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发展战略与管理人才培养
“走出去”战略自从写入国家“十五”规划并实施12年以来,中国年度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翻了10倍有余。目前,我国投资已遍布世界178个国家和地区,居发展中国家及地区首位。中国,已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本输出大国。中国企业需要从海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购买海外优质资产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而且其市场的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可以大大提升中国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并改善本土市场的融资渠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并产生的中国本土的世界级企业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近年来,中国企业境外经营活动从工程承包、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向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发展。过去多以对外劳务承包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企业“走出去”形成了以对外劳务、工程承包、产品外销、项目投资和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并重的格局,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领域有了极大拓展。
“走出去”发展战略与管理人才培养
“走出去”发展战略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公司;2011年,山推(南非)有限公司、山推俄罗斯公司相继成立;2011年京城重工也成功收购日本长野工业株式会社;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混凝土机械行业内排名第一的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2012年1月,山东重工公开称,旗下潍柴集团正洽购意大利豪华游艇制造商法拉帝,法拉帝报价3.5亿欧元,拟出售75%的股权给山东重工,包括商标、船厂、销售网络等。此起彼伏、方兴未艾的跨国并购,标志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布局的不断深入,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远远走在了国内其他行业的前面。
“走出去”——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二五”时期,国家提出央企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即“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企业的改革发展必然要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借助海内外并购重组拓展发展空间,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首先是获取先进的技术、品牌、销售网络和管理经验。巨大的品牌价值可以获得消费者高度的认同度。世界上许多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跨国企业往往通过提供商标特许使用权的方式。“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逐步由以往的单笔项目交易或产品进出口,发展到在国外设立分子公司、设立海外管理运营中心、创办境外工业园区等形式,在海外市场扎根。“走出去”企业在海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国际经济运作规则等方面逐步积累了经验,逐步融入国际市场。我们工程机械行业已有一些企业跻身世界知名企业行列,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今日工程机械》杂志独家向第一工程机械网供稿,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原稿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管理人才培养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并购、经营、竞争以及运作企业方式等问题,企业家必须要以新的方式、战略去思考。否则,企业无法判断所需的投资成本及体会国际竞争的本质。以“中国式”的整合思路去走国际化的道路是难以行得通的。中国企业家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中生长,比较熟悉国内市场“野蛮式生长”的游戏规则,而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形成于规范的市场环境,与国内市场截然不同。如果到国际市场上博弈仍按国内市场的规则、方式和套路出手,在国际化经营的大局中过招必败无疑。
国际权威金融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0年降至11%,但仍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公司2010年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我们的跨国并购普遍存在如下致命问题:缺乏明确的海外并购战略;过分关注收购价格而忽视价值;缺乏可持续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中式”的整合思路难以在全球通行;缺乏并购后整合的能力;急于求成,准备严重不足。国际化的风险本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防不胜防,而中国企业的这些错误更加大了自身在国际化道路上的风险,并使风险从可能转化为现实。
国际化经营风险比国内经营风险要复杂得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的难度也要大得多。可以说:国内经营中的风险国际化经营中都有,国内经营中没有的风险国际经营中也有。由于许多企业在国内经营中本就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自觉性,这就更加扩大了中国企业与外国先进企业在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方面的差距。
当今全球已经步入了资源整合的时代。总体上看,竞争对象全球化、资源分布全球化、配置手段全球化、利益相关者全球化,使得资源整合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资源整合的战略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全球化整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引进来”,获取国际资源;一个是“走出去”,全球化整合资源。“走出去”的过程是在全球如何优化配置资源,“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更高阶段。海外资本输出的浪潮是改变不了的,海外资本输出由原来的商品输出到现在的海外配置资源,打破了原来低端循环的格局,成为向高端循环的一个必经之路。
如何应对挑战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还面临着自身规模不足、信息匮乏、融资渠道不畅、国际化经营人才短缺等困难。企业“走出去”还处在起步或者加速阶段。由于我们走向世界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的逐步扩大,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会越来越多,企业应该了解和熟悉被投资国的法律环境,依法加强对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的管理,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多重风险的考验,提高自身投资决策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并严格决策程序,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对突发事件备有预案,避免决策的盲目性。着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和市场等各类资源,培养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开放视野,深化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掌握国际竞争规则,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同时,要加强管理、防范控制风险,不断提升企业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企业“走出去”,面对的是不同的资产、不同的员工、不同的风土人情和风俗文化。中国企业的治理模式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平衡国内经营与境外经营、国内员工管理与境外员工管理?如何巧妙、有效地处理与政府、公众、媒体等方面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包括怎么和海外子公司打交道和做交易等,都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非常棘手却又必须要解决难题。所有“走出去”的企业都面临着国际化人才匮乏的问题,加之企业内部薪酬制度等管理制度的制约,吸引和留住全球顶级人才的难度非常大。如何建立国际化的经营管理团队去应对国际市场、国际竞争,是对“走出去”企业的严峻考验。
必须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随着早期的劳务输出和产品对外输出的逐步发展,乃至今天资本的国际输出,必然要带来经营理念的国际化和人才队伍的国际化。针对企业在国际立足发展中的资本需求,就要着眼于企业管理风险,解决企业在外汇、利率、税务及法规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锁定并控制住企业成本,把不确定因素变为可预见因素。立足于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率,使金融资源的跨国流动更加便利。分析综合企业国际化的多种需求,结合海外市场的特点,加强产品设计和创新。特别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端产品和结构化产品的研发和投入,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金融产品专业技术水平。
当今社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企业“走出去”战略成功,必须要有一大批通晓海外资本运营、贸易、法律、税务、监管以及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和实施。目前,企业对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专门人才相对缺乏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既熟悉自身产品、又熟悉金融业务,还能通晓海外法律、税务、监管以及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绝对稀缺。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关键,是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短期立竿见影的解决方式可以是“空降”或交流式引进高端人才。但从根本上,还是需要从企业内部的业务骨干中去挖掘和培养,他们对自己企业的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企业自身的业务熟悉程度、发展规划和忠诚度,以及对人员的相互认可程度,都远远好于外面的输入和引进人才。
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自己体系内部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这些人才熟悉自己企业的发展理念,能充分地把握住自己企业国际化战略和定位,企业的品牌战略与定位,企业产品战略、资本战略与定位以及人力配置和管理。企业必须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除了通过引进、国际交流等多种途径输入人才外,更要通过中长期系统、全面的海外学历教育和短期专业业务培训相结合等方法,培训出自己的本土人才和企业自己的业务骨干。应该充分将利用海外名校资源,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引导优势,与国内外的高端教育机构共同合作,有针对性地培训高端的涉外管理人才。为“走出去”的企业,长期输入和培养出一大批既熟悉国际产品市场,又熟悉资本运作、熟悉涉外管理的国际化的专门人才队伍。(海科英才(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曹 睿)
责任编辑:Hermi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