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底线暂不能被突破

2012/06/14 08:26新浪

今年前5个月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下滑,导致经济减速的原因与欧美经济不景气有关,但与国内的房地产投资减速关系更大。从行业看,钢铁、工程机械、水泥建材等重工业率先出现下滑,时间拐点出现在去年第三季度,这个时点与房地产投资减速的时点基本一致。最近两个月的轻工业开始出现明显减速,应该是经济传导所致。

从经济逻辑看,房地产销售减速就会导致房地产的新房开工面积增速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新房开工面积的下降直接影响工程机械及钢铁的销售,而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下降,进一步影响诸如钢铁、工程机械等重工业产品的销售。

金融层面同样需要关注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一直以来,大多数人分析房地产市场主要侧重于实体经济层面,关注房地产投资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很少有人从金融运行的层面来关注房地产市场。达到或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如果房地产投资减速,则这些产品都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威胁。只要房地产投资一减速,这些行业都将遭受沉重打击。股市里的所谓“五朵金花”将黯然谢落,所有的周期性行业都会受到打击。在外围经济不振的双重打击下,2012年的经济运行十分沉重。从金融层面看:美元走强是大概率事件(主要是因为欧元走弱),受此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外流将形成明显趋势,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形成的中国的资本外流与外汇占款减少现象还将持续。受此影响下,存款准备金率会下调,但银行资金紧张难以缓解。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黄金、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进入熊市,石油由于受到伊朗核危机的困扰,有不确定性,但石油下跌的概率大于上涨的概率。金融层面同样需要关注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分析房地产市场主要侧重于实体经济层面,关注房地产投资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很少有人从金融运行的层面来关注房地产市场。从笔者的研究结果看,房地产市场相当于货币政策的放大器,它起到了半导体电路里二极管的作用。当房地产价格上升时,通过按揭贷款的人增加,居民的金融杠杆增加;同时,政府得到的土地出让金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政府的金融杠杆亦随之增加。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则一切都反过来,缺钱会成为常态。在房地产价格下跌的状态下,即使政府出台货币政策刺激,效果都会非常有限。欧美国家当前的现象就是如此。有人可能不同意上述看法,理由是2008年底房地产价格已经出现明显下降,但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大逆转。但笔者认为,今非昔比,宽松货币政策的后遗症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即使出现经济下滑,也不会再次实施如此猛烈的宽松货币政策了。再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表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显示决策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希望中国经济摆脱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依赖。因此,笔者认为,在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影响下,货币会自我收缩,货币增长速度仍将在低位徘徊,市场资金持续紧张。总之,2012年仍然需要关注风险。 从笔者的研究结果看,房地产市场相当于货币政策的放大器。当房地产价格上升时,通过按揭贷款的人增加,居民的金融杠杆增加。同时,政府得到的土地出让金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政府的金融杠杆亦随之增加。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则一切都反过来,缺钱会成为常态。在房地产价格下跌的状态下,即使政府出台货币政策刺激,效果都会非常有限。欧美国家当前的现象就是如此。

从上述简要分析可见,始于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已经对当前的中国经济产生了紧缩的效果。因此,很多人认为,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建议应该放松房地产调控。各地房地产调控的“微调”已越来越多见诸报端,住建部对扬州购房奖励政策的背书更鼓舞了各级政府,各地纷纷跟进。湖南发改委在5月29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下发文件明确表示,在房地产调控总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将推出利率优惠、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减免相关税费等措施,支持居民购买首套普通住房。在此之前,已有多地打起了公积金的主意,通过增加公积金贷款的上限来刺激房地产需求。

房地产调控的“微调”不仅是各地方政府的行为,一直以来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的中央政府,口风也似乎出现软化。最新的关于房地产的政策表述为“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显然,与之前的“让房价回归到合理价位”等表述有些差异。一系列口风的转变令市场怀疑,倘若现有的“稳增长”措施无法及时令中国经济的下行刹住车,中央政府将被迫祭出为房地产松绑的底牌。

面对这些政策“微调”,市场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开发商降价促销的楼盘在减少,土地交易的溢价率的迅速提高,市场成交量迅速放大,5月份北京的住房交易量已经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广大拟购房者的诚惶诚恐,他们害怕房价重新回到疯狂上涨的轨道。

房地产市场的重新活跃似乎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增长”,但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正确评估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动的成本与收益。放松房地产调控的收益是:缓解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有利于“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但其成本是:有损中央的决策权威,增加了未来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成本。

经过多年的房地产政策博弈,市场各利益主体已经形成了一致的政策预期:当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减缓,则房地产调控政策就会放松。换言之,房地产市场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在此预期下,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权威会受到严重挑战,2010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经验已经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2010年中央出台了三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但对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开发商普遍认为“这次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尽管十分严厉,但不会持久,当经济增长放缓,政策就会放松”。2011年,中央对市场博弈的形势认识十分清楚,多次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要让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位”。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博弈,到2011年第三季度后,房价才开始有所松动。现在正值巩固房地产调控效果之际,如果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则中央的政策权威将再次受到挑战,未来的房地产调控将付出更高的初步。

2012年初,很多地方政府开始试图放松房地产调控,搞了很多“小动作”,中央及时制止了这些做法,稳定了市场预期。但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各地的“小动作”有开始频频出台,中央应该对此尽快作出回应,否则,对市场预期形成严重干扰。

房地产调控政策最不能突破的底线是“限购政策”。笔者从2005年就开始呼吁中国应该实行“一户一房”制度,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中国人均土地有限,二是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平。当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时,如果对他们的行为不进行适当限制的话,则会形成一个畸形的社会结构—少数人通过出租房屋而剥削大多数人,多数年轻人将沦为房奴!2005年来的房地产调控经验表明,对有钱者实行住房“限购”是最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选择,应当成为中国当前(乃至未来很长时期)房地产调控必须坚持的政策底线。(来自新浪博客尹中立)

责任编辑:Daisy

相关阅读

房地产调控继续放松 工程机械再迎大利好

事件:今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财政部等多部委同时出政策,包括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40%,公积金首套首付比例降至20%、二套首付30%等、个人满两年住房外售的免征营业税。 调控放松将直接刺激楼市二季度回暖,经济疲弱或将再迎放松:本次楼市调整从供给端(免征营业税时间限制放松刺激更多二手房入手)和需求端(明显下调二套房和公积金首付比例)等同时入手,组合刺激拉动一二手房需求,根据地产行业专家分析,此次调整将明显驱动二季度开始的楼市回暖,尽管我们认为地产大周期仍然向下,但若经济疲弱持续,后续不排除进一步的放松(首套房首付比例调整)。 放松提振工程机械需求,改善行业脆弱供需状况。2014年,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主要8类主机销量同比下降17.4%,其中挖掘机销量下滑19%,工程机械销量再次下探谷底,三一、中联和徐工等主流工程机械厂商业绩同比均大幅下滑70%以上,利润规模同样达到08年以来最低水平。由于房地产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占比为55%,此次楼市调整下,房地产销售需求的回暖后续将明显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原预计2015年8%左右增长,),刺激工程机械需求,改善行业脆弱的供需状况,促进行业现金流转好而实现良性循环。 多重利好下,行业有望逐步走出景气低谷,出路仍在转型:我们认为随着房地产调控的再度放松,加上此前降准降息以及后续“一带一路”投资实质启动,行业需求改善基本确定,并且近年工程机械厂商明显压缩产能,大力消化渠道库存来改善现金流,因此我们判断2015年行业将逐步走出景气低谷,利润规模和盈利能力将重新缓慢回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房地产大周期仍然向下,基建高规格投资的持续性依然有限,一带一路兑现之路漫长,行业的出路仍在转型(环保,农机等)。 投资策略:2015年在降息通道开启利好刺激,以及基建投资稳增长态势和出口复苏改善下,此次行业再迎房地产调控放松大利好,行业供需格局和企业盈利有望加速改善,行业景气低谷缓慢爬升态势相对确定,但经过前期大幅上涨和2014年业绩大幅下滑,目前行业估值PE超过60倍,PB超过5倍,估值需要时间消化,短期利好带来交易性机会,重点推荐转型加快推进的中联重科和国企改革受益标的柳工。[详细]2015-04-02 09:12

视频:李克强谈房地产调控 将因城因地分类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详细]2014-03-14 10:03

住建部部长:房地产调控政策目前不会放松

十八大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党组书记姜伟新昨日在十八大新闻中心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目前不会放松。“十二五”保障性住房任务开工近半 姜伟新介绍,“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2011年已开工1000万套,今年已开工700多万套,明年计划开工的数量正在研究中,“不会低于500万套,有可能在600万套左右”。据悉,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我国加快了保障性住房建设。2009- 2011年底,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达2100多万套(基本建成1100万套),其中:租赁型保障房(含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756万套;购置型保障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48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882万套。到去年年底,全国累计以实物方式解决了2600多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11%.到去年末,全国还有450多万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曾追责姜伟新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配套建设,如道路、地铁建设,学校、卫生室、托儿所规划建设等。目前为止,在我国大规模进行的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过程中,还未发生大的资金问题,反倒是出现过质量问题,住建部曾追责,地方住建部门也追究过相关企业的责任。姜伟新同时表示,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分配也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采取的保障性住房分配办法主要是“通过几次公示,谁申请,看符不符合规定要求,三榜公布,最后一榜算数”。尽管如此,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中“还有一些不够标准的混进来”,他称住建部要和各个部门和地方一起努力,尽可能将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做得更好。[详细]2012-11-13 08:41

国土部:严格监控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

国土资源部网站日前发布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组《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环比增长率为0.78%,地价环比增速略有提升,较上一季度增加了0.39,地价水平总体平稳,环比增速微升,同比增速持续放缓。报告强调,下一阶段要严格监控各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避免部分地方政府重新陷入以刺激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模式。在监测的105个城市中,地价环比增幅微幅上扬。综合、商服、住宅地价环比增长率分为0.78%、1.13%、0.92%,地价环比增速略有提升,较上一季度分别增加了0.39、0.73、0.79个百分点;工业地价环比增长率为0.47%。同比方面,同比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回调,增速继续放缓。第三季度末,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同比增长率分为1.77%、3.15%、1.03%和2.00%,地价同比增速继续放缓,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了0.56、0.77、0.74、和0.27个百分点。虽然住宅用地价格环比持平和下降的城市为21个,较上一季度减少了33个,但值得注意的是,异常交易地块数量明显高于前两个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第三季度全国上报的成交异常交易地块31宗,比上一季度增加了17宗。从溢价来看,平均溢价率为105%,较上一季度降低25%,与去年同季度相比下降53%,高溢价成交地块数量仍处于调控以来的较低水平。对于地价回调的原因,报告指出,一方面,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政策方针,着眼长久,为保证未来房屋供应,落实供地计划,加快了供地节奏;另一方面在本轮调控以来的去库存化过程中,房企库存压力逐渐释放,迫切需要增加土地储备,拿地需求旺盛、态度积极、策略谨慎;加之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相关指标基本呈现向好态势,带动了房地产用地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与此同时,报告指出,8月以来,多个城市调整了住房公积金政策,普遍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限购以来实施政策微调的城市由上个季度的33个,增加至本季度的37个。部分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市场政策微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意图再次显现。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的整体土地市场已经升温,信贷松动、楼市回暖导致开发商预期转变,看多情绪占主流,土地需求有所增加。的确,三、四季度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有大量地块入市。据近日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发布的土地出让公告,10月杭州主城区将有超过20宗土地密集出让,总面积近70万平方米,超过1000亩,创年内杭州单月出让土地面积之最。“现阶段部分城市出现的‘土地热’的情况,并不是全部土地市场的表象。”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从紧,部分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微调政策相继出台,市场预期出现分化,地价增速微幅回调。展望四季度,陈国强认为,土地市场将逐渐趋于稳定,再加上维持房地产调控稳定的主线不会动摇,政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未来土地大幅上涨的条件并不充分。对此,报告也认为,如无实质紧缩型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预计2012年第四季度,商服和住宅等房地产用地价格将持续回升。对于后期房地产市场,报告强调,要严格监控各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化,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背景下,避免部分地方政府放弃“调结构”,重新陷入以刺激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模式,巩固和强化已取得的房地产调控效果。[详细]2012-10-23 09:50

预售许可审批权下放被疑变相放松房地产调控

今后,县一级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也有权审批商品房预售证了。 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在调整的143项行政审批项目中,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位列其中。按照此次的调整,商品房预售许可的审批权被下放,由原来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下放至“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尽管该调整并未言及审批标准变换,但已经有一些开发商暗自高兴,认为能够更方便地取得商品房预售证。“这个调整基本上是更多赋权地方政府,让行政效率更高。”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告诉记者,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还不如直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权力下放意味着什么 尽管只是143项行政审批项目调整中的一项,但商品房预售审批调整却引发了最多的关注。有网友担心,这样的调整“是为开发商更多圈地、更快圈钱开路”。还有人疑惑,这样做是不是对房地产调控的变相放松?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制确立于1994年,1995年1月1日起执行。这项制度被称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制度的基础。对很多开发商来说,原有的审批权限设置让他们增加了办证的时间和成本。如今,执行了17年的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权限被下放至县级政府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意图是什么?在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看来,这样调整的目的是加快商品房预售审批速度,加快商品房供应速度,从而在限贷限购等一系列限制需求的前提下,加大供应力度,平抑房价。“下放审批权,也会让审批部门更好地调节市场,调节房价和供需关系,避免在整体房价上搞统计数字游戏,弱化调控效果。”胡景晖说,近一段时间,政府土地出让环节有了变化,要考虑开发商拿地后的开工和预售周期。结合这些变化来看,政府房地产调控的思路正在从限制需求逐步转向力促供应。这就意味着,今后开发商取得预售许可证可能更容易。不过,在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看来,这样的影响非常有限。“权限下放后,开发商办理预售证应该会容易一些,但作用非常有限。”张大伟说,现在预售证不好办的都是一线城市,或者成交火热的城市。出于调控的目的,政府往往限制了预售证的办理。一线大城市预售证难办,但二三线城市并不难办,甚至有些地方没有预售证都敢卖房。在他看来,下放审批权限的最大好处是,地方政府可以更好、更直接、有效地监管区域内楼盘项目的预售状况,也可以更直观地监控楼市的波动情况。“客观地说,县级城市也有商品房市场,剥夺县级城市的审批权是不对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汪利娜认为,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的城市的市场状况可能并不太了解,此次调整是对地方事权的回归。但汪利娜也表示,目前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很激烈,很难说这样的调整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汪利娜告诉记者,近几年三线城市的房地产投资增长很快,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地方政府都想靠土地生财,一、二线城市已经靠房地产开发赚了大钱,这几年三线城市也想复制这样的成功,但消费者对房地产的投资却很少会考虑三线及以下的城市。”汪利娜说,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政府推动的投资已经上去了,但消费却没有上来,情况很不好。拥有了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权限,县级城市也很难通过这一点来刺激市场。有专家表示,行政许可权本身就有寻租空间,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想握在手中,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权更是如此。县一级政府获得这项权力,就意味从此多了一个寻租空间。商品房预售条件过于宽松 从目前的调整来看,尽管审批权限下放了,但审批标准却没有看到放松的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权限的下放会带来怎样的直接效应,还很难做出判断。但是,这正是部分专家担心的地方。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告诉记者,审批权限下放会让办事效率更高,但怕就怕审批权限下放后审批标准也随之模糊了。如果审批标准放松了,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从我国行政审批权上收与下放的经验看,当一项行政审批权限上收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标准的从严,反之则往往意味着标准的放松。从目前执行的商品房预售标准来看,并不复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取得预售许可证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这三个条件具备了之后,就可以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不过,即使是这样并不严格的条件,在我国有些地方,执行得也并不如意。#d1cm#page#这其中,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就是一个弹性极大的条件。一位房地产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了25%的自有资金(即通常所说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但不少开发商在跟政府部门搞好了关系之后,这个底线就能被打破。几年前,也曾有学者调查研究称,我国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比例根本就达不到25%的标准。自有资金比例越低,意味着开发商就越能用更少的钱撬动更多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从而建设更多的楼盘。但这样一来,房地产建设的风险大大增加。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上,由此造成的项目烂尾、开发商卷款逃跑的事件屡见不鲜。在金融危机时,政府部门还主动降低了开发商的最低资本金比例。2009年5月,国务院曾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调整,结果,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投资的最低资本金比例被调低至20%。而在其他行业,最低资本金的比例均高于20%。比如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水泥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5%;煤炭、电石、烧碱、黄磷、玉米深加工、机场等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化肥(钾肥除外)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这样的调整,导致大量从未涉足房地产行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有些城市,甚至一度将建设普通住宅项目的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降低到15%。部分专家认为,现有的商品房预售条件已经很宽松,如果在此次审批权限下放之后,审批标准再被模糊,将会带来可怕的结果。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告诉记者,此次国务院在下放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权的同时,应该也更需要严格审批制度的监管,因为对预售资格的审核直接关系买房人的切实利益,审批标准非但不能放松,还需要更加严格。现房销售代表行业发展水平 “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权下放,在现有房地产市场制度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陈国强告诉记者,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可以分步骤、分区域取消商品房预售制,进行现房销售了。在陈国强看来,目前一些城市商品房库存量明显偏高,而且后续供应能力很强,取消预售制不会导致价格上涨。1994年我国确定商品房预售制,目的是为了尽快打开商品房市场,加快商品房供应。由于当时的开发商资金力量薄弱,所以最初的制度设计向开发商倾斜。“商品房预售制是一个过渡性的政策。”陈国强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跨越式地发展了,开发商的资金实力今非昔比,现在完全可以取消预售制了。从行业的发展来说,能否现房销售是这个行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整个行业都有好处。就在此次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权限下调之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微博)在微博上表示:哪个国家还有这么奇怪的商品房预售许可?应该取消。按照《房屋买卖合同》去办,出现纠纷找法院。现在政府要审批,出现问题,自然要找政府,政府要承担责任。政府有能力承担这么大的市场责任吗?多年来,有关商品房预售制是否该存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2005年,人民银行发布《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就曾公开建议“取消现行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 ,理由是“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2006年3月,33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2007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曾在一个座谈会上表示,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乱炒房地产,都跟预售有关,应该完全取消商品房预售。但是,多年来,这项被称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制度的基石一直岿然不动。“如果现阶段一下子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政府担心会导致房价上涨,这也正是多年来政府不敢取消这项制度的重要原因。”汪利娜说。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多年来一直呼吁废止商品房预售制。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果现阶段政府还不能下定决心废止这项制度,那就需要在制度设计上进行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改进。“相对于审批权限下放,我更期待预售资金监管的进一步严格。”刘俊海说,如果能对商品房预售资金加强监管,让预售资金在第三方监管账户上,不会被开发商随意动用,就能让消费者踏实很多。让消费者与开发商利益共享是行政许可的底线。按照我国现有法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00万元人民币。刘俊海了解了大量案件后发现,基本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注册资本就是法律规定的下限,只有1000万元。“现在项目开发都是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这点注册资本怎么能保证安全?”刘俊海说,现在正是调控与反调控的胶着期,开发商要是卷款跑了,消费者找谁去?在刘俊海看来,目前房地产市场道德失信的状况很严重,需要通过制度设计进行防范。“可以在发放预售许可证前,向开发商索要担保函,并要求开发商上交保证金,交房必须与承诺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必须接受惩罚。”刘俊海说,同时应该让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控股方承担连带责任。[详细]2012-10-17 09:4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