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低端品牌收购海外高端品牌应慎重

2012/08/17 10:21中国行业研究网

2012年6月13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并购峰会召开,会上将集中讨论近些年热火朝天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问题。

不久前的5月21日,中国商业地产巨头大连万达集团宣布以26亿美元正式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正式并购完成后,万达集团将以占有全球行业10%左右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公司。

此前的2012年5月,光明食品有限公司宣布,根据双方协议,光明食品收购英国著名品牌食品企业Weetabix公司60%股权,此次并购是迄今为止中国食品企业最大一宗海外并购。这标志着光明食品通过具代表性的维他麦品牌进入英国以及全球食品市场。

据了解,光明集团从2010年起大举海外并购,该集团希望通过收购知名国际品牌、开发先进技术,在食品行业建立一个国际领先的全产业链食品集团。

此前光明食品已相继成功收购云南英茂糖业、新西兰信联乳业项目。2011年,光明食品集团以5.3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玛纳食品75%股权。

就在光明食品集团收购维他麦股份的同时,美联储批准了中国工商银行收购美国东亚银行股份的申请。

调查显示,受全球经济复苏影响,中国内地企业对并购活动的意愿大幅提升,相当数量的中国企业在近年有不同程度的跨境收购活动。

这也无外乎国外惊呼:中国要买下世界么?

并购之风汹汹

当下,面对因危机影响下的部分外资企业资产价值缩水,资源价格下行,加之中国政府的强势推动,中国企业的自信心从来没有如此强大过。

2012年初,三一重工以3.24亿欧元收购了德国著名工程机械公司普茨迈斯特90%的股权。广西柳工亦同时斥资3.35亿元人民币收购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此前,潍柴集团以3.74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

“富起来”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倾向于购买像矿产和石油储备之类的有形资产。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也青睐于以高科技为目标的新兴技术提供商,以及拥有海外研发机构的外国公司,毕竟这些公司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专业知识以及研发设计流程正是中国企业当下所欠缺的。

香港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敏称,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当下的海外并购时机比较好,企业应该大胆地试一试,在风险策略上要主动,不过宋强调,这并不是说鼓励企业要一窝蜂地走出去。

幸福与痛苦同在

2010年,吉利集团完成对福特汽车旗下沃尔沃轿车的收购,当时吉利表示,沃尔沃将保留其瑞典总部以及在瑞典和比利时的生产基地,李书福同意加强沃尔沃在欧美市场的传统地位。

中国民营企业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拥有80多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从吉利的角度考虑,利用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桩婚姻应该说是个相对完美的结合,不过很多人也看到,当中国小伙子娶了瑞典姑娘时,这个瑞典姑娘的一切,都需要被承揽下来,包括她的债务。

不管怎么说,这桩婚事也算是幸福。

但并不是所有的跨国婚姻都能幸福。

比如四川腾中工程机械公司与美国通用旗下的悍马品牌,就最终没能步入教堂。当初,双方犹如外交辞令的表态,让外界认为这桩婚姻绝对是板上钉钉,众多人士只等着喝喜酒,当然,在此之前,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腾中公司的名字,以至于经常有人误认为其是云南腾冲的公司。

当时,腾中要悍马的品牌,悍马要腾中的投资,双方一拍即合。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各种质疑声中,中国监管部门最终没能批准该案,于是通用汽车公司宣布交易失败。随后,通用汽车声称将关闭悍马品牌。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名车,最终在跨国商业并购未果后无奈凋落。

在汽车业的并购案中,这还不是最戏剧性的。

遥想当年,意气风发的上汽意欲入主韩国双龙汽车,但没想到就在签约前五天,双龙工会气势汹汹地要求与上汽签署一份特别协议,包括允许工会参与董事会决策过程,保障雇佣和设备不被转移等条款。

当时的上汽为了拿下双龙,不惜放低姿态,以近乎讨好的形象出现在韩国员工面前——双龙关键岗位员工被赋予极具吸引力的薪酬,凡韩籍员工家里办婚典、丧礼,来自中方的首席副社长都会尽量参加。在员工家人的灵堂前,都按照当地习俗下跪祭拜,做足姿态。

但即便是这样,韩国人仍然没有放下警惕心——在韩国人看来,中国企业惯会转移技术与产能,此举对于依靠公司生存的韩国产业工人来说,无异于过河拆桥。

于是矛盾最终在上汽解聘双龙社长苏镇琯后爆发,苏镇琯被辞退后,第一个电话便是打给工会,让他们组织罢工。其后几年,苏又以“未付退休金补偿”等罪状起诉上汽,双方的各类纠纷如同商业大片一样,让旁观者过足眼瘾。

据说在双龙工厂的车间里,赫然印着“掐住上汽的喉咙,把它赶出去!”

责任编辑:Eason

相关阅读

柳工客户的家国情怀:我们的本土品牌,我们的骄傲

加蓬的锰矿总储量占世界锰矿总储量的四分之一,总产量位居世界第四位。柳工海外拍摄采访团队结束南非的行程[详细]2019-10-23 17:20

彭清华寄语玉柴专汽:希望本土品牌发展更好

6月19日,由广西区“美丽办”及区工信委联合主办的全区清洁乡村环卫装备产品展在南宁举行,来自20多家企业85种环卫装备产品参加了活动。玉柴专汽公司董事长苏朋、总经理唐咸云、副总经理姚剑亲自带队参加此次活动。专汽公司作为区内最专业的环卫设备生产制造企业,所供展示的农村垃圾收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多功能垃圾收运车辆,为我区各级政府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提供了技术、方案、设备的重要参考。本次展会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由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及区政府领导带队,各级政府相关单位领导一行300多人参观了各厂家的产品。在专汽公司展位前,领导们听取了专汽公司的介绍后,彭清华对参展的NZ5167ZXX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微型勾臂车和货箱式垃圾车所展现的自动、高效的现代化环卫装备给予肯定。彭清华指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对本土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希望相关企业进一步研发适用于农村的小型轻便、经济实用、质量优良的产品,并做好配套售后服务,扬名企业品牌,取得更好的发展。[详细]2013-06-28 09:20

印尼工程机械市场:中国本土品牌有待突破

印尼工程机械市场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市场之一,近年来成长速度很快。近日,笔者参加了2011年印度尼西亚国际采矿暨设备技术展览会。虽然从参展商规模、参加人数,以及受重视程度上看,该展会都与国内同级别展览有一定差距,但卡特彼勒、小松、神钢等一些国际知名制造商仍对展会十分重视。通过此次展会,笔者对印尼这个东南亚地区颇具活力的市场进行了一番探索。小松的发展重点早已由日本国内市场转向海外,印尼和澳大利亚市场正是其重点发展区域。在印尼市场,小松的设备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卡特彼勒排第二位,占据2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通过新机和二手机,小松已经稳固把持住了印尼市场。特别是近几年,印尼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带来了其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激增,使得日、美系品牌需求得以持续扩大。想必这也是日美品牌相对重视展会的原因之一。在此次展会期间,同样看到了中国本土品牌的身影,而且国内主要工程机械品牌悉数露面。遗憾的是,除了三一重工是独立展台参展外,其他国内品牌都是通过代理商形式参展。经过探访得知,国内品牌也属于较早进入印尼市场,但受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的影响,长期难以与日美品牌相抗衡,当地用户对中国本土品牌的美誉度不足。这也是中国本土品牌多年来难以在印尼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面对新的出口增长点,中国本土企业开始调整海外战略。三一重工的开拓步伐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随着三一在印尼兴建产业园,以及此次借助展会与当地代理商合作签约,有可能改变印尼市场对国产品牌的惯性认识。三一重工在印尼市场的新战略即把品牌定位于中高端路线,力图扭转中国本土品牌质差价廉的旧印象。全新打造三一品牌在印尼市场高性价比、优质售后服务、大品牌的新观念,并通过直销和代理商双渠道,全面拓展印尼市场,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与小松、卡特彼勒平分秋色的程度。通过此次展会可以看到,今后印尼市场将以中小吨位产品为主,高性价比将成为中国本土品牌立足本地市场的关键。如何说服当地设备供应商和客户,改变其固有观念任重道远。展会期间,笔者与来自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设备代理商进行了一些交谈,可以感觉到有不少人在肯定中国国内市场急速增长和制造水平提升的同时,皆对国产品牌质量抱有较强的不信任感,并表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会倾向于日美品牌,特别是二手工程机械设备。而东南亚市场代理商、承包商之间错综复杂、利益交织的关系也更容易对国产品牌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但即便如此,质量决定胜负,品牌造就一切仍是亘古不变的制胜之道。相关报道  印尼国际工程机械展将强势登场 几乎在BICES2011展华丽谢幕的同时,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MMI)就对外界高调宣布,2012年ConBuild印度尼西亚展将带着对采矿业的高度关注在当年5月的印尼首都雅加达实现强势回归。ConBuild印度尼西亚展即印尼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建筑材料、技术及服务博览会,它是由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与印尼国家建设部联合主办的国际性专业展览会,该展览每年一届。2011年ConBuild印度尼西亚展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300家展商,及1.5万名专业买家参加。展会总面积为20000平方米,其中中国企业参展面积为1000平方米,参展企业30余家。延续首届博览会在2011年5月成功举办的热潮,参展商依然接连不断地获得订单并进行着商业谈判。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的佼佼者,印度尼西亚高速的经济发展以及不断加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为展会顺利召开和收获丰硕成果提供了保障。从近年的数据看,印尼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不俗。根据2011年最新发布数据,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长率达到了6.2%,同比增加1.7%。与此同时,印尼工程工业正在飞速发展,无论是运输和能源基础建设领域的投资,还是与国内蓬勃发展的采矿业相关的工业建设都将推动其强劲的增长势头持续至2014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印尼建筑市场在过去10年间,每年的建筑价值都有10%以上的增长,其建筑水平也同步上升。印尼公共工程部预估明年的建筑市场价值至少能达到200万亿盾。作为印尼第五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贸易伙伴,中国产品在印尼地位较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且价格低廉,广受印尼客户喜爱。除此之外,2012年ConBuild印度尼西亚展还具备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其拥有的强大国际支持和网络,它是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MMI)主办。[详细]2011-11-25 08:54

中联重科:创造国际化本土品牌靓丽名片

近日,中联重科进军海外市场捷报频传。中联成套设备参与非洲最大斜拉桥建设;30台泵车出口日本,实现中国零的突破……这一系列国际化发展进程助力中联重科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八强行列。 致力技术进步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企业,只有企图才有事业。企而创新,图而突破。 中联重科副总裁陈晓非说道:“目前,中联重科平均每天就有一项新技术、新产品诞生,每年新产品对销售收入的贡献率超过50%。19年的发展,我们不仅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引领着国内行业与国际巨头抗衡。” 据悉,最近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便是中联重科融合CIFA欧洲前沿技术之后所自主研发的最新产品。该产品的问世标志着中联重科已牢牢掌握了世界最尖端的混凝土泵车臂架技术,引领世界混凝土泵车行业的发展。 致力管理创新 为了实现中联重科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将管理创新作为实施国际化品牌战略的制度保障。 “改变也是应对残酷竞争的需要。”中联重科高级总裁杜幼琪说,中联重科通过推行事业部制的管控模式提高管理团队的执行力,降低运行成本,改善管理效率。在进行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独树一帜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致力文化交融 中国企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首当其冲面临的是文化差异。董事长詹纯新表示,中国企业要国际化,一定要本土化,做当地的企业。谈到并购CIFA公司时出现的文化差异时,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说道:“并购初期,CIFA员工普遍有抵触情绪。公司及时调整思路,保留原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这样不仅稳定了员工队伍,更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联重科作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肩负着行业民族品牌国际化的历史使命,他们正致力于将这张“中国制造”的国际化民族品牌名片传递至世界各个角落。[详细]2011-10-31 17:47

挖掘机销量继续下滑 本土品牌日渐崛起

2011年是挖掘机行业的“混战年”,在这场混战的上半场,本土挖掘机品牌日渐崛起,不断蚕食着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6月份,25家主要挖掘机制造商共销售挖掘机1.03万台,同比下滑12.47%,环比下滑28.07%。1-6月累计销售12.54万台,同比增长27.71%。 挖掘机6月的销售状况没有超出市场的预期。早在上月行业公布月度销售数据之时,多家券商研究员就告诉记者,货币政策紧缩导致下游需求锐减;同时,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旺季促销造成了行业需求的提前透支。因此,挖掘机的销量在三季度之前不会乐观。 虽然进入二季度以后,挖掘机行业整体销售情况不佳,但从各月的销售明细来看,内资挖掘机品牌势头良好。以三一重工、厦工股份和柳工、山重建机为代表的内资品牌正在为挖掘机进口替代添砖加瓦。 数据显示,6月份,九大主要外资品牌挖掘机销售5666台,同比下滑32.93%,环比下滑32.27%,销售占比已从3月末的65.8%下降至55.13%。而八大内资品牌的销售占比已从3月末的31.62%上升至33.93%。 在本土挖掘机品牌强势突围中,三一重工的表现尤为抢眼。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共计销售1.38万台,同比增长80.89%,其中6月份销售1123台,已经超过斗山中国,成为国内挖掘机市场份额第二大品牌。这也是继今年1月之后,三一重工二度超越小松中国,位居行业月度销售冠军。 在25家主要挖掘机制造商的销售中,本土品牌与日系品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行业协会估算,在2011年,小松中国、日立建机等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分别同比下降1.92%和1.37%;而三一重工、山重建机等本土挖掘机品牌的市场份额将分别同比上涨2.48%和1.18%。 本土挖掘机品牌的崛起与行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来自日本的二手挖掘机一直制约着本土挖掘机的发展。2010年,我国进口二手挖掘机4万台左右,其中从日本进口的二手挖掘机至少在3万台以上。然而,日本“3·11”大地震后,中国挖掘机市场的销售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日本本土对于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日本二手挖掘机以及新机出口量都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这就意味着,中国市场出现一个不小的“真空地带”。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本土挖掘机品牌迎来了机会,如果能够抓住,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会出现一定的增幅。如果能够保持住增长态势,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有较大的改变。[详细]2011-07-12 09:1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