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煤彻底市场化 牵动电力与铁路改革神经

2012/12/26 09:49中国经济时报

业界认为,电煤价格并轨要以深化电价改革和保障铁路运力、以政府退出价格管制为先导,否则煤炭、电力与铁路之间的行业矛盾并非一纸通知就能化解。

国务院办公厅12月25日发布了《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而在此之前,曾被业内广泛关注的版本是国家发改委起草的《取消重点合同煤推进电煤并轨》。

“此次由国务院层面发文,既体现了国务院对电煤并轨问题的重视,也表明电煤并轨绝非一纸通知便可化解各方积蓄多年的矛盾。”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电煤彻底市场化,煤价或上调

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实施电煤价格并轨为核心,逐步形成合理的电煤运行和调节机制,实现煤炭、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钱平凡认为,从意见可以看出,国家意在建立电煤产运需衔接新机制。

根据意见可知,自2013年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国家发改委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自主协商确定价格;鼓励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

在该意见出台前几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解除发电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即从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

“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发改委发布该通知也是为国务院上述意见出台扫清政策壁垒。”林伯强说。

合同煤、市场煤长期存在于煤炭市场,阻碍了煤炭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合二为一的做法有利于煤炭价格的市场化。”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协商、独立确定合同的做法,将更多参考煤炭供求关系来确立煤炭价格,对其长期发展非常有利。

中宇资讯分析师关大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当前的电煤市场来说,取消双轨制首先会带动煤价上调。“但是考虑当前动力煤市场行情一般,市场煤价并不高,今年合同价上调并不多,基本在30元/吨左右,还是在市场可承受范围之内。”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宏观经济仍然不是很景气,对电煤需求不旺,取消电煤双轨规制,短期内难以扭转一年来大幅下降的电煤价格。

“签订长协合同可以在量上给电力企业以保证,但是并没有明确价格是否会随行就市。”不过,在关大利看来,从山西已经签订的电煤合同来看,合同价还是低于市场价,后期是否会调整,多长周期调整一次,现在还不好说。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待完善

意见强调,将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同时将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的比例由30%调整为10%。

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在一定程度可以化解电企的部分压力。但在“计划电,市场煤”的机制下,能否在达到条件之后及时启动电价调整,是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关大利看来,由于目前市场煤价格不高,短期上调电价的可能性不大,这主要还是为后期作准备。

一家中央发电企业的新闻发言人谨慎地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认为,此次国务院意见中,最有争议的就是煤电价格联动的相关规定。“以年度为周期进行煤电价格联动,时间太长。”

宛学智也认为,以年度为周期的做法,时限过长、灵活度不够,相关企业很难及时作出调整,而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比例较低,很难满足市场要求,削弱了企业的自主把控能力。

煤电联动政策始于2004年年底,国家发改委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

“之前以半年为调整周期,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常常遭到执行不到位的诟病,致使发电企业背负了很多政策性亏损。如今以年度为周期,可能会加剧煤炭和电力行业之间的矛盾。”上述发言人表示,虽然将电力企业自我消纳的煤价上涨幅度调低,但电力行业仍有顾虑。

对此,中电联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首先应完善煤电联动政策,清晰明确煤电联动的触发启动点,加快形成客观反映国内实际到厂煤炭价格指数,取消燃煤电厂自行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政策,在电煤价格涨幅超过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同步实行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联动。

关键是电力和铁路改革

“如果完全依赖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总是在政府价格管制前提下提高电价,则电力行业将永远被锁死改革低效的路径上。”林伯强如是认为。

钱平凡补充道,此后,电价改革和铁路运力分配等相关改革应尽快提上日程。

对此,中电联的态度是,电煤价格并轨要以深化电价改革和保障铁路运力为先导,并且将电煤运输全部列入国家重点运输计划且将运力主要配置给发电集团,铁路部门优先调度安排电煤运输。

意见也有针对性地指出,推进电煤运输市场化改革。要求铁道部、交通运输部要加强对有关路局、港航企业的指导,完善煤炭运力交易市场,依据煤炭供需双方签订的合同和运输能力,合理配置运力并保持相对稳定,对大中型煤电企业签订的中长期电煤合同适当优先保障运输。对签订虚假合同、造成运力浪费或不兑现运力、影响资源配置的行为要依法依规加大惩罚力度。

此外,意见强调,将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鼓励煤电联营,增强互保能力。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在坚持优先调度节能环保高效机组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经济调度因素,同等条件下对发电价格低的机组优先安排上网,促进企业改善管理、降低能耗和提高技术水平,为实行竞价上网改革探索经验。

不过,林伯强认为,国务院出台的该意见并没有对电力改革抑或电价机制改革提出目标和时间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责任编辑:Anny

文章关键字电煤 煤炭 铁路
相关阅读

电煤并轨意外遭市场冷遇 5煤企签折中合同

日前,发改委正式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改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存在多年的重点合同煤成为历史,但令人意外的是,煤企电厂对此项政策的出台却十分冷静。据了解,在山西5大煤企签订的中长期合同中,参考价格虽略高于2012年重点合同价,但也低于现行市场价。上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解除发电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取消对合同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的有关规定,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持续多年的重点合同煤将成为历史。此前,由于我国实行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和市场煤炭价格“双轨制”。重点电煤价格一般低于市场煤价格,最高时每吨价格差距甚至可达数百元,因此煤炭企业抱怨连连。但发改委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市场煤”“计划电”的双轨制不再困扰煤电市场时,煤炭行业的冷淡反应反而有些出人意料。业内人士称,在煤炭黄金十年的时候,煤企哀怨重点合同价远低于市场价,可是在今年市场煤价接近合同价的时候,重点合同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煤企的订单。中宇资讯提供资料显示,截止本月21日,下游六大电力企业煤炭库存总量1522.28万吨,平均可用天数21天。由于下游需求疲软,再加上进口煤数量攀升,库存高企成为煤市挥之不去的弊病,电厂对煤炭的采购积极性并不高。据记者了解,日前,山西省省内大型煤炭企业,包括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煤业集团等已经召开用户座谈会,但部分煤企与电企已签订的中长期合同中参考价格并未出现大涨。金银岛分析师戴兵介绍说,最终签订的中长期合同中,电煤价格虽略高于2012年重点合同价,但低于现行市场价。电煤由重点合同转为中长期合同后,从目前签订的价格来看,目前对电力企业造成的压力并不大,如果2013年可以推动煤电联动的话,我国的电煤价格市场化将得到更为有利的推进,戴兵说。中宇分析师徐彬也表示,短期看,电煤价格并轨会对电力企业不利,尽管市场煤和重点合同煤价格已经很接近,但还是有差距的。煤炭资源在未来仍是我国主要能源产品,经济企稳回升后煤炭需求量必然会有一定上升,那么煤价若涨,电厂的日子就会不好过了。因此,电厂呼吁一整套配套措施的出台,建立完善市场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电煤价格并轨。[详细]2012-12-26 09:02

发改委解除临时价格干预 电煤价格并轨就绪

电煤价格并轨又向前走了一步。国家发改委21日宣布,从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发电用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价格将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 这被认为不仅是给原来的干预政策画个句号,更是宣布电煤价格暂时并轨。煤炭分析师李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里的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决定,包括原来的合同煤和市场煤,不过,“临时”也表示未来只要有需要,发改委随时可以重新干预。但他同时也认为,市场化潮流不可抗拒,只要今天放开了,未来很难再走回头路。 自从去年以来,国家已上调了上网电价,同时煤炭价格不断下跌,市场煤的价格已经接近重点合同煤的价格。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向本报记者称,由于煤价上涨动力减弱,取消限价对煤炭市场不会产生影响。   电煤价格干预始末 国家发改委对电煤价格的干预由来已久。 2008年起,由于物价涨幅较快,尤其是煤炭价格暴涨,而电价因为涉及民生而不能屡屡涨价,国家开始加大对电煤的干预力度。 2011年末,国家发改委宣布2012年继续实施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规定2012年合同价格在2011年年初签订的合同价格基础上,上涨幅度不得超过5%。与此同时,对市场交易电煤亦实行最高限价。 此次发改委发文终结的是2011年底的干预措施。2011年,煤炭价格步步高升,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一度涨至近900元/吨。发电企业亏损严重,叫苦不迭。 发改委因此在2011年11月底发布《关于加强发电用煤价格调控的通知》,对合同电煤适当控制价格涨幅。具体而言,纳入国家跨省区产运需衔接年度重点合同电煤以及产煤地用电煤,2012年合同价格在2011年年初签订的合同价格基础上,上涨幅度不得超过5%。 对市场交易电煤实行最高限价,5500大卡的电煤平仓价最高不得超过每吨800元。不过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跌。12月19日前一周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为635元/吨。低于发改委限价165元,比去年同期也下降200元左右。 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也发布文件,要求2011年重点合同煤价格与2010年等同。不过上述煤炭行业人士称,虽然发改委屡次对电煤价格干预和限价,但实际执行情况还是根据市场价格变动调整,甚至出现各种腐败猫腻。 这意味着去年底的“限价”,已经没有实际作用。另据本报记者了解,电煤价格并轨方案已经几经修改,只待正式发文执行,限价和干预措施也需及时清除。 煤企“谨慎乐观” 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就是取消对合同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将会为电煤最终并轨扫除障碍。 不过,今年8月以来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电煤价格并轨方案,始终没有下发。该方案对煤、电、运以及煤电联动等环节的详细规定外界并不知晓,尤其是在煤电如何联动更为电力企业关注。 河南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义马煤业的电煤能占到总产量的50%~55%。2012年有1000万吨的电煤,一吨比市场价低100~120元;2013年预计电煤是1100万吨,在煤炭价格这么低的情况下,如果还按照往年限价,企业的损失仍旧很大。 “今年进口煤冲击非常大,11月份近2900万吨,预计12月份能达到3500万吨,但港口的船只却非常少。”秦皇岛一位煤炭贸易商向记者介绍,加上现在煤炭价格已经低于重点电煤最高限价每吨大约160元,即便是放开,煤炭价格也上不去。而且预计未来煤炭价格还是会小幅下跌。 上述义马煤业负责人也表示,在煤、电双方谈判中,对煤炭价格起影响主要还是煤炭企业本身的大小和实力,规模大并且资源储量丰富的,在谈判中就能占据主动,也影响煤炭价格。因此,即使取消了干预,也要看企业自身的情况。 对此,多家电力企业人士并不愿意多谈。华能国际电力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一位人士仅表示,取消干预之后的具体影响现在还很难判断,因为今年的煤炭形势不同于往年,所以还要看具体情况。 目前,国内煤炭价格仍处低迷态势。秦皇岛煤炭网数据显示,12月19日,海运煤炭网指数中心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本期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为635元/吨,较前一期再度下跌并且跌幅有所增大,本期下跌3元/吨,跌幅为0.47%。[详细]2012-12-24 09:46

电煤价格并轨方案已获批 电价实时联动落空

据业内人士透露,电煤价格并轨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最快将于本周五下发到相关单位。电煤价格并轨将取消煤炭重点合同,改为中长期合同。但电力企业希望电价实时联动的意愿落空,方案只表示将继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在电煤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依法采取临时措施。 据了解,煤炭企业2013年订货会已经陆续召开。据上述人士介绍,山西重点煤企的合同并轨做法为,以2012年重点合同量和市场交易量为基础量与各用煤企业签订2013年合同。煤价比原重点合同价适当提高,各煤企价格拟提高幅度不等,最高位每吨提价35元。 目前来看,原重点电煤合同价基础上提高后的煤价与最新市场价已经非常接近。海运煤炭网12月5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40元/吨,与前一期持平。其中,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的中准水平维持在635元/吨。 对于当前煤炭市场供需状况,据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总经理李学刚介绍,近期秦皇岛等环渤海地区主要发运港口锚地待装煤炭的船舶数量持续偏低,显示沿海地区动力煤供求的活跃程度不高,市场动力煤价格依然存在下行压力。但同时,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正在进一步好转,促进了电力、煤炭等能源消费的增加。 国家电监会发布的调度口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11月当月全国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7.41%,创下今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与此同时,11月末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的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也比10月末减少了5天,库存对市场动力煤价格的压力有所减轻,也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煤炭采购热情。[详细]2012-12-06 09:43

电煤并轨报告上报国务院 煤炭价格拟放开

自2013年起,国内煤炭市场将完全放开,国家不再干预煤炭价格。本报记者从行业内部独家获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关于取消重点合同,推进电煤价格并轨》的报告已上报国务院。 煤炭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为市场化改革提供契机。业内专家透露,根据煤炭市场化改革精神,明年起将取消煤炭重点合同,实施电煤价格并轨,国家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方案。 “取消重点合同后,煤矿企业和用户企业不分所有制和隶属关系,可以公平自主衔接订货,优质优价。同时,国家不再规定哪些是重点行业和重点保障领域。”上述专家说。 同期,发改委已就《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做好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预计11月底、12月初出台。 十余年市场化改革落地 国家煤炭市场化改革方案的调研,始于今年6月。 上述业内专家说:“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方向明确。但为保障改革顺利进行,在具体的改革措施和进度上强调平稳有序,保持煤炭电力价格基本稳定。” 落实到2013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上,发改委要求:确保改革衔接的平稳,在签订电煤合同时,在矿点、电厂和供货渠道等方面要保持相对稳定;强调以煤炭企业和终端消费企业为供货主体,直接签订供应合同。 同时,发改委将对供需企业签订的年度或者中长期合同进行汇总,铁路、交通部门对汇总合同进行衔接。国家对产运需三方认可的合同要进行备案,作为日常监督的工具。且对电力、化肥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的用煤,国家在运力安排上要有所倾斜。 此外,在不下达铁路运力框架方案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能力,参考近年来铁路实际发运的情况,确定明年与用户企业进行衔接总量;用户企业要根据实际需求,与煤炭企业联系落实资源,引导供需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 发改委要求,铁路、交通部门要加强对供需、港航企业指导,依据供需企业签订的合同,参照近年来铁路实际运输情况和明年新增运输能力,合理安排运力。 国内煤炭市场化改革历经十余年,新的改革思路可能会对明年煤炭产运需带来一些不确定影响。 业内人士的分析是,首先,发改委不规定煤炭企业向重点企业规定销售的量,也放开价格干预措施,有利于煤炭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但衔接中数量和价格将有不确定性。 其次,由于2013年煤炭产能继续增加,产量继续增加,加之目前煤炭需求乏力,煤炭市场面供大于求的压力较大。供需双方对明年煤炭市场的判断存在较大分歧,合同数量和价格上有不确定性。 “最后一个顾虑是,铁路运输部门对煤炭运力的配置可能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上述业内人士分析。 价格和运力难题 正如上述分析,取消重点电煤合同之后,价格和运力将是煤电双方纠结的难题。 山西煤炭工业厅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电力企业对价格上的意见多,观望情绪比较强烈。一些意向合同签订了订货量,但回避价格。如何定价是决定明年煤炭合同签订是否顺利。定价方式能不能更加灵活,采取年度定价、季度定价、月度定价。” 此外,“发改委等部门要彻底放开煤炭合同谈判,不要过早的介入,让供需双方自主谈判,不能再走订货会的老路。否则,管理部门参与之后,容易形成煤电双方的利益对抗,出现集体不签合同。”上述山西煤炭工业厅人士说。重点电煤合同的存在是对电力的一种变相保护,减少因煤价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因而,电厂的另一个顾虑是,电煤并轨后,当煤价大幅上涨之后,电价是否相应提高。 参与发改委方案讨论专家对本报记者说:“并轨之后,若出现煤价上涨过高、电厂大幅亏损,发改委将考虑上调部分区域的电力价格。并轨方案指出,继续完善煤电价格联络机制,在电煤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依法采取临时措施。” 除价格难以确定外,铁路运力是另一个未知难题。山西、内蒙古等地运力仍然是瓶颈,煤炭企业担心的是多年争取的运力无法得到保证,铁路运力改革可否配套推进、铁路部门运力政策是否调整仍然不确定。 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诉求是电煤运输应全部列入国家重点运输计划,且将运力主要配置给发电集团,铁路部门优先调度安排电煤运输。[详细]2012-11-23 09:40

煤电僵局突逆转:电煤跌破发改委最高限价

煤价连跌12周,煤企忧虑今年销售 一直剑拔弩张的煤电僵局在2012年交接之际突然发生了逆转。 2月1日,最新一期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未能止跌企稳,至此,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连续12周下降,累计降幅达到71元/吨。其中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的中准水平降至780元/吨,比“电煤”最高限价水平已经低了20元/吨。 这让处于强势地位多年的煤企不得不开始忧心今年的煤炭销售情况。据记者了解,今年的煤电长协谈判首次出现搭售混合合同,目前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同煤集团、平煤集团等主要煤炭企业均首次尝试将重点电煤与市场煤进行搭售,将两者按比例合并来签订长期协议,将之前分别签订的重点电煤合同和市场煤合同,合并成一份价格高于重点电煤但低于市场煤的搭售混合合同。 连续12周下跌 最新的海运煤炭网指数中心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秦皇岛港所有煤种价格本期继续整体下降5元/吨,其中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的中准水平为782元/吨,比“电煤”最高限价水平已经低了20元/吨,较前一期再次下降5元/吨,降幅为1%。至此,该种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连续第12周下降,累计降幅达到71元/吨。 对此,煤炭行业专家李学刚认为,目前市场仍然未能摆脱此前市场动力煤价格持续、大幅度下挫的阴影,在供求环境和价格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虽然近期全国各地出现的大范围低温天气利好煤炭供求,但是短期未能唤醒继续处于春节长假期间“休眠”状态的市场动力煤供求,依然浓厚的观望气氛促使本期环渤海地区市场动力煤价格继续下滑。 煤价的持续走跌还受到了电煤需求下降的影响。 2012年1月,受春节长假因素的影响,国内主要电力企业的电煤消费水平出现明显减少。数据显示,2012年1月23日至1月29日当周,环渤煤炭库存量由上周的1522.5万吨,增加至1579.4万吨。 中电联预测,虽然2012年用电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将比2011年放缓2个百分点,回落至9%左右。预测全年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增加约1.5亿吨,增长8%左右。由于电力是主要的耗煤行业,电力需求增速的放缓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对煤炭的需求放缓。 电煤盛行“搭售风” 国家发改委的限价政策和逆转的煤价走势,令处于强势地位多年的煤企开始忧心今年的煤炭销售情况。 据记者了解,更多的煤企开始担心今年会出现电厂毁约风险,也使得煤企集体创意出今年的煤电长协谈判首次出现搭售混合合同,目前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同煤集团、平煤集团等主要北方煤炭企业均首次尝试将重点电煤与市场煤进行搭售,将两者按比例合并来签订长期协议,将之前分别签订的重点电煤合同和市场煤合同,合并成一份价格高于重点电煤但低于市场煤的搭售混合合同,实行一揽子价格,按加权平均价格出售一吨电煤的收益与合同和市场分别出售的收益之和基本相等,以此来降低电厂对于现货合同的违约率,从而提高收益。 “在石油行业,搭售非常常见,不过煤炭行业刚刚被迫初次尝试这种方式,但我认为目前这是煤炭行业逐渐告别煤炭双轨制,走向煤炭市场交易化和煤炭市场化的一种变通。”平煤集团一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过电力企业人士对煤企创新的搭售混合合同不置可否。“虽然订货会上为了运力合同量都确定了,但价格很多还没有最后敲定,敲定的价格基本上涨幅在5%之内,现在电厂只希望重点合同都能够兑现。”河北一家电厂人士称。 2月1日,兖州煤业发布2012年度省内电煤合同签订情况公告称,本次签订的2012年度省内电煤销售合同量为772万吨,较2011年减少了127.5万吨,平均基准价每吨589.09元人民币,上涨17.8元人民币或3.1%,符合发改委涨幅上限5%。按照市场煤和合同煤约100元/吨的价差,综合考虑合同煤比例的下降和售价的上涨,相当于在2011年签订的合同煤基础上涨价5.6%,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5%。 电企热衷买煤矿 尽管煤价逆转,但经历了多年火电亏损的电企一时尚不能恢复对火力发电的信心。 据中电投统计,2012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将比2011年减少1000万千瓦,将是2006年以来投产最少的一年。 大唐国际一人士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对投资新建火电项目的热情都很低,其中大唐集团因为一直以来火电装机容量很高,这几年来亏损尤为严重,目前对继续发展火电的积极性很低,而更热衷于新能源和购买煤矿资源。 据悉,大唐华银在湖南某煤电一体化项目被列入2011年湖南省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超过70亿,将建设2台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按4台60万千瓦机组规划。且该项目目前已拿到发改委批条,但由于资金问题始终未开工建设。 而目前电企“冷淡”火电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资金问题。据中电联统计,2011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火电生产企业亏损153.8亿元,同比增亏95.2亿元。其中大唐集团亏损最为严重,旗下88家火电厂超半数亏损,30家负债率达100%,亏损面达70.5%。据中电联统计,五大发电集团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2010年已高达85%。 据了解,近几年,电力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负债比例也就随之大面积攀升,电力企业财务困境恶性循环。此外,一些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大量兼并收购和投资新能源领域,所需资金投入量极其庞大,加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电监会副主席王禹民为此明确表示,2012年电监会将把成本监管作为财务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另据记者了解,虽然电企冷淡“火电”,但却仍在通过银行贷款甚至信托、基金等模式融资,以购买煤矿资源。据统计,2011年华能集团的煤炭产量可达到6652万吨,到2015年预计达到1亿吨。另外,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煤炭产能已达7275万吨,成为全国第三大煤炭企业。[详细]2012-02-09 10:4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