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层之上”开辟高端重装企业逆周期之路

————专访中信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任沁新

2012/06/26 10:03新华网

跨越周期

丰富产品提升整体竞争力

中信重工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产品结构丰富。

2009年5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确立了十大重点工程、九大产业重点项目、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的规划,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十大重点工程中的高效清洁发电、煤矿和金属矿采掘、生态环境和民生,公司产品都有涉及;九大产业的钢铁、有色金属也是公司服务的重点领域;四大配套产品中的大型铸锻件、基础件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尽管涉及的领域很多,但如果去中信重工的厂区转转,你就会发现,公司的生产线是全流程的,能够通过各厂内部和各厂之间的组装搭配,满足各类产品和成套设备的生产需要。

在谈到公司产品是如何进行领域跨越与创新时,任沁新点明——实际上公司生产的许多产品在生产原理上都是大致相同的。比如做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的企业需求有相似之处,都是先采后选,都需要破碎和研磨等。而公司恰恰在窑类、磨类、破碎类产品上具有核心制造优势。同时在电力行业,不论是火电、核电还是水电,由于公司具备了比较大的铸锻能力,因此也能形成系列产品。

基于此,目前中信重工在日产5000-12000 吨大型水泥装备方面,是国内少数具有成套提供水泥主机装备能力的企业,生产了国内最大的水泥磨机、辊压机、回转窑、立磨粉磨系统等。而在煤炭装备领域则可提供年产千万吨级及以上露天矿成套破碎设备、大型矿井提升设备、超深矿建井钻机、褐煤提质工艺及成套设备、年产600 万吨级洁净煤设备等。在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也可提供年产千万吨级破碎设备、磨矿设备、超细碎高压辊磨装备、高效洗选设备等。

除此以外,中信重工的产业选择与产品服务亦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民生,其通过消纳垃圾、余热发电、褐煤提质等进军环保产业,在下行的经济周期中又找到了上行的产业。

任沁新认为,未来中国的重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节能型和环境友好型。因此未来公司的客户会更倾向于高效节能的产品。

以水泥行业为例,他判断,国家从2003年开始整顿水泥市场,提高了行业的市场和环境标准,由此带来了行业整体的洗牌和重组,单个小水泥厂发展越来越困难,而资源将会向具有高效节能型特征的企业集中。

因此,中信重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发明了双压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工艺及设备,日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上一条余热发电的设备,每年可发电648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6.5万吨。以每度工业电价5毛计,每年可节约2000余万元。而一套设备的投资回收期仅2年4个月。“我们这个产品根本不需要政府投资或动员,水泥厂看到好处,纷纷都愿意配套产品。”任沁新说。

从山东到内蒙,从江苏到浙江,中信重工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已形成梯次,许多客户则提前把预付款付给了中信重工。目前,中信重工已签订了137条双压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合同,其中42条已成功并网发电。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进一步拓展到了钢铁、化工、有色、玻璃、硅冶炼、焦化等行业。

在欧洲国家,一般垃圾都是经过分类再处理;而在中国,这种前提条件并不具备。通过6年研发,中信重工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技术,具有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飞灰与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储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异味对周围的空气造成污染。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将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此项技术受到很多地方政府和客户的欢迎。

此外,中信重工还围绕水泥生产主线设备进行上下产业链的延伸,又开发了回转窑另一端粉磨系统的矿渣立磨。

这类产品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比如公司为冶炼企业服务,研发设备专门用来处理炼铁后的水渣,将这些水渣通过破碎分离技术,提取的矿渣粉还能卖到每吨300元。在钢渣处理上,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向开发做成复合肥,最终用于高尔夫球场。这就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收益。

正是由于公司研发了多行业优势突出的产品,提高了中信重工抵御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

公司2011年新增订货突破132亿元,到2012年4月底,公司在手的订单量已达到260亿,2012年的订单已经全满。再加上大量正在跟踪、实施的后期国内项目和持续增长的海外业务,公司2012年到2014年的收入有望实现80亿、100亿及更高的增长。

“通过十一五的积淀,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有了非常大的跨越。接下来的这几年,实际上是公司投资见收益的最好时期。正好也能在上市后与投资者共享这份收益。”任沁新表示。

挺进海外

提升公司整体制造工艺与质量

海外市场一直是中国许多企业的心病,既想吃这块大蛋糕,又不敢吃,或者没有能力吃。2011 年中信重工直接与海外签订的在手订单金额占所有在手订单金额的10.79%左右,直接和间接出口加起来接近40%。海外市场的开拓在中信重工未来发展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在同行企业中,中信重工也是海外之路走得最远的一家。

中信重工之所以近年来取得如此大的突破,任沁新认为其转折点在于当年下定决心,进军澳大利亚市场。

2006年,香港中信泰富联合中冶、武钢、唐钢、邯钢等国内钢铁企业,在澳大利亚西澳建设SINO铁矿工程。这个投资42亿美元的项目,不仅是世界单矿产量和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中国资本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在海外投资的最大规模铁矿项目。2007年3月,中信重工与多家国际著名矿业公司一起参与了SINO铁矿项目设备投标。

任沁新娓娓道来,“其实我们在澳洲最大的铁矿项目主要是和美国一家世界知名公司竞争,这家公司原来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是他们的长期定点设备生产厂家。但这个项目,让我们由合作走向竞争。经过努力,最终我公司拿到了这个标。”

在澳洲拿下订单之后,世界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很快向中信重工一次性批量采购30台(套)直径5米以上大型球磨机。中信重工成为淡水河谷唯一一家中国供应商。以此为契机,中信重工成为未来淡水河谷长期合作的战略选择。

再之后,中信重工又顺利与智利铜业、英美资源、必和必拓、米塔尔、蒙古国额尔登特铜矿等等签订了合作协议。

此外,中信重工也开启了海外并购之旅。

2011年2月,中信重工收购了西班牙甘达拉公司(Gandara)100%股权及由英维希斯公司持有的甘达拉公司的子公司重型设备制造公司其余8.75%的股权。甘达拉公司在大型球磨机、自磨机、水泥磨的筒体制造方面具备高超的制造技术和丰富的制造经验,其产品在水泥、矿业、核能、发电及化工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客户包括史密斯公司、奥图泰、克虏伯及洪堡、奥钢联等国际知名公司。

任沁新表示,收购甘达拉公司将有助于中信重工建立海外核心制造基地,辐射欧洲、南美洲和南非等矿产资源丰富国家,带动本公司整体制造工艺和质量水平的提升。另外,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实施水路运输,既可以解决本公司生产的大型件、重型件运输难的问题,又可降低成本,还可以绕开出口壁垒,降低国际间政策风险,促进本公司国际化进程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此次收购还将有助于增强本公司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认知度。

对于未来的收购目标,任沁新指出,当前欧债危机为中信重工海外并购创造了良好机会。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才是中信重工看中的并购对象。而对未来海外市场的开拓,任沁新更看好南美、印度和俄罗斯市场。

目前,中信重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业和水泥装备制造商,国内外两个市场基本形成两分天下格局。

任沁新指出,国际竞争并非只靠价格。澳洲、南非和南美有着中信重工最高端的优质客户,过去欧美企业采取全球分包,我们只拿中间一部分。但如今中信重工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又能在一个工厂内涵盖最完善的制造环节,能够保证产品的工期和质量。因此,未来中信重工将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倾力转型

打造“核心制造+成套服务”商业模式

任沁新认为,重装是一个非常有前景,值得长期持有的行业。目前中信重工产品下游的矿山、建材、电力、石化等行业发展状况良好,重型装备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预计在未来几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公司所处行业的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处于高增长周期。而公司近几年通过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实力、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且重型装备制造行业具有资金、技术壁垒高的特点,一定时期内公司相对竞争对手仍将保持一定竞争优势。因此,中信重工未来销售收入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我们未来几年唯有坚守主业,同时还要继续走转型之路,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技术优势,向研发、服务型的企业转型。而在未来三到五年,我们的技术和成套服务的收入要占到我们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他说。

具体而言,就是将目标商业模式定为“核心制造+成套服务”,即通过交钥匙工程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工业项目最优解决方案。在坚守制造、做强制造的同时,通过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研发,使技术研发由适应市场逐步向引领市场、创造市场需求转变。

在此基础之上,公司向“技术服务增值”迈进,创造产品价值之外的新价值,由以往的单机销售转变为兼具制造及项目总承包能力的设备提供商。围绕核心制造,公司建立和完善大客户服务、用户服务和备件服务三位一体的大服务体系,致力于与客户形成长期战略合作联盟,为其提供深度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服务增值。

“在制造之前,我们的研发为客户提供工业解决方案;而销售完后,还要把服务渗透到整个生产运营中去。现在我们和客户是有服务协议的,我们的监控界面和他们的控制界面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客户还没有发现问题时,我们就已经发现问题了。未来这个客户服务中心是24小时的,客户可以通过我们的服务系统, 随时得到服务。同时,业内还要建立备件网,使得客户和客户之间物流沟通起来,最终使用户备件资金占用占到最低。” 任沁新说,“这就是我们有特色的价值链构建,是天平型的。中间是核心制造,两边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服务。”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任沁新代表:装备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沁新近日表示:“作为一名来自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我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感到一些担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喊了多少年了,但效果并不理想,结构失衡、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低效运作、经营困难、效益下滑,吸纳再就业能力下降,产业的竞争力减弱。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他表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就是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中最核心、技术要求最高的当属现代装备制造业。毫无疑问,随着中国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在很多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中国制造”在世界占据了重要分量,其成就有目共赌,令人振奋。现在全球经济的低迷,同样给发达国家形成了倒逼机制,他们利用先发优势和领先地位,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面迅速形成颠覆传统产业的新优势,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一轮新的战略机遇期迎头赶上和实现超越,在未来竞争中必然会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建言企业转型之道 针对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任沁新有几点建议:首先要从增量扩张向存量调整转变。实际上中国有很多制造业的资源,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供大于求,如果还是靠投资拉动来重复建设的话,会进一步加剧恶性竞争,削弱竞争力。做存量调整需要市场导向,同时也需要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跨地区的政策引导。事实上,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新的条块分割,目前在国内兼并重组很难,兼并国外企业反而比兼并国内企业更容易操作。任沁新还提出要支持企业走出去寻求技术并购。当前中国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企业也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但是不可否认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停留在资金换项目、项目换资源层面,国家应积极倡导、引导、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寻求技术并购,这应该是加强国际技术融合、占领技术制高点的有效途径。他建议国家设立类似于科技投资公司和科技产业基金的资本性融资平台,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支持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更多的利用好海外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我国的技术实力。此外,在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方面,首先要营造规范的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对研发型企业来说,开发一项新技术、新产品也许需要花费五年、十年的潜心研究,但推向市场两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就迅速被仿造,这已不是个案。如果一个企业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的靠仿造或侵犯知识产权获利的话,那么就没有企业愿意下大力气搞技术研发。国家应切实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严格、规范的制度环境,从而保护更多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其次,要在企业评价机制上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目前国有企业采用的是绩效考核制,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总体上讲不尽科学,重规模轻效益,重当前轻长远,重投资轻回报,重资产轻质量,使得企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实。很多企业规模很大,能力很弱,具体表现在创效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抵御市场冲击能力弱,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扛不住,不堪一击。 建言增加员工收入 此外,任沁新指出要为实现员工收入倍增计划创造条件。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唤醒了全中国人民的中国梦,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成了全国人民的期盼。全民人均收入翻一番,首先是在职职工收入翻番。而在当前,企业需要按规定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公积金等“五险一金”费率达42.8%。也就是说,如果一名职工的月工资是5000元,企业不仅要付5000元给这位职工,还要为其缴纳2140元的社保,一年社保负担达25680元。按照收入倍增计划,一名职工月工资达到10000元,企业一年不仅要支付12万元的工资,还要为其缴纳51760元的社保费用。同时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三项合计也达23%,随着工资收入提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随之增加,每人每月要缴纳个税985元,职工可支配的现金收入为6715元,可支配现金收入增长比例仅为74.9%。做过一个粗略计算,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企业工资总额每年要增长12%以上才能保证员工可支配现金收入不降低。按中国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测算,如此高的工资性成本和税费率绝大多数企业是难以承受的。目前全国有3.21亿职工,如果没有企业职工的收入倍增,全体居民的收入倍增就沦为空谈。为此,国家应尽快出台为企业减负方案,降低社保缴费及其他税费的比例,让企业能为职工涨得起工资,让职工的期盼不落空。[详细]2013-03-12 14:37

矿山岩石破碎领域又一利器!博云东方获评中信重工“2022年度优秀供应商”

3月28日下午,中信重工在洛阳隆重举办以“拓展合作领域,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2年度供应商大[详细]2023-04-03 09:12

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再出力作 超高压水射流机器人实战显威力

自今年年初,中信重工的超高压水射流机器人在研制和试验阶段,就受到了行业、客户及多个媒体的持续关注。近日,又受邀参与了某高速大桥的改扩建工程,对原有桥面进行局部破拆清除。首次应用于工程实战,即印证了其装备的先进性和高压水射流破碎技术的优势。 笔者看到,在河南某高速大桥的改扩建工程上,中信重工水射流机器人正负责一段桥面的混凝土表面处理工作。只见工作人员轻轻一按,启动按钮,一股细细的高压水射流就迅速钻入坚硬的混凝土中,随着水射流的不断冲击,混凝土很快就被肢解、破碎…… 该款机器人是一种水力清除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融合的装备。采用的是高压水射流技术,也叫水力破拆清除技术,将高压水射流作用于混凝土表面,把水射流的速度转化成压力,并以此来清除混凝土构筑物劣化的混凝土。 这是该款机器人首次应用到实践,也是对产品最真实的考验。按照施工要求,需要将老桥面上表面12cm深的水泥和钢筋安全去除,且不能破坏下层的接触水泥面,难度很大。 据悉,国内目前多采用压撑破拆工法,需要人工借助切割机、风镐、压裂设备、挖掘机等,要经过切割、打孔、压撑、破除、凿毛等多道工序。而中信重工水射流机器人是一款完全绿色环保的智能化设备,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器,实现工程经验参数的自主植入,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一次就能完成上述多道工序,且高于4~5个工人携带上述设备同时作业的工效。 据介绍,高压水射流机器人在高速肢解、清除混凝土时,既不会产生剧烈振动,也不会产生应力扩散,可在不伤害钢筋结构的情况下,逐层破碎任意深度,可在不影响混凝土构造物原有结构情况下,有效清除因施工质量、火灾、腐蚀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老化、劣化等部分。作业后还能形成自然粗糙的结合面,有利于新铺材料与旧结合面的良好结合,使原有构件物修复如新,更加牢固和安全,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保障修复工作质量和修复后结构的安全性,延长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大幅提高养护和维修速度,节省大量投资和维修成本,提升市政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对于高架桥面、隧道壁、管道廊等不可采用传统强裂机械振动清拆的作业环境,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和安全性能优势。 在研发过程中,由于国内外缺乏相关系统性数据,中信重工研发人员面对实战中出现的问题,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相关院所和协作科研单位探讨交流,通过系统收集和记录实战数据,为迭代设计提供参考,确保产品性能最优。同时,我们现场研发人员、营销部门和建筑施工等相关单位,还开展了与工程相关的成本核算和效率实地测算,为今后产品的产业化和商业模式构造储备了相关数据。 研发团队负责人阮鑫说:“在实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对今后的研发改进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团队也将继续在公司传统机电液技术优势基础之上,继续开展相关方面的产品系列化开发工作,并争取使之早日成为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详细]2018-07-26 09:26

突出特色 明确重点打造中信重工文化品牌

近日,中信重工召开2018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17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安排部署公司2018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2017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以新发展战略为引领,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与企业管理相融合,重点突出四项工作,激发员工活力和创造力,强化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公司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打造中信重工核心产品和金字招牌提供了强劲的合力与动力。一是全面贯彻工匠精神,筑牢企业发展根基。通过提炼形成“客户至上的价值导向、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创造卓越的职业担当”的中信重工工匠精神,并融入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职能管理等各个环节,全力打造矿用磨机、提升机、回转窑、辊压机、破碎机、矿渣立磨等六大核心产品。2017年六大核心产品订货量超过总量的80%以上。二是持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企业前行动力。将焦裕禄精神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红色基因,以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所在直属矿山机器厂为试点,开展焦裕禄精神贯标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和党员学有方向、做有规范,形成了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三是打造立体文化传播网络,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在文化传播上,公司以创新的意识、融合的思维,坚持“传统媒体+新媒体”两手并举,构建起“三微”(微信、微视频、微电影)、“两网”(公司门户网、内联网)、“一报”(《中信重工新闻》报纸)、“一管”(舆论监测)的立体传播网络,传递正能量,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持续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四是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展示企业文化魅力。以活动促文化认同,以活动促文化落地,以活动促文化深化。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会议明确指出了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三点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无专人负责、缺乏深化总结、没有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二是思维局限,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融合不紧密,存在走过场、低成效问题。四是部分员工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在作出企业处于“重要历史性窗口期”重要判断的中信重工,明确2018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三大核心工作”,深入挖掘习仲勋故事,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积极践行工匠精神,坚持传递弘扬正能量,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成果,将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推动公司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上,助力公司打造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数得着的核心产品和拳头产品,打造中信重工制造的金字招牌。 中信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俞章法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2018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好五个重点工作:一是深入挖掘好习仲勋故事,激励全体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三是持续贯彻工匠精神,推动公司率先进入“质量时代”;四是坚持弘扬正能量,凝聚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五是建设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独有的文化体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俞章法董事长强调,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公司的文化自信,就是作为共和国长子企业的光荣和责任,就是对红色基因的一脉传承和延续,就是对焦裕禄精神的弘扬和光大,就是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践行和坚守。二是要着力文化创新。要立足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任务,坚持问题导向,要紧紧围绕“高质量”这一发展主题、从内容、载体、方法等方面统筹谋划。三是践行文化自觉。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和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化责任担当,讲好中信重工故事、传播中信重工好声音、弘扬中信重工正能量。[详细]2018-07-05 10:11

中信重工:改革激发新干劲

春节假期过后,洛阳中信重工自动化公司特种机器人研究所恢复了以往的忙碌。3月1日,笔者在所里看到,工程师们正对自主研发的履带式高压水射流机器人样机进行性能试验。“这种机器人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建筑物表层的清洗和病害治理。能够较大限度保障人员安全,可大幅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中信重工年轻工程师王一冬说。 作为矿业装备和水泥装备制造商,中信重工近年来在机器人制造领域发展迅速,让人刮目相看。 中信重工的员工回忆:“公司过去重点服务的是矿山、水泥等行业,2014年以前效益最红火的时候,市场订单主动来找。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改革调整,公司因所涉行业多数为产能过剩行业、市场竞争严峻而面临巨大考验。” 2016年,中信重工成立创新研究院,为企业员工创新搭建了平台。谁有好点子,都可以通过创新研究院组建项目团队,孵化创新项目。经过不断改革创新,企业员工们鼓足干劲,奋力拼搏,力争不断开创新天地。[详细]2018-03-06 09:3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