还全力推进全市“百日百项工程”开工计划和“四个一批”活动,109个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详细]2016-03-03 17:2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