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车科技创新纪实:轨道交通的芯力量

2012/08/27 10:01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机芯”技术攻关中,IGBT应用技术的成功自主掌握,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它被中国南车株洲所成功突破,被业界认为抢占机车核心技术的“珠峰”制作。

IGBT,中文名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英文全称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它在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器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牵引变流器被称为“机车之芯”,而作为牵引变流器的核心元件,IGBT被称为“机车之核”。牵引变流器作为机车(高速动车组、城轨、电力机车等)的“心脏”,决定了列车的启动、制动和最高运行速度等性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而IGBT作为牵引变流器的核心元件,其性能及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牵引变流器的性能及可靠性。

不仅如此,IGBT几乎还涉及到关于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是节能和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对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推动民族产业崛起具有重要作用。

早在 2007年,中国南车株洲所启动“高压IGBT元件研制”项目,制订“收购—整合—创新”的战略,确定“先期导入封装技术,后续再整合、创新芯片技术”的实施计划,并于2008年完成了对世界著名的半导体公司丹尼克斯公司的并购。并于2010年在国内建成第一条高压IGBT封装线的建设。该IGBT封装线该是在中国南车位于英国的半导体基地的高压IGBT模块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国际IGBT模块的最新技术成果、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建设而成,是一条有竞争力、能满足轨道交通牵引应用要求的大功率IGBT模块生产线,具备大功率IGBT模块封装与测试能力。封装线设计产能为每年6万只大功率IGBT模块。所生产的模块主要用来满足中国轨道交通市场的需求,同时兼顾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工业传动,智能电网等领域。

2010年5月,中国南车在英国丹尼克斯公司成立功率半导体研发中心,共同研发新一代IGBT技术。内容包括了标准的用于轨道交通的焊接式IGBT模块及全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压接式IGBT模块,电压等级最高位。项目由双方500千伏,为国内目前最高。

2011年5月25日,中国南车株洲所大功率IGBT产业化基地奠基,标志着我国首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项目正式启动。项目设计年产8英寸芯片12万片、IGBT模块100万只,中国南车株洲所成为国内唯一掌握IGBT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模块封装—系统应用完整产业链企业,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目前,该项目正有序推进。

仅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南车株洲所“机芯”技术的科研设计、生产制造和检验实验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现了牵引交流传动系统从核心元件到部件系统集成的技术开发应用体系,同时也确立了中国南车株洲所在中国轨道牵引交流电传动系统集成技术领域的领军地位。

三高之策:稳占主导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迈向核心技术之巅,聆听世界轨道交通铿锵的脚步声,追寻中国南车株洲所科技创新历程大发展、大跨越背后的足迹,30多年来,该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用汗水和智慧向我们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高强度投入,构筑科技发展的保障。中国南车株洲所始终坚持“以科技立企,以产业兴企”的发展方针,不断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实行科研成果产业化运作”,三十多年来,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8%以上作为科研经费,近三年更是达到10%以上。这在比例是同行业平均标准的3到5倍。

作为中国南车轨道交通产业的承担着,南车时代电气(03898.HK)研发经费由2009年的19081万元,到2010年的32210万元,再到2011年的38074万元,平均增长18%。

另一上市公司,南车时代新材,“十一五”期间,共计投入新产品研发费用8000万元左右,同时为建设更先进完善的科技研发平台,在软硬件建设上投入资金3000万元。

不仅在科技研发上,近五年来,中国南车株洲所投入近2亿进行扩建和新试验能力建设,打造轨道交通领域同业规模最大、设备最为齐全、技术实力最为雄厚的检测检验中心;投资了约17亿元新增一大批专业化制造基地,新增建筑面积接近30万平方米。

中国南车株洲所科技之所以成就辉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将研发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培植,围绕核心技术开发,辅之以检测检验、专业制造等配套设施,在技术研发上,形成完善的链条,打造了行业内绝无仅有的大科研开发平台。

高素质人才,锻造持续创新能力。没有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企业科技工作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人才,人才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随着企业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步伐的提速,中国南车株洲所以整合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其涵盖的资源范围已不仅局限于自然资源和资本优势,更重要的是高科技人才、特别是尖端技术的人才。据了解,该公司在高科技人才培训、开发及应用上力度加大,效果明显。五年来,中国南车株洲所通过提高工资待遇、建立项目奖励机制以及帮助员工设计“乔”型职业发展体系管理等先进理念,集聚了业内一大批精英。公司通过内部培训、战略联盟、全球采购等方式充分利用全球的技术、人才、资本和经营管理经验,促使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迅速升级换代。

“十二五”开局以来,中国南车株洲所加快了对企业科研资源整合的步伐,通过整合与完善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与完善体系化的制度与流程,构建企业战略管控中心、资源协调中心、产品与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孵化中心、研发管理平台的“四中心一平台”的组织结构,破除组织壁垒,打造公共平台,整合核心研发资源,形成“统筹规划、组织协同、人员调配、资源共享”的科研开发与创新体系,促进研发资源利用由分散向集约转变,科研组织管理由松散向集中转变,打造产业航母舰队的“核动力”。

针对公司最为核心的牵引电传动技术,2011年,该公司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完成了以设计、产品、制造为内容的“三大技术平台”建设,实现平台滚动发展,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提高项目开发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管理软硬件。

在“十二五”的第一年,中国南车株洲所“三大技术平台”取得显著成就,策划了83个三大平台项目,优化并完善了17项工艺管理标准的各项表单并通过PLM系统进行了固化,RDP开发程序得到有序推广,完成了动车组电传动系统的仿真实验室的建设,DTECS-2、TEC4000等下一代产品平台完成了关键技术研究,开始进入平台样机研制。

同时,该公司积极吸纳凝聚外部科研资源,通过战略合作、联合办学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种合作关系,开展前瞻性的基础技术研究。2011年,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清华大学电机系、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开展在SiC功率器件、电机控制、电气传动、电能质量、柔性输电、新能源及高压变频等技术以及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合作。

截止到2012年7月底,公司拥有近100名博士、1000名硕士,形成了以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首席专家、59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6名政府津贴获得者领衔的5000余人的科研队伍。拥有两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三个国家级技术平台,成为中国轨道交通名副其实的“人才洼地”和“技术硅谷”。如今,在该公司科技大舞台上活跃着由资深专家、首席专家、学识带头人、骨干科研人员、基层技术人员等不同层次的科研团队,他们为持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凤凰栖吾枝,亮翅放清音,雄厚的人才队伍,带来丰硕的科研成果。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南车株洲所则累计创造1000多项科技成果,800项发明专利。其中,最具分量的是,作为IEC/TC9国际标准中国归口单位,五年来,中国南车株洲所组织制订国家标准共44项,完成企业标注制修订209项,并获得了IEC62580—2和IEC62621等两项重要国际标准的主导起草权,这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中更是史无前例。

责任编辑:Eason

相关阅读

中国南车主型风电叶片首获国际权威认证

近日,记者从中国南车株洲所获悉,我国南方最大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南车时代新材公司研制的王牌产品TMT2.5-53.8型风电叶片正式通过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 SüD)A级认证。 TüV SüD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拥有国际权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业内,是“安全、可信,可靠和公正”的代名词,此次南车时代新材通过其权威认证,意味着该型风电产品可以为世界上任何风电整机企业提供关键配套,为后续在国际市场的开拓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悉,认证过程中,TüV SüD对南车时代新材研制的风电叶片的载荷、叶片及零部件结构强度等多项重要指标进行了严格测试,对全尺寸叶片样片进行了苛刻的型式测试,并对公司风电叶片生产过程进行了全程的跟踪监督,最终各项数据达到了A级认证要求。 南车时代新材2007年开始进军风电叶片产业,经过7年的发展,该公司累计承担国家、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项目7个,取得25项国家专利,自主研制十余款不同型号的风电叶片,成为国内少数几家形成独立自主研发体系的风电叶片企业,可满足不同风力级别的市场需求。同时,该公司拥有近千亩的专业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能超过2000套叶片的制造能力。[详细]2015-06-08 10:03

50多国与中国南车就“高铁合作”接触沟通

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记者2日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中国南车研制的中国高铁代表车型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亮相正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42届世界博览会。 中国南车称,全球有50多个国家与该公司就高铁合作进行了接触,其中与20多个国家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包括美国、巴西、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罗马尼亚等高铁潜在市场。 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曾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创造486.1公里时速的世界高速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详细]2015-05-04 10:43

中国南车研制高铁CRH380A亮相米兰世博会

记者2日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中国南车研制的中国高铁代表车型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亮相正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42届世界博览会。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6万公里,在建规模超过1万公里。高铁的开通还带动了区域经济贸易往来,释放了经济活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中国高铁的发展成就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关注。中国南车称,全球有50多个国家与该公司就高铁合作进行了接触,其中与20多个国家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包括美国、巴西、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罗马尼亚等高铁潜在市场。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是中国高铁代表产品,曾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创造486.1公里时速的世界高速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截至目前已安全运营超过3亿公里。2010年通过了美国戴维斯律师事务所以及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检索,检索了900多项关于高速列车的专利。  此次由中国航天、中国南车、中粮集团等企业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馆,以“海天绿地、丝路锦带、点点相聚、美美共享”为主题,在米兰世博会上展现中国企业的独特风采。[详细]2015-05-04 09:29

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 中国南车将吸收合并中国北车

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日前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核准中国南车以新增约111.39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北车,《批复》有效期为12个月。 按照4月28日的收盘价计算,中国南车总市值超过4300亿元,中国北车的总市值超过4000亿元,两家公司的总市值在8400亿元以上,合并后的新公司有望跻身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前列。 200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家公司的主业都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分家的初衷是形成按南北地域划分的业务竞争关系。但随着业务发展,这种区域划分已不存在。两家公司在国际市场出现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行为,削弱了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华安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晓磊认为,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两车”合并,有利于中国高铁资源整合,减少内部价格竞争,加强技术研发,增强国际竞争力,携手“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从去年年底发布南北车合并公告,到正式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复,可以看出支持高铁制造企业整合的决心,这也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充分反映,相关板块股票的走势比较强劲。”杨晓磊说。 光大证券研究员陈佳宁认为,近期我国铁路建设投资提速,动车组等产品需求旺盛。受国内铁路投资增加、海外订单增长的推动,南北车的利润有望实现快速增长。“两车”合并将带来降本增效,提升长期盈利水平。此外,两家公司合并后通过研发、市场等资源共享,重复投资得到避免,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和利润的改善。  “预计两家公司在整合初期可能产生一定的磨合成本,但整合完成后,将有效避免互相竞争压价对利润率的影响,产生资源集聚的放大效应,提升新公司的盈利水平,从而充分保障国家利益。”陈佳宁说。[详细]2015-04-30 09:30

中国南车:以创新打造高端制造的“中国品牌”

阳春四月,滨城宁波。 一辆18米长的快速公交车驶入公交站台,车门打开,车辆顶部伸出一根“辫子”,搭上充电桩。10秒钟!充电完成!“辫子”缓缓回缩。公交车关门,出发……整个过程,35秒! “快速闪存可以让公交车行驶5公里。其核心技术就是我们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超级电容技术!”中国南车首席专家杨颖说,公交车的核心元器件——有机体系双电层超级电容主要由碳基材料制造,可反复充放电100万次以上。 “这辆车的超级电容技术,完全是中国南车的知识产权,是中国制造、世界首创。”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说。 “世界首创”意味着中国南车在创新之路上又刻下了一个里程碑。10余年前,中国南车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还是一个“追赶者”。如今,它已逐步实现“引领者”的嬗变,拥有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2014年,中国南车的产品出口签约额超过37亿美元,已销往84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国际声誉。 相比于发展上百年的世界轨道交通业,起步并不算早的中国南车如何实现“后发先至”? “快速发展的关键,就是持续创新。”中国南车董事长郑昌泓说。 在中国南车的产品谱系中,高速动车组是最富代表的尖端技术“集合体”。高速动车组涉及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等9大关键技术及10项配套技术,共有5万多个零部件。各项技术、各个部件协同运行,才能保障列车跑出高速。 中国大地上飞驰的高速动车组中,有一款以速度命名——380,这是一个堪比起飞速度的数字。 奔驰在京沪高铁上的CRH380A,来自青岛南车四方。被誉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2010年12月,它曾创下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 “南车在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的同时,就启动了自主研发的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项目。核心技术买不来,创新能力要靠自己。”南车四方总工程师梁建英说,CRH380A的研发过程,就是头型、轻量化车体、转向架、减振降噪、系统集成等一个个关键技术的连续攻关和重大突破。 如今,CRH380A在中国大地上已累计运行约2亿公里,每百万公里故障率不到0.5件,远低于1.3件的国际通行指标。梁建英说,来中国考察高铁的外国来宾大多都会看看CRH380A。它技术先进,运行平稳可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国动车组系列中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CRH380A的成功,给中国南车带来了更大的创新动力。2011年,中国首列时速500公里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在南车四方研制成功;2013年,南车株机为南非研制的首批电力机车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正式下线;2014,南车株机研制的世界首列储能式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在广州开通试乘;同年,南车四方突破耐高寒、通风防沙、抗高温、高海拔适应、防紫外线老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适应高寒、沙漠、高海拔地区运营的时速200-250公里CRH2G高寒抗风沙动车组。 南车四方副总工程师吴冬华还记得自己曾和“像面粉一样细的沙”较劲。从2009年开始,他和同事们就在新疆的风沙地区中蹲守,在不同高度的地方设计托盘收集风沙,分析沙的成分和直径,一呆就是三年。 “普通动车组空调器的过滤网只有一层,在研制抗风沙动车组时,我们加到了三层,并改进了过滤网的设计,小到一毫米的沙也能过滤。此外,以前车下设备不是全密闭的,我们采取了全密闭的裙板结构和微正压技术,使设备舱里的气压略高于舱外,这样风沙也不容易进入设备里。”吴冬华说,刚开始试验时,一列动车组一天下来,一米高的桶两天就能清出三桶沙,如今进沙量已经很少。 创新带来了技术领先,技术领先带来了世界认可。郑昌泓表示,中国南车已经开始全球布点。“我们先后在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巴西成立子公司,在土耳其、俄罗斯、印度等国家设立办事处。” 与此同时,他表示,中国南车还启动了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先后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建立了生产基地。此外,在南非、阿根廷、澳大利亚、塞拉利昂等国家,中国南车也在调研,在合适的时机启动本地化生产或在当地成立维保基地。  在南车的出口目录中,既有机车、客车、货车,也有城轨及动车组,其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占比很高。2013年,中国南车出口动车组签约占总出口签约的52.8%,地铁轻轨占13.2%,2014年上半年,电力机车出口签约占同期总出口签约的52.8%,地铁轻轨占18.7%。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研发更加绿色、智能的产品,让我们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代表中国,走向世界。”郑昌泓说。[详细]2015-04-23 10:3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