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掘金路线图

2012/05/31 09:54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而在生物制药方面,包括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都将获重点支持。未来对于创新类疫苗、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药物等创新类制药领域的扶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上述领域未来将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府扶持基金和技术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随着生物科技水平提高和医疗支付能力提高,生物制药行业有望获得高速增长,“生物制药已成为医药工业的新增长点。”

在生物农业方面,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的重点则包括以种业为代表的生物育种等。据了解,此前国务院已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未来将鼓励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对其给予一定税收优惠,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大型种业公司兼并重组。华泰证券认为,随着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到期,未来将有大量种业公司因无法重新获得申请资格将被强制退出。到2015年,整个行业企业数量将缩减为现在的1/4~1/3,种子行业将迎来加速整合时期。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海陆空等5大领域充满机会

国务院常务会议昨日讨论通过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记者注意到,相对其他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相关发展思路已经较早明确。

5月初,工信部已经发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表示,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要从2010年的约1.6万亿元增长到6万亿元以上。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从8%提高到15%。

“在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必须要着力解决好三方面问题,一是要强化和提升工业基础能力;二是要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个创新的有机结合;三是必须重视市场培育,加强与用户行业的结合。”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说。

据分析,加速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既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

“仅从国内看,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未来5~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业会朝着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发展,海陆空和智能装备等5大领域都充满机会,其中航空装备和卫星应用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首要发展产业,未来5年机会更大些。

记者此前已经独家了解到,围绕我国卫星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在组织实施专项支持性工作,重点支持北斗兼容导航位置服务等板块。对于入选项目,国家将适当安排研发补助资金,补助资金原则上40%补贴研制单位,60%补贴应用单位。

新能源

政策力挺光伏产业 逆变器行业将受益

根据昨日出炉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未来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

其中,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备受关注,此前多项政策已经明确表示要鼓励太阳能屋顶项目,并在补贴上予以倾斜。分析人士指出,这将刺激光伏产业发展,逆变器行业或从中受益。

今年以来,新能源领域政策利好信号频发。4月,《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并网管理办法》草案出台,明确鼓励各类法人以及个人投资分布式发电,采取自发自用、多余电力上网、全部上网三种方式解决并网问题,这也标志着民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有望全面放开,以促进市场增长和电力消纳。5月初,《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讨论稿已经下发,并有望在明年初开始实施,这将保证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具有充足、乐观的国内市场。

此后,国家再次发出支持分布式光伏屋顶项目的明确信号。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

事实上,今年以来,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审批量均在放大,业内人士称,下半年国家在继续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预计将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大力支持民间投资的“自给式”光伏发电系统,这将有利于2012年国内光伏安装量的提升,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光伏产业的发展困境。

而记者也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能源领域实施细则,预计6月底出台。

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指出,鼓励太阳能屋顶项目、发展分布式能源是大势所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分布式发电与并网管理办法》和《并网管理办法》有望陆续定稿发布,在补贴上有望向太阳能屋顶项目倾斜,这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太阳能应用市场,今年国内新增装机容量超预期的概率较大,而逆变器行业将直接受益。

新材料

夯实现代产业基石 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责任编辑:John

相关阅读

喜讯!山河智能再担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任

根据《关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调结构稳增长的意见》(湘政办发〔2016〕94号)、《湖南[详细]2019-11-05 09:28

中联重科副总裁郭学红:新兴产业蓄势待发 全力发展潜力市场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日前,中联重科携旗下6大系列32款产品强势亮相BICES 2019北京工程机[详细]2019-09-24 11:00

中国机械工业运行基本平稳 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月25日发布2018年中国机械工业运行情况时称,2018年中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先升后降,总体运行基本平稳。2018年年末中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0.1个百分点,但低于制造业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表示,2018年中国机械工业全行业经济运行表现出产销基本平稳、投资有所改善,外贸出口好于预期的态势。但同时,成本上升、效益下滑、需求疲软、订货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行业实现稳定运行的压力在增大。 2018年中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05%;实现利润总额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8%。两项指标虽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但与上年相比,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回落了3.42个和8.56个百分点。与全国工业比较,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低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2.46个和8.15个百分点。 2018年中国机械工业主要分行业经济运行分化特征明显。作为机械工业第一大分行业的汽车制造业,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仅增长2.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67%,是机械工业主要指标整体回落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分行业中,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大幅上涨,增幅在20%左右;石化通用设备制造、重型矿山设备制造和机械基础件行业这两项指标的增幅也达到10%左右;电工电器、机床工具等行业相关指标则基本保持了5%-8%左右的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创新大力推动了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2018年中国机械工业涉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7%,高于机械工业平均水平1.14个和2.79个百分点,在机械工业中的比重分别为72.17%和69.41%,较上年提高0.77个和1.85个百分点。[详细]2019-03-06 10:51

中联重科承担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专项通过验收

日前,由中联重科智能技术公司承担的2013年度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大型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与关[详细]2018-05-05 09:06

煤机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淮南转型升级

在做精做优非煤产业群的格局中,淮南以煤机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为主导产业,将发展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如今,淮南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汽车产业园,打造淮南汽车城;引进世界500强美国卡特彼勒、美国久益环球等龙头企业,以及万向集团、凯盛重工、平安开诚、舜立机械、华印机电等20多家国内一流制造企业,久益环球采矿设备还将产品整机出口到了澳大利亚。 随着陕汽新能源专用车、江森自控等10余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入驻,相关产品已涵盖整车、轴承、电子、内饰件和排放系统。陕汽淮南公司是陕汽集团在华东地区唯一的新能源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年产5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已建设投产。 目前,淮南正积极探索新路径,把装备制造和“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把现有装备制造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改造提升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详细]2017-05-10 10:1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