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四万亿”刺激计划折射经济之难

2012/08/30 10:20《中国科学报》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来了又去了,然而,为抵御金融危机影响而出台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仍然余波未了;2009年的欧债危机来了还未去,各地新一轮的刺激计划却是“你未唱罢、我已登场”。

据报道,继宁波打响了刺激经济的第一枪之后,天津、重庆、广东、贵州、南京、长沙等省市均宣布了促进投资和增长的计划,如天津计划4年内投资1.5万亿元建设10条产业链,重庆“十二五”期间将投1.5万亿元建成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广东也有超过1万亿元发展海洋经济,连西南少数民族省份贵州也表示要拿3万亿元投资建设10个国家级重大项目、5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200个省级重点项目。

初步一算,各地曝光的投资规模之和已接近10万亿元之巨。

然而,在这些吸引眼球的数据背后,却难掩当下我国经济发展之忧之难。

一是经济后继增长之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8%,这是三年来中国经济首次回到8%的水平线下。这一数据的背景是,外需不振、内需不足;产能过剩、需求不足;货币过剩、增长不足。无论是钢铁、煤炭、汽车、石化、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还是太阳能、信息通讯等新兴产业,很多都是增长乏力、疲态尽显,甚至面临崩盘洗牌。

多个地方、多个行业裁员、减产,甚至停产、破产的消息层出不穷。经济再增长之艰难已成为普遍性问题,表明了前续发展方式的难以为继,也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体现。在GDP仍是考核大棒的情况下,各地给病态的经济肌体注射强心针的做法也就可以理解虽然这剂猛药的副作用并不算轻。

二是经济未来转型之难。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的转型升级已是社会共识。然而,在经济增长堪忧甚至影响社会平稳发展的情况下,稳增长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地方政府眼中,稳增长的途径中见效最快的就是扩投资,即通过重大项目投资拉动经济迅速回升。这么一来,转型靠边站,我们又回到了政府主导投资刺激增长的老路,而今天的困境又恰恰是前期此种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的积累和爆发。

如此一来,转型问题非但无法解决,还会进一步恶化,同时延长了解决问题所耗费的时间。或许,没有对增长放缓的宽容,就难有经济“华丽转身”的实现,当年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中国台湾地区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三是经济调控政策之难。

在各种矛盾与失衡的交织下,具有明确导向性的经济调控政策的出台,也是进退维谷的两难选择。

譬如,在我国广义货币M2接近百万亿、10年间GDP与M2分别增长1.5倍和6倍的情况下,是放松还是收紧银根,是加息提准还是降息降准?在地方政府债务高达14万亿元、企业与民众消费和投资意愿不足的情况下,是增税还是减税,加减法如何做?在我国已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并支援了若干欧洲贸易伙伴而欧债危机仍然深不可测之时,是继续出手还是就此作罢,救助的参与度如何把握?

诸如此类的货币、财政、对外政策甚至具体的行业政策,无不是矛盾的结合体,出台难,不出台也难,无论如何都会背上骂名,但是本质上还是昨日之花开出的今日之果。

百年IBM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成功的转型,从最早的打孔机转型到大型计算机,再从个人电脑转型信息咨询服务,被称为大象的起舞。中国的情况与问题自然复杂得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未雨绸缪,作出转型决策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对比来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非但做不到这一点,甚至连及时性也难保证,更多的情况是问题发生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滞后性,以及滞后政策在实施中的折扣与变样譬如从财政政策描述的“适度宽松”到执行中的“十分宽松”,以及理论上的“更加重要的位置”到实际上“最为重要的位置”等等。

政策是人在一定的制度下作出并实施的,因此,人和制度的转型更是先决条件和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Alle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地方版经济刺激密集推出 各地力保经济增速下限

在高层划定2013年的经济增速下限后,各地政府已经吹起投资号角,纷纷推出地方版的投资计划。 梳理近日各地的官方报道可以看到,加速重大项目的投资落地成为近期重庆、江苏、安徽、贵州、四川、广西等国内各个省份的最重要工作之一。这些对拉动地方经济有主导作用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机场、公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上。 安徽提出加快推进商合杭铁路、黄杭铁路、合安九铁路、庐铜铁路、六安景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云南提出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千亿园区”建设。加大水、电、路、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批标准厂房、公租房等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快昆明高新区、经开区、玉溪研和、蒙自经开区等园区22个投资上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项目和一批标准厂房项目建设,推进“千亿园区”发展。 江西省拟在今年下半年重点跟踪、调度、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开工、100个重大项目建设、100个重大项目前期。同时要求“充分发挥各省级融资平台的作用,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而湖北省下半年将有3000多个“亿元项目”开工,全年有望实现投资总量突破2万亿元。 广西则有不少重大项目储备,包括广西高速铁路工程、防城港红沙核电站工程、龙港新城工程、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工程、广西滨海公路工程、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程等。 重庆市发改委提出六项措施,确保分解投资目标逐月落实。坚持全年投资完成增长20%的目标不动摇,确保下半年投资完成6600亿元 据了解,列入各地重点提速的项目,如铁路、公路、机场和棚改项目等,与国家目前政策倾斜的方向有关。 7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一次访谈时指出,下半年要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加强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其中,棚改成为地方的重点之一,此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新一届政府拿出了今后5年再改造10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04万户)棚户区的新方案。 铁路方面,重庆提出要力争三季度解决成渝客专、长化专线等6条铁路项目和沙坪坝火车站综合枢纽等铁路项目,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等2个机场项目等征地拆迁问题。 江苏则提出加快苏北铁路网和沿海跨江铁路建设。其中连盐铁路纳入2013年开工计划,实施苏北铁路建设工程,连盐铁路争取年内开工建设,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力争明年开工建设,在苏北腹地尽快形成铁路主骨架。 安徽则预备加快推进商合杭铁路、黄杭铁路、合安九铁路、庐铜铁路、六安景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城市轨道投资项目也得到各地政府的力推。据报道近期已经有10多个城市的发改部门批复了本地建设城市交通项目的开工申请。 8月11日,重庆市发改委、市轨道集团联合发布消息称,重庆市《轨道环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将于年底前开工建设,2018年开通试运行。这是国家下放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权限后,重庆市自行组织的第一个轨道交通项目。该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314.18亿元。 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配套市政工程概算已获批复,该工程总概算约8.5亿元。浙江杭州、江苏淮南、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多个城市都在规划或准备兴建新的城市轨道建设项目。 新一轮的地方政府城轨项目建设热潮被指与大的宏观形势和政策走向息息相关。 7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部署。会议认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薄弱环节,既可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又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巡视员李国勇日前曾表示,到2015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3000多公里,到2020年达到6000公里,所需投资额在3万亿至4万亿之间。 各地动辄百亿的投资资金来源也受到关注。有迹象表明,目前多家国有大银行正在向地方密集“输血”,释放出了强烈的定向“财政刺激”信号。 近日,农业银行向上海市政府提供2500亿元的信用贷款,引来业界“新一轮财政刺激”的解读。有消息称,这些贷款将用于迪士尼乐园项目以及支持实施上海自由贸易区所涉城市改造和升级工作。 而国家开发银行最近也是动作频频,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与多省政府密集签订合作备忘录。 分析称,国有银行对地方大规模的支持,或与中央政策的导向有关。 一些煤炭资源大省,则纷纷推出自救措施,试图将低迷市场下的煤炭行业拉出泥潭。 从 “煤炭20条”、“煤层气20条”,再到山西省长出面和电厂谈,山西煤企与五大电力集团就煤电联营取得接连突破,山西省政府在救市方面被认为是最积极的。 而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外销区的内蒙古也在多方寻策应对煤市“寒冬”;另一个煤炭大省陕西,酝酿出台煤炭扶植政策,陕西版“煤炭20条”有望在近日出台。 各省的煤炭救市政策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煤炭板块昨日以7%以上的整体涨幅领涨,安源煤业、山煤国际等逾10只个股涨停。今日煤炭板块涨幅继续居前。[详细]2013-08-14 17:48

地方投资融资渠道遭疑 大量基建被指拉政绩

中新网8月27日电 7月份以来,被指为地方版“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在各个城市蔓延。同比4年前的政府[详细]2012-08-27 09:0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召开 经济增速或下调至7%

备受关注的本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今日(12月9日)召开,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框架即将明确。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今年经济形势作出总结,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定调,并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作出部署。这也是“新常态”思路提出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来经济政策和改革思路如何阐述和部署,令人期待。 综合媒体近日报道来看,海内外各机构大都预计,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下,2015年GDP增速目标将会下调至7%左右。专家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将迎来结构调整的窗口期,宏观政策将继续在促改革、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求平衡,稳中求进,货币政策明年仍会保持稳健,是否降息、降准需相机抉择,此外,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价格改革、户籍改革、“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等明年有望获得重点推进。 经济增速咋调整?7%成共识 在定调明年宏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前,上周五(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至此,中国2015年经济路线开始揭开神秘面纱。 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下,最受外界关注的一大问题是,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明年经济增长目标是否会进行下调? 就目前的媒体报道看来,预计中国将下调2015年GDP增速目标几乎成为海内外舆论的一致共识。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彭博,以及中金公司、瑞银证券、申银万国等中外机构近期发布报告,不约而同地均预计明年中国政府会将经济增长目标由7.5%左右下调至7%左右。 著名经济学家曹和平认为,明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环境和减排领域的任务或许没有完成。他预测,明年GDP增速目标将设定在7%左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也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会定在7%,实际增长会略高于7%,在7.1%到7.2%。 “今年经济增速可能低于7.5%,在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加速衰退的新常态下,明年经济增长继续保7.5%的难度明显加大。”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示,下调明年经济增长目标是大概率事件,最可能的是直接定7%,明年实现略高于目标的增速;另一种可能是定“7%-7.5%”区间,明年增速稳定在区间之内。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经济增长目标不能太高,这样才能给予结构调整和改革释放更大的空间;但也不应过低,以保障基本的发展和稳定需要。 从统计局刚刚发布的11月部分数据看,经济下行的压力依旧存在,不少机构认为这种压力将会持续到明年。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一位智囊人士认为,今年完成7.5%的GDP目标非常吃力,明年不必再戴上这个“紧箍”。无论从就业目标还是两个“2020年目标”来看,只要保证7%的增长速度就能完成任务。 分析人士指出,下决心深化改革的中国政府,不会纠结于GDP小数点后的变化,在稳定增长的同时,促改革、调结构依然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这种更加注重质量而非速度,并且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获得的更加优质的增长,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真正需要的。 因此,明年经济目标的设定无论是多少,都应该是对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一“新常态”的反映与适应。 对此,曹和平表示,从8.5%-11.5%的超高速经济增长区间向6.5%-8.5%的增长区间过度,经济发展新常态已经形成。他分析说,新常态能够兼顾三个平衡,一是增长和消费的平衡;二是增长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平衡;三是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平衡。这三个平衡会做的更好,而这也是新常态下转型的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会后的公报一般不会对外提及GDP具体目标,这一数据一般会在次年的两会才会正式公布。过去10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曾调整过两次,2005年由7%上调至8%,2012年则被下调至7.5%,2014年增长目标则定为7.5%左右。 政策咋定调?“稳中求进”基调不变 在“新常态”成为共识后,未来中央政策的走向被认为将有新的变化。5日的政治局会议明确,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具体来看,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将是中国连续第五年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也打消了外界因近期全面降息而引发“中国货币政策将转向宽松”的疑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相比往年在中央经济会议上才明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此次中央政治局提前定调,将有利于明确和稳定社会预期。而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也是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赵锡军表示,中国已经进入到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此次会议如此强调新常态,非常清楚地告诉人们,中国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经济一下行就赶紧刺激”的老路,充分表明了中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决心和信心。 上月央行启动两年来首次降息后,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明年可能会出现多次降息。而基于政治局会议释放的“稳健”信号,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连续多次降息的可能性不太会有,但为了适应存贷比的调整,降准的可能性很大。 申银万国近日发布最新宏观研究报告称,展望2015年,从方法论上看,仍然是守住底线,加速转型,政策制定者仍需要在促改革、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求平衡。尽管经济增长率会回落到7.2%左右,但是由于最坏的情况基本上已成过去,总体情况将好于今年。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说,明年的政策基调预计仍将兼顾保增长、防风险、调结构和促改革。 对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汪涛称,中国决策层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算赤字率可能会小幅扩大)和“稳健”或“中性的”货币政策(表明信贷不会大幅扩张)。中国央行将积极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包括在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出时降准,以及放松贷存比,并进一步降息,以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防止金融条件被动收紧。 中金认为,政策基调将延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表述。财政政策在边际上将较今年宽松,预计财政赤字1.5 万亿以上,比今年增加2000-3000亿左右,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上升。货币政策方面,中金称,随着未来通缩风险上升,货币政策趋于放松,货币政策将更多地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降低融资成本是主要工作。 改革咋深入?六大领域成重点 面对过去一年多来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政府的应对之策并非实施大规模刺激,而是向改革要动力,不断推进金融、国企、财税等关键领域改革,同时将区间调控与定向调控相结合,使经济平稳运行。推出的“降息”等货币政策组合拳,也是本着为经济合理增长添动力、为全面深化改革腾挪空间的初衷,扮演改革“助推器”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需求结构、总储蓄与总消费、银行贷款占比、区域结构等七类结构参数看,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报告认为,2014年是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明年新常态开始步入攻坚期,也将是进一步推动结构调整机遇期和窗口期。 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依靠财税、金融和政府职能的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是最大红利所在。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副院长曹和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注重点或将着眼于结构转型、环境问题以及社保、医保、户籍等领域的深层改革。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明年决策层将加快推进“有利于稳增长”的改革,包括放松对公共服务的管制、户籍改革、扩大社保覆盖面、农地流转等。 对于明年的改革进程,汪涛表示,金融改革步伐预计将重新加快,2015年可能将正式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出台银行破产退出机制;鼓励成立更多民营银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政府行政审批改革中,预计可能的改革包括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户籍改革、进一步扩大养老和医保覆盖范围、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公共事业和服务业的门槛、加快包括农地流转在内的农村改革。 此外,瑞银预计价格改革、国企改革步伐加快,财税改革继续。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一位官方人士表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架构将更为宏大,不仅将首次阐述和部署“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思路,同时将落实“一带一路”等重大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节点”性质。此外,涉及外贸、金融、财税、民生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将密集面世。 目前存款保险、不动产登记条例、居住证管理办法等在公开征求意见,在专家看来,明年金融改革、户籍改革、土地改革、国企改革、价格改革、“一带一路”等有望获得重点推进。 5日举行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这其中,更具有国际战略意义的“一带一路”备受关注,并被认为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头戏”之一。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中长期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因为这一战略意味着我国大国外交将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同时区域协同和产业转型升级将加快。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申银万国的分析报告指出,以改革开放来推动调结构将是一个现实思路,预计以“一带一路” 为代表的走出去战略将成为转型的重点。 (腾讯财经综合) 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 ●2013年 12月10日至12月13日 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任务: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12年 12月15日至16日 提出2013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2011年 12月12日至14日 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详细]2014-12-09 09:45

中联重科上市14年高回报 累计派现75.49亿元

8月2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披露2013年度现金分红实施方案。公告显示,2013年度中联重科向全体股东实施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5元的分配方案,总共现金分红11.56亿元,全年股息支付率超过30%。 据介绍,此次分红是中联重科自从A股上市以来连续14年实施现金派息,累计现金派息75.49亿元,位居工程机械行业榜首。 自2000年中联重科上市以来,中联重科一直坚持并重视与投资者分享发展成果。从数据显示来看,该公司历年的分红力度均位于同行业前列,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均保持在10亿元以上的分红规模。 在工程机械整个行业遭遇“寒流”之时,中联重科此次延续较高的现金分红规模,一方面表现了公司对于未来成长和经营业绩的信心,另一方面展露了公司愿与投资者利益共享的责任态度。 “中联重科给予股东的投资回报在现金分红的频率、数量,收益率水平等方面来看,都处于行业和国内领先水平,充分体现了公司高度重视回报每一位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2014年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工程机械行业的股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据《国际建设》杂志发布的最新2014全球建筑设备制造商(Yellow Table)排名中,中联重科排名第七,仍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领军企业。 行业专家预测,虽然近期由于中国市场的减速、全球采矿业的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的业绩整体不容乐观,但中联重科正积极进行战略调整,逐步推动转型升级,除目前的工程机械领域之外,今后将奋力打造以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重型卡车齐头并进,金融服务板块为支撑的五大战略板块产业格局,未来的投资前景仍然巨大。[详细]2014-08-05 11:23

温家宝: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艰难曲折,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三季度非常关键,承前启后,关系到实现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内外都非常关心中国经济的走势。正确分析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做好第四季度的工作,为明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打好基础十分必要。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看法。" 10月12日、13日和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召开行业协会负责人、部分地方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三场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物流与采购、机械工业、机电进出口、纺织、钢铁、房地产、商业、有色金属等行业协会负责人,江苏、广东、辽宁、浙江等地方部门负责人和义乌小商品城、华为、上海大众、中国远洋、魏桥纺织等企业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从各自实际出发,介绍情况,研判形势,提出建议。温家宝对他们的意见一一回应,并与他们就具体问题深入交流。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特别是5月份以来,我国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从座谈会上与会人士反映的情况看,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以来,出口逐步回升,消费稳定增长,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就业形势良好,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 温家宝说,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应该说比较好。现在可以有信心地讲,中国经济增速基本趋于稳定,并且继续出现积极的变化。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还会进一步企稳。 经济出现一系列积极信号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在12日下午的座谈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蔡进带来了9月的最新数据。他说,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这是5月以来首现回升。更为重要的是,新订单指数明显回升,达到49.8%,比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是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库存呈现持续下降走势。 消费市场出现新的亮点。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金方平说,从义乌小商品指数分析,自5月份景气指数下行现底,6月份以来一直保持上扬态势,9月份收复1000点基期。此外,信心指数、价格指数、效益指数、订单指数、品种扩张指数、外商入境人数等六项主要先行指标8月至9月环比持续上升。 中国商业联合会王耀说,今年以来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1%。自7月份以来,消费品市场表现出增速加快的趋势。他说:今年"十一"黄金周各地出现"井喷式"消费,重点监测的零售餐饮等商贸企业销售额同比增幅达15%。这不是偶然现象。这与就业基本稳定、群众收入增长有密切关系,同时因为近几年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高铁和高速公路里程增加、机场逐步完善,为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温家宝说,在稳增长过程中,一、二、三产业结构都得到了调整。其中,消费扩大比较明显。从当前情况看,继续稳定扩大社会消费还是非常重要的。 远洋运输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魏家福介绍了航运业的最新变化。他说,虽然中远散货船队还在亏损,但集装箱船队三季度开始扭亏为盈。 广东省外经贸厅郭元强说,广东外贸发展主要指标保持了平稳增长,转型升级的成效进一步显现。9月当月进出口和进口创单月新高,进出口增速达到11.9%。 温家宝说,9月份进出口比8月要好,外部市场不是由我们来决定的。当前最重要的是把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座谈会上,大家还带来了其他一些重要经济数据。温家宝说,尽管面前的困难还不小,但还是可以看出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还是民生改善,都有比较好的进展,甚至出现了一些转折。从各行业、企业、地方部门等相关方面传递出的诸多信息看,当前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经济增速趋于稳定,我们有信心经过努力实现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d1cm#page# "稳增长调结构"发挥关键作用 座谈会上,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成绩来之不易。中央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措施发挥了关键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余斌说,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持续下行中,我们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积极化解投融资平台风险;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民生领域的支出,采取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王晓齐介绍说,从去年10月份以来,钢铁行业效益持续下滑,目前仍处在历史最困难时期。近期,国家加大了稳增长的政策力度,9月中下旬,市场需求疲软态势有所改观,钢材价格小幅回升。 温家宝说,钢铁业最主要的是产能过剩,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下决心调整结构、兼并重组、淘汰过剩产能。这条路早走早主动,关键在于落实。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蔡惟慈说,机械工业正在由以前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发展期。目前工程机械、机床等下滑严重的行业出口增长比较快,企业在努力争取"堤内损失堤外补"。民营和小型企业增速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技术改造普遍受到重视。 温家宝说,我们今年没有采取过大的刺激政策,很多企业是在倒逼机制下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结构,包括产品结构,以应对当前风险。总的看,虽然传统产业比较困难,但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好;重化工比较困难,机电和轻纺相对比较好;工业比较困难一些,农业和服务业的形势比较好。不仅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而且内需与外需的结构,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变。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分析了经济下滑的原因和稳增长的政策效果。 温家宝说,稳增长我们态度很坚决,一天都没有迟疑。一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保障重点支出,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但我们并没有超出预算来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二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我们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与改革相结合的。比如,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努力减少重复征税;调整利率的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另外,出台了新36条的42项实施细则,鼓励民间投资;取消和调整了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这些措施对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企稳起到了重要作用。#d1cm#page# 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 形势稍好,更须冷静。这是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的前提。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朱中一说,当前房地产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9月份房价环比涨幅继续收窄,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前9个月,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2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完成全年任务问题不大。他建议,将调控措施常态化,并逐步与中长期制度相衔接。 温家宝说,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依然不稳定,必须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今天的调控,包括房地产业的科学规划、规范市场秩序、使价格合理回归,都是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调控手段,从长期讲还需要逐步完善,更加注重市场和法制手段。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我们必须有长期打硬仗的准备。他还提出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加快结构性减税等建议。 江苏省发改委陈震宁说,今年以来企业成本明显上升,江苏省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增长30%左右,用工成本上升10%以上。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贷款困难与融资成本较高并存的压力仍然存在,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 温家宝说,国际金融危机进入第5个年头,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我们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扩大外需的难度很大,弥补外需萎缩的难度不小。当前企业效益下降和财政收入增速减缓比较明显,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未雨绸缪,沉着应对。 温家宝说,今年还剩一个季度,面临的困难不小。做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第一,要坚定信心。我们有信心经过努力实现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二,每一个地方、部门、领导干部、企业家都要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三,狠抓落实。今年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有的已经落实了,有的还没有落实,有的落实得不够好。应该认真检查贯彻落实的情况。第四,要推进改革。把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与改革结合起来。第五,要重视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 座谈会上,陈兴动等专家提出,中国经济供求双方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科技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等都有巨大的潜力。相对于全球经济,中国可用的政策资源仍然十分丰富,关键在于宏观政策的组合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温家宝说,困难越大,机遇也越大,关键在于灵活应变和加强结构调整。无论从国家整体实力,还是企业发展状况来看,我们都有能力应对当前的风险。中国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人口众多,地区发展又不平衡,内需潜力很大,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抱有信心。[详细]2012-10-18 09:0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