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龙国键:依靠科技创新 20年增值900倍
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曾在上海遇到一位熟悉的教授,谈及创新问题时对方很是不屑:“创新靠企业肯定没戏!现在我的很多学生就在企业里面,他们那两下子我都知道,最后还得靠我们。”
而在之前的一项中国500强企业调查中,373家提供数据的企业表示,它们的科研投入都小于销售收入的1%,而国际领先企业是3%左右。
调查还表明,中国2.8万家大中型企业中,75%的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50%的企业不进行任何创新活动。
9月最后一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确立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这使得自1985年以来对科研体制方向的争论有了终结的可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指出,推进结构调整要靠创新,“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对于《意见》,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原主席龙国键高举双手赞成,“研究所只有改成企业,才是真正的出路”。
中联重科由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变身而成,20年间国有资本增值900倍,“这验证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意义。”
对于那些仍然踌躇改革的研究所和希望建设自有创新体系的企业来说,疑问依然存在:企业到底如何成为创新主体?
创新主体之问
中联重科最新的科技成果,是收购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厂家意大利CIFA公司以后,吸收其技术研发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作为全球同类产品之最,它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围绕这部巨大机械及其系列产品,中联重科的研发中心有四个研究所,380多名工程师在此工作。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7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其对整个行业的技术覆盖率超过75%。
回到20年前,科学家们更愿意留在研究所,多年来在全国两会的提案、建议中,也不乏“坚持科研院所在科研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的声音。
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曾在上海遇到一位熟悉的教授,谈及创新问题时对方很是不屑:“创新靠企业肯定没戏!现在我的很多学生就在企业里面,他们那两下子我都知道,最后还得靠我们。”
而在之前的一项中国500强企业调查中,373家提供数据的企业表示,它们的科研投入都小于销售收入的1%,而国际领先企业是3%左右。
调查还表明,中国2.8万家大中型企业中,75%的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50%的企业不进行任何创新活动。
龙国键说,由政策拨款等维持运行的公益性研究机构当然需要,但企业一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
“科研院所不愿意把技术都给企业,企业也不愿意把家底告诉科研院所。”龙国键说。根据2012年上半年年报,中联重科6个月内申请专利增长248%,超过行业所有的科研院所。这家企业每年5%至7%的收入用于技术开发,结果“每年销售收入的5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告诉本刊记者。
1999年中央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就提出,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但直到今天,《意见》对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诊断仍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
责任编辑:Alle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