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年为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积聚能量

自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以来,我国掀起了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热潮。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2年的44.8%提高到2011年的46.8%。

机械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更是在十年间走上了一条发展快车道。在良好的宏观环境和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机械工业整体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产业规模高速扩张,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国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的道路已经越来越宽广。

图为安徽<a href=http://product.d1cm.com/brand/liugong/ target=_blank>柳工</a>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吊装起重臂

图为安徽柳工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吊装起重臂

规模与质量齐飞

十六大以来,国务院连续颁发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在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下,我国机械工业走上了一条发展快车道。

最明显的是,机械工业产业规模高速发展。2002~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从1.86万亿元增长到16.89万亿元,产业规模增长近10倍,年均增速高达25%。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从3.26万家增加到10.7万家,从业人数从853万人增加到1744万人。2009年机械工业虽然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洗礼,但依然实现了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的跨越。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机械工业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万亿元,约为十年前的10倍;行业新产品产值从2005年的7079亿元增至2010年的2.72万亿元,增长近3倍;2011年实现利润1.2万亿元,为2002年的12倍。

其中,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我国环保设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自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把节能减排列为约束性指标后,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环保技术装备取得突破。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干化发电、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等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工业废水治理和消烟除尘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得到推广应用;脱硫等技术装备逐步占据国内脱硫市场的主体地位;电除尘及袋式除尘的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随着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机械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按产品销售额比较,1998年我国机械工业产品销售额在国际机械工业中居第五位(次于美、日、德、法),2008年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日本),2009年进居第一位。十年间,大批机械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发电设备连续多年实现超高速增长,年产量连续5年超过1亿千瓦,占世界总产量50%左右;数控机床2010年产量超过22万台,是2000年的15倍。机床工业2009年以153亿美元产值位居世界首位。此外,农业机械、摩托车、内燃机、装载机汽车起重机、轴承等众多产品产量位列世界前茅。

其中,机械产品外贸出口为我国装备工业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机械产品质量、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已经大为缩小,某些产品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中国机械产品出口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机械工业外贸出口为3218亿美元,是2002年441亿美元的7倍。2006年我国机械产品进出口首次出现贸易顺差,结束了建国来的逆差局面。2008年我国机械工业外贸顺差为477亿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

在此期间,一批骨干企业瞄准商机,在全球舞台上占据有利位置。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随后徐工三一、柳工、厦工山推等陆续在全球各地投资建厂,组建国际营销网络。

责任编辑:Daisy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