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科学发展振兴民族重卡

2012/10/17 09:19大众日报

打造黄金产业链

打造黄金产业链,把核心零部件总成制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是中国重汽近年来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中国重汽也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家拥有驾驶室、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零部件总成全套配套体系的企业。

着眼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重汽抓住时机整合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把核心零部件总成制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资金、技术和品牌投入等方式,相继控股了中国重汽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2008年11月18日,中国重汽与山西大同齿轮集团签署战略重组暨股权划转协议,一举解决了中国重汽变速箱供求瓶颈问题,进一步强化了中国重汽的企业链,壮大了中国重汽的力量。

2010年,中国重汽集团在产业布局、区域布局上又有重大动作成功重组成都王牌和组建福建海西汽车,标志着中国重汽在进军中轻卡产业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开始向全系列商用车制造商发展。

中国重汽集团“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0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的五倍,成为国内整体装备水平最先进的企业。目前,中国重汽已形成了包括整车、关键总成、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完整的、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

中国重汽还在济南建立了一个国际零部件生产基地,用中国重汽全球第一的重卡规模吸引国际著名的零部件生产商前来建设配套厂。中国重汽可以通过与这些国际一流企业的协同设计,提高自己的集成创新能力,保证产品品质。一大批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落户济南,如采埃孚、福士、瓦伯克、大陆VDO等,使整车质量水平有了长足发展。

“走出去”成为亮点

2004年是中国重汽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一年。中国重汽提出了“双十”行动方案在2003年整车出口基础上,三年内整车出口实现两个10倍增长,即2004年比2003年出口整车及创汇额增长10倍,同时再用两年时间,到2006年底使中国重汽出口整车及创汇再增长10倍。

“双十”行动方案一提出,立即引起轰动,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2003年,中国重汽通过各种渠道仅仅出口了40多辆整车,虽然基数较低,但按照“双十”行动方案,中国重汽三年之内也必须达到年整车出口4000多辆,对刚刚从破产边缘站起来的中国重汽来说,这几乎是神话。

然而,事实让人们再次看到了中国重汽的速度和奇迹的发生。2004年底,中国重汽实现出口整车526辆,创汇额达1271万美元,顺利实现了第一增长10倍的目标。2005年5800辆,提前完成“双十”行动计划。2008年突破15000辆。

2010年,中国重汽实施出口体制改革,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变过去在济南坐等客户为驻扎在国外搞营销。目前常驻境外人员超过120人;国外网络建设工作由原来注重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网点质量的改善提升,更加重视境外售后服务水平的提高。已在40个国家建立了办事处、建立了6个KD组装厂、发展86家一级经销商、建立240多个服务网点,已形成出口重型汽车30000辆的营销能力,基本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全覆盖。中国重汽已连续多年位居重卡出口总量和出口收入首位。

今年5月22日,400辆搭载中国重汽欧五发动机的HOWO-A7重卡出口巴西,这是2000辆订单的第一批,是国内首次批量生产欧五重型卡车,也是国内首次批量出口欧四以上排放水平的重型卡车。中国重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实现了“走上去”,开始与国际重卡巨头同台竞争。

2011年,中国重汽首次出口突破2万辆,达到20852辆,同比增长了56%。在今年国内重卡市场低迷的形势下,中国重汽在出口依然抢眼,1至8月出口累计订单已达2万辆,继续稳居国内重卡同行业首位。

经过十年的长足发展,中国重汽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十二五”期间,中国重汽将努力打造百万辆级企业,重卡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设以重卡产业为主导,中、轻、客、特车辆及工程机械全系列商用车企业,把中国重汽建设成为国内不可替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商用车企业集团。

责任编辑:Alley

相关阅读

中国重汽重组后首次大会 谭旭光为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

10月21日,在中国重汽集团与山东重工集团重组完成后召开的首次领导干部会上,谭旭光重申“约法三章”,[详细]2019-10-24 17:53

中国重汽集团重组落定首次领导干部会谭旭光讲了啥?

在山东重工集团与中国重汽集团全面完成重组后,中国重汽于10月21日召开重组后的首次领导干部会议,谭旭[详细]2019-10-24 17:46

中国重汽班子充实调整 与潍柴融合步入“蜜月期”

中国重汽集团与山东重工集团经过一年多的“磨合期”,9月底完成了重组。 2019年10月21日,中国重汽召开重组后首次领导干部会议,会上公布了中国重汽多名高管的人事任命。其中,原潍柴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勇被任命为中国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原山东重工集团纪委副书记台学成被任命为中国重汽集团纪委书记;同时将中国重汽集团采购总监提拔为副总经理。随着这一调整的落地,中国重汽和潍柴的战略协同与融合发展步入“蜜月期”。 文化融合是重组整合的思想基础。谭旭光到中国重汽后植入了全新的企业文化。他曾在各种公开会议中多次提出:中国重汽要践行“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的核心价值观、“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文化、以及“约法三章”、“领导干部八不用”等新的团队文化。此外,“磨合期”内,谭旭光还组建了融合小组,多个批次将中国重汽和潍柴的干部互派学习交流。 谭旭光表示中国重汽要全面导入潍柴WOS质量管理模式。谭旭光称“要在导入潍柴WOS的基础上,注入中国重汽整车元素,打一场工程管理流程提升的翻身仗。我们这么大的集团要有工程管理的方法论,潍柴的WOS直接拿过来肯定不能用,要在逐步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注入整车元素,形成中国重汽的管理文化和方法。”作为获得中国质量奖的潍柴WOS质量管理模式是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模式的一个样板,将有利于中国重汽提升管理水平。 从今年开始,中国重汽还将全面导入KPI考核,先从国内外营销开始,按照销量精准考核,奖罚分明。谭旭光放狠话“我不信中国重汽4万名员工选不出优秀的营销人员”,“谭大胆”一向的铁腕作风展露无疑。 重组完成仅仅是个开始,重组后的“完美”融合才能让两家企业双剑合璧、所向披靡。好在有一年的“磨合期”作为基础,我们且看中国重汽与潍柴在融合“蜜月期”内如何甜蜜如斯、渐入佳境。 (文章来自潍柴)[详细]2019-10-24 17:17

中国重汽改革砍向总部“机关病”谭旭光:阳光运行、服务一线

2019年10月21日,中国重汽召开重组完成后的首次领导干部会,谭旭光提出要高效透明化建设集团总部,这是继中国重汽机关总部人事制度改革后,“谭大胆”再一次剑指总部机关,砍向中国重汽总部“机关病”。 “改革要实现以上率下,前段我们已经把生产一线办公室的沙发全部取缔了,下一步总部除了会议室、会见室外,所有领导干部办公室的沙发全部取缔。”谭旭光在大会上发出指令。 “所有领导干部办公室由封闭门变成透明玻璃门,让大家在阳光下透明工作、接受监督。”谭旭光此举看似仅仅是对办公环境的改变,但真正要改变的是领导干部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机关总部是一个集团的大脑,总部僵化痴呆、运转不畅、作风漂浮,整个集团就是散沙一盘。谭旭光向中国重汽总部释放的这一强烈信号,坚定的表达出了根治“机关病”的信心决心,让“机关病”无处遁形。 据悉,在中国重汽章丘生产一线调研时,谭旭光看到车间办公室沙发后勃然大怒,当即在会议中要求即刻整改,取缔生产一线办公室的全部沙发。生产一线,就是“前线”,前线就是用来“战斗”的,而不是享受的。生产车间沙发取缔后,赢得了员工的认可,在中国重汽震动很大。 谭旭光提出了集团总部要在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精干人员,高效为一线提供服务,并责令质量部、制造部、工艺部、安全环保部全部搬迁到章丘生产一线。不难看出,谭旭光已经找准了机关的“七寸”,直指问题要害痛点,总部不是权力机构,而是服务机构,机关高效运转,切实为客户服务,才能告别“纸上谈兵”。 对于中国重汽总部机关推诿扯皮、人浮于事现象,谭旭光更是深恶痛绝。“所有会议研究决定的事项必须有明确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间,任何部门和个人不能说不,只能回答怎么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否则就让你下岗。”言辞激烈,但更多地是打造良好生态的期盼和决心。只有让各职能部室变被动为主动,后方支持前方,协同作战,总部机关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脑”。 (文章来自潍柴)[详细]2019-10-24 17:14

中国重汽领导班子再调整 全面启动第二轮改革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充实调整中国重汽集团领导班子,王勇任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常务副[详细]2019-10-24 12:5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