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产业力量 泵业技术创新联盟呼之欲出

编者按: 2012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前三个月,全国机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435.5亿元,同比增长11.09%。其增长速度大幅回落,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幅度近20个百分点。泵及真空设备虽然好于机械工业水平,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20.3%,但同比增速仍然较去年同期回落12.4个百分点。

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泵业制造企业将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为数众多的泵企该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5月,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在安徽召开了2012年技术创新大会,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隋永滨、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雨豹以及200多名会员汇聚一堂,讨论了电力、石化、煤炭、冶金等几大行业对泵产品的需求,并为“十二五”泵行业的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值得一提的是,泵业分会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的倡议,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响应。自主创新—联合创新,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建立技术创新联盟迫在眉睫!”5月在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举办的2012技术创新大会上,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秘书长李玉坤在大会上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行业进步

近两年,在国家重大装备项目需求的带动下,我国泵行业在技术、产品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技术含量较高的核电用泵情况来看,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填补了国内重大项目用泵的空白。目前,二代改进技术所用核二级泵、核三级泵已全部研发完成,并通过国家相关部门鉴定。国内生产核二、三级泵均有依托项目。安全壳喷淋泵、低压安注泵、上充泵、设备冷却水泵、常规岛蜗壳式海水循环泵、凝结水泵均已批量生产。

“除主泵还需与国外合作制造外,核二级泵、三级泵等已实现国产化,核级泵的国产化率目前已经提高到60%。”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隋永滨介绍说。

沈鼓集团核电泵业有限公司利用近三年时间,投资8.5亿元打造了世界一流的核泵生产制造基地,建成了2.4万平方米的机加车间。而且经过四年时间,相继研制成功了核二级安全壳喷淋泵、余热排出泵、电动辅助给水泵、低压安注泵、上允泵和核三级设备冷却水泵、重要厂用水泵。现在,除上允泵、常规岛主给水泵没有订单外,所研制的核二级泵、核三级泵均有合同订单。

上海凯泉泵业有限公司为了开发火电、核电用泵,投资4亿多元,建设了重型装配车间,建成核二级泵冷、热冲击及性能试验台。今年2月,凯泉泵业通过了国家RNS150-560型第三代核技术AP1000余热排出泵样机的鉴定。现在公司为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核电站配套的安全壳喷淋泵、余热排出泵、消防泵、重要厂用水泵、设冷泵(单吸、双吸两种)、常规岛凝结水泵已完成样机试制,低压安注泵也完成模型试验。

另外,火力发电用泵的制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国内350MW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泵芯包已实现全部国产化。600MW超临界机组中50%左右采用了国产芯包,并且国产化率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当前,国内只有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给水泵芯包全部采用进口产品。

技术缺失

另一方面,我国仍然有相当的泵产品依赖进口。以石化泵为例,还有很多泵产品远远满足不了石化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在石油冶炼装置上,大功率磁力泵、屏蔽泵,减压塔底、加氢装置大功率高压液力透平都需要进口。在化工方面,虽然80%以上化工用泵国内能够生产,但由于国内材料满足不了低温要求,在一些装置上使用的低温泵、超低温泵100%为进口;大功率的磁力泵、高速切线泵主要依赖进口。

此外,液化天然气(LNG)输送采用的低温泵,目前全部是进口。油气混输用多相泵,90%以上采用进口产品。煤化工中高压水煤浆输送用的隔膜泵,80%以上采用进口产品。

“对于大多数的国内泵企来说,在产品研发方面,还停留在仿制测绘阶段。”中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杨成炯表示。

的确,目前泵业行业普遍的情况是,缺乏基础研究,许多泵厂不设专门研发机构,缺乏原始创新。令人遗憾的是,国内上万家水泵制造厂家,竟然没有一个为行业技术服务的专门研究机构。水力模型设计、泵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还主要是依靠相互测绘仿制的手段,消化吸收国外水泵产品还处于类比阶段。按照国家要求,企业每年科研费用的投入至少要达到销售额的3%~5%,但目前行业内企业,每年科研经费投入能够达到3%的只有很少的几家。

当然有些企业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科研平台。

上海凯泉作为行业内连续八年的销售冠军,2011年销售额达到28亿元。他们十分重视科研工作,2010~2012年,公司投资研发经费达6.5亿元。其中投入3500万元建设了3个基础研究室,包括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的高速转子动力学实验室,以获取测试泵产品在运行中的一些力学数据。另外,还有水力模型研究室、材料应用研究室。一些中小企业也在积极运作,如安徽三联泵业成立了安徽省惟一一家特种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公司还建立了安徽省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建立技术联盟

从我国泵行业的技术发展道路来看,走过了自行研制、技术模仿、独立作战等几个阶段。

自行研制阶段。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行业技术开发主要依靠泵行业主导厂自行开发产品和泵行业相对独立的研究所来做技术支撑。此后,我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如沈阳水泵厂引进德国KSB锅炉给水泵制造技术,从日本茌原公司引进立式斜流泵制造技术,从美国BJ公司引进化工流程泵制造技术,从英国M+P公司引进海上油田泵制造技术,还有大耐泵业有限公司引进苏尔寿化工泵生产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引进,推动了我国泵行业技术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发展道路上,真正消化吸收较少,缺乏自主创新。特别是国家职能机构改革,行业研究所划归企业管理之后,由于研究所没有为行业服务的职能,再加上科研经费缺乏,科研创新开展困难。

我国泵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他们并不具备建立科研中心的实力,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李仁年在发言中倡议:“建立一个为整个泵行业服务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研究机构,成立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联盟势在必行。”“依靠一家企业的力量,攻克某一领域的技术难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如果集合行业的优势,针对某一个领域的市场需求,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集合各家的资源,联手攻关,要实现某一产品、技术上的突破,则是完全有可能的。”李仁年表示。

李玉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水泵制造企业90%以上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无力做大突破性开发项目等特点,政府应鼓励企业合作、合并与兼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科研开发规模。一方面,要组织同行业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扩大规模、多方合作搞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企业联合开发应用新技术,并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设备和资金上的优势,以实现科研与开发的规模经济。“我们正在提出建立申请,并提请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今年分会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建立技术联盟。”李玉坤进一步表示。

责任编辑:Daisy

相关阅读

恒立液压:挖机需求强劲 高端泵阀放量及海外启动新引擎

高端油缸行业龙头,积极攻克高端液压系统集成。 恒立液压1992 年成功研发液压油缸,通过对高压油缸制[详细]2017-05-19 08:15

恒立油缸:主业拐点+成长 挖机泵阀替代进口

  关注1:挖机油缸业务迎来业绩拐点   2014年前10月,国内挖掘机销量7.97万台,同比下降16.8%,较前三季度降幅进一步加大。行业景气下滑对公司挖机油缸业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前三季度挖掘机专用油缸110327只,同比下降19%。   受行业低迷,以及公司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今年业绩大幅下滑,前三季度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2.5%、63.6%。进入四季度后,挖机行业未见回暖,且液压泵阀项目仍在建设期未投产,公司预计2014年度全年的累计净利润与2013年度相比下降55%-70%。   工程机械行业经过三年多的调整,目前仍然未走出阴影,但未来两年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1)“经济托底”思路下,11月22日的降息开启降息、降准周期,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财政、货币政策宽松取向延续并有可能加强,有助工程机械行业底部回升,并带动公司挖机油缸销量回升;2)国家层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程机械作为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品之一,有望受益基建走出去,这对挖机油缸等上游零部件也将产生拉动作用。   除了行业好转预期外,未来两年公司挖机油缸业务本身也迎来一些积极的因素。1)今年公司高精密铸件项目因液压泵阀项目尚未投产,产能利用率低且以自用为主,现有油缸摊销生产成本增加,随着液压泵阀开始上量,油缸摊销成本将逐渐下降;2)2014年是公司资本开支高峰,预计达到近7亿元,随着厂房建设完毕,2015年资本开支将大幅下降,2016年后新增折旧显著下降,固定成本压力将逐渐缓解。预计未来两年公司产品毛利率将底部回升。   关注2:融入全球配套体系,挖机油缸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国外油缸销售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9%,占营业收入的22.44%。目前卡特的小挖油缸全部由公司配套,供给卡特彼勒日本公司的油缸约占公司出口额的45%。目前配套卡特以6-18吨小挖为主,未来会继续扩大至中大挖和矿用车油缸。此外,公司也逐步进入了久保田、洋马、加藤、日立、石川岛等其他外资品牌的供应体系。预计挖机油缸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   关注3:非标油缸下游需求相对稳定,未来将保持25%左右增速   重型装备用非标准油缸主要应用于大型基建设备、船舶、海洋工程设备、港口机械和大型工业设备等领域。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非标准油缸销售32803只,同比增长2%;实现销售收入29595万元,同比增长22%,占公司收入比重提升至35%,非标油缸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挖机油缸的下滑。目前公司非标油缸1/3的收入来自盾构机油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盾构机油缸生产企业。此外,公司加大海工油缸销售,挪威TTS极软已经进入公司前五大客户。今年8月公司使用25万欧元收购德国WACO公司51%股权,意在扩大海外海工非标油缸业务。总体上,我们认为公司非标油缸下游需求相对稳定,未来将保持25%左右的增速。   关注4:挖机泵阀研发已获得突破,明年有望批量供货,未来业绩弹性极大   公司在挖机油缸上已经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实现了进口替代。为了成为挖机液压系统成套供应商,公司力求在液压泵、阀上继续突破。公司去年4月成立常州立新子公司,拟投资15亿元用于液压泵阀项目建设,规划2万套挖机液压阀和高压柱塞泵。目前厂房已建设完成,现场已有部分泵阀加工设备和产品。   公司挖掘机主控液压阀和高压柱塞泵分步研制,先从6-8吨的小挖开始做,待成熟后再拓展至中大挖。目前小挖产品已完成台架测试,并在三一、柳工、徐工的挖机上做装机测试,目前各项测试指标良好,较国外产品省油5-15%,且操控性能不输国外产品。预计主机厂会逐渐接受公司产品,2015年有望批量供货。泵阀价格随着挖机吨位变化,预计6-8吨小挖单泵单阀售价约2元万/套。我们假设2015、2016年分别销售2000套、5000套,单价分别为2万元/套、3万元/套,对应销售收入为4000万元、1.5亿元。如果2018年2万套泵阀达产,按均价5万元/套,对应销售收入将达到10亿元。   由于国内主要零部件厂商中中川液压、宁波塞克斯主要做二手机市场,林德液压主要应用在叉车,主机厂三一、龙工等研发进展缓慢,公司在未来两年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的力士乐和川崎。由于挖机泵阀技术壁垒远高于挖机油缸,盈利能力更强,预计正常情况下毛利率可达45%左右。由于量产初期折旧摊销较大,我们保守预计2015、2016年毛利率分别为32%、38%。   关注5:工业通用阀门技术门槛不高,产能释放视市场变化   公司的工业通用阀远期规划产能200万件,目前建设厂房可达到100万件产能。工业通用阀门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属于需求拉动型产品,有利于快速做大规模。公司产能释放节奏依赖市场变化,考虑未来两年的经济形势,我们保守预计公司2015、2016年分别销售30万件、50万件,按均价500元/件计算,对应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2.5亿元。如果2018年100万件通用阀门达产,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结论:   公司挖机油缸业务迎来业绩拐点,海外油缸、非标油缸保持增长态势;公司致力于挖机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替代,挖机泵阀研发已获得突破,明年有望批量供货,未来业绩弹性极大。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14元、0.22元、0.40元,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86倍、52倍、29倍,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主业复苏缓慢以及挖机泵阀研发、销售低于预期的风险。[详细]2014-12-17 14:50

恒立油缸:主业拐点+成长 挖机泵阀替代进口

关注1:挖机油缸业务迎来业绩拐点 2014年前10月,国内挖掘机销量7.97万台,同比下降16.8%,较前三季度降幅进一步加大。行业景气下滑对公司挖机油缸业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前三季度挖掘机专用油缸110327只,同比下降19%。受行业低迷,以及公司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今年业绩大幅下滑,前三季度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2.5%、63.6%。进入四季度后,挖机行业未见回暖,且液压泵阀项目仍在建设期未投产,公司预计2014年度全年的累计净利润与2013年度相比下降55%-70%。工程机械行业经过三年多的调整,目前仍然未走出阴影,但未来两年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1)“经济托底”思路下,11月22日的降息开启降息、降准周期,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财政、货币政策宽松取向延续并有可能加强,有助工程机械行业底部回升,并带动公司挖机油缸销量回升;2)国家层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程机械作为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品之一,有望受益基建走出去,这对挖机油缸等上游零部件也将产生拉动作用。除了行业好转预期外,未来两年公司挖机油缸业务本身也迎来一些积极的因素。1)今年公司高精密铸件项目因液压泵阀项目尚未投产,产能利用率低且以自用为主,现有油缸摊销生产成本增加,随着液压泵阀开始上量,油缸摊销成本将逐渐下降;2)2014年是公司资本开支高峰,预计达到近7亿元,随着厂房建设完毕,2015年资本开支将大幅下降,2016年后新增折旧显著下降,固定成本压力将逐渐缓解。预计未来两年公司产品毛利率将底部回升。关注2:融入全球配套体系,挖机油缸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国外油缸销售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9%,占营业收入的22.44%。目前卡特的小挖油缸全部由公司配套,供给卡特彼勒日本公司的油缸约占公司出口额的45%。目前配套卡特以6-18吨小挖为主,未来会继续扩大至中大挖和矿用车油缸。此外,公司也逐步进入了久保田、洋马、加藤、日立、石川岛等其他外资品牌的供应体系。预计挖机油缸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关注3:非标油缸下游需求相对稳定,未来将保持25%左右增速 重型装备用非标准油缸主要应用于大型基建设备、船舶、海洋工程设备、港口机械和大型工业设备等领域。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非标准油缸销售32803只,同比增长2%;实现销售收入29595万元,同比增长22%,占公司收入比重提升至35%,非标油缸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挖机油缸的下滑。目前公司非标油缸1/3的收入来自盾构机油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盾构机油缸生产企业。此外,公司加大海工油缸销售,挪威TTS极软已经进入公司前五大客户。今年8月公司使用25万欧元收购德国WACO公司51%股权,意在扩大海外海工非标油缸业务。总体上,我们认为公司非标油缸下游需求相对稳定,未来将保持25%左右的增速。关注4:挖机泵阀研发已获得突破,明年有望批量供货,未来业绩弹性极大 公司在挖机油缸上已经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实现了进口替代。为了成为挖机液压系统成套供应商,公司力求在液压泵、阀上继续突破。公司去年4月成立常州立新子公司,拟投资15亿元用于液压泵阀项目建设,规划2万套挖机液压阀和高压柱塞泵。目前厂房已建设完成,现场已有部分泵阀加工设备和产品。公司挖掘机主控液压阀和高压柱塞泵分步研制,先从6-8吨的小挖开始做,待成熟后再拓展至中大挖。目前小挖产品已完成台架测试,并在三一、柳工、徐工的挖机上做装机测试,目前各项测试指标良好,较国外产品省油5-15%,且操控性能不输国外产品。预计主机厂会逐渐接受公司产品,2015年有望批量供货。泵阀价格随着挖机吨位变化,预计6-8吨小挖单泵单阀售价约2元万/套。我们假设2015、2016年分别销售2000套、5000套,单价分别为2万元/套、3万元/套,对应销售收入为4000万元、1.5亿元。如果2018年2万套泵阀达产,按均价5万元/套,对应销售收入将达到10亿元。由于国内主要零部件厂商中中川液压、宁波塞克斯主要做二手机市场,林德液压主要应用在叉车,主机厂三一、龙工等研发进展缓慢,公司在未来两年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的力士乐和川崎。由于挖机泵阀技术壁垒远高于挖机油缸,盈利能力更强,预计正常情况下毛利率可达45%左右。由于量产初期折旧摊销较大,我们保守预计2015、2016年毛利率分别为32%、38%。关注5:工业通用阀门技术门槛不高,产能释放视市场变化 公司的工业通用阀远期规划产能200万件,目前建设厂房可达到100万件产能。工业通用阀门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属于需求拉动型产品,有利于快速做大规模。公司产能释放节奏依赖市场变化,考虑未来两年的经济形势,我们保守预计公司2015、2016年分别销售30万件、50万件,按均价500元/件计算,对应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2.5亿元。如果2018年100万件通用阀门达产,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结论: 公司挖机油缸业务迎来业绩拐点,海外油缸、非标油缸保持增长态势;公司致力于挖机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替代,挖机泵阀研发已获得突破,明年有望批量供货,未来业绩弹性极大。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14元、0.22元、0.40元,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86倍、52倍、29倍,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风险提示: 主业复苏缓慢以及挖机泵阀研发、销售低于预期的风险。[详细]2014-12-17 10:02

打造国际泵阀产业园 河北迁安向“智造”转型

8月30日,河北迁安举办“北商国际泵阀产业园奠基仪式暨新迁安智造国际论坛”。据了解,北商国际泵阀产业[详细]2014-09-12 09:36

我国泵阀产业差距影响机械配件国产化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产业正处在高位运行阶段,工程机械企业显示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配套件犹如一条套住企业脖子的绳索,让其寝食难安。近日走访了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配套件分会秘书长马传伟,请他谈谈我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一下发展前景。 配套件制约 当前,我国工程机械尤其是小型工程机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小挖的市场非常明确,预计到“十一五”末,小挖的市场需求可能达到5万台。除此之外,升缩臂叉车、滑移转向装载机、两头忙等小型工程机械市场也都在培育过程中,将有较大发展。但迄今为止,小型工程机械所需要的泵、阀、液压件等配套件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而国外的配套件企业,第一要满足其国内企业的需要,第二要满足在华外资企业的需要,第三才考虑到我国本土企业的需要。这一局面对我国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的制约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今年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中,有向国外配套件企业交完钱长达一年半,仍无法拿货的,如合肥振宇;有什么都装好了,就等一个阀,但是日方企业迟迟供应不上的,如玉柴机械;去年的徐挖机械,年初向日本企业定货,结果到了年底还是没给货,导致挖掘机零产出。不仅供货期不能保证,同时,从国外采购的全套液压系统价格一般没有商量的余地;加上售前、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因素,极大制约了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 选择突破口 鉴于我国工程机械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目前的具体情况,马传伟建议应以小挖和其他小型工程机械配套件为突破口,来促成我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年会上,马传伟和配套件分会的相关负责人建议厂商将注意力从仅仅关注小挖配套件引导到兼顾其他小型工程机械配套件上来,以小挖配套件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小型工程机械配套件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包括小挖在内的小型工程机械配套件的全面发展,实现其静压传动是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小型工程机械中诸如小型轮式装载机、挖掘装载机(两头忙)、滑移转向装载机、伸缩臂叉装车以及小吨位叉车等静压传动的机种配套所需的液压件大部分依靠进口。国际上,先进国家3.0吨位以下的装载机大多实现了静压传动,而我国年产十几万台的装载机几乎全部是液力传动。目前国内惟一能生产静压传动配套件的只有山东隆泰,这家民营企业能生产3.0吨以下的静压传动装载机,但也仅仅是开始生产,还不成熟,生产的也还是整机。 除了关键技术这一制约因素,马传伟认为,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跟国外产品差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其可靠性上。小批量生产十件、八件是可靠的,数量一多就不可靠了。产品的可靠性跟管理、工艺装备、工艺路线都有关系。总的来说,目前影响中国配套件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特别是钢材的质量有问题。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一般规模都不算大,向钢厂要求特殊进货,别人不予理睬。技术和装备跟国外也有差距,国外有柔性生产线,每道程序都有严格控制。热处理上也存在问题。这样生产出来的配套件可靠性就不好,这导致了主机质量无法提高。如国外企业生产的工程机械产品一般是1000小时首次故障,我们的产品就只有400、500个小时。可靠性问题不解决,即使卖得再便宜,用户也不会买账。[详细]2012-06-29 09:4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