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企业信用销售引发应收账款风险

2013/02/05 09:44中国会计报

应收账款风险陡增

据了解,工程机械公司在销售的过程中大多采用激进的信用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是工程机械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原因。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王仲兵表示,这些激进销售模式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最主要风险就是拉动销售规模的同时推高了应收账款;另外按揭销售过程中若客户逾期不还款则企业面临向银行回购设备风险,而融资租赁的分期回款周期会挤占企业大量现金,这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不能忽视的是:巨大的竞争压力会导致商业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并最终引发未曾预料到的问题。

其实,工程机械类企业使用信用销售模式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某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如果在未来想要占领市场,就不能完全依靠现金销售模式。信用销售模式的开发,意味着市场是有需求的。

“但是,企业不能滥用自己的商业信誉,如果把信用低的记录当作信用高的记录计入自己的账本里,人为地提高投资者对于可分配利润的预期,这样的做法就不可取了。”上述专家称。

会计政策的选择难题

“人为地提高投资者对于可分配利润的预期”这种做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缩减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来实现的。那么,这种做法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呢?王仲兵表示,在社会固定投资增速下滑、政策落实力度低于预期及行业复苏前景并不明朗的前提下,买方(客户)资金缺口放大而导致还款能力急剧减弱,相伴而生的就是银行逐步收紧买方(客户)放贷条件。这样,大量激进销售模式产生的应收账款必然面临着变为坏账的风险,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就应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或提取回购设备准备金。但是,企业在行业周期性低迷背景下持续采用激进销售模式却缩减坏账计提比例,这显然是一种逆周期的会计政策选择,给市场以财务造假的猜疑,也就有可能面临到被做空的压力。

上述专家也表示,缩减坏账的计提比例其实是在缩减账龄。

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及到企业的会计诚信问题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企业的商业信用被高估,投资者很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欺诈风险。

风险的规避方法

企业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做法规避信用销售模式带来的这些风险呢?王仲兵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首先,当务之急是强化对应收款项回收的控制,强化坏账准备计提的内部控制,防止激进销售模式的会计业务风险转变为企业系统性风险;其次,由于各种销售方式存在的风险差异很大,确定合适的收入信息披露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不同销售模式应建立起差异化的信息披露方式;再其次,收入风险控制要超越特定会计报表项目的风险视角而从整体价值链角度进行管控;最后,进行有效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沟通,进行恰当的市值管理。

其实,不仅仅是信用销售,现如今,工程机械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来实现较大的利润增长。在融资租赁中,企业就会利用抵押担保这样的金融工具。那么,金融工具的使用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呢?这些风险又该如何规避呢?王仲兵称,金融工具的使用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就会发生风险收益向风险损失的转化。在规避上述风险问题上,他给出的主要建议包括:首先,金融工具的选择必须与企业特定的商业模式相匹配,以实现企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协调,核心是专注于主业经营。其次,企业应围绕特定商业模式下的金融工具建立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其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最后,提高金融工具使用者的专业水平与道德水准,杜绝金融工具的技术风险向执行者风险甚至于企业制度风险的演化。

“总体而言,面对金融工具的使用风险,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建立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合理配备人员。”王仲兵最后说。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