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国产机器人初亮相 专家称应加大投入

2013/05/22 09:14科技日报

——研发历程——

自主创新填补救援机器人的装备空白

救援机器人,公众最近最深的记忆,恐怕就是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及核辐射灾害后出现的机器人。当时福岛核电站由于核泄漏,搜救人员难以进入现场,由机器人进入拍摄了珍贵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到电站内部受损情况。

“我国将这种在特殊环境服役的机器人称作特种机器人,类似于国外服务机器人类别中的专用服务机器人。”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刘进长研究员介绍。

“在此领域,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早,二三十年前就开始着手相关工作。”齐俊桐介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地震救援队伍体系,然而,在救援机器人装备方面尚属空白。相对西方发达国家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的技术装备研发水平,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家救援队使用的装备绝大多数来自进口。”

“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装备,替代和辅助救援人员进入危险环境开展地震搜索任务,非常迫切。”刘进长说,为了改变我国应急救援装备依赖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满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高效处置的实际需求,我国从“十一五”开始重视地震搜救装备的研发,并立项支持研制此类机器人,“十二五”滚动支持一些项目,旨在形成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应急救援装备系列产品,增强我国在地震应急救援领域技术的核心竞争能力。

——专家建言——

“应加大对应用救援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投入及储备”

“本次任务是我们研制的机器人第一次实战救援应用,对于进一步测试、检验这三款样机的实用性、可靠性、现场可操作性、以及与搜救队员的协同互助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齐俊桐也承认,科研成果转化成装备还需要一个过程。

“救灾没有彩排,我们以前也做过搜救演练,但面临实战,效果还是有差距,每一次任务都要争分夺秒。未来发展趋势是机器人和救援队一起走,这就要求‘提速’机器人运输和工作效率,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整体性和可靠性,加强装备的便携性。”齐俊桐说:“这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我们正在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交流下一步如何改进形成装备,并推动救援机器人批量化生产。”

“科技计划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以后还可以不断在上面扩展应用。”刘进长说,例如,旋翼飞行机器人最早是面向地震救灾需求,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海面溢油监测与作业、高压线巡检、高压输电线路架线、农业农药喷洒等。

“此次通过现场实施及参与救援作业,对今后总结形成一套科学、规范、高效和安全的机器人救援作业操作方法、制度和标准,意义重大。”陈利明也认为,要设计出一套可适应现场救援的智能化功能装置,需要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现在关键是如何提升产品机构质量及整体的作业可靠性。

“国家应加大对应用救援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投入及储备,并从资金、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陈利明建议,应从国家层面推广大型救援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进一步加强、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应急’作为一个常态化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储备,保证‘应急’时‘一拉就响’,才能实现救援的目的,否则就丧失了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 陈利明说。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创新驱动将改变国产机器人“大市场、小份额”现状

在不久前闭幕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是应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23万个机器人当中56%的机器人是中国在使用,其次是日本、美国、韩国。 中国有如此巨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产业创新弱、产业相对小、竞争能力差,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瓶颈”。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认为,这反映了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现状。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壮大。 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遭遇核心技术瓶颈是国产机器人崛起的一大“心病”。我国机器人三大关键部件——电机和服务器、减速机、控制系统主要来源于国外厂家。不少国内企业只是购买进口零部件后集成组装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说:“不仅仅在机器人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我国机器人本身的技术性能,比如精度、稳定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方面与国外产品也有一定差距。”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应用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宋晓刚说,“机器人不像其他设备,买一台看看说明书就可以用了。它一定要根据用户的生产单元或者生产系统集成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需要解决好不同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与机器人进行很好的集成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认为,“我国机器人产学研结合力度和效率仍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落后于创造力活跃的欧美国家。现有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成果转化机制和科研评价体系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求,改革是唯一出路。” 工信部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量以年均58.9%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5到1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将高速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工业机器人市场年需求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约80万台。 需求增长拉动技术提高。“实现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灵活的机器人大有可为。”王天然说:“中国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设计技术并积累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经验。有一些公司已经在市场当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了良性的循环。” “我国机器人产业基础低、市场大,而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说。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中。坚持创新发展,靠创新塑造增长新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才能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 专家介绍,创新驱动促进未来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化进程,必须从多种途径寻求“突围”和赶超,从市场、企业、政府等几方面探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制定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正在组织制订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发展的步骤、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与零部件以及产业化路径。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走中国特色的差异化机器人发展道路。陈小平介绍,相较于工业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和新型机器人领域,国内外差距较小。未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要想实现“弯道超车”,最可能的途径就是发展服务机器人。 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中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宋晓刚说,对机器人产品的检测、评定和认证,要有一个国家级的、公正的、第三方的检测评定机构,这既可以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又是对机器人产品的应用客观通过检测、评定来加以引导。 工信部装备司处长王建宇表示,机器人未来发展将以“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强化基础、提升质量”为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机器人关键部件和高端产品应用的突破,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国家将加大研发投入,夯实产业基础,集中突破重点产品,加紧研制下一代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储备产业创新技术。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标志。人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时期,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必将紧跟全球新一轮变革的步伐,迎来发展的春天。[详细]2015-12-07 10:24

中联重科新型应急救援装备科博会上受追捧

日前,中联重科应急装备公司多款新型应急救援装备在第十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亮相并广受关[详细]2022-11-21 15:18

这群三一“钢铁硬汉” 把火场变成了片场

三一消防救援动作大片,正在上映,快来点击观看! 《云中漫步》马上上映  男主角:55米登[详细]2019-11-11 11:03

BICES 2013工程机械造型与外观质量评比特等奖赏析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2013年度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顶级盛会-BICES 2013(点击专题报[详细]2013-11-01 15:42

聚焦BICES 2013:八达重工救援机器人高清组图

2013年10月15-18日,第十二届BICES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详细]2013-10-23 15:4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江苏八达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八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位于江苏省新沂市经济开发区。2012年9月进行股份制改造更名为江苏八达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573万元,并于10月31日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公司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机电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内唯一研发、制造、销售“双动力”特种工程机械的厂家。主要产品有:“双动力”全液压轮胎式、履带式抓斗起重机和抓料机,以及大型装卸、拆除、抢险机器人等。目前产品共八大类九十多种规格,其中机、电混合型“双动力”驱动的主导产品具有多项自有知识产权,多次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前,公司承担国家科学技术支撑计划、火炬计划以及多项省市科技项目。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